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53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检验工理论知识题库Word格式.docx

(A)碳酸钠(B)硫酸氢钠(C)偏硼酸钠(D)硝酸铵(E)焦硫酸钾

(F)钠(G)五氧化二钒

10、不属于选入分析样品处理的方法时应考虑的是(ABCDFG)。

(A)被测物质(B)试剂(C)容器(D)分析方法(E)大气压(F)处理时温度(G)处理速度

11、评价某化合物主含量测定,滴定分析结果的指标包括(CE)。

(A)实验仪器的准确度(B)实验仪器的精密度(C)测定的平均偏差和允差

(D)实验仪器的重现性(E)测定结果的极差(F)测定范围和线性

(G)实验室间的再现性

12、灰化分解法主要有(ABDG)。

(A)定温灰化法(B)氧瓶燃烧法(C)酸溶法(D)低温灰化法(E)熔融法

(F)紫外光消解法(G)燃烧法

13、下面属于有机试样的分解方法有(BDFG)。

(A)熔融法(B)消化法(C)溶解法(D)灰化法(E)挥发法

(F)紫外光消解法(G)燃烧法

14、微波消解的试样的方法有(B.D.F)。

(A)负压(B)常压(C)高压(D)密封高压(E)回流(F)聚焦(G)变焦

15、.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优点是(A.B.C.D.E.F)。

(A)操作时间短(B)样品用量少(C)无需萃取用试剂(D)装置可反复使用

(E)重现性好(F)萃取后可直接进色谱分析(G)对气体样也适用

16、下列萃取方法中属于采用顶空方式的采样技术为(C.F)萃取。

(A)液液(B)液固(C)固相微(D)超临界(E)浊点(F)液相微(G)液膜

17、膜分离的特点有(A.B.C.E)等。

(A)分离效率高(B)能耗低(C)大多数过程不发生相变化(D)处理能力变化范围小(E)适合于热过敏性物质的分离(F)设备价格和运行费用大(G)能耗高

18、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CG)与测定平均值相符合的程度。

(A)多次测定结果平均值(B)检出限(C)每次的测量值(D)真值

(E)测定最大值(F)测定最小值(G)测定极差值

19、量法校正滴定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G)要求。

(A)要用新煮沸去除二氧化碳等杂质的蒸馏水

(B)蒸馏水需在25℃下恒温两小时后才能使用

(C)要严格控制校正实验室内的室温,温度变化在±

1℃以内

(D)要做好滴定管检漏,应保持2min内不得漏下半滴,或2min内刻度线不得有变化

(E)要将蒸馏水放到碘量瓶中,称取放出水的质量

(F)应注意控制放出蒸馏水的速度,一般控制在6~8mL/min

(G)两次校正体积差不得大于0.01mL

20、定管进行计量检定的内容有(ABCDFG)。

(A)外观(B)应力(C)密封性(D)流出时间(E)等待时间

(F)容量示值(G)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偏差

21、下列情况中,(BD)违反了化验室安全条例。

(A)实验人员进行采样时,应穿着实验服,鞋和安全帽

(B)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尽量放置在高层实验架上

(C)实验室内应尽可能少地存放化学试剂

(D)由于实验室内空间有限,配制后多余的化学试剂,一般均放在一个试剂柜中,这样便于查找和使用

(E)在一个试剂柜中,一般是上层放固体试剂,底层放液体试剂

(F)毒品应设专人保管,配双锁、两人分别保管,每次取用时要及时记录,使用后多余试剂或放回保险柜(或铁皮柜)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定期查对毒品使用记录

