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22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监理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6.963m(长×

宽×

高);

升压开关站位户内式,平面尺寸为20.00m×

9.00m。

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23-2000);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T5111-2000);

7、《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10-2006);

8、《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0、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1、审查承包方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采用的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是否满足施工控制的要求,测量仪器是否经过年度鉴定。

2、检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测量放样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有合格的自检、复核制度,测量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质。

3、督促和检查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有关资料的收集情况,促使承包方熟悉和掌握各种情况,并与有关部门广泛协商,对房屋和管线进行必要的支护、移位和加固,以拟定充分、适当的监测方案及各项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安全。

4、监理人在施工承包合同签定后7天内,向承包人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基本资料和数据。

承包人在接受到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后,应与监理人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

5、承包人应以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线)为基准,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测量用于本工程施工的控制网,并应在收到开工通知后42天内,将施工控制网报送监理人审批。

6、监理人可以使用本合同的施工控制网,承包人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协助。

7、承包人应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放线工作,并应自行配置合格的人员、仪器、设备和其他物品)。

监理人可以指示承包人在监理人监督下进行测量抽样复核,当复测中发现有错误时,承包人必须按照监理人指示进行修正或补测。

8、承包人应按照招标文件技术条款之规定,提交测量放样、计量测量资料报送监理人审核,监理人可以使用承包人的施工控制网自行进行检查放样测量,亦可要求承包人在监理人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复核对照测量。

9、若经双方协商同意,承包人可邀请监理人的测量工程师联合进行计量复核。

10、承包人应为其他承包人引接水准点、基准线提供方便。

11、承包人应负责保护好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自行增设的控制网点,并提供通向网点的道路和防护栏杆。

测量网点的缺失和损坏应由承包人及时恢复。

1、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规范的规定。

选择正确的作业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对所有的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

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整齐、美观。

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3、对所有的观测的记录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4、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薄、放样单、放样记载手薄),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的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

5、现场作业是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6、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验校正,保持良好状态。

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管、使用制度。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的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本工程的施工测量监控重点

1审查施工放线测量方案

2审查经纬仪、水准仪检定资料。

3复查标准轴线桩、水平桩的测设成果。

六、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

1、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1.1平面控制测量要求

1.1.1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及布设密度,督促承包商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对放样部位的精度要求进行确定。

1.1.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等级根据工程规模来选定,其适合范围按下表执行:

各等级首级平面控制网适用范围

工程规模

混凝土建筑物

土石建筑物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二或三

中型水利水电工程

三或四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四—五

1.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梯级,根据地形条件及放样的需要决定,以1~2级为宜,但无论采用何种梯级布网,其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10mm。

1.1.4首级平面控制网的起始点,要求选在本工程主要建筑物附近,以使最弱点远离工程主轴线或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区。

本工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利用福建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勘测设计阶段布设的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与邻近的布置控制网进行联测,其联测精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1.1.5平面控制网建立后,要求施工单位定期进行复测,尤其在建网大规模开挖结束后,或施工区附近遭受烈度5度以上地震时,必须对全测区的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

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及时进行复测。

1.1.6平面控制网的观测资料,可不做椭球投影改正,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但观测边长应投影到测区所选定的高程上。

1.1.7测量放样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各施工单位要采用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而建立各自的施工测量坐标系统,以简化内业放样数据的计算。

1.1.8局部建筑工程部位相对精度要求较高时,各施工单位要单独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

1.2高程控制测量

1.2.1高程控制网的首级控制点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范围大小和放样精度高低来确定,其适用范围,见下表。

首级高程控制等级的适用范围

二或三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1.2.2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符合要求:

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应不大于±

10mm,对于土石建筑物应不大于±

20mm。

1.2.3要求承包人布设加密高程控制网时,宜布设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其点位的选择和标志的埋设应遵守:

各等级高程点宜均匀布设在右岸单车道公路两旁和导流隧洞的河流两岸,点位应选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三等以上高程点的密度视施工放样的需要确定,一般要求在每一个重要单项工程的部位至少有1-2个高程点,四等高程点的布置应主要考虑施工放样、地形测量和断面测量的使用。

