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289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煤矿山采矿工程初步设计编写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设计规模、服务年限、矿区选择、厂址选择、工艺生产流程、产品方案与用户、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辅助设施标准、设计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其它重要的问题。

简述基建投资、主要工程量、三材总耗量、产品成本、经济效益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建设进度安排。

1.5需要说明的问题和建议

2技术经济

2.1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及论证

2.2设计企业的职工定员和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2.3设计产品成本的测算和分析

2.4设计企业所需总资金

2.5企业建设的经济评价

2.6设计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地质

3.1对提供设计依据的地质资料评述

3.2矿床区域地质

3.3矿床地质特征

3.4矿床质量和计算

3.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三下”开采矿山须有经审批的专题研究报告)

3.6矿石资源储量计算

3.7矿山基建地质和生产地质设计

3.8地质设计图纸的编制

4露天采矿

4.1矿区选择和开采方法

4.2矿山开采现状(技改扩建矿山)

矿山已有开拓运输系统、采矿方法、排水系统、工作水平标高和主要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和设备能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4.3露天采场边坡

4.4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4.5矿山年产量、服务年限和工作制度

4.6矿床开拓

4.6.1开拓方法的选择;

4.6.2开拓系统。

4.7采矿方法

4.7.1采矿方法;

简述采剥工艺及装备水平。

说明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工作线的推进方向、铲矿设备最小工作线确定理由。

堑沟掘进的规格、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的矿山生产能力和露天采场范围的矿石、废石量比例,确定同时工作的水平数,并说明开采矿石和剥离废石的水平数。

有几种矿石时,应说明是混采还是分采。

为保证提供采出矿石品种的稳定性需要配矿时,应考虑对设备效率的影响。

矿体中有夹层时,说明是否需要分采、分采的条件、分采的方法,分采对设备效率的影响。

4.7.2矿石的损失和废石混入。

说明开采过程中矿石损失和贫化的发生条件、围岩和夹层品位、减少矿石损失贫化的措施。

所采用的矿石损失和废石混入率指标。

4.8穿孔爆破与装载工作

4.9爆破材料的贮存

4.10采剥工作进度计划

4.10.1编制采剥进度计划的根据;

4.10.2采剥进度计划的说明。

4.11露天采场的防排水

4.11.1露天采矿场封闭圈以上的排水;

4.11.2露天采矿场封闭圈以下的排水。

4.12矿山基建工程

说明矿山投产标准和投产期限,达产时间。

阐明矿山基建工作的项目和内容及其特征。

4.13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

附图

1、技改或扩建矿山开采现状平面图(1:

2000或1:

1000);

2、露天采矿场开采终了平面图(1:

3、平硐溜井开拓方案系统图(1:

4、采剥逐年进度计划图表;

5、采矿场年末平面图(1:

6、基建终了平面图(1:

7、边坡稳定分区平面图(1:

8、边坡稳定计算剖面图(1:

9、排水系统图(1:

10、基建工程进度计划图表;

11、采矿方法图(工作平台配置图或装车示意图)。

5地下采矿

5.1矿区选择和开采方法

5.2矿山开采现状(技改或扩建矿山)

5.3矿山年产量、服务年限和工作制度

5.3.1矿山年产量验证(地质影响系数0.7-1.0);

引述设计委托书、设计合同对矿山年产量及产品方案的要求。

按不同采矿方法的回采、运搬工作条件,主要按可能布置的矿块数,能同时生产的矿块数及矿块生产能力计算矿石年产量。

参考类似矿山的开采强度(即下降速度)进行验证。

按新水平的准备时间进行验证。

按经济合理的服务年限进行验算。

按年、日、班列表说明其矿石产量。

5.3.2矿山服务年限;

说明矿山的稳产年限以及包括达产、减产在内的服务年限。

5.3.3矿山工作制度。

5.4矿床的开拓

5.4.1矿区地形地质特征;

5.4.2开拓方法的选择;

略述外部运输方向,运输系统和工业场地的位置。

论述该矿可能的几个开拓方案特点及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推荐方案及推荐理由。

5.4.3岩石移动界线的确定;

