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36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变执法理念建和谐警民关系论文素材Word下载.docx

1995年,没有经过整顿的济南交警的形象不佳,济南市公安局调历下区公安分局长李长水担任交警支队长,他到位以后,派人拿着摄像机录下交警执勤的现场。

摄像机捕捉到了令人尴尬的镜头:

有的交警站在岗台上嗑瓜子、有的坐在岗台上翘着二郎腿、甚至个别喝酒后站在岗台上耍酒疯……拍摄回来后,支队长让全体交警看录像片,看到中间,交警们坐不住了。

最后的结果是封闭训练40天。

40天后,还是这些交警再上岗台,让老百姓眼前一亮,一个个都像雕塑,他们以为来了批新交警。

一个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几个月下来。

夏天,岗台温度40度,柏油路都晒化了。

公安部后来开现场会,一起看录像,有个交警的爱人,是个售货员,她爱人就在她单位旁边执勤,她哭着要求给自己调换工作,因为她实在不忍心看丈夫那么辛苦。

[祝春林]交警们的举动最终感动了济南百姓。

少先队员来了,把凉茶端到民警身边,用稚嫩的声音说:

“警察叔叔辛苦了,喝杯凉茶吧。

”警察流泪了,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凉茶里;

老大娘来了,颤巍巍地走近岗台,把茶叶蛋塞到警察衣兜里;

老将军来了,给他们一个庄严的军礼……警察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在与人民的水乳交融中,人民警察的价值观不断得以升华。

当地党政领导作出决定,给每个交警每个月补助170块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给每个交警中队买洗衣机建洗衣房,每个中队的休息室安装空调。

[祝春林]后来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嗑瓜子能嗑出空调来,耍酒疯能耍出洗衣机来?

警察从工作性质上讲是特殊的人群,但同样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的精神动力来自人民,老百姓认可了,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就得到升华。

四年后,济南交警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交警支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公安战线一面鲜艳的旗帜!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济南市的人民培育了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

什么叫和谐警民关系?

通俗点讲就是“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展开说,就是警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

人民爱护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当然也包括监督警察。

我理解,这是一种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是警民双方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好、和谐的境界。

正是在实现这种境界的过程中,双方各自获得了一种鼓舞和追求的动力,从而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主持人]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在今天,在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后,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怎么从公安机关的性质来看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问题?

[祝春林]和谐警民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诸种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先导性关系、全局性关系之一,这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党中央、国务院曾经指出,公安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

[主持人]你怎么理解这个“不同”?

[祝春林]这个“不同”,我理解就是性质不同,所担负的职责使命不同,中央文件概括为三句话,非常精辟准确,那就是:

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祝春林]公安机关肩负着行政执法、刑事司法的职能。

180万警察分布在960万平方公 

 

里的国土上,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公安。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器要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要生产出“产品”,这种“产品”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政权巩固,国泰民安。

[主持人]从和谐的角度来考虑,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该怎么理解?

[祝春林]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概括雷锋精神时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无情。

我想周总理的这段话给你的问题做了权威的阐释。

在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稳、准、狠地打击与国家和人民为敌的犯罪分子,这种专政应该是铁面的,应该像严冬一样无情,但这种无情是为了能够给人民春天般的温暖。

和谐社会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对公安机关来说,对犯罪分子实施专政,就是对人民的保护,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不仅要做好传统意义上的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而且要提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祝春林]所以,警民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诸种关系中居于一种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是一种建设性很强的关系。

周永康同志指出:

“公安民警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和促进者。

”警民关系不和谐,如何当好此“三者”!

  [主持人]公安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离不开老百姓理解、支持的工作,您怎么看待公安工作和老百姓的关系?

[祝春林]社会是多元化的,犯罪分子总是要兴风作浪,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安工作与人民的安危冷暖息息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的现实情况是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尽管全国有180万民警,但占总人口的万分比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一些地方装备有限,个别地方保障不力,不依靠人民,怎么保国家长治久安?

