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447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概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按照理想城市方案规划建设城市。

基于自由的发想对城市规划做提案

2行政城市规划:

作为行政制度的城市规划。

依据法律与制度,通过调整公共利益与私权之间的矛盾与关系,从而达到的目标。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出理想城市模式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现

《周礼·

考工记》春秋战国

古代北京城:

1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

2永定门-钟楼7.8km中轴线

功能区划:

以土地利用为核心

以土地利用为中心的二层次的城市规划体系(工业化社会)

1上层规划:

非法律约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下层规划:

有法律约束性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

源流:

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

以巴黎改造为始例

背景: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现代城市出现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方法体系

1法定规划:

城市规划法明确要做的规划,并且规定了编制主体、编制程序、编制内容及审批程序。

这里主要指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阶段两层次的规划体系),另外还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两层次:

•上层规划:

非法律约束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全体的发展战略、方针)刚性、强制性不强

•下层规划:

有法律约束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个别的开发行为或建筑行为)刚性、强制性较强

2非法定规划:

又被称为非公式规划,即不是城市规划法规定必须要做的规划,或内容与城市规划法相同,但不按照法定规划要求的编制程序的规划。

是法定规划的一种补充。

存活的理由:

法定的总体规划不能圆滑的应对城市迅速发生的各种变化。

编制规划的主体必须依赖非法定规划补充法定规划所不能应对的问题

作用:

[1]弥补法定规划编制审批缺乏弹性

——时间太长

[2]弥补法定规划中过于抽象的部分

——法定规划主要关注与土地利用的构成与强度

[3]弥补法定规划在空间功能一体化方面的限制

——法定规划中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与跨越行政区的城市群规划相矛盾

现代城市法规的系谱

11848年,英国诞生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PulicHelthAct)》,现代城市建设拉开了法制化的序幕。

2欧洲现代城市规划的发祥地在德国。

1891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市,颁布了《建筑分级条例》,首次实施了“功能分区制(Zoning)”,1900年在萨克森颁布了《一般建筑法》(有关城市规划,建筑完成度很高的综合法),首次实现城市规划体系化。

3专门为城市规划制定的第一部国家级法律,是1909年英国制定的第一部冠有“城市规划”名的国家级法律:

《住宅·

城镇规划诸法》,开创了现代城市规划法系建设的纪元。

这个法规定了作为开发目标的“城市规划基准”,并将基于这个基准的开发控制制度化。

英国的第一部“城乡规划法”产生于1932年。

4美国受德国的影响,纽约市于1916年制定了第一部综合的“区划条例”,法国和日本的城市规划法都诞生在1919年。

虽然上述各国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早在上个世纪或本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这些国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基本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与建立的。

5我国的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出台于1989年。

2007年10月修订为《城乡规划法》。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韩国

中国

二层次土地利用规划

(构想阶段)

第一层次

大都市圈

地方城市圈

城镇

结构

规划

Splan

建设·

开发·

保护方针

城镇群

总体

SD

统一开发规划

UDP

地方

LPlan

土地利用规划

FPlan

MP

都市基本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控制管理阶段)

第二层次

城市全体

功能

区划

Zoning

POS

Zon-ing

地区

地区详细规划

Bplan

详细

DPlan

实现手段

规划审批

建筑

审批

开发审批

建筑确认

“两证”

依据的法律

城乡规划法

州授

权法

城市规划法典

法典

都市计画法

都市计划法

城市规划法

各国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

1一般为一次审批,我国和英国分两次审批

2一次审批:

详细规划为法定图则

3Zoning(美、德……):

并非针对个案,而是对一片地区抽象出来的规划图则,实际中相应的规划对号入座

4英国无详细规划,个案审理。

审批分两个阶段:

规划审批&

建筑审批

5我国:

介于英与美、德之间。

以project代替图则,以出让土地为附加条件,提交详细规划给政府审批,低于一定规模可不做规划

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2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纵向体系&

横向体系)

3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编制体系&

实施管理体系)

•编制体系:

三个层次: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控制线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个结构”

1职能结构:

城市分工

2规模等级结构:

大、中、小城市相协调

3空间结构:

相对均衡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潮与理论

古代的理想城市规划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平面八角形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现《建筑十书》

1452,阿尔伯蒂著《论建筑》

菲拉雷特著《理想的城市》,1464年提出理想城市的几何图形

资本主义初期的理想城市

116世纪前期,托马斯·

莫尔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规模不大,最远1天可到达。

“自下而上”

21817年,罗伯特·

欧文提出“新协和村”;

1825年,在美国印第安州建“新协和村”

31829年,傅立叶提出以名为“法朗吉”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实行有组织的大生产。

他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

41849年,巴金哈姆提出了规划“约一万居民的社区”的方案,名叫“维多利亚”。

奥斯曼的巴黎大改造

1背景:

[1]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迫迁无产阶级,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

[2]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斗争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兵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连通各个角落

2为防止文物被破坏,在旧的CBD外部修建新的CBD

3主要内容

[1]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对市中心进行了改造,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重视绿化建设,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

