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08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doc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技术手册

一、资料收集

1、前期筹备阶段

①项目主管部门支撑要件(审批项目应协调建设单位提供《项目建议书》及发改委批复,核准项目应协调建设单位提供路条或其他许可性文件);

注:

个别项目(如原油管道)由于涉及国家机密,项目建议书批复可向国土资源厅(局)出示一下,以开展用地预审工作,并且不随材料上报国土资源部(厅、局)。

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电子版:

Word或PDF格式,但PDF格式的需可复制粘贴)(可研准备数量:

省内项目省厅初审1套、国土资源部预审2套、公司留1套,合计4套;跨省项目每个省<市>各1套,国土资源部预审2套,公司留1套,合计为3+项目涉及省<市>数量);

注:

个别地区市县级也需可研,所以可研报告盖章一页要提前扫描,可随时打印。

③项目建设用地设计图纸4套(标注地形、既有地界、设计地界并用红笔标注出新增用地范围)及电子版设计图(带坐标);

④项目(片区)负责人编制本项目(区域)项目用地明细表和功能分区表,明细表全部为Excel格式,用地面积单位统一用公顷,面积保留2位小数;由设计院提供项目所经乡镇,现场再与当地国土局核对;

⑤行业依据文件(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国家高速公路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⑥协调委托方和设计单位提供项目土地利用专题专章(见〈建设项目土地利用专题专章内容及要求〉);

⑦项目(片区)负责人起草项目向省厅预审请示材料并协调委托方出具正式请示文件和申请表4份(项目用地明细表经当地国土局最终确认后即可请委托方出文);

⑧项目(片区)负责人制定、收集项目预审工作方案、技术方案、日报模板、备忘录模板及通讯录(日报、备忘录格式见模板库);

⑨提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审核意见、地灾评估意见、压覆矿报告等项目相关材料,个别地区还需勘测定界报告;

⑩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协调会所需材料(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协调会操作指南)。

2、预审作业阶段

①市、县(区)国土部门审核意见;

注:

包含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意见,市、州、地国土资源局应在县级规划审查意见上签署情况是否属实的审查意见,由经办人签名并盖单位公章,或由市、州、地国土资源局专门出具规划审查意见。

②县(区)、市国土局出具的规划修改方案(含建设指标调整方案、耕地补充方案、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方案中应包含对补充耕地/补划基本农田地块连片性和地块等级情况进行说明);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整前、后(应有图名、图例、图签、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章,同时,标注出拟用地选址位置、数量,耕地补充位置、数量,补划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推荐比例尺为1:

10000>;

④补划基本农田档案材料;

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和验收文件;

⑥规划修改听证纪要和相关材料(必须有听证代表签字);

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近几年变更调查数据、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⑧市级审核意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一般为1:

500000>;

⑩省级专家论证意见;

⑪省级国土资源厅(局)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供地政策;项目拟用地总面积、各类用地情况和用地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等);

⑫报国土资源部预审申请表、申请函和耕地开垦费的承诺(应在省厅意见出具前完成)。

注:

以上预审材料数量均为4份,地方有特殊要求的另行考虑。

二、技术方案编制要求

《××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及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是预审作业的核心工作之一,项目(片区)负责人应提前启动报告编制工作。

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符合性评价、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规划修改必要性分析、规划修改方案、影响评价报告及结论建议(详见模板库)。

三、图件要求

1、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比例尺一般为1:

500000,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适当调整,但应该在1:

100万以下,规划图上应标注标注项目用地位置、规划图名称、比例尺、图例;

2、县(区)、市或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图

目前,大部分地方都有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个别地方只有县级规划图,乡镇级规划图比例尺一般为1:

10000,而区县级一般为1:

50000~1:

100000,一套规划图应包含两张图纸,即修改前规划图和修改后规划图。

规划图上应标注图件名称、比例尺、图例,及项目用地位置、补充耕地地块位置、补划基本农田地块位置。

地块边界应用3磅蓝色线闭合标识,并在地块附近附加文本框介绍地块情况(含地块具体位置、面积及调整前后类型)。

另外,规划图上应加盖国土局印章;

注:

如当地无电子版规划图和现状图,尽可能利用扫描等途经做成比较标准的电子版图件,切忌采用拍照形式!

