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399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docx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1)绪论;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而独立的学科。

教育中有传播,传播中教育,二者相互需要,相互扶持。

(2)传播的定义:

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播是受双方借助,媒体和符号,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3)传播的类型:

大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4)人类的传播包括: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大众传播的核心特征:

1它针对较大的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其特征是稍纵即逝。

(6)传播的功能:

传播的心理功能(社交功能和内传功能)

传播的社会功能

探测,协调,娱乐

(7)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

(获得信息情报:

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一体化)

(8)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得目的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9)教育传播的演进:

视动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视听传播阶段;多媒体互联网交互传播阶段。

(10)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

(11)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

(5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

(二级传播理论)

3勒温;(把关人)

4霍夫兰(将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第一人)

5施拉姆;(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大众传播学》)

教育传播系统

第二章

传播过程的基本属性

(1)教育传播是一个过程

(2)教育传播是一个系统

(3)教育传播过程互相联系又互为循环

(4)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行为具有多种可能性

1.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

2.有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

3.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

4.无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

5.无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

6.无疑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

教育传播过程与要素分析

传播过程是一种表示时间不断变化运动的信息传递的现象

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1)确定教学信息

(2)选择传播媒体

(3)媒体传递信息

(4)接受和解释信息

(5)评价和反馈

(6)调整和在传递

教育和传播过程的要素分析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2)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

(3)干扰(噪音)

(4)反馈

(5)教育传播环境

(6)教育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核心)

模式的含义:

模式是作为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模式的建立

模式的功能

(1)组织

(2)启发

(3)预测

(4)测量

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

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

(1)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扼要地列出了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

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

(2)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传播主体是传播内容是传播媒介是传播对象是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过的经典模式

(1)罗密佐斯基双向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发与应用

(1)确定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和在传送

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结构性

(3)功能性

(4)层次性

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系统的子系统

(1)功能系统

(2)控制系统

(3)支持系统

教育传播系统的基本特点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为积极的主体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借助符号进行信息交流

(3)教育信息传递的三程性交流存在着三个方向:

教一学(第一程)学一教(第二程)教一学(第三程)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影响

(5)教育传播现象的复杂性

第三章

(1)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信息的本质:

信息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他是客观的,绝对的;另一方面·它是主观的,相对的·。

(3)信息的特性:

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抽象性3信息的价值性4信息的时效性5信息的传递性6信息的储蓄性7信息的转换性8信息的公开性9信息的知识性10信息的共享性

(4)狭义信息论:

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

(5)广义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以计算机处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评议,文字的处理,图像识别,学习理论及其各种应用。

(6)教育信息的含义;简单地说,教育信息是指涉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各种信息变换和逻辑的分布。

(7)教育信息的特点:

多源性,模糊性,易得性,易变性,快速呈现性,

(8)教育信息的处理:

所谓处理是基于某种目的对信息所实施的操作,对给定的信息进行的某种运算,

(9)教育信息处理的内容:

1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问题的信息量计算。

2教材与学习资料中的信息分析与信息处理。

3学习者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4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分析与信息处理。

5学习者应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6学习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7学习者生理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8有关学习环境的教育信息。

第四章

(1)符号的基本概念:

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它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

(2)符号的类型:

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自然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非语言符号(动作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

(3)人工语言:

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人为编制的,具有词汇形式,语法规则,语句结构和语义内容的符号系统。

(4)动作符号:

包括人的身体动作,人所使用的物件,人所处的空间,以及时间观念。

(5)音响符号:

包括拟似语言,事物音响和音乐等作用于听觉器官的符号。

(6)图像符号:

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动态图像包括了电影,电视放映出来的活动图像:

静态的图像符号则包括图画,照片以及地图,图解,标志等象征图形。

(7)符号的意义:

1课题对象是符号的成因。

(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都只是某种事物的代表,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而不再是真是事物本身。

2解释项是符号的意义。

(解释项是解释者対符号加以认知,解释,感知,反映的过程和结果.即符号所指的对象区别开来,符号的对象的客体是有限的,但对这一客体的解释是无限的.)

3符号的动态意义(就是符号的意义会因环境而异,因人而异,以及符号的实际意义远远比字典上所罗列的意义多得多的原因所在,我们因此也就找到了符号多义性的根源。

(8)语言符号的结构特征:

系统性,线条性,二层多级性,开放性。

(9)语言的一般特性:

静态得语言描绘动态的事实。

有限的语言描绘无限的事实。

抽象的语言面描绘具体的事实。

(10)语言运用的一般原则:

表达的可领会性,陈述的真实性。

表达的真诚性。

言说的正确性。

(11)语言的运用原则:

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增强性灵活性整体性

(12)非语符号的特点:

普遍性重要性丰富性形象性多维性隐含性可靠性

(13)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直接传播辅助传播调节传播核实词语

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1仪态(指人在行为中的姿态和风度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

2拟似语言

3空间

4传播环境

(14)拟似语言:

语言符号中的非语言成分,又被称作副语言,包括音色,音量,语速,语调等。

(15)非语言运用原则:

真诚原则搭配原则理解原则适度原则

第五章

(1)传播通道定义:

传播通道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2)传播通道:

编码译码信道

(3)教育传播通道:

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4)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单向型传播(单向直接传播,单向间接传播)

双向型传播(双向直接传播,双向间接传播)

混合型传播

(5)媒体概念:

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指从信息源到传授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具体有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等。

(6)媒体的共性:

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7)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观:

媒介即讯息媒体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

(8)媒体的延伸:

每一项新的媒体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使某一感官凌驾于其他感官之上造成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

这个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指导意义,但他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9)冷热媒介:

热媒介能够高清晰度呈现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维做过多的补充,即受传者参与程度低的媒介。

相对而言,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10)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

表现性重现性接触性参与性可控性

(11)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认知教育

(12)教育传播媒体的认知功能:

媒体可以提供具体的经验媒体是交互工具,认知工具没提示连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的桥梁。

媒体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

(13)教育传播媒体的教育功能:

改进教学方法管理教学实施特殊教育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教学功能

(14)教育传播媒体选择的基本功能:

教学目标控制原则教学内容统一原则教学对象适应原则教学方法协调原则教学条件符合原则

(15)现代教学媒体的教育模式:

辅助式(演播法插播法)

直接式(直线式程序法分支式程序法循环法)

(16)干扰的概念:

干扰可能发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各个环节。

对教育传播的影响很大,克服干扰可以使接受者接受信息的效率很高。

克服干扰还可以使接受者得到真实的信息,不只是接受者信以为真造成后患。

(17)干扰的特点:

必然性普遍性多样性

(18)干扰的分类:

信源质量干扰编码准确性干扰环境干扰技术干扰受者心理和生理干扰

(19)干扰的避免:

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优化信息质量。

注意传播环境的建设

注重教学过程的进行

利用多余信息抵消传播过程中的干扰

(20)干扰的利用:

教学过程中的利用教学测试中的利用传播效率中的利用

第六章

环境定义:

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俩大类

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1)传播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2)环境对传播具有影响性

(3)传播和环境具有互制性

传播环境的类型:

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

(1)地理环境

(2)物理环境:

现实性物理环境历史性物理环境

软环境

(1)文化环境

(2)心理环境

(3)传播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综合

学校环境体系

学校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微观环境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主要条件它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环境也可以由硬环境与软环境俩大类构成

(1)学校环境体系的硬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教室物质环境物理因素

(2)学校环境体系的软环境:

校园社会心理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教室文化环境人际关系

(3)家庭环境体系:

家庭物质环境家庭精神氛围家庭教养方式

网络教育传播环境

网络传播环境:

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探讨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

从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提出以后,该概念不断得到修正,但普遍认为: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核心的,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全球化,它使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并以此种关系将远隔地区相互连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网络教育传播环境的特点

(1)便利性

(2)主动性

(3)交互性与协作性

(4)生动性与多样性

(5)开放性

第七章

万能效果论

万能效果论也被称为子弹论魔弹论枪弹论,是大众传播早期效果研究的理论

作用与不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万能效果论对大众传媒效果的评价太过简单夸大并且不切实际。

他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

基本观点

(1)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

(2)创新---扩散模式

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非常丰富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传播过程完成之后受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

(1)特定的教学目标

(2)特定的教学对象

(3)运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4)特定的效果评价方法:

教育传播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对象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达标程度

(2)教学时间

(3)教学规模

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

(1)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2)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3)毕业生的工作成果

教育传播效果测量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授传者对教育传播信息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2)有利于传播者预期目标的实现调整传播行为

(3)教育传播效果是教育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价值所在

科学性原则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要求以科学的教育传播理论为主导用系统化科学化的调查方法及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教育传播行为进行测量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测量方法

为了正确评定教育传播的效果必须获得足够的并非主观的真实有用的资料即能反应教育真实的面貌的信息

教育信息的特点

(1)教育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

(2)教育信息呈现的清晰性与可认知性

(3)教育信息量的合适程度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适应性原则

(5)最优性原则

第八章

课堂教学传播

课堂教学传播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传播过程是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是知识再生产新知识相结合的复杂的系统过程

课堂教学传播的含义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把学生按年龄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学校课程表进行分科数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传播的特点

(1)传播对象的同质性:

课堂教学的对象具有共同的特点包括具有共同的知识需求相近的知识的文化背景

(2)信息反馈的灵敏性与双方的参与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传播

(3)沟通的情感性与主观的制约性

(4)传播符号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之间有着以下六种关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者-----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运用这种传播方式目前有俩种

(1)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学习的目标进行自学

(2)学生利用教师事先编制好的程序教材或网络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教师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角色

(1)编码者角色

(2)发送者角色

(3)控制者角色

学生的素养要求

(1)生理素质

(2)心理素质

(3)知识能力素质

(4)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互动的特点

(1)双向性

(2)情感性

(3)依存性

(4)差异性

第九章

网络教育信息的特征

(1)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

(2)网络教育信息的主要传播通道

(3)网络教育信息的增值性

(4)网络教育信息的可加工性

(5)网络教育信息的传播变异

网络教育传播中作为教育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符号系统的多样性

(2)加强对学生反馈符号的关注

(3)传播文化的共享

网络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根据其信源端和宿主端的不同学生--教师沟通学生---媒体通道学生---事物通道学生---家庭通道学生---学生通道

网络教育传播媒体

(1)传递信息

(2)编码的干扰

(3)传播媒体的干扰

网络教育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

(1)传者和受者时空分离

(2)网络教育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互换

(3)传者控制力减弱

(4)受者的群体一致性

网络教育传播的反馈

(1)反馈是连接传受双方的桥梁

(2)反馈信息是传播者调节后持续活动的主要依据

(3)反馈意见是评估传播效果的一个显示尺度

网络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

(1)多维度评价网络教育传播效果

(2)多视角设计网络教育传播评价指标

(3)多方面促进网络教育传播效果提升

网络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1)影响网络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

(2)网络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