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402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docx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

正确的表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高广方

  

  

学校不单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个性成长与成熟的殿堂。

课堂不只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享受生命、享受学习的场所。

所以,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美好的、让人喜欢和热爱的地方。

课堂的美好不在于建筑的精美和设备的现代化,而在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和谐与融洽的气氛。

  “永无止息的求知欲是人的本性,如果年青学生不断得到鼓励和帮助,他们便会毫无疑问地怀着更大的喜悦前进,并能更有效地读书学习。

”(《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第84页)我们认识到表扬和鼓励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倡多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批评和惩罚。

这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也是方法之一。

表扬是对学生的认可、欣赏,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他的健康成长。

老师们也大体认同这种观念,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可是,同时也出现这样的疑问:

怎样表扬学生才能使得表扬达到积极的效果?

都是表扬,学生个个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们并非真的“良好”。

表扬泛滥,学生对表扬麻木了,表扬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的确,表扬是一门学问,不但要表扬,还要会表扬。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

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表扬应趋实而忌虚

  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往往语言贫乏,空泛无物。

对于学生的所有表现只会说“好”、“很好”、“真棒”、“真聪明”,学生听来听去就是这些话。

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则语焉不详。

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用同样的语言来表扬,久之,学生对表扬的诚意和真实性也会产生怀疑。

表扬的效果自然就大打了折扣。

  所以,表扬应避免千篇一律、单调重复,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而应该实在、具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比如:

你朗读时声音清晰又响亮,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观点与众不同,很有新意;你今天勇敢地举手了,老师真高兴;你的发言条理性强,让我们听得明明白白,太好了,谢谢你;你的字有进步,比上次的作业整洁了,继续努力;等等。

实在的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被老师发现和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他就会有足够的动力把这种优点发扬光大。

实在的表扬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老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由此而建立。

  二、表扬应有针对性而忌盲目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不但促进被表扬的学生进步,也要促进其他学生的进步。

所以,老师在表扬的时候要心中有数,斟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

  如果一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老师不但常常请他朗读,而且每次朗读的时候,都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这样的表扬效率不高。

为什么呢?

他的朗读水平高已经是公认的了,再次的表扬,不可能让他有更大的进步。

这时,老师就应在其他方面来鼓励他。

  当老师在表扬某个学生的某个优点时,对其他的学生就是个示范和榜样。

比如:

一个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很注重抑扬顿挫,那么老师表扬“他能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就是对其他学生的启发和暗示:

书要这样读!

  有针对性的表扬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所以,老师在表扬的时候,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表现,提炼出学生需要的表扬来。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优点,老师表扬哪一个、表扬哪一点是有选择的。

  

  三、表扬应真诚而忌敷衍

  当表扬成为一种被提倡的教育手段时,可能会出现“为表扬而表扬”的情况。

不论学生表现如何,老师在心里可能很不满意这个学生,更不欣赏他,可是,为了表扬,只管抛出表扬的语言。

这样敷衍的表扬是虚假的,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表扬不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反映。

  老师表扬学生时应当是真诚的。

如何做到真诚?

真诚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这里涉及到老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考一个好的分数。

学生是生长中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美好的心灵,但又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可是,对于学生来说,犯错也是成长,是人生经验的积累。

教育的功能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保护学生在错误中减少伤害、在成功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宝贵而可爱的生命,每个的身上都有无数的优点,关键是老师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

当我们不是用忧愁、厌憎的眼光而是爱、宽容、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时,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那么可爱。

那时,你的眼中自然流露出温柔的、赞许的光辉。

学生在这样的光辉中,会和老师越来越亲近,表现越来越好。

欣赏本身就是最有效、最动人的教育。

  真诚还表现为一种修养。

比如:

当你表扬学生的时候,眼睛应看着他,眼神中应有与表扬的语言相符合的赞许。

如果你表扬学生时眼光是望着别处甚至是背对着学生的,你的真诚是令人怀疑的。

这样的表扬,效果自然不理性。

  

  四、避免“表扬你,打击他”

  老师的表扬应让大家都信服而且快乐。

被表扬者心里高兴,同学也为他高兴。

当老师说“某某同学最聪明”时,也就意味着其他人不如他聪明。

这样把学生与学生进行比较的语言,老师应慎用。

一个学生书读得好,老师可以说:

“你读得真好,为我们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

”同学们真的会陶醉在这样的享受中并发自内心地感谢他、向他学习。

可是,如果老师说:

“他是我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

同学们都要向他学习!