此外,建设了两种新的绿地,一种是塞纳河沿岸的滨河绿地,一种是宽阔的花园式林荫大道。

[4]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适应了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

[5]建造了技术上相当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使城市几乎每个角落的污水都能顺利排出,并且改善了自来水供给,增加了水压。

[6]1855年开办了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街道上增加了照明汽灯。

4但是巴黎改造没有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

田园城市理论(GardenCity)

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

霍华德(EbernezerHoward)于1898年著《明天——一条真正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最初为《万能的钥匙》,1902年再版定为《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

2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城乡协调问题,主张“城市应与农村结合”,提出“城乡磁体”的概念

3要点:

[1]土地不归个人,归城市机构或产业资本家、大地主;

[2]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规模3万人;

[3]田园与田园城市内部的家庭、工业、市场、行政、社会福利机关等设施是一种功能的结合。

41903年,霍华德成立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在离伦敦54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Letchworth),1547公顷,中央745公顷建设了城区。

1920年,又在离伦敦西北36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工业城市

1法国青年建筑师嘎涅于1917年发表“工业城市”规划方案

2

“L”型:

两端延伸,干扰较小,但交通距离逐渐增加

3直线型:

交通距离小,但污染难以扩散

带状城市

1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ArturoSoriaYMata)于1882年发表了“带状城市”(LinearCity)的设想。

2城市功能沿有轨电车布置

3世宗(韩国行政中心):

闭合的带状城市

[1]周围七个部分围成一环,中间为山水风景区

[2]交通利用两个环带达成,内环为内部交通,外环为绕过城市的交通

城市美化运动

1893年,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400周年,在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为契机,掀起城市美化运动。

巴那穆的“在城市中心建设‘市民中心’”的设计哲学、规划思想及意匠对美国的城市规划产生很大影响,如华盛顿、旧金山、圣迭戈等城市的再开发

社区规划运动

出于对城市美化运动的批判(忽视了社会的需求),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社区规划运动。

由此人们开始考虑区域的社会问题,主张城市规划应当考虑、适应社区的社会需求。

1920年代,出现了以地区环境改善为目的的社区规划

11923年,在美国成立美国地区协会,对美国的社区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2芒福德提出“地区城市理论”,设想在一个大城市地区范围内,设置许多小城市,再由各种交通工具将这些小城市连接起来

31929年,佩里提出“邻里单位”以此作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邻里单位理论原则

[1]邻里单位四周被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的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取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与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环境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

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小的为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它的邻里单位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十户,保证儿童的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6]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美国建筑师斯C.泰恩和H.莱特在新泽西州雷德伯恩镇规划时提出了大街坊的规划思想,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

特点:

[1]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布置,形成口袋形。

[2]超级建筑综合体,防止机动交通穿越;

通而不畅

[3]道路按功能分级:

主要道路、支路、尽端路(Cul-de-sacprinciple)。

阿姆斯特丹会议的七原则

1924年,国际住宅与城市规划协会在阿姆斯特丹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有关大城市圈规划的七原则

1大城市不能无限膨胀

2为防止过大城市的产生,可采取建卫星城的方法,分散人口

3建成区应由绿化带包围

4重视汽车交通问题

5重视地方规划

6地方规划应有弹性

7重视土地利用规划

现代建筑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和城市建设的矛盾激化,一批年轻建筑师倡导新建筑运动。

1重视使用功能

2注重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性能特点

3重视建设的经济性

4反对套用历史上的陈旧形式,主张创造新时代的新风格

5强调建筑空间,提出“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勒·

柯布西埃的300万人城市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把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带入城市规划,提出“城市集中主义”,主张用全新的规划与建筑方式改造城市

1主要观点

[1]通过技术改造完善传统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功能

[2]通过高密度的手法解决城市拥挤问题,就局部而言,可考虑高层建筑或摩天大楼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

[4]建立一种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的新型、高效的地面城市交通系统

21922年,发表《明日的城市》,假想了一个300万人城市规划方案

3“300万人城市”

[1]中央为商业区,有40万居民住在24座60层摩天大楼;

[2]高楼周边有大片绿地;

[3]周围的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的多层连续板式住宅楼;

[4]最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5]平面是现代化的几何形构图,矩形与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6]规划的中心思想是:

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41925年,提出巴黎改建的新设计方案,即伏埃森规划——16栋60层的供国际公司总部用的大厦。

但并没有被接受

51933年,发表了《光明城》,这是一个假想需要协调和有领导的社会产物,城市中心区是居民区而不是行政机关。

雅典宪章

20年代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1928年,勒·

柯布西埃等人在瑞士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3年,在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会议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

1主要内容

[1]工作的主要问题是:

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地布置.与居住区距离过远。

因为工业在城郊建设,引起城市的无限制扩展.又增加了工作与居住的距离,形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

因此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

[2]游憩的主要问题是:

大城市缺乏敞地。

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不适中,无益于市区居住条件的改善。

因此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3]城市道路完全是旧时代留下来的,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

局部的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

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

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大城市中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也是造成市中心交通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

