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15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docx

新课标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说明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部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1)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二)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

标准

活动建议

1.海陆分布

?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陆变迁

?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

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教材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

 

 

说明: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二)气候

标准

活动建议

1.天气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

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

例如,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说明:

“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三)居民

标准

活动建议

1.人口与人种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3.聚落

?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

 

 

(四)地域发展差异

标准

活动建议

?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开展讨论活动。

例如,收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地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五)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认识大洲

?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

距离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

标准

活动建议

?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

距离展旅游业的优势。

?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说明:

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

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大洲—地区—国家”组合应涉及所有大洲,其内容必须涵盖本单元全部“标准”。

就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标准

活动建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开展拼图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

例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拼图游戏;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名族的风土人情。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准

活动建议

1.自然环境

?

运用中国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

?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

例如,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征;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说明:

“标准”没有面面俱到的列出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1.经济发展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题组织辩论。

 

 

(三)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

例如,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知识竞赛。

 

 

说明:

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这里讲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四大地理单元是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划分的综合地理区。

应该注意,这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地域划分,即使在同一地理单元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位置与分布

?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

运用地图鱼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

?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

?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