略述上盘、下盘及端部移动角的选择依据。

采空区移动界线根据开采深度及确定的上、下盘和端部岩层的移动角来确定,并绘于开拓系统图中。

确定移动界线时,应考虑表外储量有无升级的可能。

在移动界线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构筑物、铁路、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等须加保护时,应设保安矿柱。

当井筒、平硐或其他原因须留保安矿柱时,应计算保安矿柱矿量并提出回收或不予回收矿柱的意见。

5.4.4阶段高度及阶段平巷布置。

5.5开采顺序

有几种开采顺序方案时,应简要说明参加比较的开采顺序方案特点及列表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推荐方案及理由。

当矿床采用分期或分区、分矿体开采时,应说明其划分原则、中段范围、标高、矿量;

各期或各分区或分矿体开采的采矿、运输、通风系统的衔接,设备的变化。

首采地段选择依据。

5.6矿山基建工程

5.7采矿方法

5.7.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5.7.2采矿方法选择;

5.7.3采矿方法的构成要素;

5.7.4矿石损失及废石混入。

确定矿石的开采回采率及采矿贫化率,计算采出矿石品位及采出矿石体重。

5.8回采工作

5.8.1矿石开采量的分配;

5.8.2回采工作计算;

5.8.3采场运搬与放矿;

5.8.4矿柱回采;

5.8.5采空区和顶板管理;

5.8.6主要设备及材料消耗量。

5.9采准工作

5.10充填设施(采用充填法采矿或需做空区处理时)

5.10.1充填物料的选择、物理化学性质及来源;

5.10.2充填物料的制备方法、运输及储存方式、设施;

5.10.3充填系统及布置系统、充填工艺;

5.10.4充填用水量及供水方式、废水处理;

5.10.5列表说明充填系统所需设备、材料。

5.11生产采掘进度计划

5.12爆破材料设施

5.13坑内运输

坑内运输包括溜井放矿转运及阶段(有轨及无轨)运输。

5.13.1运输方式选择;

5.13.2主要运输平巷布置形式的选择;

5.13.3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5.13.4确定轨道平面要素。

5.14矿井通风、防尘

5.14.1通风系统及通风方式确定;

5.14.2风量计算;

5.14.3矿井风量分配及负压计算;

5.14.4局部通风;

5.14.5除尘;

5.14.6高温矿井降温。

5.15坑内防火

5.16矿井排水

5.16.1排水系统;

确定矿山排水系统、方法、分段排水标高、防水措施、水仓容量确定及布置形式、水仓清理办法。

5.16.2排水沟的断面;

5.16.3排泥系统;

5.16.4突水预防。

5.17安全技术与工业卫生

1、矿床开采井上下对照图(技改或扩建矿山)(1:

2、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3、阶段平面布置图(倾斜、急倾斜矿床)(1:

4、基建进度计划图表;

5、采矿方法图(1:

500或1:

200);

6、矿柱回采图(1:

7、充填系统图(充填采矿或充填处理采空区):

(1)充填系统平面图(1:

(2)纵投影图(1:

(3)砂盆、混砂沟布置图(1:

200或1:

100)平面尺寸:

(4)泵房布置图(1:

50或1:

100);

(5)沉淀池及水仓(1:

200)。

8、采空区或顶板处理方法图(1:

9、生产采掘进度计划图表;

10、通风系统图;

11、排水和排泥系统图(如无排泥系统,排水系统也可合并在通风系统或开拓系统图中);

12、主、副井井底车场平面图(1:

13、主要井巷断面图(1:

20)或按具体情况确定。

6矿建

6.1井巷及井口构(建)筑物

6.2预制件制作与井巷维修设施

设计中遇有下列项目时,其图纸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竖井(包括明竖井或盲竖井的单绳提升或多绳提升,电梯井或设备井)系统:

断面图:

提升容器、平衡锤、梯子间、管缆间的规格、数量及相关尺寸,井筒中心和提升中心坐标、方位角、卸载方位、出车方向、支护情况。

纵剖面图:

