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9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docx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

RHD-QB-K2676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

XXXXXX

查核:

XXXXXX

时间:

XXXXXX

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

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在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中,火灾事故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施工人员群死群伤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另一方面,这几年随着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建筑施工火灾事故的发生也日益频繁。

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防范也越来越重要。

  一、建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类型

  1、焊割火灾事故

  在焊割火灾事故中,危害性最严重的是容器焊割爆燃事故,往往导致作业人员当场死亡,严重的甚至引起整个厂房或生产系统爆炸,造成灾难性后果。

如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天然气管道等的焊割作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部分容器与作业场所周围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浓度过高,一旦遇明火,将引起爆燃。

20xx年5月,浙江温岭市某公司在对一已严重腐蚀的油罐进行动火检修,由于未对油罐进行置换和清洗,油罐内的残油和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火花引发油罐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

  在焊割作业前未认真检查作业周边环境,清除易燃品,又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焊渣引燃易燃物,造成火灾事故。

1999年,浙江宁波市某工地,作业人员在l0层外墙处用电焊切割螺栓,被割下的螺栓和焊渣落在6层外架上,引燃毛竹脚手片,而工地又未按规定配备监护人员和灭火设施,致使火势蔓延,最终造成外脚手架全部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拖延工期近两个月。

  2、电气火灾事故

  建筑施工现场,场地大线路分散,施工机具、照明设备较多,且大多设置在室外,容易发生受潮、老化。

一旦出现漏电短路或负荷过大等电气故障时,就有可能引起火灾,并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0xx年4月,浙江宁波市某工地作业人员在下班时未及时清理木工车间的木屑,且未切断圆盘锯的开关电源,由于开关受潮短路引燃木屑,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3、其他火灾事故

  对明火及防火重点部位管理不严,随意抛掷烟头、火柴梗引燃可燃物或电热器具烤着可燃物造成火灾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发生在食堂、宿舍、仓库和木工制作场地等部位。

20xx年,浙江宁波市某工地,由于食堂工作人员用火不慎,引燃彩钢板活动房墙体内的泡沫填充材料,造成l6间活动房及屋内生活用品全部烧毁,幸而是上班时间,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防范措施的制定和采取

  1、建立健全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并成立领导小组。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和施工班组要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覆行各自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项目部应根据工程的规模配置1名以上的兼职消防员,有条件的工地,可以建立一支经过培训的义务消防队伍。

项目部还必须建立防火制度、动火审批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品登记保管制度、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制度等,并认真贯彻落实。

  2、认真编制和执行消防专项安全方案

  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的情况,确定防火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消防专项安全方案,绘制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并将该图与工地的“五牌一图”放在一起。

在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中,应当明确消防设施的位置、类型和数量,还应标明疏散通道。

在进入施工前,还应制订防火、防爆安全计划,划分防火责任区,并落实到各班组。

项目部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时,应当将消防专项安全方案的内容和消防制度也作为培训和交底的内容,传达到每一个施工人员。

  3、严格火源管理

  项目部应加强现场火源的管理,严格动火审批制度。

在食堂、仓库、材料堆场、木工制作场地等重点部位应设立明显的《严禁烟火》等防火、防爆标志;易燃、易爆物品应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台帐资料;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受压易爆器具,要按规定放置在安全场所,严加保管,严禁曝晒和碰撞;氧、气焊场所应远离料库、宿舍;施工现场应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动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动用明火作业的,应根据动火级别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应在动火证上注明动火的地点、时间、动火人、现场监护人、批准人和防火措施等内容;施工现场还应设置固定的吸烟室,杜绝游烟现象。

  4、消防设施的配备和保养

  项目部在对灭火器配置的设计计算时,应先确定配置场昕的危险等级、火灾种类以及要保护面积所需的总灭火级别,然后根据各设置点的具体要求、准备选用的灭火器种类、灭火器规格来确定配置数量,根据配置场所的固定消防设施情况进行修正。

根据要求,建筑物每层楼梯口、脚手架每排上下通道处应配置不少于一个灭火器;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时.应配备足够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立管内径约在2″(约合50mm)以上,每层设置消防水源接口,并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保证水压;在食堂和餐厅,应根据面积大小分别配备一个以上的灭火器:

在仓库、生活区、办公区、木工制作场地、模板堆场等重点部位也必须配置足够的灭火器。

  目前施工现场大多选用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根据其昕采用的灭火剂种类不同分为ABC和BC两种。

其中ABC类采用的是磷酸铵盐,因其对固体可燃物具有粘附作用,所以可用来扑救包括含碳固体可燃物(即A类火灾)所有类型火灾。

BC类干粉采用的是碳酸氢钠,因其对固体可燃物不具备粘附作用而不适宜于扑救A类火灾。

而目前工地中配置的干粉灭火器几乎都是属于BC类,包括模板堆场、木工制作场地等存在A类火灾隐患的重要场所。

这样一旦发生A类火灾,势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工地在确定灭火器种类时,必须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和环境,合理配置。

  除了正确配置灭火设施外,还应指定经过培训的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如干粉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压力显示表,指针是否指在绿色区域。

如指针已在红色区域,则说明内部压力已泄漏无法使用.应赶快送维修部门检修:

每半年还应检查干粉是否结块,储气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泄漏。

  5、加强对消防重点环节的防范

  1)焊割作业

  在进行焊割作业前,除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并根据要求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还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教育。

在焊接作业时,应先对焊炬的射引性能、是否漏气等进行安全检验,符合要求后再点火;点火时,应先开乙炔,点燃后再开氧气并调节火焰;熄火时,应先关乙炔后关氧气,防止火焰倒袭和产生烟灰;如发生回火现象,应急速关闭乙炔.再立即关闭氧气,倒袭的火焰在焊炬内会很快熄灭,然后再开氧气,吹出残留在焊炬内的烟灰一切割作业时,割炬使用的安全要求,与焊炬基本相同,但应注意在切割开始前,应清理工作表面的漆皮、铁屑和油污等,防止锈皮等杂物爆溅伤人:

在正常工作停止时,则应先关氧气调节手轮,再关乙炔和预热氧气手轮。

  2)油漆、木工作业

  油漆、木材均为易燃物品,因此油漆和木工作业也是防火的重点环节。

项目部应在油漆、木工作业部位设置防火标志:

该处的施工机械、照明设备和配电线路均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并应通风良好。

在作业时,严禁动用明火,并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粉尘浓度(木工作业)和有毒、可燃蒸气浓度(油漆作业)。

  3)电气设备的防火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做到防雨、防潮,并根据安装部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要正确选用电气设备,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按规范要求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在食堂、试块养护室等潮湿场所应采用防潮灯具。

二是应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如照明灯具表面高温部位应当远离可燃物,碘钨灯、高压汞灯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碘钨灯及功率大的白炽灯的灯头线应采用耐高温线穿套管保护等等;三是应按规范要求对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部位,做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防止漏电导致火灾危险;四是要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升等参数不超过允许值,电气设备保持足够的绝缘能力,电气连接良好,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YourCompanyAddressOrPhoneNumber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