[4]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5]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

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有区域规划为依据。

城市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

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要多从居住者的要求出发,应以住宅为细胞组成邻里单位,应按照人的尺度(人的视域、视角、步行距离等)来估量城市各部分的大小范围。

城市规划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科学,不仅是长宽两方向,应考虑立体空间。

要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

2评价:

《大纲》中提出的种种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论点和建议很有价值,对于局部地解决城市中一些矛盾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这个《大纲》中的一些理论,由于基本想法上是要适应生产及科学技术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变化,而敢于向一些学院派的理论,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大纲》中的一些基本论点,也成为资本主义近代规划学科的重要内容,至今还发生深远的影响。

但《大纲》回避了城市社会中的阶级矛盾问题,仅集中在形态层面,所以很难完全实现其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

1提出

1978年12月,一批城市规划设计学者与建筑师聚集于秘鲁利马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作了评价,并在马丘比丘山的古老文化遗址签署了新的宪章——马丘比丘宪章。

2内容: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

“雅典宪章”提出的许多原理至今仍然适用,如:

交通、道路的有关原则,但某些指导思想已不适合当前时代的发展。

[1]应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变为发展公共交通,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的平衡;

•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石油输出国控制采油量,人为抬高石油价格。

影响了经济格局,开始走向节能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进入后工业化(向金融等第三产业倾斜)

[2]过分追求城市划分成功能区(四大基本功能),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的联系,应创造综合的的多功能生活环境。

[3]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边地区关系,及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问题。

[4]指出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

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

[5]指出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及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进步性与传承性

1《雅典宪章》促进了小汽车的使用;

为解决能源问题,《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发展公共交通

2为解决城市效率问题,《雅典宪章》提出土地功能分区以及街道的功能分类。

初期这一措施较为实用,但几十年后,过度功能分区造成功能分割,带来不便。

由此,《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创造多功能生活环境

3《雅典宪章》指出了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马丘比丘宪章》更进一步,对历史遗产的保护要与城市建设以及环境相结合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1918年,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机能过于集中产生的弊病,提出了有机分散(OrganicDecentralization)的理论,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原则制定了大赫尔辛基方案。

方案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

适用于规模尺度适中的城市,是否适用于大城市存疑,且这一方案不利于公共交通的组织

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分散主义

这是在美国社区运动影响下,由建筑师泰恩(ClarenceStein)和规划师莱特(HenryWright)按照“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192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规划的雷德伯恩(Radburn)新城。

1933年开始建设其特点是:

1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构成口袋形。

2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

这种规划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

斯泰因又把它运用在30年代美国的其他新城建设,如森纳赛田园城以及位于马里兰、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新泽西的四个绿带城。

广亩城市(BroadacreCity)极端的分散主义

美国建筑师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在《正在消灭中的城市》和《广阔的田地》中阐述。

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人左右。

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

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新城规划

新城建设运动最早是受到“田园都市”思想的影响(1902年的莱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1946年英国颁布了新城法,使新城建设获得成功。

英国建设新城的主要目标是要建设一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的和独立自足的新城。

”(职-住平衡,在社区水平解决基本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城市在重建规划时,在郊区普遍新建了一些卫星城镇。

英国(内装型)

11946—50年,第一代新城(14个):

密度低、人口规模小,不足提供文娱或其它服务设施以及新城中心不够繁华,缺乏繁华、生气和活力。

21955年—66年,第二代新城:

城市规模比第一代大,功能分区不如第一代严格,密度比第一代高,交通规划比第一代先进。

并且考虑了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

31967年后,第三代新城:

规模比以往更大,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

日本(外装型)

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

1是美国90年代促进邻里和地区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运动,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其核心人物是PeterCalthorpe。

2基于市郊不断蔓延、建筑千篇一律、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3面对郊区蔓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新城市主义提出了“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的发展模式。

[1]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2]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混合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3]设计的城市以不规则的格网式道路为骨架,为减少车流量和增加社区的可步行性,社区内街道设计狭小,容许路边停车。

[4]把简朴自律和可居性强的特点注入其城市里,减少房屋周围的草地面积,停车场地面积控制到最小,并规定停车库不能露在沿街路面。

[1]公交导向集聚在节点

[2]住区多样性,新型邻里关系

[3]考虑服务设施,控制距离,便于步行&

自行车

紧凑城市可持续城市的空间形态

1共通原则:

[1]城市形态的紧凑型(基本功能的紧凑)

[2]土地使用适度的混合和合理的街路配置

[3]强力的交通网络

[4]高水准的城市经营

2三种模型

[1]小城市:

环境共生型紧凑城市

[2]中等城市:

多心多层次性紧凑城市

[3]大城市:

多心联合型紧凑城市

3理解:

[1]不应只强调土地使用的高密度和高强度;

[2]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前提下的基本功能的紧凑

[3]具有适度的土地使用的混合性:

平面和竖向的混合

[4]个空间单元之间具有较好的可达性

4案例:

[1]多心型城市区——荷兰兰斯塔德地区:

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