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18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docx

防城港市博物馆陈列大纲

 

边海拾贝山邑撷英

——防城港市历史陈列

(讨论稿)

 

防城港市博物馆

2011年4月

目录

设计说明3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3

设计思路和框架结构3

序厅4

前言4

防城港市建置沿革表4

防城港政区图5

防城港市简介6

第一部分文明前奏7

第一单元海滨贝丘7

第二单元大山石器8

第二部分匠心巧技13

第一单元铸铜冶铁13

第二单元焙陶炼瓷19

第三单元镌石镂木27

第三部分伏波南征31

第四部分海上古渠33

第五部分边关风云34

第一单元边防故迹34

第二单元教案实录35

第三单元抗法名将——刘永福36

第四单元反清起义41

第六部分民国春秋43

第一单元南天之王——陈济棠43

第二单元抗日硝烟53

第三单元革命洪流54

第四单元各界精英57

第七部分中越友谊60

结束语61

陈列展品统计表62

设计说明

1.本方案斜体字为提示用语,不上版面。

2.所列照片另见附件,如认为不可用,可自行重拍。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导向,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效果,涵括防城港考古发掘、文物征集和学术研究的成果,突出防城港历史的地方特色。

总体目标:

提供解读防城港历史的实物和文献资料,展示防城港历史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打造宣传防城港的文化名片,增强防城港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鼓舞防城港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设计思路和框架结构

设计思路:

以文物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结合照片、雕塑、绘画、图表、模型、沙盘和场景等辅助展品,注重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视听效果,将防城港历史划分成若干专题进行陈列,重点突出边、海、山、的地方特色。

框架结构:

采用“专题单元陈列”的结构,总体上以时间为序,设置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下设若干单元;内容除前言和结束语外,主要包括文明前奏、匠心巧技、伏波南征、海上古渠、边关风云、民国春秋和中越友谊七个专题;在防城港历史发展脉络这个主线的统领下,各专题相对独立,又互相照应,既能使观众了解防城港历史文化概况,又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序厅

前言

1.文字版:

防城港市不仅享有区位优势——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端,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域,是一座秀美的沿海、沿边、沿山的城市;而且还拥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物化在遗存上。

在新石器时代,这里遍布古人遗弃的贝丘;在晚唐时期,这里开凿了沟通两片海域的运河。

历史沉淀在器物上。

由铜、铁、陶、瓷、石、木制成的文化遗物以及前人的建筑,是从战国到民国2000多年中各个历史时期前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写照,弥足珍贵。

历史记载在兵事上。

从马援南征到竹山之战的千百年间,此处一直是兵家施展抱负与才华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军事家们演绎出了一出出名垂青史的兵戎大剧。

历史反映在名人上。

自近代以来,许多不甘心被十万大山和浩瀚海洋埋没的精英儿女,他们或在抗法战场上冲锋陷阵,或在民国政坛中纵横捭阖,或在文化领域内笑傲江湖。

历史会永远铭记那些敢于在各个时代大潮中冲浪的人。

时光飞逝。

虽然昔人已被淹没,往事已被尘封,但我们仍然可以站在先人遗存与后人集体记忆这两块巨大的礁石上,眺望这历史潮头的汹涌澎湃!

2.表:

防城港市建置沿革表

时期

建置

港口区、防城区

东兴市

上思县

先秦

百越

百越

百越

象郡

象郡

象郡

西汉

初属南越国地,后属合浦

初属南越国地,后属交趾郡

初属南越国,后属合浦郡

东汉

合浦郡

交趾郡

合浦、郁林二郡

三国吴

合浦郡

合浦郡

合浦、郁林二郡

西晋

合浦郡

合浦郡

郁林郡

东晋

合浦郡

合浦郡

晋兴郡

南朝宋、齐

宋寿郡宋寿县

宁海郡安平县

晋兴郡

南朝梁、陈

宋京郡安京县

宁海郡安平县

晋兴郡

宁越郡安京县

宁越郡海安县

郁林郡

钦州保京县

陆州宁海县

瀼州和羁縻上思州

五代十国南汉

钦州保京县

陆州宁海县

瀼州和羁縻上思州

钦州安远县。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把建于古时用于防外寇的闬(hàn)寨正式更名为防城,此名沿用至今。

