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31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docx

潮惠高速公路7标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新2

银山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银山隧道位于揭西河婆镇南部银山一带,为中低山地貌,起伏较大,山顶最大地面高程182m,进口最低高程102m,最大高差约84m。

隧道进口位于曲线上,左右线进口位于R-6000的右转圆曲线上,出口位于R-6000的左转圆曲线上。

布置型式为分离式隧道,起止桩号左线ZK98+062~ZK98+655,长593m;右线K98+045~K98+575,长535m。

银山隧道为不良地质隧道,洞口端浅埋且偏压严重,是本标段的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

1.1不良地质现象

(1)隧址区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经过,也未见大型滑坡、崩塌及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适于隧道建设。

(2)隧道进、出口段全强风化层较厚,洞口边、仰坡开挖易产生滑塌,对洞口的稳定构成一定影响,建议以低缓坡率为宜,并及时进行坡面防护。

(3)隧道出口段埋深较浅,洞顶岩土层较薄,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引起冒顶坍塌事故,应引起注意。

隧道左线出洞口偏压严重,建议设计施工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隧道进、出口附近有水沟,多山间汇水,汛期短时暴雨如得不到及时排泄,易造成洪水回灌隧道,建议做好排水工作。

1.2围岩情况

隧道洞身主体主要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碎块状花岗岩,局部有辉绿岩侵入,围岩级别主要为Ⅲ~Ⅴ级。

隧道主要围岩划分情况见表1

表1隧道主要围岩划分情况汇总表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长度(m)

工程地质概况

各级围岩长度(m)

备注

明洞

银山隧道

左线

ZK98+062

593

全风化花岗岩、全风化碎块状花岗岩

10

50

190

343

分离式

ZK98+665

右线

K98+045

535

13

45

165

307

K98+575

二、洞口工程设计概况

1、洞门设计

洞门型式采用混凝土端墙式洞门,进出口端墙断面厚1.8m,处于Ⅴ级围岩地段。

2、边坡、仰坡设计

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坡率均为1:

1。

采取锚网喷支护形式,隧道左右线边、仰坡8m以上1:

1边仰坡均采用挂φ6.5钢筋网@20x20,喷射C20砼厚度10cm;8m高度以内边坡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长4.0m,梅花型布置间排距1.2m。

3、排水系统设计

在距隧道洞口边坡、仰坡开挖线外不小于5m处施作洞口截水沟,以防止雨水对洞口边坡、仰坡坡面和洞口绿化的冲刷而造成洞口失稳。

根据地形条件,截水沟流水方向向两侧,与自然沟形成排水系统。

隧道正洞两侧设边沟,经沉淀池后排入路基边沟流入自然沟。

4、进洞辅助措施设计

洞口采用40m长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三、临时设施情况

施工用水:

本标段施工用水采用洞口附近山溪流水,配合两口涌出量较大的井水用大扬程水泵输送到施工工点蓄水池(罐),水质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再铺设用水管路至各施工点,输水管路采用φ75mm。

供风:

在银山隧道进出口端线外各建一座空压机房,配备满足施工所需的空压机,以供左右线的施工用风。

施工用电: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及地方电力线路走向布置与负荷分配情况。

在银山隧道进出口现场洞口附近新建630KVA变压器各一个,进行变配电,以满足施工生产、照明及生活用电。

配置两台发电机组(50KW、250KW各一台)作为备用电源。

综合考虑本标段实际情况,设备生产能力储备,高峰期施工强度等因素,银山隧道进出口配备JS-750型搅拌站各1座,配备PL1200型自动计量配料机。

现场设试验室,配齐相关检测、试验设备和仪器,在中心试验室的领导下,按照合同规范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施工生产正常开展。

四、人员与机械配备情况

1、劳动力配置计划(见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序号

项目

人员

备注

1

项目管理人员

8

2

钻孔

20

3

爆破

5

4

出渣

8

5

支护

20

6

衬砌

20

7

风水电

6

8

安全员

2

9

合计

89

2、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见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自卸车

