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59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及答案

(一)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世上()有黄蜂大小的鸟,它就是蜂鸟。

至今,鸟类学家已经先后发现300多种蜂鸟。

它们之中体形最大的巨蜂鸟体长也才约20厘米,体重约20克。

而大部分蜂鸟就和一只大黄蜂大小差不多,它们的窝只有核桃大,蛋则小得像一粒豌豆。

鸟类学家还发现:

蜂鸟不仅小得像蜂,而且它们的主要食物和取食方式也跟蜂相似。

蜂鸟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能停留在空中,把又细又长像管子一样的嘴插进花蕊去吸食花蜜。

它们吸花蜜时,也能帮植物传播花粉。

蜂鸟,真不愧为“鸟中之蜂”!

1.第一自然段中应该填的词语是()。

(2分)

A.果然B.竞然C.仍然

2.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蜂鸟,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

(4分)

3.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一份蜂鸟备忘录。

(7分)

种类:

多种

体形:

最大的体长约,体重约,大部分蜂鸟和大小差不多。

窝:

蛋:

食物:

4.蜂鸟是怎么吸食花蜜的?

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2分)

5.为什么说“蜂鸟,真不愧为‘鸟中之蜂’”呢?

请用短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画“”(2分)

参考答案:

1.B

2.体形小蜂鸟的食物和取食方式

3.30020厘米20克一只大黄蜂只有核桃大小得像一粒豌豆花蜜

4.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

5.蜂鸟不仅小得像蜂,而且它们的主要食物和取食方式也跟蜂相似。

(二)不会欣赏笛声的鱼

从前,有一位音乐家,特别擅长吹笛子。

他能用笛声模拟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他模仿鸟的叫声,鸟儿们从四面八方飞来;他模仿猴子的叫声,猴群也会从很远的地方跑来。

一天,音乐家去海边散步,看到渔民们用渔网辛辛苦苦地捕鱼,他笑着说:

“你们用渔网捕鱼多辛苦啊,我只需要一根笛子,就能让鱼儿们跳进我的鱼篓里!

”说着,他拿出笛子,吹奏了一曲非常悦耳的乐曲。

(可是如果)他等了好久,也没有看到一条鱼游到他的脚边,更别提跳到他的鱼篓里了。

音乐家很生气,从渔民那里借来渔网,一网下去,打上来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鱼。

他把鱼倒在鱼篓里,对着鱼儿们又吹起了笛子。

看着在鱼篓里蹦跳的鱼儿们,他开心地笑了:

“怎么样?

我的笛声是不是足够(优雅优美)动听?

看你们跳得多欢啊!

渔民们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香甜的果实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只靠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呢?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打上“√”。

(2分)

2.文中的音乐家有怎样的本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音乐家模仿鸟的叫声,鸟儿们就从四面八方飞来。

B.音乐家模仿猴子的叫声,猴群会从很远的地方跑来。

C.音乐家模仿鱼儿的叫声,一条条游鱼自动地跳到他的鱼篓里。

3.文中写“音乐家很生气”,音乐家为什么生气呢?

(2分)

4.“渔民们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渔民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3分)

参考答案:

1.可是优美

2.C

3.他吹笛子,但是鱼儿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跳进鱼篓里。

4.音乐家还在自以为是,炫耀自己吹出的笛声。

5.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有收获,光靠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三)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也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故宫前部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后部内廷,院落深邃,建筑紧凑,秩序井然。

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宫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秀石叠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宁静。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它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几百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1.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故宫分前部宫殿、后部内廷及宫后苑。

()

(2)故宫也叫紫禁城,是唐、清两代的皇宫。

()

(3)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

(4)故宫只有前部宫殿在布置上是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来组合的。

()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故宫建筑面积大。

(3分)

4.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画上“”。

(3分)

5.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术的精华。

(4分)

参考答案:

1.故宫

2.

(1)√

(2)×(3)√(4)×

3.列数字

4.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

5.雄伟堂皇庄严和谐

(四)我的发现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

比往常短了好多呢!

