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Word下载.docx

下午2时左右,四架日机飞临南站上空实施轰炸,当场炸死500多人。

不一会儿,又有八架日机再次投下炸弹,炸死200多人。

轰炸过后,车站变成废墟,到处横七竖八躺满尸体,惨不忍睹。

当时在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任职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目睹了这一悲剧并拍摄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

两星期后,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据估计,当时全世界有1亿3千6百万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由于上海火车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所以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日本轰炸城市,杀戮无辜平民的罪行。

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法西斯在战时就百般抵赖,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部队,所谓发生了“误炸”。

 

同学们大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

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创造条件。

2.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

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

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

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

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60多年前拍下的这张照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

3.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

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

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

他为什么哭?

他的家呢?

他的父母呢?

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

人呢?

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

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

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

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4.具体描述,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

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

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象以前可能发生的事;

最后想象孩子未来的命运。

内容要具体生动,要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

三、点拨习作思路思路1——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象,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思路2——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

思路3——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

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

然后,叙述一个的老人收留了“我”;

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1937年8月28日:

一张曾经震惊世界的照片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

在这次轰炸中,1800人,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令人落泪。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

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上海人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

多多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妻子和多多,跑到了火车站。

爸爸好不容易在卖车票的地方买了两张车票,又到了月台上等车,一起都是用跑步进行的。

来到月台上,多多一家惊呆了,人山人海,月台上摆满了行李,人们像泥鳅一样挤来挤去,争着往前面“进军”,想在上火车的时候早点上去。

“呜,呜——,呜,呜,”这个声音由远到近,显然是火车来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抢着往前面冲,火车刚停稳,人们就上去了,5秒钟的时间,车厢里就挤满了人。

突然,人群听见了“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随即,看见了天空上出现了几个黑点,人们傻呆呆的看着,没有反应,忽然,黑点俯冲了下来,越来越近,看清了,是飞机,机面上闪耀着银光闪闪的膏药旗,还可以看见非肉体武器,“啊,飞机,飞机,快逃,快逃啊!

”不知谁说的,人们开始了显著的分岔,老照片,有的到火车上,有的到月台上,多多的妈妈被“潮流”推着,和爸爸分散了,她思索着怎么保护多多的安全,看到了一块由一些破烂搭起的小棚子,她把多多塞了进去,正想找个地方自己也藏起来,两架轰炸机飞得更低了,一架飞机扔一枚炸弹,两颗炸弹落下来了,一枚落在了火车头上,一枚落在了月台上,“轰隆,轰隆,”两声爆炸响,一些人炸得血肉横飞,幸存者顾不得拍身上的尘土了,继续逃命。

又是两声响,又是一些人被炸死了,日军轰炸机就是这样两架一次来轰击上海火车站的,轰完了所有的炸弹以后,日军加速逃离了上海火车站。

  多多上面的盖子早已经被冲击波给掀飞了,多多也炸得面目全非,他看到了火车站被轰炸以后的情景:

预制板掉在了火车轨道上,玻璃震得满地都是,架空桥空落落的,里面都可以看见外部,一些残余的碎片在架空桥上面摇来摇去,不时还有一些破烂落了下来,多多留在火车站里,他还不会行走,在这里他显得孤独和无助。

  随后,记者来了,他看到了多多,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照片,尽管没有彩色胶卷。

阅读范文:

 

孤独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

但在上海的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一小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车站的入口处逼近。

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袋,用恶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忙碌的人们。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的人群一阵扫射,检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不知所措,转眼都倒在了血泊中。

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们,有的胆小的,早被吓的大哭起来;

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

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领结式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只见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几颗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

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

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

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最幸运的孩子。

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

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

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这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当然,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家园。

” 

当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时,我们会伸开双臂静静地等待。

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战争带来的哭声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动了,由于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母亲的脚上。

儿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

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

这件事成了这位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永生的伤害,他已成了孤儿。

这个婴儿怒恨那些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杀死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将来我长大成人一定要继承母亲的遗志,战胜日本侵略者,给日本人一些颜色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厉害。

为什么世上有战争,和平之神去了哪儿?

为什么会让出生不久的婴儿失去了父母,为什么要让美好的火车站成了“垃圾场”,为什么,为什么?

孤独的孩子

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中国娃娃

看完《中国娃娃》这张照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因为我恨日寇,恨他们没有人性地屠杀中国人。

《中国娃娃》是在1937年8月28日下午,日本侵略者在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摄影师拍摄下来的。

照片上,一个身上布满血迹的小男孩正坐在一大堆废墟旁边撕心裂肺地哭着,寻找着父母,呼喊着亲人,可是周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

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对上海火车南站轰炸了两次。

第一次炸死了五百多人,第二次又炸死二百多人,即使活下来的人也都纷纷逃跑了,谁还有空来管这个小孩?