高程点可埋设预测标面,也可利用露头基岩、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标志设置;

埋设首级高程标志,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标面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

2.1一般规定

2.1.1放样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监理签发的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书面文件,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根据各部位精度要求,选择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

2.1.2对于设计图纸中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应认真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

2.1.3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书面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

2.1.4所有放样点线,均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2.1.5放样结束后,应向监理人提供书面的测量成果报验复核;

或按要求填写联合测量通知单通知监理人进行联合测量。

2.2放样数据

2.2.1要求承包人应将各施工区域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轴线点、测站点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

2.2.2要求承包人放样前应根据放样数据手册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用电算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2.2.3现场放样采用醒目红漆或钢钎标示,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手薄中,填写内容包括:

(1)工程部位、放样日期、观测、记录及检查者姓名;

(2)放样点所使用的控制点名称,坐标和高程成果,设计图纸编号,使用数据来源;

(3)放样过程中的实测资料;

(4)放样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

2.3平面位置放样方法的选择

2.3.1应根据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和拥有的仪器设备,选择适用的放样方法。

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两种不同的放样程序。

(1)直接由等级平面控制点放样建筑物轮廓点;

(2)由加密点(轴线点、测站点)放样建筑物轮廓点。

当采用第

(2)种放样程序时,应考虑加密点的测设误差,即建筑物轮廓点的点位中误差,按二级分配(各自相对于高一级的控制点)。

2.4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

2.4.1高程放样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和现场的作业条件。

可分别采用水准测量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

2.4.2高程放样中误差要求不大于±

10mm的部位,应采用水准测量法,并注意以下几点:

(1)放样点离等级高程点不得超过0.5km;

(2)测站的视距长度不得超过150m,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50m;

(3)尽量采用附合路线。

2.5测量仪器、工具的检验

2.5.1施工放样使用的仪器,应按要求送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进行年度检查和校正。

2.5.2使用工具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

(1)钢带尺应通过检定,建立尺长方程式;

(2)水准标尺应测定红黑面常数差和标尺零点差:

标尺标称常数差与实测常数差超过1.0mm时,应采用实测常数差;

标尺的零点差超过±

0.5mm时,应进行尺底面的修理或在高差中改正;

(3)塔尺应检查底面及接合处误差;

(4)垂球应检查垂球尖与吊线是否同轴。

3、本工程关键工序测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

本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土石方开挖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及设备安装工程等。

本节主要针对以上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及控制标准进行说明。

3.1土石方开挖工程

3.1.1开挖轮廓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下表:

开挖轮廓点点位中误差

工程部位

点位中误差(mm)

备注

平面

高程

主体部位的基础轮廓点、预裂爆破孔定位点

±

50~±

100

50mm的误差仅指有密集钢筋网的部位,点位误差值均相对于邻近控制点或测站点、轴线点而言

主体部位的坡顶点、中间点、非主体部位的基础轮廓点

土、砂、石覆盖面开挖轮廓点

200

3.1.2开挖工程放样高程控制点,要求承包人施测的精度不应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一般情况下,可直接采用全站仪及坐标法三维值放样。

3.1.3开挖工程细部平面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方法放样时,要求其方向线的测设方法可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向值,并闭合于某一方向作为方向检测校核。

3.1.4开挖工程细部放样,要求在实地放出控制开挖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脚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

在开挖过程中,要求承包人经常在预裂面或其他适当部位,以醒目标志标明桩号、高程或开挖轮廓线。

3.1.5所有细部放样点,都要求校核。

要求的校核方法宜简单易行,以能发现错误为目的,并将校核的结果记入放样手薄。

3.1.6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督促承包人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画出开挖轮廓线,以备验收。

3.2隧洞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的精度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

2、控制测量三角网或导线,洞口投点、洞内导线精度、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精度等和各种测量误差(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两洞口水准点间往返高差不符值等),均应符合《隧道勘测规程JTJ63-85》和《隧道施工技术规程JTJ42-94》的规定