难道影子自己会变小?

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

早晨,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影子长长的,似乎比我长得高很多。

中午,我的影子变短了。

到了傍晚,影子又变长了。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眉目:

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

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最的阳光不怎么热,所以影子不会缩小;而正午却很热,于是影子一点一点萎缩,最后就变短了。

我十分兴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

直到我11岁那年,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联系,可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4分)

深沉地思考。

()

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5分)

(1)“我”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

早晨时,“我”的影子;中午时,影子;到了傍晚,影子又。

(2)“我”认为影子的长短与有关,而科学老师告诉我们影子的长短是随着而变化的。

3.对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又仔细观察了影子长短的变化。

B.“我”经过观察与思考,认为影子的长短与阳光的温度有关。

C.“我”的苦思冥想。

4.“我”当年发现影子的秘密时的心情是;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时,“我”的心情是。

(4分)

参考答案:

1.苦思冥想截然不同

2.

(1)长长的变短了变长了

(2)阳光的温度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3.B

4.兴奋有些失落

(五)昆虫的节日

①柳树的树枝上有小花绽放了,它的花其实是小巧的鲜黄色的小球,它们紧密地布满了柳树粗糙的、略微泛青的枝条。

它那细长的腰肢,满头的柳絮,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真让人心旷神怡。

对那些小昆虫来说,柳树开花的那天,就是自己的节日。

瞧,柳树林中,小昆虫高兴地飞来飞去,多惬意啊!

丸花蜂嗡嗡嗡地哼着小调在空中做滑翔的动作,昏头昏脑的苍蝇在无所事事地东撞西撞,②勤劳的小蜜蜂在纤细的雄蕊上收集花粉。

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有一只黄色蝴蝶,它的翅膀上还刻着小花呢!

它是柠檬蝶。

看那边,棕红色的蝴蝶,长着大大的眼睛,它是荨麻蛱蝶。

瞧,一只长吻蛱蝶落到了一个黄色的毛茸茸的小球上面,它那灰色的翅膀遮住了小球,③它正在把吸管放到花蕊的深处吸吮花蜜呢!

1.读了文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你分别想到了什么画面?

请连一连。

(3分)

句①

句②

句③

2.请根据文段的内容连一连。

(4分)

丸花蜂东撞西撞

苍蝇哼着小调

柠檬蝶棕红色,大大的眼睛

荨麻蛱蝶黄色,翅膀上刻着小花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请画上“”。

(3分)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六)北风和太阳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相遇了。

北风对太阳说:

“我们来比赛吧,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说罢,北风迫不及待地向行人吹了一口气。

行人突然觉得有点儿冷,就把敝开的衣服扣上了。

北风见状,深吸一口气用力吹。

可是,行人反而把衣服裹紧了。

北风气坏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吹,行人却把双手抱在胸前,衣服裹得更紧了,还把衣领坚起来挡风呢!

太阳见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笑眯眯地看着路上的行人。

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就把双手松开了。

太阳从云里走出来,行人觉得更暖和了,就开始解纽扣。

太阳放射出金色的光芒,行人觉得很热,忍不住脱了衣服,跳到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时,北风已经悄悄溜走了。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

迫不及待:

2.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

(4分)

北风和太阳比赛:

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北风的办法是

结果;太阳的办法是,结果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分)

参考答案:

1.急迫得不容等待。

2.用劲吹行人的衣服越裹越紧用阳光晒行人忍不住脱了衣服

3.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用温和的方式更容易达到目的。

(七)勿①贪多

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②。

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

“汝③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注释】①勿:

不,不要。

②取之满握:

抓了满满一把果子。

之,它(果子)。

③汝:

你。

1.根据文意填一填。

(3分)

瓶中有果子。

一个男孩把手伸入瓶中,。

可是拳头从瓶子中出不来了,。

2.读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1.抓了满满一把果子他的手很痛,急得大哭

2.不能贪婪,要知足。

(八)

一只蟋蟀住在田埂下面,一天,蟋蟀看到田埂上开了一朵小雏菊,蟋蟀问雏菊:

“你是来做我的朋友的吗?