(G)化验室内禁止吸烟

22、下列对于危险化学品叙述中,正确的是(DF)。

(A)按危险化学品GB6944-86可分为8大类

(B)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大小分为3项

(C)按物理状态的不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可分为3种

(D)易燃液体按闪点和初沸点高低的不同分为3项

(E)按氧化剂包装类别划分,可将氧化剂分为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两类

(F)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按性质的差异可分为3类

(G)腐蚀性物质从组成上可分为3种,即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

23、当Ag+、Al3+共存离子溶液各为0.010mol/L时,选择(ACD)试剂可将两种离子分离。

(A)1.0mol/LHCl(B)0.50mol/LH2SO4(C)0.05mol/LNH3H2O(D)2.0mol/LNaOH

(E)0.02mol/LEDTA(F)1.0mol/LHNO3(G)0.50mol/LNa2S

24、Fe3+、Ni2+共存溶液各为0.010mol/L时,选择(CE)试剂可将两种离子分离。

(A)1.0mol/LHCl(B)1.0mol/LNa2S2O3(C)0.50mol/LNH3H2O

(D)2.0mol/LNaOH(E)2.0mol/LNaF(F)1.0mol/LHNO3(G)0.10mol/LH2S

25、将适量的ZnS和SnS2混合物分离时,可选择(BD)试剂。

(A)0.10mol/LHCl(B)2.0mol/LHCl(C)0.10mol/LH2S(D)2.0mol/LNa2S

(E)0.50mol/LNH3H2O(F)5.0mol/LNH3H2O(G)2.0mol/LNaF

26、选择(EFG)试剂,将适量的FeS和Al(OH)3混合物分离。

(A)8.0mol/LHCl(B)5.0mol/LHCl(C)2.0mol/LNa2S(D)5.0mol/LNH3H2O

(E)1.0mol/LNaOH(F)0.10mol/LHNO3(G)2.0mol/LNaF

27、选择(BDG)试剂,可将适量的HgS和As2S3混合物分离。

(A)热的1.0mol/LHNO3(B)热的5.0mol/LHCl(C)热的2.0mol/LNH3H2O

(D)0.50mol/LNa2S(E)王水(F)2.0mol/LNaOH(G)饱和(NH4)2CO3溶液

28、在Na2SO4和Na2S共存液各为0.010mol/L,选择(BCEF)试剂可将SO42―和S2―离子分离。

(A)1.0mol/LAgNO3(B)0.10mol/LCuCl2(C)1.0mol/LHNO3(D)2.0mol/LNaOH

(E)1.0mol/LBaCl2(F)0.10mol/LZnCl2(G)饱和(NH4)2CO3溶液

29、可将铝合金(含Al、Zn、Sn、Cu、Fe、Mn、Mg元素)充分溶解的试剂是(ABC)。

(A)热的HCl溶液(B)热的H2SO4溶液(C)热的HNO3溶液(D)热的H3PO4溶液

(E)热的NaOH溶液(F)热的NH3H2O溶液(G)热的(NH4)2CO3溶液

30、可将铜合金(含Sb、Sn、Cu、Pb、Fe、Al、Mn、Zn、Ni元素)充分溶解的试剂是(CD)。

(A)热的HCl溶液(B)热的H2SO4溶液(C)热的HNO3溶液(D)热的王水溶液

31、半水煤气是合成氨的原料,它是由焦炭、水蒸气、空气等制成。

它的全分析项目有(ABCDEFG)等。

(A)CO2(B)O2(C)CO(D)CH4(E)H2(F)N2(G)Ar

32、在气体分析中属于燃烧法的为(ACE)。

(A)爆炸法(B)铁丝燃烧法(C)铂丝燃烧法(D)高锰酸钾氧化法

(E)氧化铜燃烧法(F)空气燃烧法(G)氧气燃烧法

33、在对非水酸碱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E)。

(A)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羧酸盐时可用冰乙酸作溶剂;

(B)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羧酸盐时可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

(C)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羧酸盐时可用苯作溶剂;

(D)用冰乙酸作溶剂测定羧酸盐时,可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E)用冰乙酸作溶剂测定羧酸盐时,可用结晶紫作指示剂;

(F)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测定羧酸盐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G)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测定羧酸盐时,可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34、在对非水酸碱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DEF)。

(A)溶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被检测物的酸碱性

(B)溶剂应能溶解试样和滴定产物

(C)溶剂应有足够纯度,其杂质不能干扰测定

(D)溶剂应有较小的挥发性,使用时应有足够的安全性

(E)在使用甲酸、乙酸作溶剂时,一般加入一些乙酸酐,其目的是除去溶剂中的微量水

(F)由于碱性溶剂吡啶中基本不含水,因此使用吡啶作溶剂时可不用除溶剂中的微量水

35、比色分析中选择滤色片的原则是(BCE)。

(A)滤色片的颜色应与待测试液颜色相同

(B)滤色片的颜色应与待测试液颜色互补

(C)滤色片的颜色光波长为试液吸收最大的光色波长

(D)滤色片的颜色光波长为试液不吸收的光波长

(E)滤色片的颜色光波长为试液能吸收的光波长,且干扰最小

(F)滤色片的颜色光波长与试液吸收的光波长相差50nm

(G)滤色片的颜色光波长与试液吸收的光波长相差大于60nm

36、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CD)。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强(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高

