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46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ocx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

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

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

也有部分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教育杂志上,具体情况在此不作赘述。

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发现存在最大问题有二:

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中国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

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和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目前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我们的学生却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

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特别是由于受升学考试、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一切以分数为中心,搞“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存在诸多问题:

①对课标的理解、把握还不到位,如:

对如何实现三维课程目标感到茫然。

一些老师对某些课型的设置与要求不理解,如:

把探究式学习课上成讲授课,导致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

②运用新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探讨得不够深入,使教学情境的设置游离于内容之外。

③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老师备课还只停留在备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上,忽视了对课标的学习把握。

对多种版本并存的教材,该如何取舍教学内容,许多老师很茫然,无所适从;一些老师的教学受旧教学内容的影响,随意拓展、加深,漫无边际,以至于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局面。

④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有的教师不能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存在一本教科书、一本练习册从头讲到尾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⑤不能精心筛选教辅习题,如把一些新课程已经删除的内容或者把新课程中拓展加深的知识,简单地全部抛给学生,这就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高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

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高中教学中应该研究、借鉴并发展前人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优质高中教育工程。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一词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即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不同的人对教学的有效性的表述不尽相同,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他认为: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

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认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的有效性一般包含这么几个关键词:

效果、效率和质量,教学的有效性显然不能等同于应试的好坏。

教学的效果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识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

此外人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应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开展,根据学生学习、认识、应用、创造社会共同经验的程度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包括通过学习化学的核心知识,最终形成化学学科意识,将知识变为智慧。

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是针对无效学习和低效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加工,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自身获得发展的过程。

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效,其关键就是营造一种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包括了一系列的构成元素,它们组合在一起能够对学习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按照这种观点,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内容(包括认知、技能和态度等)、学习方法(如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管理以及个人学习、组织学习、社会学习等)和媒体(知识的物质载体)等三个部分。

有效学习以各种学习理论为基础,目前比较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等。

(1)、有效学习产生的条件:

①内部条件:

学生原有的经验、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②外部条件:

大至社会、学校、家庭,小至班级、课堂和同伴。

家庭的教养方式、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方式、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特点等,但就学校教育而言,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教师的“教”,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能力水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及教师人格特征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2)、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策略、促进学习的迁移、优化学校和课堂管理等。

(3)、信息加工的高效率学习观:

①高效率学习的本质;②高效率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的高速度)、学习方法科学、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结果高质量、学习有乐趣、学习有创造性等;③高效率学习的心理要素(选择性注意、元认知、学习策略、非智力因素、内隐认知、知识的呈现方式等)。

(4)、让所有学生有效学习的四条基本原理:

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及相应的教学措施:

及时获取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观点

1、先进的教育思想

(1)、大众教育思想: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以前高中都是精英教育。

这个转型有很多问题。

根本的转变是:

从学生适应学校到学校适应学生。

(2)终身教育的思想:

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制。

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没有到位。

要从关注学生的现在去关注学生的未来,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是素质教育的思想:

应试教育已经猖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教育观,要从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关怀。

3、课程观,从制度型转向创生型,从课程表到包含学生等因素。

4、学习观,从知识学习转向生命发展,学习是生命内涵的充实和扩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教师必须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具体说来,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强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构建有效教学新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我市化学教学质量。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会并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3、促进教师的成长。

有效教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从而加快我市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4、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5、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教学提供借鉴或参考,本课题研究旨在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我们将用三年的时间,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版和推广我们的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

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

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将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

2、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市化学教学质量。

3、可以了解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4、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操作措施

(一)、研究内容

1、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①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开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境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化学实验入手,自主体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奇幻变化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是自然科学,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了解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并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就会增强参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热情和进一步学好化学的信心。

3、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这样,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预设(即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的教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4、利用实验探究,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它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

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要克服惰性思想改变“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在课下背实验”的陋习。

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5、唤起化学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不仅不要怕学生问,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多问。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

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阅读教材习惯,要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题的习惯,要尝试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6、构建问题梯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参与程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努力使他们积极动脑、动手,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从而产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乐学的效果。

7、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运用借鉴法、文献法、调查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教学设计法、教学实验法等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运用调查问卷、访谈、测试等方法,发现制约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下有效学习的因素、规律、客观事实等,然后进行归因分析,找出制约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

(2)教学设计方法

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设计学习方案。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基于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3)教学实验法

对设计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下的有效学习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材料等,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照教育教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选择一定的教学班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教学条件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取得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从而分析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材料等是否能够达到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实验法是本项目的基本方法。

(4)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滚动技术路线(调查-分析-设计-实验-总结-再实验-总结-推广),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我校实施新课程中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开展情况及学生学习实效性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第二个研究循环:

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思,总共进行这样的三个研究循环。

(三)、操作措施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

2、组织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领等。

学习加涅(Gagné,R.M.)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英国朗曼出版《教学即沟通》艾伦·C·奥斯丁(AllanC.Ornstein,1990)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坎贝尔(Campell,2003)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等文献及书籍资料,认真学习教研室下发的有效教学的文献资料汇编,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3、指导所有教师都要从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要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从而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搜集、积累和整理开展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4、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

要把有效课堂教学落实到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一节课。

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好活动记载,要把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情况和开展效果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过程

时间

阶段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阶段性目标

阶段性成果

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

学习准备阶段

1.成立中心课题组,确定各年级研究小组

2.学校国内外多元学习方式、有效学习的理论与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召开开题会

4.调查本校学生多元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状况,及其教学实施现状

5.制定解决现实问题的计划

借鉴法、调查法、

文献法

1.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学习理论,为行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为研究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作好准备

2.明确我校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生多元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状况,及其教学实施现状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文献综述

3.开题报告

4.调查研究报告

 

2011年1月至

2011年12月

研究实施阶段一

行动研究的第一个循环:

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思

教学设计法、教学实验法、行动研究

研究创新多元学习方式,应用有效学习理论与经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反思与论文

2.教学设计与课例

3.管理与评价制度

4.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研究实施阶段二

行动研究的第二个循环:

新问题—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

教学设计法、教学实验法、行动研究

研究创新多元学习方式,应用有效学习理论与经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反思与论文

2.教学设计与课例

3.管理与评价制度

4.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

总结推广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推广

文献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

梳理并形成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专家组鉴定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光盘

3.课题论著、论文

4.教师课程培训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