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082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除法

第一课时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

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

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

出示2。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1.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完成试一试

(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第二课时分草莓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

(草莓)

对,一共有55个草莓。

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

说一说。

先利用已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指名汇报。

(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

(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

(3)议一议:

为什么商是6?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

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

(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第三课时租船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

挂图、课件。

学具:

学具盒

教学过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

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

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其次,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

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

3.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

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综合练习

(1)填一填。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和()。

b计算有余数除法,( )一定比(  )小。

c37里面最多有(  )个6,还余(  )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  )次

①4  ②8  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  )条船。

①7  ②8  ③9

二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

教学过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至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应付多少钱呢?

请你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试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指名汇报。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列试计算。

(2)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完成试一试的第3题。

第二课时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部试题。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

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课件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1.说一说。

初步感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自由汇报。

(2)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教师充分放手,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汇报。

(2)观察综合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

说一说你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在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6+7×329-6×254÷9+318-6÷2

2.算一算,看谁算得最准确。

2×6+378×7-3442+40÷5

90-54÷656-2×640+2×6

学中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7+7+7+7=21+()×()=21+()=()

(2)=65-()×()=65-()=()

2.完成练习题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做中得

综合练习。

1.把两个一步算式写成一个两步算式。

4×8=3264+20=84

60-32=2884-72=12

2.完成练习题的第6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熟练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画一画先计算什么,在计算出来。

27+3×446+26-2436÷4-6

48+32÷887-7×9

2.啄木鸟医生。

对的画对号,错的画错号。

12-6×28×4+1520-10÷5

=6×2=32+15=10÷5

=12()=47()=2()

3.选者正确答案。

(1)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还有4排小汽车,每排5辆,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辆?

正确列式为()

①40×4+5②(40+4)×5③40+5×4

(2)二年一班有5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有24人是男同学,其余的都是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人?

正确列式为().

①24-8×5   ②8×5-24    ③8×5+24

(3)8瓶饮料24元,一袋饼干5元,饼干比一瓶饮料贵多少元?

正确列式为()

①24÷8+5②24÷8-5③5-24÷8

综合练习。

列式计算。

(1)25加上6与7的积,和是多少?

(2)36除以9得商再减去3,差是多少?

(3)5乘以7减6,差是多少?

(4)42加上48除以6的商,和是多少?

第五课时过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

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综合练习。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断。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

(81—6)×6。

()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商议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试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3.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1.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后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2(64—40)÷4要先算(),再算()。

329+35÷5要先算(),在算()。

4算式8×7—5的差式(),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2)选一选。

12+3×4与(2+3)×4的得数()。

A.相等B。

不等

2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A.除法B。

加法C.乘法D.减法

3算式:

(6+3)×9的读法是()。

A.6与3的和乘9B.6加上3乘9C.6加上3的和乘9

(3)列式计算。

152减去40的商再除以3,商是多少?

2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三方向与路线

第一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挂图。

学具:

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

(学校)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

请你仔细想一想。

1.议一议。

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学中做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

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1.说一说。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

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首尾接龙,依次进行。

(2)开始游戏。

(3)游戏小结。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1.说一说。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议一议,再说一说。

(4)说给小组同学听。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1.剪一剪。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

4.小组交流。

四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教具:

挂图、正方形模具。

学具:

计数器、学具。

教学过程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1.说一说。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

(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

2.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小组合作数一数。

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

(2)看图数一数。

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

学中做

1.找一找,填一填。

(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

(2)填一填。

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

(3)数一数。

完成说一说的第

(1)题。

(4)涂一涂。

2.回家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拨一拨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

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

小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百是几位数?

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

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

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

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

(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

(2)

(3)你拨我写。

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

(1)。

2.完成试一试

(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

试一试。

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

数学游戏。

5.估一估。

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练习五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五测量

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

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

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教学过程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

(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板书课题)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