你的花那么香,是为了让我闻你的花香吗?

雏菊说:

“我不知道什么是朋友。

去年一只小鸟把我留在这儿,今年我就从这儿长出来了,开了花。

“那你一定是我认识的那只小鸟留下来的,是他让你做我的朋友的。

去年我认识一只燕子,冬天他飞回南方去了,他答应回来的,但他今年没有回来,原来他让你留下来了。

雏菊说:

“我也不认识什么燕子,但我会跳舞!

雏菊就跳起舞来,她的腰很细,能跳出很多很好看的动作,还能在风里仰起脸旋转。

蟋蟀看到雏菊跳得这么妤看,忍不住鼓掌,还唱起蟋蟀之歌,为她伴奏。

雏菊说:

“如果做朋友就是我跳舞的时候有人看,还有人鼓掌和伴奏,我喜欢和你做朋友。

蟋蟀和雏菊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夏天

秋风吹来的时候,蟋蜱看到雏菊的叶子黄了,花瓣也卷起来干枯了。

“你怎么啦?

你生病了吗?

”蟋蟀问雏菊。

“我没有生病,我只是要凋谢了。

”雏菊说。

“什么是凋谢呢?

”蟋蟀问。

“凋谢就是花开过了,又落了。

”雏菊说。

蟋蟀不明白雏菊会落到哪里去,他问:

“那你也像燕子一样,要到南方去吗?

“我不知道。

”雏菊说。

那一夜风很大。

蟋蟀在自己的洞里还听得到外面呼呼的风声。

第二天一早蟋蟀就跑出去看雏菊,可是,田埂上的雏菊已经不见了。

昨夜的风把雏菊吹落到田埂边的水沟里,流水把雏菊带走了。

整整一天,蟋蟀都趴在窗台上,看着曾经开过雏菊的田埂。

看着看着,蟋蟀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

就在蟋蟀唱歌的时候,雏菊美丽的脸浮现在蟋蟀的心里。

“哦,我知道了,原来你到我的心里来了。

”蟋蟀高兴地说。

1.请阅读本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分)

2.为什么蟋蟀和雏菊能成为好朋友呢?

()(3分)

A.因为雏菊很会跳舞。

B.因为雏菊给蟋蟀带来了花香。

C.因为雏菊跳舞的时候,蟋蟀会给她鼓掌和伴奏。

他们互相欣赏,一起玩乐。

D.因为雏菊是燕子留下来的。

3.“整整一天,蟋蟀都趴在窗台上,看着曾经开过维菊的田埂。

”读这句话时,感情应该是()。

(3分)

A.欢快的B.忧伤的C.着急的D.平淡的

4.雏菊走了,但是蟋蟀却高兴地说“原来你到我的心里来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分)

参考答案:

1.蟋蟀与雏菊

2.C

3.B

4.略

(九)成长

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面包房里干过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意大利孩子。

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

“您好——”等我回答后,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要买意大利香肠。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香肠,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语地说:

“不够买两根的。

”这句话,他几乎天天重复着,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元钱。

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香肠给他:

“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

“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听了他的话,我琢磨:

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

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

约翰也有三天没来买香肠了。

第四天,大雪继续下着。

我偶然抬起头,从玻璃窗向外看,只见铺着厚厚白雪的马路上,驶来一辆汽车,停在靠东的居民点。

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妇女从汽车里走出来。

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也下了汽车。

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包。

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

投完这个居民点,汽车又往另一个居民点开去……

第五天,雪停了,约翰穿着一件红大衣,戴着一顶红帽子,又来面包房买香肠了。

我看到他的穿戴,心里一亮,问他:

“昨天,不就是你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送报吗?