陕汽

6

2

变压器

630KWA

2

3

电动空压机

110KW

6

4

装载机

柳工50

4

5

风动凿岩机

YT-28

30

6

挖掘机

日本小松

2

7

冷弯机

14KW

2

8

注浆泵

HBY-60

2

9

电焊机

BX1-500

6

10

臂钻

2

 

五、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配备的施工能力和洞口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准备到位的前提下,按设计图纸洞口分部工程施工项目采用分段流水作业进行计划安排,施工期右洞洞口工程2013年9月1日~2013年11月30日,预计工期90天;左洞洞口工程2013年12月30日到2014年3月31日,预计90天。

6、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地形条件,银山隧道右洞进口进洞条件较好,且便道容易修整到位,因此先考虑从右线隧道进口端进洞(后续其它端进洞方案基本一致)。

6.1总体进洞施工方案

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多为Ⅴ级围岩,加之埋深较小,洞口段施工难度较大。

设计采取超前管棚进行预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形式。

施工中应确保洞口结构基础位于强风化基岩中,保证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并尽快完成仰拱施作,及早形成封闭承载体系,避免因施工工艺不当导致地面下沉、二衬开裂及拱脚错位。

为了顺利进洞,根据各个隧道口的地质条件,在洞口采用超前大管棚;大管棚采用Φ108mm×6mm钢管,长度为40m,环向间距为40cm,在拱部120度范围内布置,管棚和小导管打设完成后,通过钢管向围岩压注水泥浆以加固围岩。

银山隧道隧址范围地形、地质条件较差,洞门边仰坡开挖较高,设计、施工难度较大,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回填暗挖进洞,以减少对山体的破坏,确保安全进洞。

6.2进洞施工程序

首先项目部测量队按照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放出洞口明、暗洞位置及边仰坡开挖线位置,根据测量队放线,在仰坡开挖线外不小于5米处施工洞顶截水沟。

截水沟施工完后,进行边仰坡开挖,开挖自上而下进行,每开挖一级,支护一级。

边仰坡施工完后,进行洞口段明洞开挖施工至暗洞里程位置,此处明洞段开挖先开挖上半断面,明洞开挖采用预留核心土,以便下步套拱施工。

洞口段明洞上断面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工上断面套拱。

套拱上断面施工完后,进行管棚施工。

管棚施工完后,进行暗洞开挖施工,该段设计为V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暗洞衬砌后,条件具备及时施工明洞及洞门。

6.3进洞施工方法

6.3.1截水沟施工

测量放线:

在边坡、仰坡开挖线5m外放出截水沟位置;矩形断面,90*80cm。

截水沟开挖:

土质地段采用人工开挖,较软石质采用风镐开挖,坚硬石质松动爆破;

截水沟浆砌:

采用M7.5浆砌片石挂线砌筑,首先采用较平整的片石铺底,然后在底板上砌筑两侧墙,施工时还应沿截水沟侧将填土夯实,并高于沟顶,以免水渗入截水沟基础内;

勾缝:

截水沟砌筑完成后,采用M10水泥砂浆对两侧边墙进行统一勾凹缝,凹缝标准为宽度10mm,深度10mm。

养护:

在每次施工完后,及时对砌体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洒水养护。

6.3.2洞口排水沟施工

洞口施工前,应先行施工简易排水沟,截除截水沟水及地面雨水并将截水沟水引排至洞口范围以外,保持施工区域地表干燥。

隧道进洞施工完成一段距离后(进行洞内排水系统施工时)再施作洞口永久排水系统。

6.3.3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及防护

(1)测量班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打施工控制桩,并及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2)按照测量班放出边坡、仰坡开挖线,在开挖线外大于等于5米处施做洞顶截水沟,截水沟与原地面紧密衔接,出水口妥善引入路边排水系统。

(3)开挖

①首先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不留后患。

②按测量班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③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对地表土质覆盖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进行,机械作业时,配备专人指挥施工,并于机械前、后配备专门人员监控安全情况,发现危险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将机械撤至安全地方;对石质采用松动爆破,人工翻渣,严禁采用大药量爆破,尽量减少对原地层的扰动,爆破后,及时清除松动石块。