”那么,恐怕同学们不但不要向他学习,还要跟他疏远了。

这样“表扬他一个,打击一大片”的行为应当避免。

  表扬或者奖励某个学生,也不应以对其他学生的批评或者惩罚为代价。

  我听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计算,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公园,叫做“快乐乐园”。

老师说:

快乐乐园开张了!

小朋友们都希望去快乐乐园游玩。

老师这里有一些门票,但要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看哪一组最先做完题目并且做得正确。

第一名奖励门票3张,第二名奖励2张,第三名奖励1张。

所谓的门票,也只是在黑板上写上数字而已,所以都不是物质的奖励,而是精神的奖励。

  很快第五组举手了,汇报之后果然都对,老师奖励他们3张门票。

  二、第三名也都有了结果。

继续做下一轮题目。

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热烈而投入。

  这时,第2组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

“老师,他(指第5组的同学)把‘情况’说成‘情放’了。

”(广东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

)老师说:

“哦,他读错了。

你听得真仔细。

那就把他们组的门票给你们组。

”边说边把第5组的3张门票移到第2组的名下。

老师在做这件事时,似乎心里也有点觉得不妥,边改动数字边歉意地看一眼第5组,但她并没有停下她的动作。

第5组的学生显然很受打击,原本的兴致勃勃变得颓然。

  又有小组汇报了,又有学生指出错误:

“老师,他忘了说‘我是第几组,我来说说我们组的情况’了。

”老师说:

“哦,是呀!

”把那一组的一张门票移到指出错误的小组。

这时,教室里骚动起来,一种不安、紧张的气氛出现了。

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是做题,而是挑别人的错或者是防备被别人挑错。

那个眼睁睁失去了到手的3张门票的第五组,尤其在别人发言后很激动地举手,时刻准备着挑别人的错。

在一片乱哄哄中,这个活动无法进行下去了。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推动他的进步。

可是,却不能因此而打击、伤害其他的人。

也不能因为表扬或者奖励而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和学生之间的敌意。

  

  五、让学生表扬学生

  表扬未必一定来自教师,来自同学的欣赏和认同一样重要。

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从别人的优点中学习的品质。

  曾经有一位中学老师对我说:

一个学生被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会看不起他、孤立他、疏远他,认为他是老师的跟屁虫。

所以,学生怕被老师表扬。

为了逃避被老师表扬的“厄运”,就有意表现差些。

有些学生更是故意和老师捣乱,以博得同学的喝彩。

老师也不敢轻易表扬学生了。

  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是有责任的,说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于紧张的甚至对立的状态。

这里暂不讨论这个问题。

但这种现象引起我们思考的是:

我们可以把表扬的权力交付给学生吗?

如果学生评价学生,会怎么样?

  不用怀疑学生的能力,也不用怀疑学生的公正,他们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同学。

这不仅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比如作文的评改一向是老师来做的,但是我们交付给学生去做,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对方文章的优缺点,不但对学生的写作是很好的指导,也会促进同学之间的彼此信任和友好。

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找同学的优点”,然后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尤其是小学生,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非常敏感,若不加以引导,便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抓别人的缺点上了。

  中学生特别在意来自同学、同龄人的评价,善加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学习,会营造出温馨和睦、积极健康的班风。

  

  六、最好的表扬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我有一次听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老师请同学做小老师,带大家读生字。

一个小男孩被请上讲台,顺利带大家读完之后,他又激动又自豪,小脸儿涨得通红,小胸脯挺着,迎接大家的掌声。

之后一溜烟地跑下讲台,忘掉老师要发给他奖品(一朵小红花)了。

孩子那幸福的小脸让人难以忘怀。

  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与他人交往。

“行动”是人的天赋本能,人渴望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

所以,如何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几乎是老师最重要的功课。

  老师们很喜欢通过给分数、小红花等竞争的手段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在短期内或许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效果不会很突出,从长远看,反而对教学是一种干扰。

因为学生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反倒把学习的内容忽略了。

竞争也造成学生间的不和睦。

所以,我们应该用学习的内容本身去吸引学生,让他享受学习本身的快乐。

给学生机会去表现自己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然,所谓的“表现”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学生渴望得到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了。

  

  七、淡化“失败”是表扬的辅助形态

  学生每天都在进步,都在经历着成功的喜悦;同时,每天也都在经历着失败的体验。

学生成功时我们表扬他,失败时该如何对待呢?

