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755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7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监理培训教材版 精品Word下载.docx

b)测量各角度、导线边长、高程等原始数据,并与首级控制点联测,收集记录必要的测量数据。

c)将记录测量数据整理并填入测量平差表格进行平差计算。

e)测量成果评定等级,交测量成果表。

③依据施工报验监理复测业主提供首级控制点,检测并最终确认加密控制点成果,作为施工测量依据。

8、监理检测导线控制点及水准点:

8.1、平面坐标控制点(导线点)检测:

①首级坐标控制点复核;

业主一般提供两个以上的首级坐标控制点。

规范首级导线等级应为一级以上。

规范中导线评定标准为方位角闭合差和导线边全长闭合差限值(2个指标评定),以便复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定。

a)提供2个点的复测:

(如图使用全站仪检测),仪器置A点(测站点),棱镜设置B点(后视点),由于只有两个控制点,复核只能有边长全长相对闭合差,没有方位角闭合差。

AB

设业主提供A(XA、YA)、B(XB、YB),实测B点坐标为B`(X`B、Y`B)则:

理论边长SAB=√(XA-XB)2+(YA-YB)2

实测边长S`AB=√(XA-X`B)2+(YA-Y`B)2

评定:

导线边全长相对闭合差﹦(S`AB-SAB)∕SAB﹦1∕/n

查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导线规范一级导线导线边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为1/15000;

如果1/n大于限差,不满足要求,否则合格。

b)提供3个点的复测:

如图示,业主提供3个通视的控制点,复核指标有边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方位角闭合差。

C

仪器设站架设在A(XA、YA)点,后视B(XB、YB)点(较长的一个边),测量B点和C(XC、YC)点。

(a)方位角闭合差:

测量A角度值BAC(经纬仪方式直接测角,一般测量2个测回)。

Ⅰ)测量AB方向aAB,测量AC方向aACA角度值BAC=aAC-aAB

Ⅱ)计算A角度理论值。

A角度理论值BAC=A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αAC-αAB(方位角计算详见第四章4.1.3内容)

Ⅲ)方位角闭合差指标评定:

方位角闭合差=测量A角度值BAC—A角度理论值BAC

查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导线指标一级导线方位角闭合差限差为±

10√n(注:

n为测站数,此时测站数为1,限差单位为″)

在限差内认为这项指标合格。

否则重测角度比较。

(b)边长全长相对闭合差:

Ⅰ)分别测量AB、AC边长,与AB、AC理论边长进行比较,(理论边长计算值为:

两个坐标的理论边长=√(X1-X2)2+(Y1-Y2)2)。

Ⅱ)分别计算AB、AC边长的偏差,边长偏差=±

(测量值—理论值),(注意偏差值有正负符号)。

最后边长偏差之和为符合首级控制点边长闭合差T。

Ⅲ)边长相对闭合差指标评定:

导线边全长相对闭合差﹦首级控制点边长闭合差T∕(SAB+SAC)﹦1/n

c)对于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点的其他形式,采用加密控制点与首级控制点连接,进行边长,角度测量后进行平差,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评定,合格使用(第四章2、1、2内容)。

d)如业主提供的导线控制点检测不合格,与业主沟通。

第三章测量仪器及应用

1.测量仪器:

主要完成距离、高程、角度、水平度的常规测量工作的仪器,工程测量的仪器为测距仪、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工程测量检测工具为水平仪、铅垂仪等。

1.1.经纬仪:

测量平面水平角和垂直面竖角角度。

仪器由上部照准部分(望远镜、照准部水准器、垂直轴、水平轴、垂直度盘等)和基座部分(水平度盘、基座、垂直轴套、调平仪器脚螺旋等)组成。

垂直度盘在仪器望远镜一侧,进行观测照准时在左称为盘左观测,在右称为盘右观测。

盘左(盘右)观测为半个测回,进行盘左和盘右观测测量均值为一个测回观测。

垂直角度(竖角)测量方法与水平角测量相同。

1.1.1.仪器架设:

在测站点设置脚架和安装仪器、用仪器光学对中器对中、仪器整平(先用仪器圆气泡粗平,在用长管气泡精平)。

经纬仪与全站仪建立测站时,仪器架设均要按上述步骤进行,详见全站仪内容。

1.1.2.角度测量:

测量两个方向度数差值;

设站测量观测4个以上方向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或全圆观测法),第一个方向测后,顺序测其他方向,最后测一圈回到第一方向闭合观测(也叫归零,两次观测一般有差异,称归零差)。

例:

下为一个测回测角方法,A为仪器架设测站点,B、C为测量照准方向点,α为测量角度。

B

盘左(半个测回):

方向AB为0°

00′00″

方向AC为46°

03′12″

盘右(半个测回)方向AC为226°

03′18″

方向AB为180°

00′06″

一个测回方向值为(盘左+盘右-180°

)÷

2

(规范要求限制的照准误差2c=盘左-(盘右-180°

),查规范超限须进行重新测量。

00′03″

03′15″

实测角度α值为46°

1.1.3.经纬仪测量规范指标:

①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四等及以上

1″级

1

6

9

2″级

3

8

13

一级及以下

-

12

18

6″级

24

②视准轴误差(仪器的视准轴与水平轴不正交产生的误差)2c检测通过方向观测按2c=盘左-(盘右-180°

)计算后与①表进行比较,合格数据才能使用。

③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长水准气泡调平后旋转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不应超过1格、6″级不应超过1.5格.

④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又称水平轴倾斜误差,是仪器水平轴与竖直轴不正交产生的误差):

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不应超过15″,6″级不应超过20″。

(主要由检测单位检定),自检方法简述如下;

a、设置目标:

先安置仪器,在距仪器5m以外的竖直墙面上设置两个目标,在水平线上下各设置一个高点,一个低点。

两点的垂直角的绝对值应大致相等且大于3°

,差值不得超过30″。

b、测定方法:

 

 

a)观测高低两点的水平角6个测回,每测回间更换水平度盘和测微器读数(变化观测起始方向度数值),对于J2型仪器为:

180°

/m+i/2+i/2m-------式中m——测回数;

i——水平度盘最小分划值,每一测回用盘左、右观测,在6测回中,前三个测回照准部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后三个测回照准部按逆方向旋转。

观测限差为2c互差按高、低点在测回间分别比较,对于J2型仪器应小于10″;

各测回角值互差J2型仪`器应小于8″;

对于超出限差的测回,应进行重测。

b)观测高、低点的垂直角α高α低,用中丝法测三个测回,垂直角和指标差互差均不得超过10″,对超限测回应重测。

c)最后结果计算: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值:

限差:

i的绝对值,对于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1.1.4.经纬仪垂直度观测方法:

施工中高度20m以下建筑垂直度控制常用经纬仪观测完成,如现浇楼柱、安装钢结构立柱等的垂直度控制。

如图示:

p′e

c

aO′

f

pC列轴线D

Od

bB

(线轴线)

A

abcd、cdef为钢结构立柱的两个垂直度观测面,OO′、PP′为两个垂直度控制线,AB、CD为正交安装轴线,安装完成后O点与B点重合,P点与C点重合,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如下:

①土建轴线交验:

安装前土建施工移交轴线(图AB线、CD列),立柱安装验收轴线,合格后进行安装施工。

②确定OO′、PP′安装垂直度控制线:

立柱制作中各尺寸均有偏差,垂直度控制线不能按照ab、、ef进行安装,通过a点与b点分中标出O′点,c点与d点分中标出O;

同理分中标出P点、P′点,最终确定OO′、PP′安装垂直度控制线。

③架设经纬仪2台同时观测:

分别在A点、D点(最好在轴线上)架设2台经纬仪并整平仪器,立柱开始吊装,底部O点与B点重合,P点与C点重合并固定。

经纬仪按照一测回法进行观测,先盘左照准O(B)点或P(C)点,仪器固定方向并锁住水平转动,仪器照准部垂直向上转动,照准O′点或P′点,O′点或P′点不在垂直视线上,调整立柱上部,直到O′点或P′点与垂直视线重合,初步固定立柱上部。

然后经纬仪盘右按盘左方法观测,如有偏差调整O′点或P′点′至仪器垂直视线距离的一半(半距法),垂直度观测完成。

实际要进行立柱另两个面的垂直度控制才能完整的进行垂直度控制。

④立柱安装最终固定后,应进行立柱垂直度竣工测量,测量出竣工垂直度偏差。

1.2.光电测距仪:

