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11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x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指导我们分析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根源,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历来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宗教复杂的实际,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坚持把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作为根本,坚决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两手都要硬”的理念,深刻总结和反思孟连事件的经验教训,依理说事,就事明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像抓经济建设那样,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不断完善。

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协调推进,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

坚持把中央要求与云南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民情责任区、实行一线工作法、建立警民联系点、发放民情联系卡等有效方法和措施,组织开展“三走进三破解”、“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等活动,深入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专题培训、典型案例教育、创办全国首家农村干部学院等方式,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不断健全。

坚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来保证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维护稳定救助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针对自然灾害易发频发、“无灾不成年”的特殊省情,不断完善灾害应急机制,增强灾害救援能力,提高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拓宽社会参与抗灾救灾渠道,健全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和队伍,出台抗灾救灾,防震减灾、防洪、气象、森林等方面的法规,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就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作出了统一安排部署,出台了《关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使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了联系群众、体察民情、解决民困的长效机制。

通过不懈努力,云南省局部地区、领域和环节社会管理较为薄弱、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大为改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全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管理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不断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大社会管理力度,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扎扎实实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为关键,以加强制度体制机制建设为保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社会管理的新成效促进我场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第一,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是要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切实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社会建设,科学制定社会管理的政策举措,支持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提高党员干部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是要适应职能转变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确保政府应该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要坚持守土有责的原则,切实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

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作用。

四是要充分依靠群众,切实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制度,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

五是要大力增强法治意识,切实推进依法治省。

结合云南实际,进一步建立完善全省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把社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二,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不同主体的管理和服务职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积极探索完善符合云南实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各级政府要明确管理和服务职责。

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加快完善社会领域的政策法规,加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科学界定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理顺关系,切实解决一些领域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特别是遇到难事推诿扯皮的问题,努力形成各职能部门运转协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力。

二是城乡社区要进一步强化自治和服务功能。

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设。

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把社区建设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三是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强化社会责任,明确管理和服务员工的职责。

各级各类组织都要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更好地集中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完善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工作。

第三,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切实打牢社会管理的根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不断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

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千方百计使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完善鼓励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继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二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做好城市低保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城乡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的救助工作。

特别要妥善做好库区水电移民、被征地农民和城市房屋拆迁居民安置等工作。

三是要加快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

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各族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解决群众就医看病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廉租保底、公租解困、农村改危、抗震安居”的要求,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符合省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解决好全省各族群众的住房需求问题。

四是要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深入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加快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众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好了,就从源头上根本上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就会变得更加坚实。

第四,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量工作在基层一线,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工作。

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引领服务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和服务的优势。

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

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搭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具体管理和服务,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是要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干部选拔培养工作。

进一步突出重视基层社会管理的用人导向,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和落实政策等多种方式,使那些适合基层工作、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留在基层,让那些在基层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使用。

加大从机关选拔干部到基层工作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社会管理队伍。

三是要切实加大对基层社会管理的投入。

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不断改善基层工作条件,确保基层社会管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第五,针对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针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理念,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是要抓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

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流动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加强对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等的管理和服务。

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有关安置政策,帮助和教育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认真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做好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

加强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管护,积极组织他们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加快建立境外来滇人员管理和服务联动机制,构建覆盖境外来滇人员全过程、信息化的动态管理体系。

二是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

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群众组织,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企业内部安全稳定。

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

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要切实加强信息网络管理。

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互联网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完善舆情监测体系。

建立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建立对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置机制。

加强对网吧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第六,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由于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干旱、洪涝、泥石流、地震、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时常威胁着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几乎每年都会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加强防灾减灾,始终是我们强化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防治水平、加大生物灾害防控力度为重点,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尤其是要针对山高坡陡、道路崎岖、通航条件差,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频发多发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和政法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四是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质量问题的案件,确保各族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

五是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第七,加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服务,继续巩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边境线长,民族宗教问题复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边境地区、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要加大边境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整治力度,加强防范境外突发事件及边境冲突对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维护边境安宁。

二是要强化反渗透工作大力加强国家安全队伍和缉毒队伍建设,增加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器材。

推进口岸设施建设,加强边防、海关、电信、邮电、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宗教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进一步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加强文化稽查队伍建设,切实搞好市场管理,改善稽查监督的方式和手段。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持宗教领域的稳定有序。

对宗教问题较多的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要进一步充实宗教工作部门力量,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宗教团体组织,妥善解决他们的活动经费、办公地点和开展正常工作的相关问题。

四是要大力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巩固和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寨”、“平安社区”等平安创建活动成果,积极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寺院”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

五是要启动实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进一步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境外罂粟替代发展政策,严厉打击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遏制艾滋病上升势头。

第八,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只有人民群众自愿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只有成为全省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规范,才能真正牢固稳定。

必须坚持把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清是非、提高觉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引导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引导群众用合法手段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社会氛围。

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增强诚信意识,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全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

三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群众,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等先进模范人物活动,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倡导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四是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九,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社会管理与利益问题密切相关,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公正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群众的利益诉求。

一是要针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认真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因素,找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回访工作,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是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主,仲裁调解、行业调解、民间调解等为补充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为重点,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四是要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食品药品行为,加大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第十,全力以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的实效。

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更是如此。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检验社会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穿到全部工作的始终。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带着责任做群众工作,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带着爱心做群众工作。

二是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做到决策部署到哪里、工作推进到哪里,群众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置身于群众之中,认真研究政策、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既让群众得实惠,又让群众高兴满意,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取信于群众。

三是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制度和机制。

通过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制度、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群众工作机制等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制度化水平。

四是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用好传统办法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形势和社情民意的变化,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共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绝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劳民伤财的事情坚决不干,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决策中体现和维护群众权益。

掌握群众心理,熟悉群众语言,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做到说服而不压服,换位思考而不居高临下,体谅包容而不斥责训示。

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按政策法律办事,以理服人,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在不违反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沉到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地开展工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干群互信,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不断完善一线工作法,真心实意在一线办实事、解难题、抓落实、促发展。

五是及时把各地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

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把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与应运而生的新方法结合起来,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疏导群众情绪,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群众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