  课堂上,老师请一列同学“开火车”读生字。

即一人读一个,依次读下去。

可是,到了一位同学那里卡住了,他读不出来。

老师说:

“对不起,你们小组不能开火车了。

”后面的几位同学发出一片遗憾的嘘声。

那个没有读出来的学生不但要承受失败的打击,还要承受被后面同学可能的抱怨的折磨。

他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呀!

  其实,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的目的不是为了难为学生,也不是为了检查哪个学生没有掌握,而是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

一定有学生读不出来的,如果大家都会了,那就不用学了。

他读不出来,老师可以问一句:

“谁来帮帮他?

”自然有人帮忙。

这时他再读一遍,等于他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了,而且不影响后面的同学。

这样,这个学生不会有失败的压力,后面的学生也不会埋怨他。

  对于学生的优点,我们强调不遗余力地表扬;但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则应该尽量淡化,给他们学习和改正的机会。

因为,缺点和不足正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保护他们在成长中少受伤害,他们才能成长得更好。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高广方

  

  

学校不单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个性成长与成熟的殿堂。

课堂不只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享受生命、享受学习的场所。

所以,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美好的、让人喜欢和热爱的地方。

课堂的美好不在于建筑的精美和设备的现代化,而在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和谐与融洽的气氛。

  “永无止息的求知欲是人的本性,如果年青学生不断得到鼓励和帮助,他们便会毫无疑问地怀着更大的喜悦前进,并能更有效地读书学习。

”(《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第84页)我们认识到表扬和鼓励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倡多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批评和惩罚。

这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也是方法之一。

表扬是对学生的认可、欣赏,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他的健康成长。

老师们也大体认同这种观念,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可是,同时也出现这样的疑问:

怎样表扬学生才能使得表扬达到积极的效果?

都是表扬,学生个个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们并非真的“良好”。

表扬泛滥,学生对表扬麻木了,表扬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的确,表扬是一门学问,不但要表扬,还要会表扬。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

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表扬应趋实而忌虚

  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往往语言贫乏,空泛无物。

对于学生的所有表现只会说“好”、“很好”、“真棒”、“真聪明”,学生听来听去就是这些话。

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则语焉不详。

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用同样的语言来表扬,久之,学生对表扬的诚意和真实性也会产生怀疑。

表扬的效果自然就大打了折扣。

  所以,表扬应避免千篇一律、单调重复,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而应该实在、具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比如:

你朗读时声音清晰又响亮,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观点与众不同,很有新意;你今天勇敢地举手了,老师真高兴;你的发言条理性强,让我们听得明明白白,太好了,谢谢你;你的字有进步,比上次的作业整洁了,继续努力;等等。

实在的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被老师发现和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他就会有足够的动力把这种优点发扬光大。

实在的表扬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老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由此而建立。

  二、表扬应有针对性而忌盲目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不但促进被表扬的学生进步,也要促进其他学生的进步。

所以,老师在表扬的时候要心中有数,斟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

  如果一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很高,老师不但常常请他朗读,而且每次朗读的时候,都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这样的表扬效率不高。

为什么呢?

他的朗读水平高已经是公认的了,再次的表扬,不可能让他有更大的进步。

这时,老师就应在其他方面来鼓励他。

  当老师在表扬某个学生的某个优点时,对其他的学生就是个示范和榜样。

比如:

一个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很注重抑扬顿挫,那么老师表扬“他能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就是对其他学生的启发和暗示:

书要这样读!

  有针对性的表扬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所以,老师在表扬的时候,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表现,提炼出学生需要的表扬来。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优点,老师表扬哪一个、表扬哪一点是有选择的。

  

  三、表扬应真诚而忌敷衍

  当表扬成为一种被提倡的教育手段时,可能会出现“为表扬而表扬”的情况。

不论学生表现如何,老师在心里可能很不满意这个学生,更不欣赏他,可是,为了表扬,只管抛出表扬的语言。

这样敷衍的表扬是虚假的,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表扬不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反映。

  老师表扬学生时应当是真诚的。

如何做到真诚?

