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843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专题之四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6、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注:

请务必注意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并列的。

反衬这一表达的技巧中,“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运用得比较多。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这首诗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使人联想到春山的空旷,桂花的清新,月光的明朗,鸟鸣的悦耳,从而体会大自然的静美。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是乐景,“绕天愁”是哀情。

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双调·

折桂令·

怀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实际上是说另外一个意思,这另外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

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大类。

在诗歌中常见的是谐音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这首诗写女子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其高明之处是在颔联:

巧用谐音,一通过“丝”谐音“思”,比妙精警,巧用谐音,以蚕丝谐情思,以烛泪喻相思之泪,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吐之既尽,命亦逐亡,蜡烛流泪,流之既干,身亦成烬。

表明女子对爱情执著不渝,至死方休,其情足可以感天地,泣鬼神。

10、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11、议论:

对作品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1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从描写的角度看: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

从描写的方法看:

①五觉结合。

②动静结合。

③声色结合。

④俯视与仰视结合。

⑤正面与侧面结合。

⑥实写与虚写结合。

⑦远近结合。

⑧点面结合。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对描写的事物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

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

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种的情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李煜《虞美人》、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柳永《雨霖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作用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3)动静结合就是指对事物或景物作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一静一动,意境雄浑开阔。

动与静的关系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以动衬静”这一手法上。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4)细节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时,多侧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生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约客》)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

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

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

(5)白描: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的《田家》)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

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6)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衬托是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被衬托的事物,叫做主体;

一部分是衬托的事物,叫做衬体。

也就是说衬托必须有主体事物和陪衬事物。

有正衬和反衬。

正衬:

也叫旁衬,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反衬:

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反衬的运用见上)

即运用同类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正面来陪衬,以正衬正,以反衬反,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恶衬恶,以喜衬喜。

我们在鉴賞古诗时,多是以景物衬心情,即以美景衬喜情,以衰景衬愁感。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这首诗以日落春晚,寂寞空庭,梨花满地的悲景,来衬托渲染宫女泪花满面的悲情。

(7)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8)烘托:

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诗人借助一连串的意象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渲染、烘托、衬托的区别

渲染:

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烘托:

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 

衬托:

通过这件事或人来衬托那一件事或人,那件事高于这件事,突出的是那件事

13、抒情: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

概念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不从正面着字,而是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全然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常见于咏物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借以表达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

(常见于咏史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的《石头城》)

此诗寄托诗人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

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14、用典:

借用历史、神话故事,化用前人诗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加深诗词意境的修辞手法。

使作品语言含蓄、委婉;

洗练,使人联想翩翩。

从内容上分:

用事

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引用化用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作品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

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从形式上分:

明用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暗用

暗用也叫化用。

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不露痕迹。

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

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

“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借用

借典故来写与典故无关的事物,叫做借用。

借事起兴,旁敲侧击,而又能起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女娲补天故事一般指功业伟大,志怀高迈,才德超群,对社会有所匡补。

此处写李凭弹箜篌的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神,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奇特的想象表现出李凭箜篌演技之高超技巧,女娲神话也为传达音乐的美妙做出了贡献。

反用

反旧典意而用之,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在彼。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辛弃疾《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

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15、联想:

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这些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6、想象:

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17、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18、一些常见的结构特点

(1)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3)以景作结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亡勃《山中》)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诗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卒章显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本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5)以小见大:

通过典型的小事件,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的效果。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如果诸葛亮没借到东风帮助周瑜,曹操就能够把东吴的2个美女大乔小乔掳到铜雀台去了。

二乔命运是“小事”,但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

【典例分析】

[例1](2009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试题:

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句采用侧面虚写的手法(步骤一)。

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

[例2](2008•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情景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

后两句实写鸥鹭飞翔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怎样的表达效果。

【巩固练习】(2008•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 堂 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注]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撚(niǎn):

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理解时,抓住“撚花”“放花”两个关键动作并体会其中包含的词中人物的微妙情感。

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