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23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docx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

安全标准化如何创建?

一目标

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内容:

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内容

要求:

以文件形式发布、明确相应部门的责任部门、责任人

2.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要求,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制定)

要求:

以文件印发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内容完善、合理、明确。

3.各基层、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分解)

要求:

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各部们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所有单位部门都要覆盖。

4.安全生产目标监测。

(考核)

要求:

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情况检查或兼测记录,且符合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5.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评价(评估)

要求:

对考核结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实施计划;实施计划调整以后,要以文件形式下发。

本要素需要的文件及档案:

1.制度: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2.文件: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公司文件形式下发)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各部门分解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调整通知

3.档案: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监测)记录

安全生产目标评估报告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组织机构

(1)建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要求:

文件形式发布生效;符合国家、地方法规。

(2)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要求:

以文件形式进行任命或设置,符合规定。

(3)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要求:

文件形式任命,包含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负责人。

(4)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

要求:

定期召开;

跟踪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落实情况(不得有未完成项);

制定新的工作要求;

做好会议记录;

会议中提出的整改项要有整改措施。

2.职责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明确且履行主要职责。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要求:

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环节;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求:

以文件形式发布;部门、人员职责齐全;考核记录。

(4)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

要求:

培训、考试记录;全员。

(5)定期进行适宜性评审及更新。

要求:

评审记录;频次符合要求;更新后以文件形式发布。

本要素文件及档案:

1.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2.文件: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发布文件

安全生产责任制发布文件

安全管理机构成立文件

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文件

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新文件

3.档案:

安全专题例会会议记录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各部门)

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试记录

安全生产责任制适应性评审记录

三安全生产投入

1.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要求:

以文件形式发布;包含职责、流程、范围、检查等内容。

2.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帐。

要求:

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财务专项科目或报表中有安全生产费用归类统计;台帐齐全。

3.制定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

要求:

计划内容齐全;按计划实施;不得超计划使用。

4.建立员工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管理制度。

要求:

以文件形式发布生效。

5.足额缴纳工商保险费、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

要求:

按时缴纳;保存相关缴纳资料。

6.保险死亡、受伤员工获取相应保险与赔付。

要求:

保险评估、年费、返回、赔偿等资料齐全;

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伤残等级鉴定人员齐全;

赔偿到位。

本要素准备材料:

1.制度: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险管理制度

2.文件:

以上制度发布文件。

3.档案、资料:

安全费用使用台帐

安全费用使用计划

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缴费资料

保险评估、年费、返回、赔偿等资料

伤残等级鉴定资料

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要求:

环节、涉及部门人员齐全;明确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发布。

2.各部门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向归口部门汇总。

要求:

获取法律法规记录;汇总法律法规记录;法律法规分类。

3.企业定期识别和获取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发布清单。

要求:

定期识别获取;工作程序或结果符合规定;有安全生产事故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电子版即可。

4.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并进行培训考核。

要求:

传达;培训;考核。

5.及时将法律法规转换为相关管理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要求:

及时将法律法规转换为管理制度;制度符合各安全法律法规;实际落实。

6.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要求:

以文件形式发放;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发布、使用、评审、

修订等环节责任明确。

7.发布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要求:

内容完整;以文件形式发布;建立制度执行记录。

8.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发布到工作岗位,并进行培训、考核。

要求:

发放记录;培训记录;考核记录。

9.编制安全操作规程。

要求:

齐全适用;基于岗位生产特点进行特定风险辨识、评估、控制。

10.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并培训、考核。

要求:

下发记录、培训记录、考核记录。

11.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定期(每年一次)对执行适用情况检查、评估。

要求:

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内容全面。

12.根据评估报告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订。

要求:

制定修订计划;做好修订记录。

13.建立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要求:

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

制度以文件形式下发;

明确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等责任部门/人员、流程、权限等;

明确具体档案资料、保存周期、保存形式。

14.保证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要求:

15.资料归档管理。

归档管理资料:

1.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含纪要)

2.安全费用使用记录

3.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4.劳保用品采购、发放记录

5.危险源管理台帐

6.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7.授权作业指令单。

8.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9.事故隐患整改记录

10.安全奖惩记录

11.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记录

12.特种设备管理记录

13.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记录

14.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台帐(包括安装、运行、维护等)

15.有关强制性检测检验报告或记录

16.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

17.风险评价信心

18.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护记录

19.应急演练信息

20.技术图纸等。

本要素所需材料:

1.制度/规程:

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2.文件/清单:

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发布文件

各职能部门定期获取和识别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清单

企业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清单

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发布文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布文件

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发布文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计划

岗位操作规程修订计划

3.档案/资料:

法律法规培训、考核记录

法律法规下发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下发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

岗位操作规程下发记录

岗位操作规程培训、考核记录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检查、评估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检查、评估记录

岗位操作规程检查、评估记录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评估报告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评估报告记录

岗位操作规程评估报告记录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记录

岗位操作规程修订记录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各环节记录

本要素15条中需要归档整理保存的档案

五培训教育

1.建立培训教育管理制度

要求:

以文件形式发布;培训种类齐全;与国家规定一致

2.确定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需求,制定各人员培训计划。

要求:

确定部门;定期充分识别需求;制定每一类培训计划;

3.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建立档案。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5.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者上岗;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并考核。

要求:

考核合格;记录完整。

6.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考核记录。

要求:

有针对性、不得流于形式;每人一档。

7.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投入使用前进行培训教育,并考核。

要求:

建档。

8.岗位操作人员转岗或离岗一年以上者,重新进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

9.特种作业人员应取证上岗。

10.相关方入厂安全教育、培训。

要求:

培训具有针对性;保留培训资料。

11.外来参观、学习人员进行安全规定、危害告知及应急内容培训;由专人带领。

要求:

培训资料;内容具有针对性;提供相应劳保用品;有专人带领。

12.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要求:

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符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

本要素所需材料:

1.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文件/资料: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发布文件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特种设备、人员档案资料对应

3.档案:

安全培训、考核、评估记录

岗位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记录

岗位操作人员生产技能培训、考核、评估记录

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培训、考核记录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安全培训记录

转岗、离岗一年重新上岗人员培训记录

相关方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安全教育档案

六生产设备设施

1.建立新、改、扩工程“三同时”管理制度

要求:

文件形式发布;符合有关规定

2.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措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要求:

有建设或产权单位对“三同时”进行评估、审查认可手续;

项目立项手续齐全;

设计、评价、施工单位资质符合要求;

安全投资纳入项目概算;

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专篇;

变更安全设备设施应经过设计单位同意;

隐蔽工程应验收后投用;

安全设备设施同时投用;

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报告备案。

3.厂址选取

要求:

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4.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车流、人流、物流、保证安全通行。

5.厂房照明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要求:

照度测量;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符合要求。

照明电气选型与作业场所相适应。

6.防火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7.防雷接地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并定期检查。

要求:

防雷检查报告

8.休息室、浴室、更衣室设置在安全区域

9.安全出入口(疏散门)不应采用侧拉门、转门;厂房、梯子出入口和人行道不能正对车辆、设备运行频繁的地点,否则设防护装置或悬挂及时标志。

七作业安全

1.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要求:

对生产作业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且有针对性。

2.不得架空电线跨越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

3.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

要求:

画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走安全路线。

4.设置应急照明,断电自启。

5.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V,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场所电压不应大于12V.

6.建立对“三违”行为的管理制度。

要求:

明确监控的责任、方法、记录、考核等内容。

7.建立八大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要求:

明确责任部门、人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

8.危险作业许可(作业票)。

要求:

手续齐全、包含危险因素分析,有专人负责。

9.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要求:

风险辨识种类齐全;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作业人员清楚风险及控制措施。

10.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11.要害岗位及电气、机械等设备实行操作牌制度。

要求:

悬挂操作牌;操作牌不得污损;齐全。

12.发放劳保用品。

要求:

有发放标准;及时发放;员工正确使用、佩戴。

13.电气设备作业。

要求:

拉闸断电;验电放电;各相短路接地;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

14.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15.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色。

要求:

符合《安全标志》(GB2894)《安全色》《GB2893)。

16.危险作业周围设置警区域和警示标志。

17.设备裸露的运转部分应设有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板。

18.吊装孔应设置防护盖板或栏杆,并设警示标志。

19.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

要求:

明确双方权则。

20.承包商、供应商资质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名录档案。

要求:

不得承包;纳入本方统一管理的;将安全绩效与续用挂钩;名录档案齐全。

21.根据相关方作业性质和行为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并对其进行安全绩效检测。

要求:

本方统一有效管理。

22.要求相关方在作业前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并采取有效措施。

23.工程承包有资质;承包协议中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责任义务。

24.建立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计划。

要求:

有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变更中要有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

25.变更进行审批验收,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要求:

有变更审批和验收报告;变更导致的新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26.安全设施变更。

要求:

建设阶段应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投用后应经安全管理部门书面同意;

重大变更应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本要素资料:

1.制度:

“三违”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环节诶安全管理制度

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承包商、供应商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2.文件资料档案:

风险因素辨识、评估分级

隐患识别、评估分级

风险、隐患控制措施

画出现场安全路线、警戒线(现场)