真诚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这里涉及到老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考一个好的分数。

学生是生长中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美好的心灵,但又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可是,对于学生来说,犯错也是成长,是人生经验的积累。

教育的功能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保护学生在错误中减少伤害、在成功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宝贵而可爱的生命,每个的身上都有无数的优点,关键是老师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

当我们不是用忧愁、厌憎的眼光而是爱、宽容、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时,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那么可爱。

那时,你的眼中自然流露出温柔的、赞许的光辉。

学生在这样的光辉中,会和老师越来越亲近,表现越来越好。

欣赏本身就是最有效、最动人的教育。

  真诚还表现为一种修养。

比如:

当你表扬学生的时候,眼睛应看着他,眼神中应有与表扬的语言相符合的赞许。

如果你表扬学生时眼光是望着别处甚至是背对着学生的,你的真诚是令人怀疑的。

这样的表扬,效果自然不理性。

  

  四、避免“表扬你,打击他”

  老师的表扬应让大家都信服而且快乐。

被表扬者心里高兴,同学也为他高兴。

当老师说“某某同学最聪明”时,也就意味着其他人不如他聪明。

这样把学生与学生进行比较的语言,老师应慎用。

一个学生书读得好,老师可以说:

“你读得真好,为我们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

”同学们真的会陶醉在这样的享受中并发自内心地感谢他、向他学习。

可是,如果老师说:

“他是我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

同学们都要向他学习!

”那么,恐怕同学们不但不要向他学习,还要跟他疏远了。

这样“表扬他一个,打击一大片”的行为应当避免。

  表扬或者奖励某个学生,也不应以对其他学生的批评或者惩罚为代价。

  我听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计算,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公园,叫做“快乐乐园”。

老师说:

快乐乐园开张了!

小朋友们都希望去快乐乐园游玩。

老师这里有一些门票,但要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看哪一组最先做完题目并且做得正确。

第一名奖励门票3张,第二名奖励2张,第三名奖励1张。

所谓的门票,也只是在黑板上写上数字而已,所以都不是物质的奖励,而是精神的奖励。

  很快第五组举手了,汇报之后果然都对,老师奖励他们3张门票。

  二、第三名也都有了结果。

继续做下一轮题目。

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热烈而投入。

  这时,第2组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

“老师,他(指第5组的同学)把‘情况’说成‘情放’了。

”(广东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

)老师说:

“哦,他读错了。

你听得真仔细。

那就把他们组的门票给你们组。

”边说边把第5组的3张门票移到第2组的名下。

老师在做这件事时,似乎心里也有点觉得不妥,边改动数字边歉意地看一眼第5组,但她并没有停下她的动作。

第5组的学生显然很受打击,原本的兴致勃勃变得颓然。

  又有小组汇报了,又有学生指出错误:

“老师,他忘了说‘我是第几组,我来说说我们组的情况’了。

”老师说:

“哦,是呀!

”把那一组的一张门票移到指出错误的小组。

这时,教室里骚动起来,一种不安、紧张的气氛出现了。

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是做题,而是挑别人的错或者是防备被别人挑错。

那个眼睁睁失去了到手的3张门票的第五组,尤其在别人发言后很激动地举手,时刻准备着挑别人的错。

在一片乱哄哄中,这个活动无法进行下去了。

  表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推动他的进步。

可是,却不能因此而打击、伤害其他的人。

也不能因为表扬或者奖励而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和学生之间的敌意。

  

  五、让学生表扬学生

  表扬未必一定来自教师,来自同学的欣赏和认同一样重要。

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从别人的优点中学习的品质。

  曾经有一位中学老师对我说:

一个学生被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会看不起他、孤立他、疏远他,认为他是老师的跟屁虫。

所以,学生怕被老师表扬。

为了逃避被老师表扬的“厄运”,就有意表现差些。

有些学生更是故意和老师捣乱,以博得同学的喝彩。

老师也不敢轻易表扬学生了。

  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是有责任的,说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于紧张的甚至对立的状态。

这里暂不讨论这个问题。

但这种现象引起我们思考的是:

我们可以把表扬的权力交付给学生吗?

