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17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docx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对理论创新重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理论创新有时也称知识创新。

它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理论、新知识的过程。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中,他又进一步强调:

“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我们党80年的奋斗史,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可以说明,理论创新不仅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大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理论创新是理论的生命之所在。

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发展,不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就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与进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成果。

没有创新,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是对实践深刻、成熟的理论反映,又是随着新的实践不断发展的新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就公开宣称: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科学,才使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及各国不同的情况,成为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才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列宁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列宁在斗争实践中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他深刻地指出:

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某种一成不变及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他主张应在多方面把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向前推进。

所以他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本国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对理论创新的发展,都有许多重要论述。

早在1932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向各党提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理论必须遵守,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必须创造新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阶段,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形态,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通过新的实践,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这一伟大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意境辽阔高远,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胜利前进的指南,对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理论创新是“七一”重要讲话的主要标志

注重理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党的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

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回顾党的80年奋斗历程,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深刻变化,针对我们党和国家建设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进行理论创新,就无法应对时代的新挑战,也就不可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

江泽民同志正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发表了鼓舞人心的“七一”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正确回答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那么,《讲话》中新的理论观点究竟在哪里呢?

新就新在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洞察并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新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回答了新世纪建党治国强军中一系列带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新就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升华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新就新在以开拓创新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整体结构,对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的先进性的内在本质和衡量标准,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等敏感性问题,理直气壮地作出了新的阐释和概括;新就新在以大无畏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为我们党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从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这些创新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又从新的实际出发说出了具有科学根据和时代精神的新话,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表明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理论上更加成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七一”讲话的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讲话的主线和灵魂。

“三个代表”作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我们党80年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地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提供了根本指导,也为我们观察形势,判断是非,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这里,江泽民同志从民族、国家兴旺发达和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高度论述了创新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发展,随着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共产党人只能站在世界高度,时代潮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否则党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生存。

这不仅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失败中明显看出来,而且从资本主义国家兴衰成败中也能看出来。

比如法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大力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二战期间不失时机地举起扞卫法兰西民族独立的旗帜,赢得了人民群众支持。

二战结束,法共如日中天,可谓是“兵强马壮”,1946年达到发展的顶峰,而同期法国的社会党由于主要热衷于议会斗争,当时影响并不大,然而50年代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两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法共一路下滑,到1988年党员人数比1946年下降了近70%,传统阵营大部分丢失。

而社会党虽然也遭受过挫折,但很快走上了复兴之路。

法共为什么由盛而衰?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理论实践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结果只能是基础越来越薄、威信越来越低、路子越来越窄。

事实证明,一个党要长盛不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怎样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时代课题,正是在这些理论指导下,我们不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而且较好摆脱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不断巩固了执政地位。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照搬照抄,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在井冈山时期,王明号称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满口马列主义词句,把毛泽东称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在党内居高临下,不可一世,坚持把俄国革命的道路和革命战争的模式生硬地搬到中国,其结果却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苏区丧失,党和红军的力量受到严重打击,迫使红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遵义会议上,我们党彻底清算了王明的教条主义,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建国初期,我们党并没有照搬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的那一套做法,而是从我国的国情和客观实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在后来,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又犯了僵化的错误,不顾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实际,提出了“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错误指导思想,导致“大跃进”的灾难性后果。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也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脱离国情,对国内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的错误判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再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

面对“文革”的灾难性后果、极左思潮的泛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全面分析国际形势,正确判断国情,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适时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基本政策,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纵观党80年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什么时候党的指导思想僵化、脱离实际,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什么时候善于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取得成功,党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抚今思昔,兴衰成败,的确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供吸取。

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追求什么样的理论创新呢?

江泽民同志在《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一文中针对我国理论创新的实际情况,指出:

“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在论述理论创新有何功能、应当发挥什么作用时,江泽民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得出一个科学的论断: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他认为,我们所取得的一切创新,都是理论创新指导下进行的,具体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一切创新的成果都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最伟大成果。

他指出:

“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化代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成果。

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

现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共识,开辟新境界。

”我们正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我们党的建设也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缺乏积极主动大胆的创新精神,没有一套积极有效的创新办法,就根本无法取得这两项伟大事业的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紧紧抓住新时代所提供的新机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摸索、开拓和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概括,使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得到了科学的回答和解决。

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发展的科学理论,深刻地蕴涵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本质,蕴涵着理论创新的本质。

“三个代表”所概括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也必定会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充实,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我们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回答时代提出的挑战,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工作上遇到的矛盾和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

四、理论创新是指导我们创造性地推进部队建设的科学思维方式

江泽民同志8月31日在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如何从政治上认识和理解“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全党全军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殷切期望军队高度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

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广大官兵思想是当前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已经摆在各级党委工作的首要位置。

我们要掌握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解读新的理论需要有新的视角,实践新的理论更需要新的思路。

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变化、新挑战及其对我们党和军队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才能在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关头,保持清醒头脑,站稳政治的立场,才能自觉地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实践党的最新理论,积极探索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把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部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如何运用理论创新成果进行创新呢?

我认为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学习是创新的基础。

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并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思想解放,观念新颖,思路开阔,从而掌握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对于武警部队干部来说,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落实“两个武装”的要求,大兴学习之风。

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主要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

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打牢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在掌握科技知识、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上下功夫,在应用高科技知识指导部队建设上下功夫,打牢创新的科技基础。

2、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理论的意义全在于指导实践,我们的思想、意见、方案、决策等,都是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离开实践,人的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来源于实践的创新,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全党同志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他在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讲话时又强调:

“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

”可见创新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新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条条、框框和本本出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

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深刻认识客观对象,揭示其本质特征和规律,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为科学决策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要使创新真正产生强大的原动力,必须立足于实践,立足于新的实际。

当前,结合武警部队实际,就是要切实用“七一”讲话精神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地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部队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牢固确立“三个代表”在部队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把部队建设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把官兵培养成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并以此为根本要求,高度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确保党对武警部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政令军令畅通,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努力提高现代条件下的执勤处突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3、创新源于实践,又必须为实践服务。

现在各级都十分注重创新,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但在实践中也要防止走入误区。

如搞花样翻新,今天一个战略工程,明天一个发展思路,左一个点子,右一个思路,明明有政策规定的东西,还要变子法子另搞一套;或热衷于文字游戏,提新口号,编顺口溜,甚至拿别人的创新成果“移花接木”等等。

这种名不符实的创新是应该坚决防止和摒弃的。

创新的内涵很广,从领导角度讲,我认为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创造性的抓好各项工作。

这里有理解上的创新,有思路上的创新,也有方法上的创新,但归根结底,必须着眼于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

解决问题既是创新的目的,又是检验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准。

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总之,创新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解决的问题越多,创新的成绩就越大,绝不能把创新仅仅停留在写文章、搞试点、开研讨会上,更不能搞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所以,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各级都应当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