测量距离有直接量距(钢尺量距)、光学量距(视距测量)、物理法(光电测距)、GPS定位等方法。

光电测距仪主要测量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斜距,一般与经纬仪组合(或连体)进行测量,全站仪的使用,使单一测距仪基本没有使用。

1.2.1.测距仪的测距原理是仪器在测站发射光波(激光、红外光等),目标设光反射镜(棱镜)将光波反射至仪器,反射的光波仪器接收,仪器记录光波发射到接收的行程时间,则D=1/2ct-------D为测量距离,c为光速,t为记录的光往返行程时间。

1.2.2.测距仪规范划分短程测距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1.2.3.①测距精度指标主要看标称精度mD=a+b×

D(mm)------mD为测距中误差,a为标称固定误差,b为每公里比例误差系数,D为测距公里长度。

根据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按1公里的测距中误差,测距仪的精度分为3级。

小于5mm为Ⅰ级、5~10mm为Ⅱ级、11~20mm为Ⅲ级。

②规范测距主要技术指标

控制网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往返测距较差

三等

5mm级

≤5

≤7

≤2(a+bD)

两倍仪器出厂标定精度

10mm级

4

≤10

≤15

四等

一级

二、三级

——

1.2.4.测距反光镜(棱镜)要设置棱镜常数,仪器要进行设置。

棱镜常数是光发射的棱镜面到棱镜架设点的距离,一般为-30mm和0mm两种情况。

1.2.5.测距仪测距指标:

测距指标按要求定期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检定,测距检验条件要求狠高,没有自检项目。

实际监理检查中需要进行自检内容我认为主要是:

①测距仪在固定误差的检测:

如图示,AC约150m长的任意一段直线(一般在A、C两控制点上),B点为直线中间任意点,仪器分别架设A、B两点,设水平距离为Dij,测距固定误差为K,检测K值。

ABC

设站A:

测量AB距离=DAB+K测量AC距离=DAC+K

设站B:

测量BA距离=DBA+K测量BC距离=DBC+K

判断及分析:

首先测量AB距离严格与测量BA距离相同(测量差值小于1mm),如果差异大说明有其他误差,无法确定固定误差K值。

没有差异进行下步工作。

测量AB距离=测量BA距离+测量BC距离,则有:

DAB+K=(DBA+K)+(DBC+K)则有:

=DAB-(DBA+DBC)

如果K大于二倍的标称精度,说明仪器有固定误差,须进行调整。

实际监理检测时发现一是施工方测量人员把棱镜常数用错,可用此方法检测出来。

二是固定误差K值可用棱镜常数加以修正。

②测距目标棱镜架杆的检测:

精密测量棱镜应使用三脚架基座对中目标控制点中心(如控制网检测),其他测量检测使用三脚架杆对中控制点、轴线及测量放样点检测,三脚架杆的垂直度须随时进行自检校正。

三脚架杆垂直度由竖直圆水准气泡进行控制,调整圆水准管轴与架杆轴平行,检测方法为:

a)架设经纬仪及调平,离仪器10m左右将三脚架杆调平架设好。

b)经纬仪照准棱镜中心,然后垂直向下照射杆尖,若杆尖偏离垂直视线则架杆不垂直,须调整气泡(架杆转90度同样进行另一方向垂直度检测)。

c)进行气泡调整,将架杆调整到仪器垂直视线,水准气泡偏离,校正气泡居中(架杆转90度同样进行另一方向校正)。

反复几次检测校正后,没有仪器垂直视线偏离情况,校正完成。

1.2.6、测距注意事项

①气象条件对光电测距影响较大,微风的阴天是观测的良好时机。

  ②测线应尽量离开地面障碍物1.3m以上,避免通过发热体和较宽水面的上空。

  ③测线应避开强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例如测线不宜接近变压器、高压线等。

  ④镜站的后面不应有反光镜和其他强光源等背景的干扰。

⑤要严防阳光及其他强光直射接收物镜,避免光线经镜头聚焦进入机内,将部分元件烧坏,阳光下作业应撑伞保护仪器。

1.3.全站仪;