井筒装备概貌及井筒与其它井巷硐室的关系、井底清理设施。

井筒内相关设备的位置。

盲竖井应增加井筒与天轮硐室、导绳轮电控室、绳道、卷扬机硐室的规格及主要相关尺寸。

2、斜井(包括明的或盲的箕斗井、串车斜井、无轨斜坡道、皮带机斜井)系统:

平面图:

井筒方位、井口坐标、标高,井筒下口及与各中段的联络方式,上口车场形式及与卷扬机房、地面线路(或平巷)的关系。

列表斜井系统的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反映斜井与矿体的位置关系,所处岩层、上下口及各中段与提升系统和运输系统的关系(如平车场或甩车道,吊桥或吊桥甩车道,受矿仓、溜井、装矿硐室),斜井倾角(或坡度)、井口及各中段标高。

皮带机井如为接力运输时应指出单机长度。

表示提升或运行车辆(皮带机)的轮廓及其与巷道壁(或装备)的间距,电缆及管路的位置,其他分格的用途及尺寸、装备,井筒支护型式,轨道铺设或无轨斜坡道的路面结构,有效通风断面积,列表延米工程及材料消耗量。

3、平硐溜井(溜槽)系统:

系统的平面布置、平硐口及溜井坐标、标高、通风及安全、检查系统,有关井巷布置关系尺寸,列表系统的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溜井(溜槽)与矿仓、装矿硐室、通风及安全、检查井巷、辅助硐室与平硐关系,主要标高及相关尺寸。

平硐及溜井(溜槽)等主要井巷断面(溜槽断面应示出溜槽倾角、溜槽挡墙、溜槽与溜井接口)及支护、加固情况。

装矿硐室图:

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示出设备配置、硐室尺寸与溜井的衔接,计算工程量。

硐门图:

示出硐门及硐外挡土墙的结构。

溜井及矿仓图:

示出溜井断面、溜井高度、矿仓形状及长度,与有关井巷关系相关尺寸,加固情况。

4、地下破碎系统:

溜井与卸载硐室、破碎硐室、皮带机道、装载硐室、通风除尘井巷布置及与竖井平面关系。

列表溜破系统工程量及支护工作量。

剖视系统全貌,标注主要相关尺寸及标高。

溜矿系统图:

表示卸矿硐室、溜井、矿仓及给矿硐室规格及相关尺寸、以护及加固情况。

破碎机硐室图:

表示硐室规格、设备配置、与有关井巷硐室关系,通风除尘井巷。

破碎后系统图:

破碎后矿仓、皮带机道及计量装载硐室的规格及主要相关尺寸、方向、标高、支护型式、设备配置。

5、运输平硐:

在地形图上表示运输平硐位置与两端线路关系,硐口标高、坐标、运输平硐长度,列表运输平硐工程量、支护工作量。

表示运行设备轮廓与运输平硐壁相关尺寸,支护型式、线路上部建筑(或公路路面结构)。

示出围岩情况、运输平硐长度、纵坡、硐口高程、避车硐间距。

硐门及硐外挡土墙结构,计算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6、井下硐室:

示出硐室规格、支护型式、沟槽位置、主要设备配置及与其他井巷关系,工程量及材料消耗量。

7、井架(井塔):

表示井架(塔)、基础与井颈的关系,单绳提升时的井架出绳方向、出绳角及与卷扬机房关系,井架(塔)与井口其它构(建)筑物的关系和主要设备或构件的有关尺寸、标高。

8、矿仓(设井口矿仓的矿山):

矿仓及其基础与井颈的相互关系,矿仓受、给矿位置、方向,和井口地表运输道路的关系,矿仓与井口其它构(建)筑物的关系。

附表

构(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

1

2

3

构(建)筑物

结构型式简图

平面

立面

耐火等级

地震烈度

结构特征

备注

9、井口房:

井口房、井口车场(井口房内段)及其基础,给排水及电缆沟槽、各构(建)筑物关系。

立面图:

两个方向的建筑立面,与其他构(建)筑物的关系。

7矿山机械

7.1提升设施

7.1.1根据开拓系统对提升设施的要求,编制多种提升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阐明选定提升方案的理由;

7.1.2选择提升方式,确定提升参数;

7.1.3选择提升设备及辅助设备;

7.1.4竖井提升及有特殊要求的斜井(坡)提升(如升降人员、大容量箕斗提升等)须进行运动学、动力学计算,绘制速度图、力图和时间平衡表。

提升电动机及提升机须进行特殊工作状况验算;

7.1.5确定提升装置的装、卸矿方式和车场设施;

确定装、卸矿仓的容积、形式和控制尺寸;

确定撒漏粉矿的回收工艺设施及布置;

7.1.6确定卷扬机房与井架或井塔中机房与各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配置;

确定罐道形式;

配合矿建专业确定井筒断面及布置方式;

7.1.7确定过卷安全保护设施及井口与各水平车场安全设施;

确定井底水窝及箕斗装矿硐室的安全设施;

7.1.8确定运送最大件、最重件、长材料提升措施;

7.1.9计算年电耗量、材料消耗量。

编制定员表,主要设备材料表;

7.1.10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投资概算。

1、提升装置的速度图;

2、提升系统图——表示提升系统各个环节的配置情况和相互关系;

3、卷扬机房配置图。

7.2压缩空气设施

7.2.1确定空压机的设置原则,如集中供气或分供气,采用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等;

7.2.2总耗气量和终端压降的计算,选择空压机及附属设备并确定设备安装和检修用的起重设施;

7.2.3确定空压机冷却水供水方式及选择循环水泵;

7.2.4确定空压机站的配置;

7.2.5研究和确定控制噪声的措施;

7.2.6计算并布置压气管网;

7.2.7计算年电耗量,材料消耗。

编制定员表,主要设备材料表。

1、空压机站配置图;

2、压气管网系统图。

7.3矿井通风装置

7.3.1根据矿井通风的前、后期所需风量和矿井负压,计算并选择通风设备,确定检修吊装设备;

7.3.2根据所选风机及矿井网路特性,说明通风机与矿井网路的匹配情况;

7.3.3根据矿井通风的要求,确定适当的调节方法和调节设施;

确定反风方式和反风设施;

7.3.4当多风机联合工作时,应说明其运转的稳定性;

7.3.5对于要求控制噪声的通风机装置,应说明采取控制噪声的措施;

7.3.6确定通风机房的配置和风道尺寸以及风门、密闭门等设施;

7.3.7计算年电耗量、材料消耗量。

编制定员表及主要设备材料表。

通风机房配置图。

7.4坑内供、排水设施

7.4.1根据采矿作业要求,计算井下各采区的用水量及总用水量;

确定供水的加压或减压方法;

计算并布置供水管网;

选择管道和设备;

7.4.2确定并阐明井下消防水的供应方法;

7.4.3确定矿山动力排水方案,选择排水设备、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

7.4.4多台机组联合工作时,须说明水泵工作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7.4.5确定排水泵房的布置及排水管在管子道和井筒中的安装位置;

7.4.6对于运转机组总容量大的泵房,应确定通风降温设施;

7.4.7根据工艺要求选择清理水仓的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7.4.8计算年电耗量、材料消耗量。

编制定员表、主要设备材料表。

1、供水管网系统图;

2、排水管道布置图;

3、水泵房布置图。

8总图运输

8.1基础资料

8.1.1矿山的地理位置;

8.1.2地形特征及经济概况;

8.1.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8.1.4交通运输状况;

8.1.5矿山企业毗邻的有关规划;

8.1.6地震基本烈度;

8.1.7气象;

8.1.8批准的厂址选择报告;

8.1.9与其他企业、交通、城建部门的协议文件;

8.1.10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及必要的图、表和资料;

8.1.11技改或扩建矿山的现状平面图、现有的设备性能及使用情况等资料。

8.2总体布置

8.2.1矿山组成;

8.2.2场地位置的方案比选;

8.2.3场地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和系统;

