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63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docx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有《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古诗词三首》表达了古代是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桂林山水》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和善的思想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歌颂了祖国的大河河山。

《七月的天山》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单元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收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学情分析

单元中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精美的语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尝试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升华、提高。

仍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诗文。

2、能模仿课文例段,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祖国秀美山川的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杜宇精彩的与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引导学生在语言中再生画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1、古诗词三首(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教授法与质疑探究法、体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尽:

没有了。

孤云:

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

休闲,休息。

厌:

满足。

  诗句意思:

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

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5分钟)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5分钟)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

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

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如: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如: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如: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

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问: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你理解得真不错。

  (我理解“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我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  

师说: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遥望:

远望。

师说: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问: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学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八、板书设计: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月下无风湖面——未磨铜镜

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

洞庭湖中君山——白银盘里一青螺

九、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全体)

      ɡū dú   tánmiàn     qīnɡluó    fēnɡjǐnɡjiùcénɡān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全体)

  庆(    )   廷()   孤()   螺()   谙()

  厌(   )   庭()   狐()   累()   暗()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优生)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

_________________秋月:

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

_________________绿如蓝:

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和我久久地凝视着而互相看不够的,只有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5分钟)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0分钟)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

从前。

曾:

曾经。

谙:

熟悉。

胜:

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5分钟)

四、教师小结(3分钟)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

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5分钟)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2分钟)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七、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八、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填空。

(全体)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中采用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_,

                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诗中用__________    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自己的知己。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

           3.《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______。

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总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与研读法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3分钟)

出示插图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5分钟)

导语:

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三、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15分钟)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

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

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暇: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

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五、巩固识字,练习书写(5分钟)

漓:

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

翡:

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六、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全体)

   wú  xiá pínɡ  zhànɡ    pān dēnɡ    liánmiánbúduàn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

   澜()   攀()   瑕()   绵()

   润()   举()   假()   棉()

    3.多音字组词。

(全体)

                  sì(        )               juàn(        )     

         似                             卷

                  shì(       )             juǎn(        )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0分钟)

1、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学生回答,进一步感受:

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5分钟)

导语: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5分钟)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5分钟)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

指导分号的书写。

五、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

齐、秀、险局部

山水合:

画卷整体

六、作业设计

 一、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全体)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这样的山”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水”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个句子用了一个比喻,作者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二、.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分别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写下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全体)

           

(1)描写“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3、记金华的双龙洞(总第5课时)

一、学习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法与学法:

读议法与合作探究

四、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5分钟)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