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17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docx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

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的技巧

很多家长都说到过自己家的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咱们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吗?

有专家把当前孩子的学习状况分成三种状态:

第一种是痛苦学习状态;第二种是麻木学习状态;第三种是快乐自信学习的状态,即让孩子自觉、自愿学习的状态。

我们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孩子们当初背着小书包刚跨入小学校大门时,都是满怀着对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都是爱学习的。

可如今为什么众多孩子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进入了麻木、痛苦的学习状态呢

那大家就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来探讨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根源在哪儿?

我们应该怎么办?

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原来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成了现在这种状态?

“电脑电视”、“课业繁重”、“成绩排名,老师歧视、家长唠叨....”、看来,大家觉得这里边有学校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家长的因素。

“孩子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是说孩子学的很刻苦,但成绩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是吧?

大家觉得以上这些因素中,我们能左右的是哪一个因素?

--------家长、家庭----

嗯,看来大家都知道我们能改变的不是学校、不是老师、不是教育制度、不是社会环境,而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改变去想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案例一:

我儿子上初二,很不用功,成绩比较靠后啊,愁死我了。

他英语比较弱,不背单词,如何才能让他自己约束自己,肯下工夫?

感觉他没有目标,对学习不上心,还是贪玩。

昨天晚上又对他发火了,作业没完成,还把地理书和历史书忘在学校了;教训了他之后,看他情绪不好,我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大家有这样的情况吗?

你家孩子表现如何?

-------孩子状态不好,学习就没有动力和效率

------我家一到周末就不想写作业,学习。

要到凌晨才能完成作业。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咱先要了解“主动”和“学习主动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主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

“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

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一个人在主体的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的学习。

从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来看,大家看到了什么?

是不是跟大家要求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呢?

大家从上边的案例中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用家长和老师的催促、不用有人检查,就自动、自愿地去看书学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那个学习最好的孩子。

在这里,学习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爱学习,成绩好;二是退而求其次,即使成绩不太好,只要爱学习、够努力就够了。

是这样吗?

那么你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哪一方面呢?

大家都认可只要孩子努力就够了吗?

其实,成绩和爱学习虽然不能划等号,也不能完全成正比,但只要孩子学习上有主动性,心甘情愿地、开心地去学习,成绩都会相对的提高。

---周末玩

----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

大家为自家孩子找过原因吗?

----没有细找过

----现在正在找

-----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有问题等。

-----态度不端正

----努力与回报应该是对应的,如果通过自身努力后还是未取得相应的回报,那说明还是没努力到位,“我已经尽力了”也是借口

看来孩子们的感受和我们对孩子的感受是不完全一致的哦?

孩子在学习中没有找到乐趣,所以会感觉学习是让他们很痛苦的事、是很麻烦的事。

就像大家说的,学校、社会因素咱左右不了,那么咱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对咱自己下手对不?

那么咱今天就重点来探讨做为一个家长怎么去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好不好?

-----赞成!

孩子们愿意做的事,我们拦都拦不住呢,积极性高得很

一般来说,影响学习主动性的有三个方面大的原因:

一是兴趣;

二是责任感;

三是学习的环境。

咱就从这三个方面一起探讨一下:

一、 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佳的动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感兴趣?

大家都知道,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孩子又如何能去喜欢呢?

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还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如何消失的。

案例二:

明明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从上幼儿开始,妈妈就给明明列了明确的计划,钢琴、书法、美术、英语、各种学习班把明明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明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好奇心也很强,刚开始学什么都很新鲜,学的也都像模像样的,让妈妈非常高兴。

从三年级开始,明明的学习兴趣慢慢减小了,开始抵制妈妈的一些安排,因此,妈妈减少了那些课外兴趣班,只让明明上奥数班、英语班和作文班。

但是,情况不但没有改变,甚至开始不写作业,在学校告诉老师作业舍到家了,回家又说在学校把作业写完了。

每天回到家,就坐在电脑或电视前不动了。

随之成绩也慢慢下降,妈妈非常生气,不管是打骂也好、讲道理也好,明明好像都无动于衷。

到六年级的时候,成绩已经下滑到了班级的后几名。

明明很失望,也很着急,总是不断地向别人诉说:

“我儿子怎么就这么笨?

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明明很聪明,好奇心也很强,开始对学习各种东西很感兴趣,为什么出现后来的情况呢?

原因是什么?

---累多

----被家长的急功近利和老师的批评、排名压下去了。

孩子没有了应该有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没有尊重和空间

---在孩子失意时没有及时给予孩子理解和鼓励。

---所以要想孩子有改变,就要先改变自己

大家分析的都非常好!

认识到这一点就说明我们的进步!

A、超负荷的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真正的苦差事。

B、妈妈在儿子的学习中没有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C、儿子成绩变差后,妈妈一直在打压孩子,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保持兴趣呢?

