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71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

部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两首描写春天的诗,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内容和观察角度也不同,但我们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他们分别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一首律诗,课文节选四句,保留描写草的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作者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学习本课,要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进行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还可以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大意。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前个学期,我们会背了许多古诗,谁来露一手?

2、谁还记得《春晓》《村居》?

请背给大家听。

3、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记性那么好,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古诗(板书:

2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首《草》你们认识小草吗?

谁来说说看。

小草是很不起眼的,但它顽强,受到诗人的赞赏与敬佩。

请同学们看课文,了解一下哪位诗人写的?

这位诗人是哪个朝代的?

1、轻声读课文,读“枯”、“荣”的音。

2、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枯:

干枯。

荣:

茂盛、繁茂。

在这首诗里,枯与荣意思相反。

3、指名读诗名,注意“草、岁、尽、吹、生”等字音。

4、指导节奏朗读。

5、有感情朗读。

三、朗读感悟诗的大意。

1、第一、二句。

岁:

年。

诗意:

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每一年秋冬枯萎一次,但第二年春天又会第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息。

2、第三、四句

尽:

完。

诗意: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小草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3、师读诗意,生猜诗句。

4、感悟诗的意境。

这首诗描写草顽强的生命力。

表达了诗人对野草的无限敬佩与赞美之情。

四、指导书写3个字。

枯:

干枯、枯萎、枯黄、枯井、枯枝、枯枝灿灿

荣:

光荣、荣华、荣幸、荣华富贵

烧:

烧火、烧伤、发烧、烧饭、燃烧

五、板书设计

枯荣

尽生

生命力顽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

枯黄、烧火、光荣

2、背《草》

3、猜诗句。

(1)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每年秋、秋、冬季节枯萎一次,但第二年春天又会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小草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野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指导看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汇报,小结。

新绿初绽的树枝、栅栏、花丛掩映的小径。

小男孩在菜园里追胡蝶。

可老师怎么没看见蝴蝶呢?

3、古时候有位著名诗人叫杨万里,他觉得这个小男孩捕捉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一首诗叫《从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4、读课题,认读“宿”。

5、轻声读诗句,读准“徐、上疏、未”

6、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7、朗读感悟。

(1)交流,理解词语。

径:

小路,急走,快跑。

疏疏:

稀疏

无:

没有。

寻:

寻找。

(2)交流,理解诗的大意。

A、在稀蔬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茂盛。

b、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扇扇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从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8、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描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指导书写6个字。

未:

(一)(木)(独)(未来)(未必)(未卜)(未卜先知)

店:

客店、旅店、商店、店长、店铺

徐:

徐徐、徐步、姓徐、清风徐来

菜:

白菜、青菜、菜刀、菜园、菜场

宿:

住宿、宿舍、宿营

四、板书设计

篱笆小路

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

黄蝶菜花

美丽、可爱

 

阅读理解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节选)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

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

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

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

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

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

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

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

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选自《蝴蝶的一个吻触》,作家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大—________   困难—________  灵巧—________  

(2)破折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语音的延长;⑤表分项列举。

画横线的句子中应该是________的用法。

(3)“鬼门关”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这里把狭小的通道比喻成“鬼门关”,表示________。

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

(1)狭小;轻易;笨拙

(2)①

(3)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

(4)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解析】【分析】

(1)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文章中找出和它意思相同的词语。

(2)本题给出了破折号的作用,做题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3)理解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作用时要结合上下文。

(4)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故答案为:

⑴狭小;轻易;笨拙;⑵①;⑶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⑷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的破折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感悟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

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

“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

”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

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

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

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

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

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

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1).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伦琴知道,感光纸________受到光照时,________能放出幽幽的冷光。

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

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②这种射线________能穿透黑纸,________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2).“水落石出”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词语的省略       

C.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4).仔细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穿透”后面的事物能换一下顺序吗?

为什么?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谁差点发现了X射线?

他们为什么和X射线的发现擦肩而过?

【答案】

(1)只有;才;不仅;还

(2)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3)B

(4)“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5)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②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仅……还……”;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⑴只有;才;不仅;还;⑵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⑶B;⑷“穿透”后面的事物不能换顺序,因为后面的事物是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排序能显示出X射线的威力很大。

⑸除了伦琴之外,还有克鲁克斯、古兹皮德、勒纳德差点发现了X射线,他们是因为粗心才和X射线擦肩而过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

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的寿命?

(源 原)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 坚)难而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

它只有两种选择:

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等待150天漫长的蜕变。

它必(须 需)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

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

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必须作出困难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 厉)程。

(    )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能使我们获得重生再次起飞,创造崭新的未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择恰当的汉字。

(源 原)于________

必(须 需)________

(艰 坚)难________

(历 厉)程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4)从短文中找出鹰重生的过程,用“________”画出来。

(5)我们了解了鹰的重生,那人的重生是什么?

如何才能实现人的重生?

【答案】

(1)只有……才……

(2)源;须;艰;历

(3)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

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5)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能忍受住再生的痛苦,就能实现人的重生。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3)先提出问题(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七十岁。

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的寿命?

)然后紧接着回答(源于它在四十岁时必须作出艰难而重要的决定。

)这是设问。

它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只有……才……;⑵源;须;艰;历;⑶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⑷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等候新的喙长出来。

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个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根拔掉。

等到新的羽毛长出来时,老鹰又开始飞翔,获得再活30年的生命。

⑸示例:

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

要有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能忍受住再生的痛苦,就能实现人的重生。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3)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