3、现状图

皆为1:

10000分幅现状图,现状图上标注项目用地位置及数量,补充耕地位置、数量;

4、局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局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比例尺一般与当地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一致,一套局部规划图也包含修改前和修改后两张图纸,修改前后规划图应标注图名(图名格式为四号黑体加粗)、比例尺、图例和风向标(见模板库)。

四、组卷装订

1、地方预审结束后尽快组织组卷装订,预审材料(特别是图件资料)大部分处理工作应该在预审作业过程中完成。

材料一般设四级目录,第一级包含三部分,顺序依次为申请资料、项目背景材料、预审材料(分省)。

材料装订风格统一,每级目录用相同颜色的分页纸打印,各部分内容及数据保持一致,图件及签章文件用80g纸彩打,其他材料一律用黑白打印机打印。

装订材料一共需要四套(报部、报省厅、给委托方、存档)。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报盘只包括申请函、申请表、项目建议书批复、可行性研究、省厅初审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等六项内容,但为了此后资料存档,还需做一套完整的电子报盘。

2、电子版材料的制作:

使用扫描仪将项目材料全转换成电子文件(扫描仪的分辨率根据扫描效果进行调节,不要求太高),然后将扫描文件进行技术处理(裁剪、旋转、调色)后制作成word文件。

由于扫描仪扫描的图件都比较大,不便于处理,可以在图件处理前使用snagit截图工具改变其分辨率及格式使其便于存储及打印。

电子版材料整理制作完成后做一个和原始材料相一致的材料目录,装订件打印时彩色图件及有红章的材料使用80g纸彩打,其余材料一律使用黑白打印机打印。

3、报国土资源部材料包括装订好的原始材料一套、电子资料一套,材料内容必须保持一致。

五、行文规范

1、建设单位(委托方)

建设单位主要出具正式的预审请示文件及申请表,请示文件具体格式由建设单位自定,但文件必须有文头和文号,内容应包含项目基本情况介绍、项目建设内容、各功能分区用地面积、项目拟选址情况、项目拟用地情况、耕地开垦方式及费用落实情况,另请示文中应附项目用地明细表。

2、国土管理部门

国土管理部门出具的文件主要由审核意见、初审意见、规划修改听证纪要等,相关要求如下:

①县(区)、地市审核意见:

应包含规划调整、耕地补充、基本农田补划落实情况,为提高预审效率,在上级国土管理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求也不提倡地方审核意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具。

②省厅初审意见:

文件抬头应为“国土资源部”,文中除审查性内容外,应体现规划修改方案合理、可行及原则同意用地预审的内容。

另文件末尾应提请国土资源部批示。

③规划修改听证纪要:

听证纪要也不提倡正式出文,但要求必须有听证代表的签名(让国土部门代签亦可)。

3、舜土公司

公司文件对内主要为工作日报,对外为备忘录,要求如下:

①工作日报:

日报名称为××建设项目用的预审工作日报(后缀日期、负责人)按区县说明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日报要求以汇总形式发送,当天的日报在最前面,日报要求在每天17:

30点前发给项目负责人、主管副总或项目秘书。

②备忘录:

备忘录名称为“××项目-备忘录-××(编号)”备忘录格式见模板库,备忘录于每周五17:

30前发给项目负责人、主管副总或项目秘书。

六、信息传递

1、工作过程中保持通讯畅通,有问题及时沟通,应每天按时向相关人员提交工作日报。

2、项目(片区)负责人每周五下午17:

30前以备忘录形式汇报详细工作进展情况并提供给公司领导,公司领导审查完毕后发项目(片区)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再发委托方。

注意的是,以邮件形式发送的应该及时以短信形式告知。

3、信息传递应以高效、节约为准,参与项目各人员在收到工作信息后,必须及时做出反馈。

4、除手机短信外,其他的信函传递必须以文字形式留存。

5、现场工作期间,做好每天的工作日志。

七、现场踏勘作业要求

在地方预审工作初始阶段,有的地方会要求进行现场踏勘。

遇此情况,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作业人员与地方国土管理部门相关科室人员取得联系,约定现场勘查时间、车辆安排,并准备好设计图纸及地块相关资料。

2、现场勘查工作中,作业人员配合国土部门人员在规划图及分幅现状图上标注建设用地各项信息。

同时填写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现场踏勘记录表。

3、进行现场勘查时应对勘查地块进行拍照。

4、各现场勘查工作结束后,作业人员编制用地明细表,对用地面积数量发生较大变化(与之前统计相比较)的应通报建设单位进行确认。

八、注意事项

1、树立服务意识

用地预审涉及层面广,涉及各种文件资料比较多,地方国土管理部门也要进行大量工作,为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工作并最大程度提高作业效率,应树立服务意识,提前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及表样给国土部门,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保证预审工作的推进和沟通的畅通。

2、注重细节

预审工作前后联动性强,而且在作业过程中用地面积、地类甚至涉及到的区县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不注重细节,可能会导致前后矛盾的现象发生。

同一个面积在审核意见、用地明细表、申请表、图件上都有体现,应避免出现表述不一致的情况,甚至保留的小数位数都应该一致。

3、沟通方法

由于各地预审流程及标准不尽相同,而我们还要保证预审的质量,这对我们的沟通水平提出了一定挑战。

但尽管预审作业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灵活处理,因此,在同国土部门沟通遇到障碍时切忌用“必须”、“要求”等字眼,而应及时同公司及相关方面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