④为防止爆破震动引起边仰坡崩塌、剥落,采取浅眼弱爆破,不得采取深眼多药量爆破。

⑤开挖中应随时检查、观测边坡及仰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⑥开挖的土石方不得弃在危害边坡及其它建筑物稳定的地点,并不得影响运输安全。

⑦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完成洞口截水沟等防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对洞口边坡、仰坡坡面和洞口绿化的冲刷而造成洞口失稳。

(4)边仰坡防护

①设计支护参数

边仰坡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开挖边进行喷、锚、网支护,C20的喷射砼厚度10厘米;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度4米/根,按间距1.2米×1.2米的梅花形布置;并铺设φ6.5钢筋网,间距20㎝×20㎝。

仰坡喷锚网支护须“戴帽子”,即仰坡喷锚支护必须要与洞顶搭接10~20cm。

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工序如下图1:

 

图1洞口边坡/仰坡的开挖及防护施工工序图

②砂浆锚杆

施工工艺为:

A.在岩面上标出锚杆位置;B.钻孔;C.清除孔内粉尘;D.孔内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之间;E.打入锚杆。

③锚杆施工

A、按设计要求截取杆体,并整直、除锈和除油。

B、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

C、钻孔应圆而直,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D、钻孔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

E、砂浆要求如下:

砂浆配合比(质量比):

水泥:

砂:

水宜为1:

1~1.5:

0.45~0.5,砂的粒径不宜大于3mm。

砂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F、注浆作业

注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路。

注浆孔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

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插入锚杆,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应将杆体拔出重新注浆。

G、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5)钢筋网铺设

钢筋网使用前应清除锈蚀,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并要保证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固定,在喷射砼时不得晃动,钢筋网连接钢筋搭接应符合规范。

(6)喷射砼施工

喷射砼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喷射砼配合比应通过试验选定,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的要求。

混合料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并采用强制搅拌机在短时间内完成,严禁受潮。

在喷射砼之前,应用人工将受喷面浮土、松石和杂物清除干净。

喷射中发现松动石块应及时清除,边仰坡喷射砼厚度设计10厘米,分初喷和复喷,开挖后,先对开挖面初喷一层2~3cm厚的砼,以确保开挖面安全和稳定,锚杆和钢筋网安装完成后,再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喷射砼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6.3.4辅助工程施工措施

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及防护完成后,及时施作套拱及管棚。

辅助工程施工措施施工工序见下图2。

 

图2辅助工程施工措施施工工序图

(1)设计支护参数

①套拱

套拱采用C30砼,厚度70cm,长度2m;套拱内预埋φ133×4导向钢管。

②管棚

超前大管棚设于洞口,纵向长度40m,通过注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改善结构受力条件。

管棚钢管采用外径φ108mm.壁厚6.0mm的热扎无缝钢管,分段安装,分段长3~6m,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接φ10加劲箍,管壁四周钻2排φ20mm压浆孔,施工时钢管沿隧道周边以1度左右外插角打入围岩,插入钢筋笼,再注浆,其环向布置间距为40cm,设置长2m套拱,厚度70cm,其基础放置于稳定地基上。

(2)套拱施工

1)套拱上断面施工

洞口Ⅴ级围岩开挖预留设计变形量15cm,考虑到岩体破碎稳定性差,预留变形量20cm。

管棚施工前,首先施工2米长套拱,要求套拱在洞口衬砌外轮廓线以外施作,以确保明洞衬砌厚度且套拱紧贴掌子面,厚70cm,采用C30砼,套拱施工先施工上半断面即上半圆,管棚施工完后,待上台阶进洞约5~10m后,再进行套拱下断面施工。