如果学生评价学生,会怎么样?

  不用怀疑学生的能力,也不用怀疑学生的公正,他们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同学。

这不仅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比如作文的评改一向是老师来做的,但是我们交付给学生去做,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对方文章的优缺点,不但对学生的写作是很好的指导,也会促进同学之间的彼此信任和友好。

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找同学的优点”,然后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尤其是小学生,对于同学的缺点和错误非常敏感,若不加以引导,便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抓别人的缺点上了。

  中学生特别在意来自同学、同龄人的评价,善加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学习,会营造出温馨和睦、积极健康的班风。

  

  六、最好的表扬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我有一次听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老师请同学做小老师,带大家读生字。

一个小男孩被请上讲台,顺利带大家读完之后,他又激动又自豪,小脸儿涨得通红,小胸脯挺着,迎接大家的掌声。

之后一溜烟地跑下讲台,忘掉老师要发给他奖品(一朵小红花)了。

孩子那幸福的小脸让人难以忘怀。

  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与他人交往。

“行动”是人的天赋本能,人渴望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

所以,如何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几乎是老师最重要的功课。

  老师们很喜欢通过给分数、小红花等竞争的手段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在短期内或许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效果不会很突出,从长远看,反而对教学是一种干扰。

因为学生可能会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反倒把学习的内容忽略了。

竞争也造成学生间的不和睦。

所以,我们应该用学习的内容本身去吸引学生,让他享受学习本身的快乐。

给学生机会去表现自己就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然,所谓的“表现”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学生渴望得到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了。

  

  七、淡化“失败”是表扬的辅助形态

  学生每天都在进步,都在经历着成功的喜悦;同时,每天也都在经历着失败的体验。

学生成功时我们表扬他,失败时该如何对待呢?

  课堂上,老师请一列同学“开火车”读生字。

即一人读一个,依次读下去。

可是,到了一位同学那里卡住了,他读不出来。

老师说:

“对不起,你们小组不能开火车了。

”后面的几位同学发出一片遗憾的嘘声。

那个没有读出来的学生不但要承受失败的打击,还要承受被后面同学可能的抱怨的折磨。

他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呀!

  其实,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的目的不是为了难为学生,也不是为了检查哪个学生没有掌握,而是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

一定有学生读不出来的,如果大家都会了,那就不用学了。

他读不出来,老师可以问一句:

“谁来帮帮他?

”自然有人帮忙。

这时他再读一遍,等于他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了,而且不影响后面的同学。

这样,这个学生不会有失败的压力,后面的学生也不会埋怨他。

  对于学生的优点,我们强调不遗余力地表扬;但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则应该尽量淡化,给他们学习和改正的机会。

因为,缺点和不足正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保护他们在成长中少受伤害,他们才能成长得更好。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 高广方

  

  

学校不单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个性成长与成熟的殿堂。

课堂不只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享受生命、享受学习的场所。

所以,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美好的、让人喜欢和热爱的地方。

课堂的美好不在于建筑的精美和设备的现代化,而在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和谐与融洽的气氛。

  “永无止息的求知欲是人的本性,如果年青学生不断得到鼓励和帮助,他们便会毫无疑问地怀着更大的喜悦前进,并能更有效地读书学习。

”(《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第84页)我们认识到表扬和鼓励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倡多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批评和惩罚。

这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也是方法之一。

表扬是对学生的认可、欣赏,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他的健康成长。

老师们也大体认同这种观念,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可是,同时也出现这样的疑问:

怎样表扬学生才能使得表扬达到积极的效果?

都是表扬,学生个个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们并非真的“良好”。

表扬泛滥,学生对表扬麻木了,表扬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的确,表扬是一门学问,不但要表扬,还要会表扬。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

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表扬应趋实而忌虚

  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往往语言贫乏,空泛无物。

对于学生的所有表现只会说“好”、“很好”、“真棒”、“真聪明”,学生听来听去就是这些话。

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则语焉不详。

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用同样的语言来表扬,久之,学生对表扬的诚意和真实性也会产生怀疑。

表扬的效果自然就大打了折扣。

  所以,表扬应避免千篇一律、单调重复,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