目前全站仪使用常规化,也是监理测量检测中使用和掌握的主要仪器内容。

全站仪实际是经纬仪和测距仪的功能组合,其特性和仪器相关精度指标要求与经纬仪和测距仪一致,仪器自检内容也没有区别。

全站仪种类较多,仪器主要为照准部和电子面板输入部分组成,外观及操作与经纬仪基本相同,可进行水平角、垂直角,距离和三角高程等测量。

1.3.1.全站仪架设(与经纬仪相同):

①安置仪器-----a)仪器三脚架放置测站控制点,脚架顶面大致平整,面上仪器连接螺栓大致在控制点位上(常用石子在连接螺栓底做自由落体,看是否石子落在控制点上来调整脚架位置);

b)从仪器箱取出仪器与脚架连接螺栓连接(仪器螺栓未连接时仪器手提柄不能松手,以免仪器滑落),仪器置脚架顶面中固定紧密,通过仪器光学对中器看控制点是否在视线分划板中心区域,若不在视线内,则用脚架再调整对中器,直到对中器中分划板中心看控制点;

②用仪器光学对中器对中:

调整平脚螺旋(如下图):

AB

+T

测站控制点

T为仪器光学对中器中心,A、B、C为基座整平脚螺旋,调平原理是先AB(或AC、BC)两螺旋组合(线)调整,后再C(或B、A)单个(点)调整,AB(或AC、BC)(线)调整时A与B(或A与C、B与C)螺旋互为反向旋转。

通过AB调整,光学对中器中看到控制点沿AB方向移动,再调整C螺旋,控制点沿C方向移动,反复前面步骤,直到光学对中器的T点与控制点重合(注:

此时仪器气泡没有调到水平)。

③整平:

将仪器对中调平的主要步骤,a)粗平(调圆气泡):

分别升降仪器三脚架任意两个脚(第三个脚不能调),使圆气泡居中,看光学对中器中控制点是否与T点重合,没有重合再从②步进行,直到光学对中器中控制点与T点重合。

b)精平(调长管气泡)如②步图中整平螺旋的调整。

仪器机头旋转,使长管气泡轴与AB螺旋(线)方向一致,调A、B螺旋,使长管气泡居中。

仪器机头在转90度,调C螺旋使长管气泡居中,在转回仪器机头调AB螺旋,反复几次后直到长管气泡居中。

c)如不能调到位,则在规范范围内则按半格法调整,圆长管气泡水平时,旋转机头180度,如偏离1格位置,则向调平方向调回半格;

如超过规范范围气泡偏位太大,则须送仪器检定单位校正。

1.3.2.全站仪测量:

各种全站仪的操作、测量原理、使用功能大同小异,主要差异是程序及功能设置和测量精度不同。

监理检测实际须掌握的仪器操作主要为仪器建站模式、仪器测量模式、仪器放样模式三种。

①各种全站仪共有功能及差异分析:

a)开机(ON)与关机(OFF):

少数开关机独立设置按键,大多数开关机共一键(一般红色键),开机短按开机键,关机一种长按开机键,一种按开机键后,再按确认键。

b)正常屏幕显示:

开机后多数仪器进入正常显示屏,少数仪器出现温度(T)、气压(P)、棱镜常数(K)等测量作业参数界面,确定和更改测量作业参数后须将仪器照准镜竖向旋转1圈,屏幕才出现正常显示屏;

正常显示屏一般设置4至5个页面,用仪器上下按键进行翻页;

各页面设置大体为:

(a)XYZ坐标界面,(b)水平角(HA)、垂直角(VA)界面,(c)水平距离(HD)、斜距(SD)、高差(VD)界面等。

c)输入(或确认键)(ENT)和退出(ESC)(返回)键:

输入数据及进入某一程序和功能条文按确认键,如按错了仪器任何键,则可多次按退出(返回)键返回到正常屏幕显示(监理在操作仪器中一定要注意,使用任何仪器在按键时出现不明白的界面内容,多次按退出键返回正常界面,否则会无意造成仪器检定和配置参数改变,导致测量仪器不能使用和重新检校)。

d)上下左右键:

数据输入,修改,屏幕翻页、进入指定程序和功能等按键。

e)测量功能键:

主要有直接有测量键和屏幕底排提示测量功能字幕所对应按键两种。

f)建站、放样部分:

一般仪器设置在程序里和模式键里查找,有的仪器则专门设置按键,但监理人员一定要知道从哪里调用。

②仪器测量建站模式(STAN):

a)建站是仪器架设在已知的控制点上,通过已知方位角(正北方向角)或另一个已知坐标建立仪器与实地的测量关系。

仪器建站必须满足条件(a)实地有两个及以上的已知坐标点;