刚才大家看到了,一个妈妈是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那么咱们怎么才能让孩子保持兴趣呢?

-----找到成就感就会越学越有劲。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也要跟上

1、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有家长曾这样跟我说:

“我家孩子可不爱学习了,有时学校作业布置的少,或者他完全作业时间还早着呢,我就想再给他布置一点让他巩固一下,可是,他不但不愿意做,后来,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

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

----按着牛头喝水!

俺以前也是这么干的

-----孩子不敢明着反抗,只能用磨蹭来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

-----发现孩子的兴趣,根据兴趣征求孩子意见后合理安排上辅导班

孩子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不能只给孩子学习的时间,而不给孩子灵活机动的玩的时间。

像上边那个妈妈那样,孩子写作业快了就再另加作业,把孩子玩的时间全部占用,孩子当然不愿意,后来,会把写作业的时间越延越长,也是这个原因,孩子会觉得:

反正我早写完也不能玩,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会增加作业,我还不如边写边玩呢。

大家想想,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不但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还会对写作业、学习这个事很反感对不对?

这样,孩子还会有学习兴趣可言吗?

提醒大家:

要明白,孩子不管是在玩还是写作业的过程中都是一种学习,不妨让孩子高效学习之后,自由安排一下孩子自己的时间,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比如小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去活动一下,感受大自然,大一些孩子让孩子自己安排一点运动等。

---只能接受现状

---谁愿意学习啊,不学有啥办法

放手让孩子去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这样,孩子不但学会管理时间,更能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了

---的确,现在管少了,孩子反而比以前自觉多了。

---可问题是孩子就想玩

那得问问自己为什么害怕孩子玩?

你在担心什么?

你的担心和管制有没有作用?

其实,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让父母给管理时间,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哦

---我也觉得管得多,可怕不管更差

----放手不是放纵,给孩子合理的空间时间

----换位思考,我们愿意时时刻刻被人管着吗?

先放手,跟孩子有亲密的亲子关系,然后你才谈得上给孩子制定规则,不然,你制定的规则孩子会不会执行,可真是个未知数,对吗?

把时间给孩子这就是办法之一

2、 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目标。

如果你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觉得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妈妈的要求,那么孩子在努力之后就很容易放弃。

这里边就有一个目标制定的问题。

可以有一个总的目标,但也要有分阶段的小的目标。

----可是现在连一本线都不过

----就是给个目标,让她用自己的方法去学,然后一段时间看效果。

这里边有很多跟孩子沟通的问题存在

案例三: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

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

有记者问他:

“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用智慧战胜对手。

”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

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大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我家沟通不成问题

-----非常赞同暖阳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如何实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老?

-----就是自己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努力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可以给孩子以动力和成就感,这是他进一步努力的强大驱动力。

孩子自己安排时间的时候,家长还有一个监督的问题,至于如何制定这个规则,要靠家长来完成。

看来大家对这个时间问题很关切哈,不行咱找个时间做为一个话题深入地去谈谈好不好?

现在,大家先跟着我的思路来找到影响孩子积极性的各个方面的原因。

然后,可以对照自家孩子的情况,找到主要原因,再各个击破,大家觉得怎么样?

就是要引导孩子把大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去执行,这样就不容易失去信心,而又能抱着希望冲向下一个小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你加给孩子的,而是在亲子沟通好的基础上让孩子去制定。

另外,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王金战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个说法:

如果想让孩子上到更高的楼层,必须给孩子铺设台阶,只要台阶铺设的合理,每个人都能到达上层。

如果没有台阶,即使你想从一楼上到二楼,也是不可能的。

大家认可这个说法吗?

---目标是制作每天还是每周或是每月?

---如何制作?

就拿孩子的成绩排名来说,孩子如果排名在40名,你给孩子的目标是前十。

大家觉得这个目标定的怎么样?

大家觉得,如果提的目标过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孩子达不到目标会放弃的

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我们对孩子有期望时,不要提一个让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这样孩子会在努力而不达的时候丧失信心,从而放弃一切努力。

---如果达不到目标呢?