羁縻上思州

钦州路安远县

上思州

广东布政使司钦州

广西布政使司上思州

初属广东省钦州,末期置防城县

初为广西省上思州,末期改为上思直隶厅

中华民国

广东省防城县,县治防城镇

广西省上思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51

广东省防城县,县治防城镇

广西省上思县

1951~1955

广西省防城县,县治防城镇

广西省上思县

1955~1957

广东省防城县

广东省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

广西省上思县

1958~1965

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县治东兴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

1965~1977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治东兴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

1978~1993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县治防城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

1993以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防城港市,辖防城区、港口区、东兴市、上思县,市机关驻港口区

防城港政区图

3.图版:

巨幅防城港政区图

元素:

标注各县(市、区)、乡(镇)及海洋、河流、公路、铁路、航空线和航海线等。

防城港市简介

4.文字版: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北纬20°36’~22°22’,东经107°28’~108°36’,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

防城港市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县级市),人口90万(200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8%。

 

第一部分文明前奏

1.文字版:

沿海的贝丘遗址和上思那当村的石器散落点所展现的遗存,证明了在文明出现以前,防城港这一块边海沃土在远古时代就有古人类活动的痕迹。

第一单元海滨贝丘

1.文字版: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防城港沿海一带原始人类就以捕食浅海螺、蚌、蚝等贝类动物为生,他们把剔食贝肉后剩余的贝壳弃置一处,日积月累,形成小山丘,名曰“贝丘”,又名“贝冢”、“螺狮山”;其文化遗存在考古学上称为“贝丘遗址”。

防城港的海滨贝丘遗址是防城港先民的生活方式从内陆向沿海变迁的重要标志。

2.图版:

防城港市贝丘遗址分布图(制作方法:

扫描现行防城港政区图,用Photoshop软件先标出地级市、县级市县区、乡镇位置,然后标注以下贝丘遗址)。

杯较墩贝丘遗址:

防城区茅岭乡小陶村杯较墩遗址

社山贝丘遗址:

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社山贝丘遗址

亚婆山(又名亚菩山)贝丘遗址:

防城区江山乡新基村石角石角渡口亚婆山

马兰嘴贝丘遗址:

防城区江山乡新基村南1公里

大墩岛贝丘遗址:

防城区江山乡新基村南2公里

濠潭角贝丘遗址:

防城区江山乡江山村圳边屯背后

蟹岭贝丘遗址:

防城区茅岭乡大陶村蛇窿江口蟹岭

营盘村贝丘遗址:

防城区茅岭乡美丽村营盘屯

番桃坪贝丘遗址:

防城镇大王江村冲垭屯南1公里。

3.组照片:

杯较墩贝丘遗址、杯较墩遗址标志牌。

杯较墩贝丘遗址位于防城区茅岭乡小陶村梁屋屯附近的一个海墩上;海墩上有两座相连的海拔约10米的小山丘,形似两只蹲杯,故称之。

该遗址于1958年由广东省博物馆发现。

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组照片:

印3张照片,第一张是社山遗址标志牌(照片来源:

现场拍照),第二张是社山贝丘远景,第三张是社山贝丘近景。

社山贝丘遗址位于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社山的东部隆起处。

遗址海拔10多米,面积1500平方米。

1958年被村民发现,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照片:

亚婆山(又名亚菩山)贝丘遗址(照片来源:

现场拍摄)

亚婆山(又名亚菩山)贝丘遗址位于东兴市江山乡新基村石角屯东南面的亚婆山,海拔12米,面积3500平方米。

1958年由广东省文物普查队调查发现,1961年曾作为广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6.文物:

石锛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防城区博物馆藏

采集于防城区江山乡马兰嘴贝丘遗址

7.文物:

石斧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防城区博物馆藏

采集于防城区江山乡濠潭角贝丘遗址

8.文物:

石凿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防城区博物馆藏

采集于防城区防城镇番桃坪贝丘遗址

9.文物:

双肩石斧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防城区博物馆藏

采集于防城区防城镇番桃坪贝丘遗址

10.文物:

双肩石铲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防城区博物馆藏

采集于防城区防城镇石岭小学

11.场景:

贝丘遗址的古人生产生活情景复原

要素:

海岸、蚝壳覆盖的山丘、古人采食蚝肉弃置蚝壳、古人磨制石器

第二单元大山石器

1.文字版:

1983年,广西文物普查队在上思县叫安乡那当村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遗存。

此发现见证了,被巍峨的十万大山主脉和支脉环抱的上思县境,自古也有防城港先民在此劳作生息。

2.文物:

有肩石斧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文物:

有肩石斧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4.文物:

有肩石斧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文物:

有肩石斧004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6.文物:

有肩石斧005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7.文物:

有肩石斧006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8.文物:

蚌刀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9.文物:

蚌刀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0.文物:

蚌刀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1.文物:

石斧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2.文物:

石斧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3.文物:

石斧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4.文物:

石斧007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5.文物:

石斧008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6.文物:

石斧009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7.文物:

石斧010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8.文物:

石锛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9.文物:

石锛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0.文物:

石锛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1.文物:

石锛004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2.文物:

石锛005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3.文物:

石锛006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4.文物:

石锛007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5.文物:

石锛008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6.文物:

石铲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7.文物:

石铲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8.文物:

石铲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29.文物:

石铲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0.文物:

石铲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1.文物:

石铲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2.文物:

石铲004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3.文物:

石铲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4.文物:

石铲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5.文物:

石铲001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6.文物:

石铲002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7.文物:

石铲003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8.文物:

石铲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500年前)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第二部分匠心巧技

1.文字版:

在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年到民国(1912年~1949年)2000多年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智慧的防城港先民,以独到的匠心技法,赋予自然界的矿、土、石、木等粗材陋料以神奇灵性,造就了一件件传世精器。

第一单元铸铜冶铁

2.文字版:

考古发现表明,岭南地区的先民在商代就学会了青铜铸造工艺,在战国时期掌握了冶铁技术。

在此基础上,防城港先民还吸收了迁居岭南沿海的中原汉人所带来的先进的铸铜冶铁技术,使得本地青铜文化和铁器文化渐趋繁盛,兼具中原风格和地方特色。

3.文物:

圆首一字格铜短剑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4.文物:

圆首一字格铜短剑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文物:

四齿铜镦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用于保护剑、矛等武器的锋部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6.文物:

四齿铜镦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用于保护剑、矛等武器的锋部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7.文字版:

跪足俑简介

跪足俑是古代广西富豪人家铸铜装饰物,寓意是代表主人跪迎宾客。

8.文物:

跪足铜俑西汉1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9.文物:

跪足铜俑西汉1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0.文物:

跪足铜俑西汉2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1.文物:

跪足铜俑西汉2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2.文字版:

铜鼓简介

铜鼓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东南亚相关民族的打击乐器。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迄今仍有制造。

广西是中国出土铜鼓最多的省份。

铜鼓用途广泛,它不仅是节庆的乐器,还是祭祀的神器、占卜的法器、征战的令器、统治的权器等。

鼓面上蛙饰象征人丁兴旺,鼓身上的各种纹饰寓意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对风调雨顺的祈盼,对生活环境的体认,对历史传说的书写等。

铜鼓类型有8种,即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灵山型、北流型和西盟型。

13.文物:

铜鼓001

类型和年代未定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4.文物:

铜鼓002

类型和年代未定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5.文物:

铜鼓003

类型和年代未定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6.文物:

铜鼓004

类型和年代未定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7.文物:

铜鼓005

类型和年代未定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8.文物:

铜鼓006

类型和年代未定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19.文物:

铜釜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38cm,高24cm。

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0.文物:

铜釜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33cm,高221cm。

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1.文物:

铜釜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27cm,高16cm。

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2.文物:

铜釜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22cm,高14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3.文物:

铜釜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16cm,高11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4.文物:

吊耳铜釜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30cm,高15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5.文物:

铜耳锅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34.5cm,高1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6.文物:

铜耳锅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34.5cm,高1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7.文物:

铜耳锅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34.5cm,高1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8.文物:

铜盆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44cm,高1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29.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1.5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0.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1.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2.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2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3.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3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4.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3cm。

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5.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5.5cm,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6.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35.5cm。

港口区二级公路建设工地出土,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7.文物:

铜炮管

明代(1368年~1644年)

口径4.6cm,长38cm,重3200克;征集于防城区江山乡潭蓬村,防城区博物馆藏。

38.文物:

铜斗

明代(1368年~1644年)

长17cm,高9cm,重700克;征集于防城区防城镇,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39.文物:

铜印

南明(1645年~1662年)

长9cm,宽5.7cm,高9.3cm,重650克;征集于港口区白沙澫村,防城区博物馆藏。

40.文物:

铜印

南明(1645年~1662年)

长4.6cm,宽4.5cm,重250克;征集于港口区白沙澫村,防城区博物馆藏。

41.文物:

铜钟

清代(1644年~1911年)

口径26cm,高49cm,重23千克;征集于防城区训侦队,防城区博物馆藏。

42.文物:

四足铜鼎

清代(1644年~1911年)

征集于防城区训侦队,防城区博物馆藏。

43.文物:

四脚铜香炉

清代(1644年~1911年)

高30cm,征集于防城区物资局,防城区博物馆藏。

44.文物:

葡萄纹双耳铜瓶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45.文物:

葡萄纹双耳铜瓶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46.文物:

寿字纹红铜手炉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47.文物:

双耳圆底铜锅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48.文物:

万字纹双耳圆底铜锅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99.文物:

万字纹双耳圆底铜锅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50.文物:

枝叶纹双耳铜瓶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51.文物:

四足长方形铜茶座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52.文物:

四足长方形铜小茶托

民国(1912年~1949年)

东兴市横江检查站移交,防城港市文物管理所藏。

53.文物:

铁洪钟

铸于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高77厘米,口径66厘米,钟上记重250斤。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4.文物:

灯笼罩

清代(1644年~1911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5.文物:

同心结

清代(1644年~1911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6.文物:

铁花瓶

清代(1644年~1911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7.文物:

火炮

清代(1644年~1911年)

长128cm

征集于防城区企沙镇,防城区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焙陶炼瓷

1.文字版:

陶器是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高温下焙烧而成的器物。

陶器制造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

岭南地区烧制的陶器最早出现于12000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陶器品种以生活用品为主,而入汉以后的陶器不仅有生活用品,还有大量工艺品。

陶屋、陶井、陶罐、陶灶、陶灯、陶盒、陶壶、陶钵和陶枕等别致的陶制品,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古代田园生活画卷。

瓷器脱胎于陶器,制瓷是古人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瓷器是以瓷石、高岭土为胎,外表施釉,在高温下炼烧而成的器物。

2.文物:

陶盒

汉(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3.文物:

陶盒

汉(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4.文物:

多角陶罐001

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5.文物:

多角陶罐002

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6.文物:

方格纹四系陶罐001

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7.文物:

方格纹四系陶罐002

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8.文物:

方格纹陶罐001

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上思县文物管理所藏

9.文物:

方格纹陶罐002

汉代(公元前202年~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