(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F)吸收曲线的相关性高

(G)吸收曲线的相关性低

37、下列有关比耳定律应用中问题的陈述,错误的是(ACFG)。

(A)比耳定律适用于一切浓度范围内有色溶液的测定

(B)应用比耳定律测定时的光波长不能随意改变

(C)比耳定律适用于复合光源

(D)比耳定律仅适用于有色物质的稀溶液

(E)高离子强度下的较浓有色物溶液的吸收曲线是弯曲的

(F)在较浓有色物溶液中比耳定律也适用

(G)比耳定律中溶液浓度与透光率强度呈正比

38、标准吸收曲线偏高比耳定律的原因是(ACEFG)。

(A)使用了复合光(B)使用的是单色光(C)有色物浓度过大(D)有色物浓度较稀

(E)有色溶液中有电离现象存在(F)有色溶液中有缔合现象存在

(G)有色溶液中有互变异构现象存在

3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说法正确的是(AD)。

(A)富燃火焰适合于测定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

(B)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检测器具有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鉴别的能力

(C)石墨炉原子化器的背景干扰比火焰原子化器的背景干扰小

(D)能与待测物形成稳定、易挥发、易于原子化组分,而防止干扰发生的试剂被称

为保护剂

(E)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检测难挥发的元素

(F)能产生1%吸收时的元素浓度叫检测下限

(G)在石墨炉原子化法中,为了消除石墨炉的记忆效应,可长时间空烧石墨管

40、在光度分析测定中使用复合光时,曲线发生偏离,其原因是(DF)。

(A)光强太弱(B)光强太强(C)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

(D)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值相差较大(E)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差10~100倍

(F)有色物浓度太高(G)有色物浓度过低

41、原子吸收干扰有(ABCDFG)。

(A)物理干扰(B)化学干扰(C)电离干扰(D)光谱干扰(E)磁场干扰

(F)背景干扰(G)环境空气质量干扰

4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是(ABCDF)。

(A)光源(B)火焰原子化器(C)单色器(D)检测记录装置(E)吸收池

(F)石墨炉(G)进样器

43、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用火焰原子化器的缺点是(BCDE)。

(A)操作简便(B)原子化效率低(C)灵敏度不够高(D)须用燃气

(E)不能直接测定固体样品(F)重复性好(G)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的灵敏度

44、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用石墨炉法的优点是(ACEG)。

(A)灵敏度高(B)能直接测定气体样品(C)试样用量少(D)背景影响小

(E)能直接测定固体样品(F)共存物干扰小(G)原子化效率高

45、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用化学原子化法的优点是(CEFG)。

(A)适用于大多数元素(B)需用燃烧气反应(C)灵敏度高(D)原子化效率低

(E)试样用量少(F)背景干扰小(G)干扰物少

46、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有(ADEG)。

(A)光源不同(B)单色器作用不同(C)检测器不同

(D)吸收池不同(E)单色器位置不同(F)定量依据不同(G)测定光谱不同

47、曲线偏离比耳定律的化学原因是(BCDEFG)。

(A)浓度太稀(B)浓度太高(C)吸光物的能态有改变

(D)吸光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发生改变(E)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了变化

(F)溶液的有缔合现象存在;

(G)溶液中有互变异构现象存在

48、一般的分光光度法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大小(AEG)。

(A)与透光度成正比(B)与透光度成反比(C)与透光度相当

(D)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成反比(E)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成正比

(F)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相当

(G)只有透光度再适当范围(15—65%)之内时才是最小的

49、显色反应中显色剂的选择原则是(BCE)。

(A)显色剂的ε越大越好(B)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越大越好

(C)显色剂的ε值越小越好(D)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越小越好

(E)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越大越好

(F)显色反应过程中温度越低越好(G)显色反应过程中温度越高越好

50、显色剂KCNS,可测定下列(ACD)元素。

(A)铁(B)铝(C)Mo(D)W(E)钙(F)镁(G)锌

51、衡量色谱柱柱效率的因素是(BCD)。

(A)保留值(B)半峰宽(C)峰宽(D)峰高(E)标准偏差

(F)流出时间(G)柱长

52、降低气相传质阻力,以提高柱效,可采取下列措施中的(BCD)项。

(A)减小担体的颗粒直径(B)采用相对摩尔质量较小的气体作载气

(C)增加柱温(D)降低柱压(E)降低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F)增加载气流速(G)增加载气流量

53、范第姆特方程式主要说明(BCE)。

(A)板高的概念(B)色谱峰扩张(C)柱效率降低的影响因素

(D)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E)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F)被测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色谱行为(G)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确定