---欲速不达,让孩子丧失自信。

---会打击自信

----跳一跳够得着

王金战老师说过,你给孩子的目标是孩子跳跳脚就能够到的。

有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又不被父母理解,没及时帮助孩子,孩子对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消失

---关键是不一定能达到呀

刚刚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

如果孩子达不到目标,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

这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一般就是鼓励

----孩子没考好,我一般不批评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安慰加分析

刚才说了,你当初跟孩子一起商定的目标一般是要低一点的,让孩子能达到。

假如孩子努力了,真的没达到。

这时候,家长的分析和鼓励是关键的。

所以,当孩子的目标定高了的时候,你可以帮孩子降下来。

而不要觉得目标越高越好,合理才是最好的。

我家女儿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会在她自己定的目标上跟她商量降低。

帮助她一步一步地走,而不是看着远方,脚步不动。

这样,孩子不踏实,远方的目标又太远,就会失去信心。

给孩子成功的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

既给孩子制定低一点的目标,让孩子在完成这个小目标后,品尝那份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孩子就会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了。

----暖阳老师说的很对。

降低目标,享受成功

----我一直鼓励儿子:

就看自己前面哪一位,就战胜他就行

我在初中群分享的时候,有个家长问我:

“年级进步10名 ,这目标算高吗?

”大家觉得高吗

---高

--高

---家长胃口大

我是这样回答她的:

“那看这10名的难度。

假如孩子的成绩在后半部,有可能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一努力可能不止进步10名。

假如孩子已经在最前边的一部分,进步一名都相当困难。

大家觉得呢?

后来,这位家长告诉我,她家孩子是年级61名。

她觉得前进10名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事实上对孩子来说是相当的难。

因为前边的这些孩子都相当优秀,不管是智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基本没多大问题呢。

其实,合理的期望值也是让你有一份好心态的必然条件。

如果你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达不到时你会失望,当你一旦失望的时候,即使你控制着不说、不表达,你的表情、情绪、眼神等都会出卖你,不但你自己内心焦虑,孩子也会感受到不快。

所以说,这个目标,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制定。

没有统一的标准。

3、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旁边的人不断地说:

“哎呀,你做的真不错!

”这时候,你是不是对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和信心。

孩子和我们一样,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是一点点成绩我们都及时地拿出来鼓励,表示你的支持,孩子都会对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

这样,学习的兴趣也就能得以保持了。

案例四:

青青上初一,一段时间内学习非常认真,月考时成绩提高了不少。

虽然比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还差很多,但相比自己来说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

大家讨论一下,如果你是青青的妈妈,这时候你会做何表示?

---祝贺孩子的进步,为孩子的努力鼓掌,并鼓励她继续努力,妈妈为她加油!

---在分析一下进步大的原因

当青青妈妈这样说之后,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没劲了

---孩子会很失望,觉得没得到父母的认可

----孩子会想,我妈妈真不知道我的辛苦,

----沮丧、失落,内疚,不自信

孩子会觉得:

妈妈对我还是不满意,我无法达到妈妈的要求,我的努力是无效的。

如果你一直这样跟孩子交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再去努力了。

可以这样跟孩子交流:

孩子,你这段时间在学习上用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成绩真的提高了不少呢。

妈妈真为你高兴,为你的付出得到回报而开心呢,祝贺你!

这样,你表扬的是孩子的努力而不单单是成绩,就会让孩子知道,妈妈看到了我的用功和努力,并且我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

孩子在你的肯定、认可和鼓励之下,会看到学习的希望,也能感受到妈妈的支持和力量。

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如何与孩子交流,都要记着,时刻给孩子以希望。

二、责任感的培养

刚才,咱们说到增加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一是要有学习的兴趣,二是让孩子有一定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什么?

美国流传着一个笑话,老师问:

债权人与债务人有什么区别,学生答:

债权人记性好,债务人记性差。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记忆力与人的责任心关系极大,如果一个人认为某件事关系重大,责任重大,他就会时时惦记着这件事,就不会忘记。

案例五:

一个名叫小伟的男孩。

他是我市一所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为了让小伟能上这所重点小学,妈妈花重金买了这个重点学校片区的房子。

从小伟上三年级起,妈妈就給小伟报了好几个辅导班,还买来各种教辅习题册,在小伟完成学校作业之后,继续做课外题。

每天复习哪些内容,复习到什么范围都由妈妈说了算。

尽管妈妈下了这么大的力气,可小伟的学习成绩却让妈妈大失所望。

妈妈一口气能说出一大堆小伟在学习上的不是:

上课时常走神,写作业磨蹭,学习不用心,老师判的错题不及时改正,最要命的是错题改正后又一错再错。

自己全力付出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妈妈自然着急上火,伴随着斥责甚至打骂一并对准孩子。

小伟呢,也是一肚子的委屈,他说:

“我平时什么也不玩,也没时间玩。

跟您说实话,我学习就是为了我妈妈,每当我看到妈妈为我的学习生气着急,我就特别难过。

真的,我不骗您,我学习真的是为了我妈妈,只有她高兴,不生气,我才开心。

大家看过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伟的妈妈真可谓用心良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孩子为妈妈学

嗯,大家说的没错,他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缺失的;学习责任感不足、学习兴趣是衰减的。

所以,小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缺乏学习热情和内动力。

字典上是这样解释责任感的:

自觉做好分内事的事情的心情。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自觉”、“分内事”。

一个孩子,如果感觉到学习是他自己分内的事,是不是才会有动力去做?