3、对业主提供或交桩上的原始资料,无力清除错误(差错)监理部应报业主纠正。

4、原始基准点,基准高程发生损坏,连续两点及其以上,由监理部报业主批准补定,一个点失控,由监理部核定,承包人直接补定。

5、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要求,后视方向不应小于300m,洞内导线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长度、应符合规程要求,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

6、上下导坑中线引伸一段距离后,必须联测。

7、开挖前应在开挖面标出断面尺寸,开挖后应及时测量并绘制断面图。

8、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立模后必须检查校正无误。

9、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必须用经纬仪测定,间距应加密,并不应大于10m。

10、洞内水准线路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测点间距符合要求,在导坑内拱部、边墙应设临时水准点。

11、贯通(横向、纵向、高差)误差应符合要求,在未衬砌的100m内调整。

3.3、混凝土结构工程

3.3.1、立模一般规定

3.3.1.1、立模放样应包括下列内容:

测设各种建筑物的立模;

对已架立的模板、预制(埋)件进行形体和位置的检查。

3.3.1.2、建筑物立模点位中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立模点位中误差及分配

建筑材料

建筑物名称

点位中误差(mm)

平面位置误差分配(mm)

平面

高程

轴线点或

测站点

细部

放样

混凝土

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坝、闸、厂房)、船闸及泄水建筑物、坝内正、倒垂孔等

20

±

17

10

各种导墙及井、洞衬砌,坝内其他孔洞

25

23

其他(副坝、围堰心墙、护坦、护坡、挡墙等)

30

3.3.1.3、高层建筑物混凝土浇筑及预制构件拼装的竖向测量偏差,应遵守下表的规定。

竖向测量偏差限值

工程项目

相邻两层对接中心线相对偏差(mm)

相对基础中心线的偏差(mm)

累计偏差

(mm)

厂房、开关站等各种构架、立柱

3

H/2000

H—总高度

闸墩、栈桥墩、船闸厂房等侧墙

5

H/3000

3.3.1.4、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及高层建筑物中间平台相对水平度的测量中误差,同一层不应大于±

3mm。

3.3.1.5、用于立模放样的高程控制点,其相对于邻近高级高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15mm。

3.3.2、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3.3.2.1、混凝土建筑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0.2~0.5m为宜。

放样细部点间距要求

形状

直线

曲线

材料

混凝土

土石料

相邻点最长距离(m)

5~8

10~15

4~6

5~10

3.3.2.2、各种曲线、曲面立模点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模板制作的不同情况确定放样的密度和位置。

曲线起讫点、中点、折线的折点一般均应放出,曲面预制模板应酌情增放模板拼缝位置点。

曲线、曲面放样应预先编制放样数据表,始终以该部位的固定轴线(固定点)为依据,采用相对固定的测站和方法。

3.3.2.3、立模、填筑轮廓点,可直接由等级控制点测设,也可由测设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或测设点)测设。

(1)由轴线点或测站点放样细部轮廓点时,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2)在便于丈量距离的部位进行放样时,宜采用短边(200m以内)前方交会法。

(3)在有众多三角点作为交会方向的部位,也可采用后方交会法测定测站点坐标,然后再放样细部点。

(4)在已经精确测定了轴线的部位进行细部放样时,也可采用轴线交会法。

(5)在有条件的地方,细部点的精确放样,可采用边角前方交会,边角后方交会或测边交会法等。

3.3.2.4、直线形建筑物的放样控制线宜布设成包括主轴线(或其平行线)的方格网形式。

主轴线的测设精度应符合规定。

由主轴线测设辅助的距离丈量相对中误差,有金属结构联系部位,应不大于1/20000,其他部位应不大于1/10000。

3.3.2.5、混凝土建筑物的高程放样,应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连续垂直上升的建筑物,除了有结构物的部位(如牛腿、廊道、门洞等)外,高程放样的精度要求放低,主要应防止粗差的发生。

(2)对于溢流面、斜坡面以及形体特殊的部位,其高程放样的精度,一般应与平面位置放样的精度相一致。

(3)对于混凝土抹面层,有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埋件的部位,其高程放样的精度,一般高于平面位置的放样精度,应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采用不准测量方法,并注意检核。