要依靠人民,就要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祝春林]我想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四川成都金牛公安分局一个很文弱的女警察叫汤敏,她扎根社区工作十五年,走家串户,调解纠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百姓把她既当“闺女”,又当“政府”。

我特别喜欢这个评价,要当好“闺女”,视人民为父母,心中装着百姓的冷暖;

要当好“政府”,公平公正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很多老大娘坐在交通要道上不走,汤敏挨个到老大娘的耳边说,“大娘,这是违法的”,大娘们说,“闺女(“政府”)说这是违法的,赶紧走啊。

”这么大的事,一个“千金”(女民警)顶了千军万马。

所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实质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有限的警力和无限的民力结合起来,转化成肩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能力。

警民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裂痕,脱离了群众,就是最大的危险,道理很简单,“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主持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全国公安战线正在积极适应从计划经济条件向市场经济条件的转变。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并非一朝一夕,最根本的在于执法思想、执法理念的转变。

[祝春林]谈到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变革,不能不想到2003年7月13日公安部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7.13”会议是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的背景下召开。

公安部党委讨论的是“如何反思孙志刚案件,深入大讨论,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的问题。

这是一场执法思想和观念的变革的开始。

公安工作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走过来的,一些民警思想理念上还有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有时为了抓住一个坏人,不惜惊动许多人,反正抓住就行。

此外,还有特权思想,民警中出现一些违法违纪事件的根源就是特权思想。

[祝春林]十六大后,公安战线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执法理念的变革。

公安部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公安厅局长、各警种、各部门负责人到会谈感想、谈认识,反思执法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剖析孙志刚事件的根源和深刻教训,比较系统、全面、深刻地清理了我们的执法思想。

公安部还派专人到省、市、县公安机关现场播放孙志刚事件的录像,推动大讨论的深入开展。

可以说,全国公安机关和180万民警都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的变革。

公安部“7.13”会议之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召开了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安部高层还剖析了成都金堂县三岁女童李思怡被饿死的事件和西安32个民工因暂住证问题被扣留23个小时的事件。

西安32个民工案一开始就被周永康同志发现了,他那天正在改一个会议讲话稿,工作到凌晨2点多,当时周部长要求立即放人,并彻查此事。

[祝春林]三个典型案例对推动这场“大讨论”深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公安部党委提出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切实解决公安执法活动中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

在公安战线内部,很多的人认为,四年来,最大的变化是执法思想的端正和执法理念的更新。

有人说,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影响着180万中国警察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13亿中国人的生活。

人们发现,警察在执法中变得更亲切了、更人性化了。

辽宁丹东巡警五大队两个民警抓获了一偷自行车男子,而该男子的孩子要上中学,家里穷得买不起自行车,父亲就想到了偷。

如果警察抓完人,再通知他孩子,并没有违反任何程序,而后果会是什么?

警察没有这么干,他们把偷自行车人送去拘留的同时,自己花钱买了一辆自行车送到孩子家里,装作他父亲的工友,说他父亲到远处干活了,要过段时间才回来。

[祝春林]执法思想的端正、执法理念的更新太重要了。

感情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

上面这个例子最能体现这一变化。

把辽宁丹东巡警五大队送车的事迹与四年前的孙志刚案件作一个对比,一个是儿子无辜被抓致死,老父亲告状四处碰壁;

一个是父亲因�党当蛔ィ亩右涎В旄统道戳恕U饬礁隼臃旁谝黄穑梢郧宄乜闯鑫颐侵捶ɡ砟畋涓锏慕獭!