套拱内安装20工字钢拱架,纵向用Φ22钢筋连接,环距1.0米。

且工字钢与200cm长、133×4mm孔口管用Φ14钢筋固定在工字钢钢拱上,作为管棚导向管,导向管仰角1-3度,环向间距40cm。

套拱底模板安装完成后,然后安装套拱内工字钢和导向管。

要求在施工套拱时考虑沉降因素,作沉降预留20cm,以免套拱沉降而造成衬砌厚度不够现象发生。

模板使用前先除锈并涂刷脱膜剂,要求钢模安装拼接平顺,模板接缝处粘贴双面胶,接缝严密,避免浇注砼时漏浆现象发生。

套拱模板安装完成后,报安质部检查及监理检查,合格后,浇注套拱砼。

套拱砼要求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砼输送车运输,砼浇注采用机械为主,人工配合,通过串筒下料,两侧分层对称浇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每层厚度为30~40cm,砼按顺序进行振捣,避免漏振和过振,砼表面呈现浮浆、表面不再下沉即停止振捣。

2)套拱下断面施工

管棚施工完后,待上台阶进洞开挖约5~10m后,再进行套拱下断面施工,下断面开挖同样预留核心土,同时中部增加立柱支撑。

套拱下断面施工采用单侧施工方法,开挖采取分段开挖,开挖后及时将套拱内拱架接地,使拱脚至于稳定基岩上,立模后立即施工套拱基础和下断面套拱。

一侧施工完后再施工另一侧。

模板安装及砼浇注要求同套拱上断面。

(3)管棚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图3超前管棚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在套拱做好后,搭设钢管支架作为钻机工作平台。

1)管棚施工顺序,第一步先施工拱部以下两边墙的长管棚,第二步施工拱部长管

棚。

2)管棚施工时先施工奇数号孔,再施工偶数号孔。

3)管棚施工时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

为保证钻孔方向准确,要求用光耙测斜仪随时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立即纠正。

4)每钻一孔完成后,首先用高压风进行吹孔,清除孔内渣子及石粉,然后用棉布堵上孔眼,以免掉进杂物堵塞孔眼,待引孔钻好后,然后顶进一根钢管,在顶入钢管时要保持平稳,防止钢管扭曲,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钢管接头相互错开,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

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3m长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6m长钢管,最后一节采用长钢管。

5)钢管顶进完成后,立即注浆,管棚注浆采用M30水泥浆液(添加水泥浆液体积5%的水玻璃),水泥浆水灰比1:

1,水玻璃浓度:

35波美度。

注浆压力:

初压0.5~1.0Mpa,终压1.5Mpa-2.5Mpa。

具体注浆参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当地下水较大时采用双液注浆机往钢花管内注浆,双液浆中水泥浆水灰比1:

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

0.5。

注浆直至水泥浆从排气孔流出时停止注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志。

注浆结束后及时清除管内浆液,并用M30水泥砂浆紧密充填,以增强管棚的刚度和强度。

当管棚浆液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暗洞施工。

6.3.5暗洞施工

管棚施工完后,进行暗洞开挖施工,该段设计为V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分部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分部剩余部分的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4。

图4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

2、施工顺序说明:

(1)左(右)导坑开挖;

(2)左(右)导坑初期支护;(3)右(左)导坑开挖;(4)右(左)导坑初期支护;(5)上台阶开挖;(6)上台阶初期支护、导坑隔壁拆除;(7)下台阶开挖;(8)仰拱初期支护;(9)仰拱超前浇筑;(10)全断面二次衬砌。

3、施工要点

(1)围岩开挖应尽量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无爆破施工,局部需爆破施工时,宜弱爆破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2)开挖应严格按规范做好监控量测工作,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同时,应有较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

(3)开挖时的排水工作要认真做好,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重点要对两侧临时排水沟铺砌抹面,防止钢支撑基底软化。

(4)侧壁导坑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并尽早形成封闭环;侧壁导坑形状应近于椭圆形断面,导坑跨度宜为整个隧道跨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导坑施工时,前后拉开距离不宜小于15m;导坑与中间土体同时施工时,导坑应超前30~50m。

导坑掌子面应用喷射砼及时封闭,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暗洞衬砌后,条件具备及时施工明洞及洞门。

6.3.6明洞与洞门施工

1、边墙施工

(1)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明洞基底承载力应不小于300Kpa。

洞门端墙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基底承载力不小于350Kpa,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2)偏压隧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偏压墙。

(3)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在垂直路线方向应按设计要求挖成一定坡度的向内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4)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标高,不符合图纸要求时,应提出变更设计。

