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68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docx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

Companynumber:

【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暴力罪犯矫治个案

对暴力型违纪罪犯的转化个案

【摘要】朱某,男,28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易激惹。

与同犯关系紧张,易怒、冲动,多次发生暴力违纪,严重扰乱监管改造秩序。

通过收集资料、评估,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该犯的行为原因,运用心理动力学方法、阳性矫治、惩罚等措施对该犯进行教育矫治,逐渐矫正暴力倾向,降低暴力违纪行为发生的频率。

【关键词】防御机制心理动力学理论阳性强化惩罚

一、资料收集

1、人口学资料

罪犯,朱XX,男,1987年出生,初中文化,山东临沂人,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该犯在狱内人际关系紧张,脾气暴躁,易冲动,多次违犯监规队纪,屡教不改。

2、朱犯个人陈述

8岁左右,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前父亲经常殴打母亲,母亲离婚后到济南打工,父母都不想要自己,感觉被遗弃。

跟着父亲生活,经常挨打,自己也是经常不回家,在亲戚家轮流住。

15岁到济南、北京等地自己打工,在自己打工期间,也多次受别人的欺负。

此前有两次服刑经历,第一次服刑是2005年,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邹城监狱服刑;第二次服刑是2010年,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在济南看守所服刑。

3、朱犯分管干警的反映

该犯劳动态度积极,在意干警及他犯对自己的评价,敏感,易激惹,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对他犯进行辱骂甚至殴打,行为偏激。

该犯描述打架行为时,虽然口头能够认错,但下次遇到类似情形时,往往又难以避免。

其他罪犯很少有人与其交往,基本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该犯代表性的违纪行为有,2012年11月,因生产琐事与罪犯黄某发生争执,随即持生产用螺丝刀攻击黄某,被他犯制止。

2013年4月19日,罪犯朱某因生产琐事对罪犯尹某不满,对其进行辱骂和威胁,当班干警上前制止时,该犯不听劝阻,当场顶撞。

2014年5月7日晚,在狱内洗漱间洗漱时,罪案薛某将水溅到朱某身上,二人发生争吵、谩骂、打斗。

2015年2月也因洗漱时他犯将水溅到他身上,对王犯进行了殴打。

4、矫正干警的观察和了解

朱犯衣着整洁,精神一般,不拘束,比较健谈。

对于自己以前的违纪行为,该犯没有较好的认识,带有较强的防卫心理。

表现的偏执、极端。

认为自己的改造前景不乐观,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出现焦虑的情绪。

5、心理测试

为了进一步了解朱犯的情况,对其进行90项症状清单(scl-90)心理测试。

SCL-90测试各因子分

躯体

化分

抑郁

症状

焦虑

症状

强迫

症状

偏执

症状

人际

敏感

敌对

症状

饮食

睡眠

精神病性

焦虑、抑郁、人际敏感、敌对分明显高于常模,饮食、睡眠差。

二、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1、心理状态:

敏感、易激惹、焦虑、紧张。

2、生理状态:

食欲欠佳,时有失眠。

3、社会功能状态:

只与极少部分罪犯有交往,能正常参加劳动和教育改造,劳动积极性较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朱犯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的诊断。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者半年。

朱犯有焦虑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属于常型的冲突,因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三)诊断

朱犯人际关系敏感度较高,易激惹,敌对心理严重。

该犯早期童年经验有被殴打,成长经历中遭遇挫折多,如学习不好,两次服刑等,让该犯更加具有攻击性。

其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其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障碍。

依据心理测试结果、综合临床资料分析,初步诊断为:

一般心理问题。

三、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认识到自身暴力行为所发生的根本原因;

(2)改变不良情绪,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的频率。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二)矫治方案的制定

1、矫正方法:

心理动力学理论、阳性强化法、惩罚

2、心理动力学方法、阳性强化法、惩罚的基本原理

心理动力学方法:

本我、自我、超我是心理动力学的核心概念。

理解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功能及防御机制的作用是理解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冲动的欲望,如、、等,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指个人有的部分,自我用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

“超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是由完美原则支配。

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

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心理动力学方法又被称为“暴露治疗”,因为治疗目标聚焦于探索控制行为的无意识过程。

一旦这些无意识过程被悉数挖掘,相信个体就能够进行人格重建。

阳性强化法: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惩罚:

所谓惩罚,就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结果立即导致了厌恶刺激的出现或者损失了已经获得的正强化物,那么在以后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针对此个案,决定采取心理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结合阳性强化法与惩罚,鼓励良好行为,降低暴力违纪等行为频发的问题。

3、矫治时间:

五个月。

四、矫治过程

(一)矫治过程大致分为:

1、建立矫治关系-确立矫正目标阶段

2、分析暴力行为原因阶段

3、明确防御机制、学习放松技巧阶段

4、阳性强化阶段

5、预防复发巩固成果阶段

(二)具体矫治过程

第1阶段:

建立矫治关系-确立矫正目标阶段

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30日

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矫治关系,通过了解发现问题,确立矫治目标。

具体过程:

之前,矫治干警从干警的手中得到罪犯朱某亲情会见的录音。

录音中,朱犯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矫治干警期望以此激发朱犯积极主动改变的动机。

