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93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 辅导教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基础班辅导教学案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辅导科目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讲义类型

基础版(适用于考试得分率低于60%的学员)

教学目的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重、难点

重点:

内能的概念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

授课时长

建议授课时长2小时

教学内容

【课程导入】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

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

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

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其内能会发生变化。

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物体内能的大小: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及物态有关。

一切物体中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都有分子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是何形状与体积

、温度是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例如:

摩擦生热);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例如:

通过活塞向盛有水的烧瓶里打气,当活塞从瓶口跳起时,烧瓶中出现“白雾”)。

实质:

能量从一种形式的能(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

(2)热传递:

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3.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整个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动能;整个物体也可以处于相对高度为零的位置而没有势能,但它一定具有内能。

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5.热量、温度和内能:

“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内能不能算”。

(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

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

(2)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但是它具有不可测量性,所以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的内能。

(3)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而不能说将高温物体的温度传递给了低温物体。

◎例题

【例1】我们感到冷时,有时会搓手,有时会对着手哈气,前者是通过       的方式取暖,后者是通过          的方式取暖,两种方式都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答案】做功 热传递

【解析】搓手时,两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对着手哈气,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例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      ,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      。

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

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做功 燃烧 不相同

【解析】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加,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硝化棉就燃烧起来;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人的内能的。

☐练习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0℃的冰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

【思路点拨】内能是指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对不同物体来说,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答案】D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内能为零

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不发生热传递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B

【解析】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不正确;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有温度差,所以两个温度相同的物体不发生热传递,故B正确;

C、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故C不正确;

D、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做功和热传递,如果在对它做功的同时它也向外放热,物体的温度就不一定升高,故D不正确。

§知识小结

【课堂检测】

1.(2019成都)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2.(2019山东枣庄)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BCD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3.(2019山东威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4.(2019山东东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5.(2019黄石市)如右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6.(2019湖北宜昌)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

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

B.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

C.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7.(2019贵州毕节)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8.(2019福建)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手会发热B.川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9.(2019四川凉山)南极洲的冰川  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10.(2019云南省)云南是爨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存于云南某校的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现象:

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

1.B

【解析】A选项中,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A错;

B选项中,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是对的故应选B;

C选项中,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热,内能增加,故C错;

D选项中,用力搓手,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故D错。

2.C

【解析】A选项中,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错误;

B选项中,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

C选项中,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C正确;

D选项中,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3.D

【解析】A选项中,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

B选项中,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选项中,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存在内能差,故C错误;

D选项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4.错C

【解析】A选项中,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是对的。

不能选A;

B选项中,钻木取火是利用客服摩擦做功来改变内能的,是对的。

不能选B;

C选项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故C错。

应选C;

D选项中。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对的,故不能选D。

5.B

【解析】A选项中,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

B选项中,塞子跳起来是因为,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是对的。

故应选B;

C选项中,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之后,内能减少,故C错;

D选项中。

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之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D错。

6.D

【解析】AC选项中,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和棉花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棉花的温度升高,故AC错误,

B选项中,缓慢压下活塞,由于存在热损失,在慢慢下压的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增加的较小,温度升的不高,达不到棉花的燃点,棉花不会燃烧,故B错误;

D选项中,活塞被向上顶起是因为筒内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正确。

7.C

【解析】A选项中,来回弯折的铁丝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铁丝的内能增加。

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热水袋取暖时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符合题意。

D选项中,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是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A选项中,搓手会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其余选项均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所以选A。

9.具有做功

【解析】一切物体都是具有内能,所以南极洲的冰川也具有内能,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10.扩散热传递

【解析】闻到淡淡的“墨香”是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课堂总结】

【家庭作业】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当降到0℃时物体就不具有内能了

D.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答案:

B

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1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

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

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答案:

D

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答案:

A

4.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

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放热时,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

A

5.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

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

答案:

C

6.如图2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答案:

B

7.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正在熔化的冰块

C.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

D.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

答案:

A

8.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

A.盛夏,太阳把稻田里的水晒热

B.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裤子会发烫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

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答案:

B

9.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

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

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

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

答案:

D

10.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

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 内能减少

D.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答案:

A

11.下列关于温度与内能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炒菜时,用铲子在锅内反复翻炒,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增加菜的内能的

B.用锤子敲打钉子时,钉子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钉子内能的

C.松开用气筒打足气的气球进行放气,会发现气球口处有小水珠,这是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造成的

D.旋开常温的可乐瓶盖,会在瓶口处看到“白气”,这是瓶内可乐汽化成的水蒸气

答案:

C

12.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A.两冰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

B.水烧开时壶盖会跳动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

D.用太阳灶烧水

答案:

B

13.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静止,则冰块的内能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

“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时会遇到月食,在此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内能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当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出耀眼的光芒,则返回舱的内能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

不变增加减少热传递增加做功

14.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下列现象中内能的改变是哪一种方法。

(1)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是______使气体内能改变。

(2)古代人类钻木取火,是________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3)冰块在阳光下熔化成水是_______使冰块的内能改变。

答案:

(1)做功

(2)做功(3)热传递

15.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

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内能。

答案:

做功热传递

16.在严寒的冬天,当觉得自己的手很冷时,常常会做以下两个动作:

(1)用嘴对手心呵气;

(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

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

用嘴呵气是利用了口腔内呼出的热气体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同时呼出的热的水蒸气还会在手上液化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

两手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答案】

1.B2.D3.A4.A5.C6.B7.A8.B9.D10.A11.C12.B

13.不变增加减少热传递增加做功

14.

(1)做功

(2)做功(3)热传递

15.做功热传递

16.用嘴呵气是利用了口腔内呼出的热气体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同时呼出的热的水蒸气还会在手上液化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

两手摩擦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