走在你前面的那个妇女是……”

“是我的妈妈。

”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

“你每月送报纸,可以拿到多少报酬?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

“八十元。

节日时报纸多,可以拿一百多元。

”说着,他像往常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两元钱,递给我,仍旧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

约翰家不是没有钱,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从小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1.请把第1段中描写男孩约翰外貌的句子画上“”。

(2分)

2.用“”画出文章的过渡段落。

(2分)

3.通过文中的信息,我推测一根香肠的价格最有可能是()(2分)

A.0.8元B.1元C.1.2元D.2元

4.请概括第8段的主要内容。

(2分)

5.仔细品读文章第3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

(2分)

参考答案:

1.其中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儿,长得虎头虎脑的,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

2.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三天。

约翰也有三天没来买香肠了。

3.C

4.“我”看见雪地里一位妇女开车陪一个男孩儿给各家各户送报纸。

5.示例:

爱孩子,就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十)

①植物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喜好和情感。

②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都能凭着良好

的视觉,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好的光线。

用红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植物中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紫光,可以促进茄子生长。

这样科学家可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生产需要,给它们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

③植物不仅有自己的颜色喜好,。

有些植物伴随着任何一曲美妙的音乐生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例如:

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

而有些植物就对音乐十分挑剔,像胡萝卜和马铃薯偏爱听音乐家瓦格纳的音乐,白莱和豆角则喜欢听莫扎特的音乐。

还有一些植物宁可不听音乐,也不愿听不喜欢的音乐。

高雅的玫瑰听了悠扬的小提琴曲鲜花怒放,可听了摇滚乐就加速花朵的凋谢。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

当科学家把一只只小活虾扔进滚烫的开水锅里时,连接在一旁的植物叶片上的测试仪显示:

植物的“情感曲线”像温度计的水银柱受了热一样,骤然上升。

那些目睹惨剧的植物好像在喊“”看来,植物的确是有情感的啊!

“爱护花草树木”是对植物应有的尊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中!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它()告诉人们生物之间是有亲缘关系的,()告诫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生命,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分)

2.在第⑤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分)

3.请把第②③段的过渡句补充完整,写在第③段的横线上。

(3分)

4.认真阅读第④段的内容,根据提示,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提示:

试想你就是一种有强烈同情心的植物,在目睹那样的惨剧时,你会喊什么?

)(3分)

5.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植物的?

请写在下面。

(3分)

参考答案:

1.植物的喜好和情感

2.不仅而且

3.还有自己的音乐喜好

4.示例:

太残忍了!

不要伤害小虾!

5.

(1)植物的颜色喜好。

(2)植物的音乐喜好。

(3)植物有强烈的同情心。

(十一)吃猫的老鼠

住在图书馆里的一只老老鼠去找住在阁楼上的外甥,外甥对世界了解得很少。

“你们对世界了解得太少了,”它对那几个胆小的外甥说,“也许,你们根本就不识字。

“您知道得真多啊!

”小老鼠们感叹着。

“比方说,你们吃过猫没有?

“啊?

您知道的事还真不一样!

可是,我们只知道猫吃老鼠。

“因为你们太无知了。

我吃过不止一只猫,我向你们保证,猫连一声‘啊’都没有叫出来。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纸上画的嘛。

这算不了什么,你们吃过狗没有?

“天哪!

“我昨天才吃过一只。

那只狗,长着几颗獠牙……可是让我给顺顺利利地吃了,也没叫一声‘啊’。

“它是什么样子的?

“纸的,纸的。

你们吃过犀牛吗?

“哎呀!

您知道得真多啊!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犀牛。

它像帕尔马奶酪还是像米兰奶酪?

“犀牛当然就像一头犀牛。

你们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僧侣、公主或者圣诞树吧?

这时,大箱子后面有一只猫正听着它们的谈话,发出吓人的“喵喵”的叫声。

这是一只真正的猫,有骨头有肉,还长着胡须和利爪。

小老鼠们飞奔回窝,只剩下老老鼠被吓得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像。

猫抓住了它,开始拿它玩了起来。

“你就是那只吃猫的老鼠?

“我……阁下,您明白……我一直待在图书馆……”

“我明白,我明白,你吃的是书上印的猫。

“我吃过几次,只是为了学习学习。

“当然,我也很欣赏文学。

不过,你不认为你也该向真实生活学习一点儿东西吗?