了解相关资料,建立咨询关系。

后续相继进行心理测验。

资料综合分析,探讨心理问题和改变意愿。

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对方,一起商定咨询方案,布置家庭作业。

第2阶段:

分析暴力行为原因阶段

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

探讨分析问题根源,初步尝试运用运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具体过程:

①家庭作业完成,矫治干警对其认真态度给予表扬。

矫治干警阅读朱犯家庭作业,摘录如下:

在监狱服刑改造,我感觉压力很大,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也不知道以后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跟我一般大的人都该结婚生子了,而我什么都没有,等我释放的时候也有差不多快40岁了,我对人生感到很迷茫。

②矫治干警根据家庭作业显示的问题,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动力学理论,通过提问引导其进行自我审查,挖掘自己暴力行为所发生的根本原因。

③针对罪犯朱某的童年经历及当前的违纪行为,指出其情绪的根源在于服刑改造带来的焦虑,而其多次发生打架行为其实质是自身产生的防御机制-迁移,即将自己对当前服刑改造的负面情绪转移到了其他同犯的身上。

以及其童年时遭遇父亲殴打,引发防御机制压抑与延续,即对被殴打导致的焦虑情绪进行压抑,并择机爆发,通过殴打他人转移焦虑。

两种防御机制引发了同一种暴力行为,即暴力违纪,殴打他犯。

同时向其解释防御机制的类型有:

压抑与延续、否认、投射灯等。

④布置家庭作业:

你是如何理解你的攻击行为的,现在想来,别人把谁溅在你身上,真的是你大打出手殴打别人的根本原因吗回忆童年处理日常问题时出现的行为模式有哪些

第3阶段:

进一步明确防御机制-学习放松技巧阶段。

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0日

进一步确定焦虑背后潜在的防御结构,并了解其应用特定防御机制的目的,除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外,还希望因此证明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因为其童年经常被父亲殴打,所以存在暴利对抗的“情结”。

具体过程:

①求助者(朱犯)来访,家庭作业基本完成,说通过深刻的反思,对上次讲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的情况,认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是转移了自己的愤怒与不安。

②矫治干警分析求助者的汇报,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③告知放松训练的重要作用,教授放松训练的方法。

④家庭作业:

自行进行放松练习。

第4阶段:

阳性强化、惩罚阶段

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0日

运用阳性强化法矫正具体情境下的暴力行为,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帮助该犯在遇到易激惹的情景时,学会更加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具体过程:

①求助者(朱犯)按时来访,反映每天都进行放松训练,情绪有了明显好转,感觉身心比较轻松,很多烦恼也都没有了,心境也更加平和,本月未发生违纪行为,可能跟放松训练有一定的关系。

②矫治干警认真分析了求助者心理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行为给予赞赏和表扬。

③将矫正目标具体化,遇到容易激怒自己的情形时,控制自己的情绪,矫治干警征得求助者同意后决定采取阳性强化法。

即通过重新体验容易激怒自己的场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成功控制时,将予以奖励。

④根据日常观察,在发生撕扯、辱骂等违纪行为时,及时给予惩罚,比如暂时剥夺其正常参加劳动的权利,让其参与打扫公共卫生等。

第5阶段:

预防复发巩固成果阶段

2015年2月1日-2015年2月28日

制定具体的措施帮助巩固治疗成果,预防复发。

具体过程:

主要通过谈话,告知三种预防复发的方法:

①预见困难情景。

能够识别出高危险性的、可能破坏新习惯的情景,比如别人撞了自己,把水滴在自己身上等等。

②调整思维与情感。

告知情绪有时候会失控,也会让我们力不从心、不安或者暂时失去理性。

要能够预料到这些暂时性的反应,保持理智,从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

③调控结果。

学会自己支持自己,并不一定每次做的好时都有人喝彩,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每当出现良好行为时,学会给予自己有意义的奖励。

总结回顾:

2015年3月1日

进一步巩固矫治效果并结束矫治

具体过程:

①这次朱犯前来会谈时,表情轻松、自然,朱犯自述通过近期的教育矫治,收获很大,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自己的人生也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开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争取取得干警和同犯的支持和理解。

②矫治干警对其反馈情况,表示肯定和赞赏。

③心理测验

SCL-90复测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

躯体

化分

抑郁

症状

焦虑

症状

强迫

症状

偏执

症状

人际

敏感

敌对

症状

饮食

睡眠

总分

1.8

1.72

1

1.57

140

④矫治干警根据求助者目前状况和测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告知基本可以结束矫治。

⑤与求助者一起制定下一步行为目标,如:

加强自我管理,进一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咨询效果评估

朱犯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情况正常,社会功能状态有良性发展,人际关系改善,改造态度端正。

干警反映朱犯与他犯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监区要求。

与朱犯共同生活改造的罪犯也反映自从朱犯进行心理矫治以来,性格开朗了很多,在一起交流也融洽了许多,脾气上改变了不少,更没有出现与别的罪犯打架的事情。

已达教育矫治的预期目的。

六、矫治体会

通过此例心理矫治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个别矫治工作中,要通过不断学习丰富教育矫治理论,注重挖掘罪犯怪异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注重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法。

参考资料: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矫治干警》二级三级教材.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美)艾伦.艾维迈克尔.丹德烈亚等着《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1月第1版

(3)钱铭怡编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