人的不安全因素识别

人的不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操作牌(现场)

劳保用品发放标准

劳保用品采购、发放记录

设置安全标志、安全色(现场)

承包商、供应商资料:

资质

安全培训、考核记录

作业环节监督

提供产品技术服务等资料

表现评估报告

续用

相关方作业(服务)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相关方作业安全绩效监测

相关方作业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承包商安全协议

变更计划

变更风险辨识、控制措施

变更审批、验收报告

变更过程及结果风险、隐患识别、评估、控制

八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要求:

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方法。

2.隐患评估、分级

要求:

等级建档

3.变更隐患排查。

要求: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企业操作条件、工艺、改变,新、改、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4.制定隐患排查方案

要求:

明确排查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

5.按方案进行隐患排查

要求:

方案、人员

6.隐患排查范围

要求:

包括生产经营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7.检查方式

包括:

日常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综合性检查。

检查表人员签字齐全。

8.根据查处隐患制定隐患整改方案

要求:

目标任务

方法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教育措施

防护措施

应急措施

经费物资

机构人员

限时要求

9.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

要求:

分析表上报安全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

10.建立安全风险指数系统(放弃)

本要素需要材料:

1.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资料/档案:

隐患登记台帐(含隐患分级)

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综合性检查

专业检查

季节性检查

节假日检查

日常检查

隐患治理方案(含隐患治理措施)

隐患排查治理统计表

重大隐患治理验证评估表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辨识记录

十职业健康

1.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设备、尘源点密封,设除尘系统。

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控制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检查监护档案

要求:

岗前、在岗、离岗查体。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要求: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公开公布结果。

6.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健康危害的场所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急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区。

7.粉尘产生场所考虑机械自动化操作;加强密闭;采取通风措施;有冲洗地面、壁的措施。

8.防护器具定点存放,定期校验维护。

9.现场急救物品、设备和防护用品检修、校验记录。

10.劳动合同中应详细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危害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职业健康防护措施、待遇等艺术面形式告知。

11.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

要求:

培训、宣传记录;考核记录。

12.职业健康警示标志《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

要求:

标志内容包含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13.职业危害因素申报。

14.职业健康申报变更

(1)新、改、扩建项目

(2)因技术、工艺或材料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原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内容发生重大变化。

(3)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责任人发生变化。

本要素所需材料:

1.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文件资料:

员工体检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

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公布

职业健康急性中毒报警装置

职业健康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急救物品、设备和防护器具校验维护台帐

劳动合同中职业危害因素告知

职业健康教育宣传考核记录

职业健康备案表

11应急救援

1.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要求:

文件或通知形式

3.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要求:

文件或通知形式

4.应急专兼职队伍人员训练

要求:

训练计划、记录;救援人员熟悉职能和救援装备使用。

5.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6.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7.应急救援预按备案

8.应急救援预案审批、发布、培训、演练

要求:

审批、发布、培训、考核记录

演练计划、过程、总结、评估记录

应急救援预按评估修订及发布

9.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器材、储备应急物资

10.应急救援器材、设施、物资的检查、维护、保养

要求:

检查、维护、保养台帐

11.应急救援结束后,编制营救救援报告。

本要素需要材料:

1.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2.文件资料: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成立通知

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成立通知

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计划、记录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发布、培训、考核、演练记录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清单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设施检查、维护、保养记录

应急救援演练计划、方案、总结、评估

应急救援预案修订

12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1.建立事故管理制度

要求:

明确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回顾、书面报告样式和表格内容

2.事故登记建档

3.事故调查

要求:

调查报告;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事故相关资料汇总。

4.事故、事件统计分析

5.事故回顾学习

本要素所需材料

1.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2.资料档案:

事故登记台帐

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相关资料

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及结果汇报

事故回顾学习资料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1.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要求:

明确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现场安全状况与表转化规范符合情况、安全管理实施计划落实情况的测量评估的办法、组织、周期、过程、报告、与分析等要求;测量评估应得出可量化的要求。

2.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由安全领导机构在安全理会中提出,并制定整改方案。

要求:

形成会议纪要;制定方案,纳入下一周期实施计划。

3.将安全标准化评定工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报告。

4.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评定(每年一次)

要求:

形成正式的评定报告(文件);发生死亡事故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重新评定;主要负责人参与;

5.将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的评定结果纳入各部门、单位、员工年度安全绩效考评。

本要素所需材料:

1.制度:

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2.文件档案资料:

安全标准化运行缺陷评估、分析会议纪要。

安全标准化评定报告通报记录

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评定报告

年度考评(包含安全标准化实施情况评定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