按筇致邸贝呱闹捶ㄎ袼枷胫ń岢隽酥捶ㄎ袷导T谇安痪谜倏墓膊�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明确提出公安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要把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作为公安机关最大的政绩,可以这样说,一场更广泛、更深刻、更持久、更具建设性的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理念的变革正在蕴酿,即将深入展开。

内铲积弊 外顺民意 整肃警风 构筑和谐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公安机关会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祝春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六中全会决定当中十分重要的思想。

构筑和谐警民关系要求我们公安机关在职权范围内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的工作思路是:

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内铲积弊,外顺民意,整肃警风,构筑和谐。

[祝春林]我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信息,人们在普遍欢迎和拥护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同时,又认为当前腐败问题是破坏和谐社会的最大祸害之一。

同样,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杀伤力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也应该是公安民警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

内铲积弊铲什么,就是铲这些顽症,如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滥用强制措施,处理的力度越来越大。

现在公安部警务督察局每年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期间都下去人严查“五条禁令”的执行情况,去年国庆节督察人员下去两天,查到10个酒后欲驾车的民警。

[主持人]对这些民警是怎么处理的?

[祝春林]监督的本质是关爱,不是整人,要致力于和谐监督!

所谓和谐监督,就是要深怀爱警之心,善谋爱警之策,多做爱警之事。

像我国古代名医扁鹊三兄弟中的大哥那样,尽量治病于未发之时。

违反禁令一旦既成事实,重则开除轻则辞退。

所以,对酒后准备开车的民警,我们在他发动汽车之前就及时制止。

我们说,同志请你下来,我是督察。

后来,我们集中组织这10位违令民警进行了座谈。

这些民警是从“脱警服的边缘”被挽救回来的,他们在座谈会上痛陈悔意,并在《人民公安报》上刊登出来,这对其他民警也是深刻的警示和教育。

公安部还下大力气集中整治了一些地方存在的刑讯逼供、超期羁押、插手经济纠纷、乱收滥罚等执法突出问题,针对工作态度冷硬横,纪律作风稀拉松,内务管理脏乱差的现象,提出“四句话”要求:

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

[主持人]公安机关是如何治理刑讯逼供问题的?

[祝春林]治理刑讯逼供问题历来是我们监督部门的工作重点。

通过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刑讯逼供案件在近年来已经大幅下降。

不打人破不了案是歪理,靠刑讯逼供破案是无能的表现!

广东公安办张子强的案子,一个手指头都没动,最后办成了铁案。

我可以负责地讲,在治理刑讯逼供的问题上,公安部和各级公安机关都毫不手软,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对此类突出问题,我们一直坚持专项治理一个问题,巩固一项成果,建立一套机制,把治标的成果转化为治本的措施,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具有中国公安特色的惩防体系。

[祝春林]现在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在逐步推行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录音录像,我去南京调研,就看了候问室的录像,对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说话的声音、语气全程记录,随时都可以调出来。

我们的目标是零刑讯逼供,这对于有180万警察的队伍来说固然不容易,但是我们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

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主持人]2005年5月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开门大接访活动。

全国3600多个省市县公安机关一把手按照“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工作要求,亲自接待上访群众,共接访20多万起。

这次大接访对于增强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在哪里?

[祝春林]大接访是一次局长受锻炼、民警受教育、百姓得实惠的执法为民思想的大实践,也是公安机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实际行动,实实在在地推进了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

有一个信访案件多年没解决,当时的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在接访过程中给解决了,人家就给他送锦旗。

他说,“我们怎么去接锦旗啊,这个案子拖了这么久,我们欠了好多账啊,欠了感情账,欠了法制账,欠了经济账,感情账要用真情实意来还,法制账要用公正公平来还,经济账要用赔偿补偿来还。

”是呀,当我们接锦旗牌匾的时候,心里应该有一种愧疚,我们接过的是老百姓的一份宽容、一份期盼、一份嘱托。

我们不是“衙门”不是“救世主”,要认识到这是我们的责任啊!

[祝春林]哈尔滨有个上访案件的当事人,该市公安局长王维绪不但给他解决了信访问题,还帮他和离异的爱人破镜重圆,使他很受感动,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后来在当地的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当中,他主动出面协调,配合政府一起做群众工作,平和事态,化解了矛盾。

所以,解决信访问题,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像任长霞一样,和老百姓手握在一起、心贴在一起、泪流在一起。

这就叫构筑和谐,把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

[主持人]大接访活动在2005年引起强烈反响,公安机关在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作了哪些工作?