站台上的桥梁断裂了,房屋倒塌了,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仿佛要把所有东西都吞下去似的,滚滚浓烟把天空都染黑了,盖住了太阳,飞机在空中盘旋,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原来,这个小男孩是准备跟着爸爸妈妈逃往香港的,因为那里是英国的租界地,日本人不会炸那里。

可是就在他们买票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左半边的房子塌了下来。

爸爸妈妈拼命抱着小孩奔出了车站,可这时又有一枚炸弹从他们的上方落了下来。

他们没有办法,只能趴在废墟上把小男孩紧紧搂在怀里。

接着,又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小男孩的父母都被炸弹炸死了。

他的衣服被炸烂了,身上也沾满了鲜血。

仅仅两岁的中国小男孩孤独地望着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们被炸烂的尸体,号啕大哭起来……

不过,摄影师阿姨是个好心人,看见小男孩这么可怜,就收养了他,还带他去了医院检查。

医生仔细地检查后,确信只是一些皮肉伤,阿姨才放下心来。

从此,阿姨把他看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并把他带到了美国居住,因为他不想让小男孩呆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地方,她要给小男孩一个和平快乐的环境。

小男孩长大了,可是永远忘不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那一幕,忘不了他那亲爱的爸爸妈妈……想想在战争中的孩子,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的可怜,我们又是那么的幸福啊!

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世界。

想想在战争中的孩子,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的可怜,我们又是那么的幸福啊!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

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

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

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

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

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

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

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

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

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

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

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一件真实的事情

在我们课本里P19页有一张非常残酷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在这张照片上有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为什么哭呢?

也许是他的父母要回老家,但是发生爆炸时,突然火车一响,他的父母就不知了去向,就只剩下小孩一个人在这里嚎啕大哭!

那他的父母在哪里?

或许这个小孩的父母已经被日本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不敢让人们相信的是当时的抗日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

但在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在当时父母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去坐火车回老家。

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危险面临着他们,向他们逼近。

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他的父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留下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再也见不到他的爸爸妈妈啦!

这个孤独的小男孩以后的命运如何?

说不定在战争过后小男孩会被好心人收养,也说不定也会被日本人收养,或者他长大以后想为他的父母报仇,为国家报仇,为人民报仇。

这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抗日,不让敌人欺负我们的国家。

我们要维护和平,让和平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之间吧!

照片拍摄者叫王小亭,照片上的孩子小名叫多多,大名叫王家升,他后来被八路军叔叔救起,八路军叔叔告诉了他的身世,他很气愤,决定为父母报仇。

八路军见了就让他参加了儿童团,当了团长后来在日本投降之迹,他欢呼雀跃,压制已久的心情终于实现了。

找了些资料参考

1936年,家住上海火车南站附近的王绍华一家添了新丁——王家升。

一年过去了,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那一年。

8月28日,王绍华夫妇决定带着年仅1岁的小家伙家升逃往桂林。

他们来到火车南站,这里已是人满为患,人们携妻带母,扶老携幼,争相上火车逃离上海这个危地。

但人人都不知道,危险,正在慢慢的靠近。

下午4时30分,人们听见几架战机呼啸而过,接着,有人用望远镜看到天空上有3粒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啊,有人看清楚了,那是3枚炸弹!

火车站顿时一片混乱,嘈杂中,哭声,说话声,叫喊声,呼救声混成一片。

角落里,几名司乘人员正拿着一张纸写遗书。

被踩死,踢死的平民不计其数。

火车徐徐开动,成千上万名惊魂未定的平民,争相登上火车……

但,一切都晚了。

炸弹如闪电般落入火车南站,“轰隆”一声,一颗炸弹在天桥上爆炸了,天桥顷刻间垮了,火车头被砸中,当即起火,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一枚炸弹集中了站台,被炸死的人血肉横飞。

站台崩塌了,数万名平民被活活压死;

另一枚炸弹偏离了方向,击中了火车站边上的居民区,好几栋楼房被炸塌,有些逃命的人被塌下来的楼房活活压死,把他们永远埋在了地下……

硝烟逐渐散开,日军飞机已经远去,能看到火车南站一片废墟,倒塌的站台下发出阵阵尸体烧焦的臭味,被崩塌的天桥击中的火车头还在燃烧,死神几乎把这里所有的人都吞噬了。

可是,烈火燃烧中却隐隐约约传来孩子的哭声……

啊!

这是一个1岁左右的婴儿,他浑身都是血,有的伤口被煤烟所覆盖,有的伤口已经化脓了。

怪不得他那么哭。

原来,他就是小家升,他的父母在上火车时把他忘在了站台边,哦,他多么幸运,是这次轰炸事件中惟一一个奇迹般幸存的人,2天后,昏迷的王家升被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搜救队员救出,他的父母已经被炸死。

当时,搜救队长对记者说: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获救的中国人还真不多。

”现在,王家升已经70岁了,在俄罗斯生活,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这件事给他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此,我想对全世界呼吁:

“救救孩子们,把战争推向万丈深渊吧,把和平拉来与我们同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