如果家长让孩子感觉到:

学习是在为妈妈学、为老师学的时候,孩子还会有学习的动力吗?

咱们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吗?

怎样让她感觉学习是自己的事。

内力和外力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给孩子前行的力量也是相差非常悬殊的。

孩子的学习就好比在拉车,本来拉车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妈妈总是怕孩子走的慢,所以一直帮孩子拉着车,或者用一根鞭子在后边打着孩子,希望孩子走的更快一些。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拉车是妈妈的事,我是在为妈妈拉车,不然,妈妈怎么会帮我拉?

不然妈妈怎么会这么着急的打骂、催促我呢?

妈妈帮忙拉车的孩子,会觉得不用自己使力就能走的很快,所以渐渐地就把不再在意这个车子是如何走的,怎么才能走的更好、更快;而在后边使用鞭子的妈妈,会让孩子感觉太累了,没有成就感不说,还看不到希望,所以他就会越走越慢,甚至因为落后而耍赖停下来。

这时候,学习的热情和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内动力

-----儿子初中时就是这样认为的,把成绩看成了妈妈的面子。

所以,现在妈妈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路是他自己的,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

什么时候孩子认同了妈妈的这个观点,接受了这个“没有妈妈和约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观念时,孩子的内力才会发挥作用,也就是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家长比大人还急啊

-----这个比喻太形象了!

妈妈们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

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

是孩子自己拉着车前行,让孩子知道拉车就是他自己的事,而家长也不能完全地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车后,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一直是陪伴着自己的,这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当妈妈发现孩子遇到了一个沟坎,发现孩子拉的很吃力,孩子回头要妈妈帮助的时候,妈妈就赶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帮孩子顺利跨过这个坎。

这时候,孩子不但会非常感激妈妈,会感觉到妈妈的爱和力量,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过这个沟坎。

并且也会收获跨越沟坎后的自豪感,从而找到一份自信。

这样帮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方式。

当然,如果真正实现这一切,需要妈妈有强大的心理能量,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三、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成语吧?

是不是有靠近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人的意思?

如果你一直有这样的担心,孩子会一直依赖于家长,找不到自己要负的责任

我亲眼目睹的几个场景呈现给大家:

场景一—----儿子放学回家,客厅里烟雾缭绕,爸爸正跟一帮朋友边抽烟边打麻将。

看到儿子进来就回头对儿子说:

“回你的屋写作业去吧,把门关上。

场景二--------吃过晚饭,女儿一直不肯进屋写作业,而是跟妈妈一起看电视连续剧。

妈妈很生气,说:

“这孩子别看了,不知道自己还有作业吗?

快去自己屋写作业。

”女儿很不情愿地嘟囔道:

“你怎么还看?

”妈妈急了:

“你跟我能比啊?

我都工作了,不用写作业了。

你怎么不知道自己干吗吃的?

这次月考成绩这么差自己不知道啊!

大家看到这两个场景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你家或你的身边存在吗?

这样的情况下,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形象呢。

----我一般陪孩子,在孩子房间看书

----我家一般不看电视,一起看书

所以说,你如果想要一个上进的孩子,要一个爱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比如说,在家里,特别是孩子在家的时候,多拿起书本来翻翻,少看电视、少玩电脑,甚至在孩子学习时一切娱乐活动都用看书学习来代替;夫妻两个在饭桌上或者有孩子在场的时候,谈论一点自己这个阶段学习的体会和收获等等。

你如果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坚持这样做,孩子自然就会在这个环境中学会了看书学习,他不会认为学习是件很苦的事,相反会在书中得到很多的乐趣。

在我们家一直是这样,我老公晚上会写毛笔字,而我会看心理学、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有时,我会故意当着女儿的面说一下这一周我做了哪些事,在群里为大家分享了什么,哪些家长提出了什么问题等等。

关键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都是在上进的

----难怪暖阳老师知识渊博,温文尔雅,多年修炼的功夫

----我爱看书,可女儿不让我在她学习房间看

如果是我我也不希望你在我房间,本来你就有监视的嫌疑

家长一定要记着: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成为那样的人。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特别是父母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监视孩子?

难怪孩子反感

因为我曾做过这样的事,这感受我明白的很。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一种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当然,这就要家长的智慧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做到。

所以说,教育方式的错位,在孩子学习上的包办代替,家长的过度担心、指责都是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主动性减退的原因。

-----现在很多家长的现状就是我们过去的形象。

姐妹们不妨反思一下,你家孩子的学习热情主要是因为什么消失的呢?

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哈,反思之后一定要付诸行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启示。

谢谢大家的陪伴!

有大家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