(b)实地至少有一个已知坐标点和该已知坐标点的定位方位角(正北方向角)。

b)测量建站的目的是确定仪器的坐标体系与实地坐标体系一致,也可以认为仪器建站后的水平角0°

00′00″的方向为实地正北方向。

建站的作用是能将设计图的坐标及建筑位置通过测量放置在实地上。

建站方法:

业主提供两个已知点坐标A(XA、YA、ZA)和B(XB、YB、ZB),仪器在A控制点架设、对中、整平后开始建站,仪器屏幕调出测站功能,依次输入A点号、XA、YA、ZA,按确认键,仪器屏幕此时提示输入后视坐标,按确认键,依次输入B点号XB、YB,按确认键后仪器屏幕提示照准目标B控制点,照准目标B,按确认(或测量键);

通过测量坐标,屏幕显示坐标B(XB、YB、ZB)的测量值,与提供B控制点坐标比较(主要比较平面坐标X、Y值,Z值为高程一般没有进行设置),偏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建站工作完成。

少数仪器建站采用先输入测站坐标、后视坐标等测量参数后,瞄准目标,直接按确认(或测量)键,建站完成。

③测量模式(MC):

使用测量模式是在上述②建站模式的条件下进行(除测量距离外),少数仪器屏幕外设置测量键(跟踪测量键),多数仪器是屏幕显示最下排有标识指示(如测量、记录等),在标识指示下方对应的按键作为测量键等(如F1键为测量键)。

通过屏幕翻页与测量键配合,可进行水平角、方位角、坐标、水平距离、斜距、高差等测量工作,显示测量数据。

监理检测中要学会收集设计数据与记录相对应的测量数据,并进行相应差值比较,通过规范限差评定测量成果是否满足要求。

④测量放样模式(S-O):

使用测量放样模式必须在上述②建站模式的条件下进行,监理实际检测中应用较少,主要施工放样使用多。

放样模式少数仪器设置在按键上,多数仪器设置在程序或菜单内,多采用坐标法进行放样,其基本方法:

a)从设计图纸及设计参数计算收集放样坐标。

b)仪器建站复核控制点满足规范要求。

c)进入坐标放样模式。

d)输入放样点坐标,按确认键后,屏幕出现放样角度差值。

e)仪器目镜转至角度差值为0°

00′00″时,为仪器放样的方向并锁定仪器,测站人指挥架设目标棱镜的人在放样的方向上(左右移动目标棱镜)为止。

f)对准目标棱镜测量,屏幕出现目标距离偏差,正(负)偏差向仪器方向内(外)移动目标棱镜,重复对准目标棱镜测量,直到距离偏差为0,放样点地面标识。

g)放样过程a)~f)须多次重复,放样准确性及精度随之提高。

h)转换成测量模式测量放样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合格进行确认。

⑤三角高程测量模式:

测量距离精度提高,应用全站仪测量高程几乎代替水准测量的方法,规范也列三角高程可用于四等精度测量。

实际我在几年监理高程检测中,认为应用全站仪检测高程能达到水准测量精度仪器,特别推荐监理人员掌握这项技术。

a)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如图,测站为A点,后视点为B,AB′为水平视线(常规设置仪器竖角读数为90°

时)。

已知A点高程HA,A与B的三角高差VBB′,测量B点高程值HB

B

AθB′

仪器点目标点

(a)测量水平距离AB′、测量斜距AB、测量垂直角θ。

(b)计算三角高差VBB′=测量水平距离AB′×

tgθ

=测量斜距距离AB×

sinθ

(c)计算B点高程值HB=A点高程HA+计算三角高差VBB′

b)全站仪测量高程:

由于仪器设站整平后,仪器高是固定的,三角高程测量目标采用固定高度架杆棱镜(镜高高度在一个测站设置后不能改变,否则不能测量高程)。

具体测量如下:

(a)高差法:

如图,仪器架设C点,已知A点高程HA,测量B点高程HB。

DA

------仪器整平,仪器屏幕进入测量高差界面,目标镜高设置为2m(本次固定后不能改变),先架设于A点,测量高差并记录VCA。

------目标棱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