3.3.2.6、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进行检查,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偏差限值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露表面

隐蔽内部

模板边线与放样轮廓点偏差

15

结构物水平截面内部尺寸

预留孔、洞尺寸及位置

10~±

3.3.3、建筑物立模放样点的检查

3.3.3.1、放样工作开始前,应认真阅读设计图纸,验证设计坐标或其几何尺寸,在切实弄清设计数据之后,才能开始放样。

对于放样的轮廓点,必须进行检核,检核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而异。

检核结果应记入放样资料中,外业检核以自检为主,放样与检核尽量同时进行。

必要时,也可另派小组进行检查。

3.3.3.2、选择放样方法时,应考虑检核条件。

没有检核条件的方法(如极坐标法、两点前方交会法、三方向后交法等),必须在放样后采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检查。

3.3.3.3、放样资料,应由两人独立进行计算和编制,若由计算机程序计算放样资料时,必须校对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3.3.4、建筑物基础块(第一层)轮廓点的放样,必须全部采用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检核。

放样和检核点位之差不应大于√2m(m为轮廓点的测量放样中误差)。

3.3.3.5、重复测设同一部位的轮廓点位置,可采用简易方法检核。

如丈量相邻点之间的长度或检视与已浇建筑物轮廓线的吻合程度以及检视同一直线上的诸点是否在一直线上等。

3.3.3.6、对于形体或结构复杂的建筑物,放样和检核应采用同一组放样站点。

3.3.3.7、模板检查验收资料中,若发现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存在系统偏差时,应对可疑部分进行复测。

3.4、金属结构与机电安装测量

3.4.1、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的安装测量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测设安装轴线与高程基点,进行安装的放样和安装竣工测量等.

3.4.2、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应埋设稳定的金属标志,一经确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

3.4.3、在安装测量的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使用精度相当于或高于DS3和DJ2型的水准仪.

(2)量测距离的钢带尺,必须经过检定并附有尺长方程式.

(3)高程测量必须相应地使用因瓦水准尺、红黑面水准尺以及有毫米刻度的钢板尺。

3.4.4、安装测量精度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精度指标

设备种类

细部项目

允许偏差

备注

平面mm

高程mm

平面闸门安装

主反轨之间的间距和侧轨之间间距

-1--+4

相对于门槽中心线

机组安装

1、座环安装中心及方位误差

2、机坑里衬安装和蜗壳安装中心

(2—5)

5--±

高程±

3,水平度0.5

相对于机组中心线和高程基准点

天车、起重机轨道安装

轨距

1、同跨两平行轨道相对高差小于10

2、坡度不大于1/500

一条轨道相对于另一条轨道

3.4.5、安装轴线及高程基点的测设

3.4.5.1、金属结构与机电安装轴线测设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上表的规定。

3.4.5.2、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原来的安装轴线或高程基点,部分或全部被破坏时,可按下列不同情况予以恢复。

(1)利用剩余的轴线点或高程基准点。

(2)以已精确安装就位的构件轮廓或基准面恢复原轴线或高层程基准点。

(3)按规定精度,由平面或高程控制网点重新测定。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恢复的轴线或高程基点,必须经监理复核后方可进行使用。

3.4.6、测设安装部位的高程基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一个安装部位至少有应测设两个高程基点。

(2)测设安装工程基点相对邻近等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

10毫米。

3.4.7、安装点的细部放样

3.4.7.1、安装点的测设必须以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为基准,组成相对严密的局部控制系统,安装点的误差均相对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而言。

3.4.7.2、由安装轴线点、高程基点测设安装点的技术要求。

(1)测设方法:

一般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

(2)距离可采用钢带尺或激光测距仪。

(3)方向线测设:

要求后视距离应大于前视距离,用细铅笔尖或垂球线作为照准目标,经纬仪正倒镜两次定点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方向。

(4)安装点的高程放样,应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安装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使用仪器

使用标尺

测站限差要求

1

精密高程

精密水平度测量

DS1

铟瓦水准尺、钢板尺

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或特别规定

2

一般安装嗲高程测量

DS3

红黑面水准尺、钢板尺

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