[祝春林]对于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最近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解决信访问题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这项工作不断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中央把信访工作提到了事关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高度。

公安部对这项工作已经连续抓了三年,七次派出接访督察组到重点省份进行督导,变上访为下访,你到北京来上访,我到你那地儿去谈去解决问题,还共同解决疑难案件,帮助建立长效机制。

公安部的要求是要建立一个以“一把手”接访为龙头、以责任追究为核心内容的长效机制。

信访问题解决好了,积怨民怨就少了。

开辟警民沟通渠道消除误会增进理解互信  [主持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离不开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沟通,在理解和沟通方面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祝春林]改革开放以来警察队伍共有8000多人牺牲,负伤14万多人。

可以说“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

党的十六大报告说,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这“三个时期”和公安工作是什么关系?

公安机关在这“三个时期”中牺牲了数千人,负伤了十几万人,破获了刑事案件几千万起,治安案件几千万起,挽回经济损失几千亿元。

在“三个时期”里面有警察的奉献和牺牲,就是这么个关系。

警察当中确实有害群之马,但那是极个别的。

群众当中也有违法犯罪分子,这也只是个别情况。

二者都不能反映主流和本质。

如果不沟通,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全盘否定,那不是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祝春林]对于警察队伍如果多接触,深入了解,有些误解可以消除,有些看法可以改变。

其实,警察对职业荣誉是很看重的,警察队伍当中就是有这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警魂。

关键时候绝不退缩。

比如,遇到危险的时候,老警察会说:

我上!

我有儿有女,没有遗憾,你还年轻。

年轻警察说:

我年轻,没有那么多牵挂。

这都是事实,到了生死关头,警察就要冲上,如果你不上,那你就不配当警察。

作为警察就是要义无反顾地冒死向前,警察队伍当中就是有这种氛围、这种精神,这就是警魂。

这是最可贵的东西。

对于公安队伍的主流,对于这种警魂,如果不接触,不深入了解,你就缺乏认识。

所以,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通过有效的途径经常性地沟通。

  [主持人]你认为怎么样沟通更有效果?

[祝春林]开辟警民沟通的渠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因为好多东西在我们队伍内部司空见惯,而在社会上却鲜为人知。

同样,老百姓的民情民意怎么样,我们也有了解不深入不透彻的地方,这就需要沟通。

比方说农民工,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城市高楼是谁盖的?

鲜花绿地是谁种的?

千家万户的牛奶是谁给送的?

然后再看看他们吃的什么、住的什么?

有了这种感触之后,我们警察在管理农民工时心态就会不一样,所以需要沟通啊。

西安市公安局在发生32个农民工因暂住证问题被扣留的事件之后开始反思,感情和立场发生了变化,那时正值“非典”,他们熬好了抗非典的中药后自己先不喝,而是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听说农民工的家人生病,他们就集资帮助医治……结果农民兄弟被感动了,自发地给公安机关送来了锦旗,并主动协助搞好治安联防,警爱民,民拥警,其乐融融,很感人。

所以说,沟通是前提,不沟通就不了解,不了解就不理解,不理解就无法形成互相支持和依靠的和谐警民关系。

加强队伍建设 改善警察形象  [主持人]除了加强沟通,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善警察形象方面,公安机关自身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祝春林]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公安机关持续不断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把大练兵活动引向深入,使广大民警进一步根植执法为民的思想,掌握应知应会的法律和公安业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战术,提高体能素质,练就执法为民的本领。

今年,开始实施“三基”工程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并一抓三年,以切实打牢公安工作的根基。

“三基”工程建设与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一脉相承,一环紧扣一环,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根本目的在提高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能力,更好地保障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要有与“不同于”相适应的公安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