54、以下有关灵敏度和敏感度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CG)。

(A)灵敏度高,敏感度一定高(B)灵敏度高,敏感度不一定高

(C)灵敏度没有考虑噪音,而敏感度考虑噪音

(D)灵敏度考虑噪音,敏感长没有考虑噪音

(E)灵敏度低,敏感度一定高(F)灵敏度高,敏感度一定低

(G)灵敏度是整个色谱仪的指标,敏感度是整个色谱仪的指标

55、所谓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BF)。

(A)标准曲线呈直线部分的范围(B)检测器响应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

(C)检测器响应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差

(D)检测器响应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的平方

(E)最允许进样量与最小检测量之差(F)最大允许进样量与最小检测量之比

(G)最允许进样量与最小检测量之积

56、相对校正因子与下列(ACE)因素有关。

(A)试样(B)固定液性质(C)基准物质(D)柱温(E)检测器类型

(F)载气流速(G)载气流量

57、相对响应值与下列(AB)因素无关。

(A)固定液性质(B)载气流速(C)被测试样(D)基准物质

(E)检测器类型(F)柱温(G)汽化室温度

58、在气相色谱中,(AB)是属于用已知物对照定性方法。

(A)利用保留时间(B)柱后反应(C)利用科瓦特保留指数(D)色质联用

(E)色红联用(F)柱上反应(G)峰增加法

59、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的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具有下列(ABC)优点。

(A)操作简单(B)计算方便(C)不必用校正因子(D)操作条件不要求稳定

(E)进样量不影响重现性(F)标准偏差小(G)进样量小

60、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CE)。

(A)贮液器(B)恒温器(C)高压泵(D)程序升温

(E)梯度淋洗装置(F)自动进样器(G)检测器

61、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有(ACDG)。

(A)流动相的种类(B)检测室温度(C)流动相的流速(D)固定相的种类

(E)检测器的种类(F)进样速度(G)流动相的配比

62、在液相色谱中,应用梯度洗脱的好处是(ABCDEFG)。

(A)分离时间缩短(B)分辨能力增加(C)峰形改善(D)提高了最小检测量

(E)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精度(F)能在常温下操作(G)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63、液相色谱仪中可选用(ACDEG)检测器。

(A)紫外(B)热导池(C)示差折光(D)荧光(E)电导检测器

(F)电子捕获检测器(G)光散射检测器

64、高温物料采样应有(ABCEF)的保护措施。

(A)戴上眼镜(B)系好围裙(C)靴子(D)防毒面具

(E)戴上不易吸收的手套(F)有采样监护人(G)吸收瓶

65、用称量法校正滴定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G)要求。

(D)要做好滴定管检漏,应保持在2min内不得漏下半滴,或在2min内刻度线不得有变化

66、对检验结果的质量管理是指(EF)。

(A)检验数据可靠性的判断(B)检验数据的取舍(C)对可疑值的检验

(D)对采样和制样的控制(E)对检验工作员的质量控制

(F)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G)检验数据可靠性的判断、取舍和实施对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

67、化工生产不安全因素有(ABCDEFG)。

(A)高温设备(B)高压设备(C)有毐、有害物品(D)有易燃物

(E)有腐蚀的物质(F)有低温物质(G)有易爆物

68、下列溶液体系的反应中可能产生相变化的反应为(BCDEF)。

(A)络合反应(B)氧化反应(C)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E)分解反应

(F)电解(G)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在酸平衡表示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酸度越小(B)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酸度越大

(C)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浓度越小(D)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浓度越大

2、在酸平衡表示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在一定浓度下,平衡常数值越大则酸的电离度也越大

(B)在一定浓度下,平衡常数值越大则酸的电离度越小

(C)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浓度越大(D)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浓度越小

3、在酸平衡表示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酸的强弱与酸的平衡常数有关,相同条件下平衡常数越大则酸度越大

(B)酸的强弱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大则酸度越大

(C)酸的强弱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小则酸度越大

(D)酸的强弱与酸的结构有关,酸越易给出质子则酸度越大

4、在碱平衡表示叙述中正确的是(A)。

(A)在一定浓度下,平衡常数值越大则碱的电离度也越大

(B)在一定浓度下,平衡常数值越大则碱的电离度越小

5、在碱平衡表示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碱的强弱与碱的平衡常数有关,相同条件下平衡常数越大则碱度越大

(B)碱的强弱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大则碱度越大

(C)碱的强弱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小则碱度越大

(D)碱的强弱与碱的结构有关,碱越易接受质子则碱度越大

6、在碱平衡表示叙述中正确的是(B)。

(A)在一定浓度下,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碱度越小

(B)在一定浓度下,平衡常数值越大则溶液的碱度越大

7、某酸在18℃时的平衡常数为1.84×

10-5,在25℃时的平衡常数为1.87×

10-5,则说明该酸(B)。

(A)在18℃时溶解度比25℃时小(B)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

(C)温度高时电离度变小(D)温度高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小

8、某酸在18℃时的平衡常数为1.84×

10-5,则说明该酸(C)。

(A)在18℃时溶解度比25℃时小(B)的电离是一个放热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