你也该知道不是所有的猫都是纸的,不是所有的犀牛都能让你们老鼠随便啃的!

可怜的“犯人”还算幸运,那只猫一时疏忽,它的注意力被一只在地上爬的蜘蛛吸引了。

图书馆里的老老鼠三蹦两蹿就逃回它的图书馆纸堆里去了,而那只猫只吃掉了一只蜘蛛。

1.画“”的句子把比作形象地说明

(3分)

2.文中“可怜的‘犯人’”是指。

(2分)

3.住在图书馆里的老老鼠说它吃过、、,不过那些都是。

(4分)

4.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

(2分)

5.那只老老鼠幸运地逃回了图书馆,它会对同伴们说些什么呢?

(2分)

参考答案:

1.老老鼠一尊雕像当时老老鼠被吓坏了

2.老老鼠

3.猫狗犀牛纸上画的

4.猫一时疏忽,被地上的蜘蛛吸引,让老老鼠跑了。

5.示例:

哈哈!

我就知道连猫都不敢吃我,我又回来啦!

(十二)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hǎohào)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lèyuè)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还爱摆排场,总想在人们面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他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爱好,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所以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自己,说:

“大王,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的,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您。

”齐宣王听了爽快地留下了他。

从那以后,南郭先生就随着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

其实,他根本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混在吹竽队伍中,装腔作势,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装出一副忘我的样子。

南郭先生就这样混了一天又一天。

过了几年,齐宣王过世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觉得300人一块吹太吵,就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每人轮流吹竽给他听。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分)

2.南郭先生是怎样对齐宣王吹嘘自己的?

请用“”画出来。

(5分)

3.请用“”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语句。

(5分)

4.南郭先生后来为什么逃走了呢?

(5分)

5.结合故事内容,我知道“滥竽充数”就是指,

比喻的人,混在行家队伍里。

(9分)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4分)

A.没有真才实学不要紧,只要掌握技巧,就可以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B.有真才实学,才能有立足之地。

参考答案:

1.hàoyuè

2.“大王,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的,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您。

3.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混在吹竽队伍中,装腔作势,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装出一副忘我的样子。

4.因为齐湣王命令乐师每人轮流吹竽,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

5.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没有真本领充数

6.B

(十三)

唐僧师徒告别了镇元子,继续西行。

一天,他们走到一个深山野林里,唐僧走得又累又饿,就让孙悟空去找点吃的。

孙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山里的白骨精发现了。

这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年轻漂亮的村姑,她用法术变了些米饭和馒头,并把它们装在竹篮里,走到唐僧面前,说道:

“大师,这里有些饭菜,师父们要是不嫌弃,就先吃吧。

”唐僧半信半疑,不知该不该吃,八戒十分嘴馋,接过篮子就准备吃。

这个时候,孙悟空刚好找吃的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一看,发现这个村姑是妖怪变的,于是就一棒打去。

没想到那个妖怪也有点本领,用了一个法术,扔下村姑的尸体,自己则化作轻烟逃走了。

1.这个片段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3分)

2.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3分)

A.吴承恩B.罗贯中C.曹雪芹

3.这个片段改编自该名著中的()。

(3分)

A.三打白骨精B.莲花洞收妖C.大战红孩儿

4.片段中白骨精变成来骗唐僧,我知道白骨精还变成了和

,但都被孙悟空识破了。

(6分)

5.孙悟空能识破白骨精的鬼把戏是因为。

(6分)

6.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怎么得来的?

()(5分)

A.是观音菩萨所赐。

B.是如来佛所赐。

C.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成的

7.通过片段总结人物特点。

(10分)

猪八戒:

孙悟空:

参考答案:

1.西游记

2.A

3.A

4.村姑老太婆老公公

5.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6.C

7.嘴馋神通广大

(十四)条纹蜘蛛(节选)

寒冷的冬季,很多虫子都在冬眠,但如果你在野草丛或柳树丛中仔细搜寻的话,也许能找到一种有趣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