8.2.4建设顺序。

8.3场地平面及竖向布置

8.3.1场地的车间和建构筑物组成;

8.3.2总平面布置原则;

8.3.3厂区、场地的平面和竖向布置有方案比选时,应简要说明各方案的比选指标、优缺点评述及推荐意见;

8.3.4阐述排水方式、排水系统及排水构筑物型式的选定原则;

排水构筑物的计算标准、方法和结果。

有不同方案时应进行比选并提出推荐意见;

8.3.5综合布置厂区、场地内的主要管线;

确定外部管线的交接坐标(当外部管线外委设计时,如供电线路);

8.3.6简述填挖边坡的防护型式和标准;

8.3.7列表汇总厂区、场地的平整、边坡防护和其他工程数量。

8.4生产运输

8.5辅助运输

8.6原矿储矿场(必要时设置)

8.7排土场(废石堆场)

8.8厂区、场地的山坡地表水截流和排土场泥石流防治

8.9厂区和场地绿化

8.10消防、救护和警卫

8.11外部运输

1、运输及辅助设备汇总表;

2、基建工程量汇总表;

3、主要材料、燃料消耗汇总表;

4、岗位定员汇总表(提供技经专业汇总);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必要时附表)。

1、交通位置图(说明书插图1:

100000或1:

500000);

2、总平面布置图(1:

1000或1:

2000);

内容包括采矿场及爆破危险界线(移动和崩落界线)、排土场及泥石流防治设施、储矿场、工业场地、爆破器材库、油库、水源地、总降压变电所,办公等建、构筑物,运输道路以及地形地貌等,显示管网系统和绿化设施。

3、运输干线纵断面图(竖向1:

200或1:

100,横向1:

4、运输道路结构断面图(1:

5、排土年末图(根据工程难易确定是否绘制,如需绘制,一般是投产年、基建结束年,达产年及最终年图各一张)。

9电力、自动化与通讯

9.1设计依据

9.2设计范围

9.3电源

9.4负荷性质

9.5负荷计算

9.6继电保护原则和方案

9.7供配电系统

9.7.1地面;

9.7.1.1矿山总降(配)所或主变(配)电所

9.7.1.2各子项变(配)电所

9.7.2井下。

9.7.2.1中央主变(配)电所(排水泵房)

9.7.2.2各中段变(配)电所(采区变电所)

9.7.2.3牵引网络

9.7.2.4破碎系统

9.8电气传动及控制

9.8.1.矿井提升机;

9.8.2主排水泵;

9.8.3主通风机;

9.8.4空气压缩机;

9.8.5带式输送机。

9.9功率因数

9.10装备水平

9.11电缆线路

9.12照明

9.13防雷接地

9.14监测监控系统

9.15井下车辆、人员定位系统

9.16牵引网络信号

9.17供配电系统自动化后台监测与控制

9.18通讯

9.18.1概述;

9.18.2通讯系统。

9.18.2.1确定行政管理电话的安排

9.18.2.2确定生产调度电话的安排

9.18.2.3确定程控数字交换机

9.18.2.4无线(对讲)通讯的设置

1、负荷计算表;

2、电气主要设备材料表;

3、通讯主要设备材料表。

1、供(配)电系统图;

2、总降压变(配)电所、井下中央变(配)电所平面配置图;

本图应有主要设备明细表,表中注明各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3、全矿通讯系统图、井下通讯设备平面布置图。

10给排水

10.1给水标准与用水量计算

10.2给水水源

10.3矿山给水系统

10.4循环冷却水

10.5排水

10.6监测

给水、排水所采用的监测或其他控制设施都应在设计文件中适当处给以简要说明。

1、给水、排水水量统计表;

2、设备表;

3、主要工程材料表。

1、给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2、给排水主要构(建)筑物平断面图;

3、水源设施、污水沉淀(处理)池的工艺流程配置图。

11环境保护

11.1概述

11.2主要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11.3矿区绿化

11.4复垦

11.5环境监测

11.6环保投资

12安全与工业卫生

12.1设计依据和基础资料

12.2编制方法

12.2.1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