(5)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雨水等侵蚀地基。

2、明洞衬砌及防水

(1)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与洞内二次衬砌基本相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端墙墙体与明洞结构或二次衬砌结构之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

(2)明洞拱圈外模拆除、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应及时按设计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及拱脚纵向排水管、环向盲沟,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

3、明洞回填

(1)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2)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粘土以利于隔水。

明洞粘土隔水层应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

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可采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土质地层,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4)在人工回填筑时,拱顶中心回填高度达到0.7m以上方可拆除拱架;若使用机械施工回填时,则应在回填土石全部完成后方可拆除拱架。

4、洞门施工

(1)洞门基础开挖应注意基坑的支护,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应做好防水、排水工作,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基坑废渣、杂物等必须清除干净。

(2)洞门拱墙应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洞门端墙应与隧道衬砌紧密相连接。

(3)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4)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并应检查与确保坡顶以上的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与连通。

(5)隧道明洞回填、洞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洞口边坡及仰坡的地表恢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做好水土保持。

七、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

为确保银山隧道安全、快捷的进洞,必须同时做好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在施工中,若围岩情况与设计不符,应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成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结构安全。

7.1监控量测

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中洞内外地质调查、洞内观察、现场监控量测及岩土物理力学实验等施工反馈信息,进一步分析确定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以最终确定和修改隧道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

隧道支护结构应用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衬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的全面、系统信息资料,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控和预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洞室周边岩体的稳定以及支护结构的安全。

根据各隧道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口浅埋地段地表下沉观测、洞室周边位移变形监控量测以及日常观察与施工调查。

(1)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拱顶下沉观测;

(2)采用周边收敛计,进行围岩周边收敛量测;

(3)采用锚杆抗拔计进行锚杆抗拔试验;

(4)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洞口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

(5)由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即使进行掌子面地面观测。

7.2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将会遇到煤层、断层等大的不良地质路段。

为了有效地降低施工阶段由不良地质引发的风险,设计采用TSP(隧道地震探测仪)、EKKO(地质雷达)、探测钻孔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对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预报,尤其应探明不良地质现象,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实施。

拟采用如下方案:

(1)首先采用TSP探测仪进行远程(200m)较宏观的地质预报。

(2)再采用EKKO地质雷达进行近距离(40m)较微观的地质预报。

(3)TSP、EKKO的预报结果可相互印证补充,并根据预报结果,在必要时,采用超前探测钻孔验证。

八、施工注意事项

在施工前,必须根据本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承包商工、料、机配置情况,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边仰坡开挖前,首先施工洞口截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洞口失稳,同时与洞外排水设施形成排水系统。

边仰坡开挖后及时支护,洞口边仰坡按设计坡度一次整修到位,并及时对边仰坡按设计进行喷锚网防护,以防围岩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

洞口边仰坡开挖应遵循自上而下,严禁掏底开挖或大药量爆破。

进洞施工前,首先在洞口处地表做好沉降观测点,以观测洞口地表沉降情况和套拱沉降情况。

洞口V级围岩浅埋段施工必须遵循“弱爆破、少扰动、短开挖、快支护”的原则,确保洞口的安全与稳定。

洞口V级围岩开挖严格控制进尺,开挖后及时支护。

隧道初期支护必须紧跟掌子面及时施作,控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应及时施作仰拱,有利于抑制围岩变形;洞口段应尽早施作二次衬砌,其余路段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60m,以提高洞身结构的承载力。

在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洞内排水管沟淤塞,同时应注意洞内施工期间的排水,不得散流。

9、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机构,树立质量意识,健全保证体系,明确创优目标,落实质量职责,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严把材料采购、进场检验关。

进入工地的所有原材料,严格从符合设计要求,经过认真验收,从材料的外观质量、数量、品种等方面检查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规定的要求。

加强内业检查,做到内外业同步完成,工程竣工后,保证提供资料齐全、记录准确、图文并貌的全套竣工资料。

精心组织流水线作业,控制每道工序,狠抓工序衔接,实施施工技术、测量、试验、计量技术资料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做到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相统一。

9.1具体的质量要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