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84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docx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

Realhappinessisinternal,anditcanonlybefoundinthehumanmind.(页眉可删)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10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1

  随着凌晨的钟声以及花炮声,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开始到来了。

日历上我们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时钟奏出动听的音乐,太阳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来20__年明媚的阳光。

  20__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很早的起来了,因为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规矩,过年要拜年。

而所谓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亲戚的家里打声招

  呼,顺便吃点东西,说声“新年好”就可以了。

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聊,不过会使孩子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会财源滚滚。

  早上与家人吃了个团圆饭后,便和大人们出去“拜年”了。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正好相反,到处寒风呼啸。

风声、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交响曲”。

一路上的>收获真不少。

其实每个孩子在拜年的时候都会“装”。

老人家给你送红包,嘴上说着不要,但手已经把红包”抢”过来。

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样子,可心里乐滋滋的。

在每接一个红包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12点了。

拜访了几个亲戚后就去大姨家里吃午餐中午1点,大姨做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饭菜,真是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桌子上的饭菜已寥寥无几。

  休息后,接到了姑爷爷的邀请,到了他家里,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着电视机去看连续剧。

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晚餐当然也是在姑爷爷家里吃的啦!

吃完饭后,大人们忙着打牌,我也该放松一下了。

我拿起早晨还没放完的鞭炮,又噼里啪啦的放了起来,大家顿时精神抖擞,更加努力的忙碌着。

  一天下来,钱包鼓鼓的。

看来今天“赚”了不少钱。

一份红包代表着一份爱,一份红包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愿,有爱就会有付出,我们应该用行动去回报他们。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熟。

我们的爷爷奶奶却在慢慢的变老20__像深秋飘零的落叶,如期而归,我们清晰听到了渐行渐远的岁月足音,时间老人在不经意间悄悄转换了年轮,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风从指尖轻轻滑过。

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个瞬间,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盘点,却也林林总总,学会了从喧嚣和浮躁中渐渐平静下来,走向从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点,新年新希望,它带给你我的不仅仅是>幸福和惆怅,还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忧伤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慢慢淡去。

  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最新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也叫除夕。

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3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

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

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

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

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

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

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

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

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

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

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

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

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

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

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4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古老又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巴中市,我们巴中人和大部分川人一样。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家家户户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

通常在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

巴中地区“大年”新的四大主题:

团圆

  吉祥、富裕、欢乐。

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我们“巴中人”最浓重的年味。

在我们四川巴中地区,新的习俗是:

每年春节三十上午都是我们最忙的一天。

大人、孩子都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贴福、贴对联.

  春节三十晚上,大人们更忙得不亦乐乎,都又在在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

过了午夜十二点,每姓三辈内的人口都要聚集到辈分最高的长辈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了。

有时,也邀请邻居的长者或孤寡的老人一起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飘香的鱼,寓意年年有余;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

  吃完团圆饭还要守夜。

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到了凌晨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春节,真正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我们家乡人俗称“过大年”。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汤团、腊肉、香肠等品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

  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酒、

  叶子烟(烟叶)但如今已经改成了超市出售的香烟等如许的礼物。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春节期间,另一个热闹的日子是“元宵节”,家乡人早上吃完了“元宵”后,结队去户外娱乐,乡村里有民俗的舞蹈,城镇里有舞龙等大型表演,晚上有“元宵灯节”。

  正月十六是“登高节”,这天全家人带着食品都到郊外的高山上去野餐一天,娱乐一天,这就意味着“大年”过完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5

  虽然我们中国一直都在说不要因为地域问题发生争吵,可是,由于地域问题带来的影响的确是不可忽视的。

说到春节习俗舞狮子,南方和北方虽然都是舞狮子,可是方法习惯都不一样。

今天就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北方舞狮子的风俗都有哪些,希望大家看了喜欢。

  沧州舞狮表演历史悠久民间蚌舞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农村和乡镇流行。

凡遇到节庆日和龙华庙会期间,都会以行街和场院的表演形式,并伴有悠扬的民乐或鼓点演奏,世代以来,颇受百姓的喜爱。

  为将蚌舞船这项民间艺术重新焕发青春,龙华沧州舞狮团街道文化中心领导四处奔波,寻觅到精于此艺的老艺人樊雅娟等。

当年逾六旬的樊老师获悉这濒临绝迹的蚌舞场有望挽救使,不禁喜形于色。

她自己垫付达一万元,从自我构思、自作编排做起,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在龙华地区创建了全市首个民间蚌舞船队。

河北舞狮团

  北狮舞法的基本动作有:

愕、怕、喜、爬、蹲、退、滚等,配合柔顺、活泼、灵巧、神采、愉快、轻盈的步法,把狮子舞得惟妙惟肖。

其眼睛、嘴巴、耳朵会开动,此种技术重于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

  以武士(即所谓主人)之敏捷矫健之身段相配合,来表现狮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动地刻划出武士之机智及风趣,予人一种美好振奋的享受。

  通过武术家巧妙的改良,使狮子舞中之狮子,已不是凶残暴戾之山野猛兽,而足一头亲切可爱很驯服的家畜,有时表现得像一个深于世故,沉着持重的老者,有时表现得像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往往有其可爱的性格,此是北方狮子舞的特点。

  北狮造型与真狮酷肖,不若南狮庞大,头部亦没有南狮五彩缤纷装饰,纯粹是兽毛颜色,惟其顶部加一独角以示不同平凡的兽类。

全身以缨毛作狮被,甚至表演者所着之裤子与鞋都和真狮子腿部毛色一样,因而舞动起来就是一头惟妙惟肖的活动狮子,予人有真实的感觉。

  北方狮子表演时共需舞员三人,一人舞狮前身呀(即狮头),一人舞狮后身(即狮尾),另一个饰武士,领导起舞。

  北狮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与灵巧,翻滚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加上充京钹、京锣、京鼓等音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者舞持球翻腾滚确,表现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狮起舞,而舞狮头者除跟随持球武士各卜种动作而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给舞狮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狮尾者亦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则尾亦动,头定则尾亦定,跳跃翻滚,紧密跟随,俾能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一体,方上乘舞技。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原来在北方舞狮子表演时只需要三个人,而在南方,舞狮子的时候则是越多人越好,就是图个热闹这一点跟北方的确有很大区别。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6

  作为一个福建人来讲,对于当地的习俗,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其他的。

  我都是有问必答。

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我们泉州从初一到十五,都称为“过年”,要等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

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人们都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当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就会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水果、清茶、金猪等供品,点上三支清香,点蜡烛,恭拜“天公”,祭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岁至深夜12点钟,迎来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

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元日,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孩子早点叫起来,帖红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

  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都会出门走访邻居,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

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诞日”,民间普遍都要“敬天公”,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

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桌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盘子里。

以及酒瓶、酒杯。

这些都得在当天的清晨摆好。

长辈领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大天恩。

  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

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

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湿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盘子里。

除此之外,我最兴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闹花灯”了,这个活动,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都会去逛花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花灯,还有许多的灯谜。

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灯,都是请泉州的灯匠精制。

品种繁多,平时都很少见。

这也大大丰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娱生活。

  这就是泉州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7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日子,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

“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日子,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__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日子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

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

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

“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

“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

“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8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

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

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

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

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

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

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

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

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

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

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

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

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

因为春节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9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

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

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

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哇!

这一天终于来了!

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

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

“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

”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

“这个饺子最甜!

”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

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

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最值得我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家人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

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

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

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

“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

或是文具?

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

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埃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春节习俗的作文800字篇10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