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79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二 专题质量检测.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专题二专题质量检测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专题二专题质量检测

授课提示:

对应专题质量检测

(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

1.(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场所。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而不是腔内。

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CO2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反应生成淀粉,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

D

2.(2009年高考广东卷)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

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解析:

考查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O2浓度相对低,因此可降低呼吸作用,从而减少呼吸消耗有机物,利于贮存种子和蔬菜等。

答案:

A

3.(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细胞呼吸是生物的基本代谢活动,需要酶的催化;人体硬骨组织细胞是活细胞,也要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前者在叶绿体中进行,后者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

D

4.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内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

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O2→CO2 线粒体基质

C.[H]+O2→H2O 线粒体内膜

D.H2O→O2+[H] 类囊体膜

解析:

O2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H]与O2结合,产生H2O,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

C

 

5.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为7

解析:

由图可知,酶的最适pH为6左右,在0~A的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增高,A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

B

6.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薄膜上,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⑤⑥均需要NADP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D.①③过程产生的[H]都将与氧结合产生水,过程⑧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

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⑤为CO2的固定,不需要ATP和NADPH提供能量;⑦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⑧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①过程中产生的[H]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的。

答案:

A

7.如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

下列选项与图示符合的是(  )

A.A、B、C过程分别代表光反应、暗反应和细胞呼吸

B.B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

C.A过程产生的O2用于C过程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是ADP、Pi

解析:

利用光能和H2O的A过程为光反应,而利用[H]和CO2等产生有机物的B过程为暗反应,而将有机物和O2转化为CO2和H2O的C过程为细胞呼吸。

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O2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X为光反应的产物,判断应为ATP。

答案:

A

 

8.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段和bc段等长,因而都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B.图2中在a点和b点时酶的活性都很低,此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本质是一样的

C.图3中bc段和de段光合速率都下降,此时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一样的

D.图4中“S”型增长曲线的形成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制约

解析:

细胞周期的开始为分裂间期而不是分裂期,所以图1中bc段可代表一个细胞周期,而ab段不能;图2中,a点低温条件下,酶活性低,但其活性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而b点所示为高温条件下,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其活性丧失而不可恢复;图3中,bc段的下降是由于植物叶片气孔的关闭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造成的,de段的下降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强度下降造成的;在有限的生存资源条件下,生物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其有限资源包括营养、生存空间等一系列生态因素,包括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答案:

D

9.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沉水性植物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将水绵浸没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水绵产生的气泡速率,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b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

B.c点与a点的干重相比较,c点较a点低

C.a点时水绵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除线粒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

D.如果培养液中缺乏Mg2+,在同样情况下完成该实验,则a点应向左移

解析:

与光源的距离远近代表光照的强弱,限制b点上升的原因与光照距离有关。

就植物而言,c点~a点一直在积累有机物,因此a点时的干重比c点时的多。

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产生ATP的细胞结构除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外,还有叶绿体。

缺Mg2+将导致叶绿素合成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为维持a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应提高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a点应向左移。

答案:

C

 

10.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超过40℃时植物甲的O2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植物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植物乙比植物甲更耐高温

D.在47℃时植物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植物甲死亡

解析:

本题以曲线图形式考查温度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渗透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从图示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不论光合速率还是呼吸速率,植物甲均比植物乙先下降,说明植物乙比植物甲更耐高温。

温度超过40℃时植物甲的光合速率下降,其O2释放量也随之下降。

在55℃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为0,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也不能积累有机物。

在47℃时,虽然植物甲的光合速率为0,但仍能进行呼吸作用,说明植物甲未死亡。

答案:

D

11.取一研钵,放入5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加入少量二氧化硅、10mL乙醇,经研磨,过滤后得到的溶液颜色及原因是(  )

A.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B.深绿色,大部分叶绿素溶于无水乙醇中

C.几乎无色,叶绿素被完全破坏

D.黄绿色,大部分叶绿素溶于无水乙醇中

解析:

没有加入碳酸钙,不能保护叶绿素,使得液泡中的有机酸破坏了部分叶绿素。

答案:

A

12.

如图是绿色植物内部的一个新陈代谢阶段简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

B.c全过程在线粒体内完成

C.b过程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D.a、b、c三过程都需酶参与

解析:

a、b分别是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代表有氧呼吸全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a、b、c过程分别需要不同酶催化。

答案:

B

 

13.某同学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验处理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

④组无变化的原因是较高浓度的醋酸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

答案:

D

1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O2进入细胞内,在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结合形成H2O,放出大量的能量。

答案:

A

15.寒暑长假期间很多人去拉萨旅游时都因某些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感到腰酸腿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因利用减少而被储存在肌肉细胞中

B.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肌糖原直接供给

C.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有氧呼吸

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麻醉作用

解析:

到达高原地区的旅游者在短时间内会有某些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感到腰酸腿痛,这是高原地区氧气稀薄造成的,但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有氧呼吸,C正确。

无氧呼吸过程中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等无氧呼吸产物中,A错误。

肌糖原只是在呼吸供能不足时才氧化分解供能,B错误。

答案:

C

16.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气泡的瓶子肯定混有酵母菌

B.发热的瓶子肯定混有乳酸菌

C.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能量会增加

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种类会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方式与特点。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CO2有气泡,乳酸菌的乳酸发酵不产生CO2无气泡;两种发酵过程都会发热(能量散失);葡萄糖的总能量不会增加;乳酸发酵后瓶子中的物质种类会增多(如:

乳酸)。

答案:

A

17.某学生将7%的尿素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叶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小时后再次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的细胞找不到了。

其可能的原因是(  )

①错拿了对照样品

②时间过长,细胞壁收缩

③溶质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④2小时后细胞可能死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④

解析:

尿素可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入到植物细胞液中,因此久置在尿素溶液中蚕豆叶表皮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当然本题中7%的尿素对植物来说,也是高浓度,可能会引起过量失水而死亡。

答案:

C

18.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25℃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温度升高到30℃(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点移动分别为(  )

A.下移、右移、下移

B.下移、左移、下移

C.上移、左移、上移

D.上移、右移、上移

解析:

a表示植物呼吸速率,b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d表示最大净光合速率,已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细胞呼吸最适温度为30℃,则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时,植物呼吸速率增大,光合速率下降,所以,a点下移,b点右移,d点下移。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9.(15分)Ⅰ.(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图所示(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____(“深”或“浅”)。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或“空气中CO2含量”)。

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用于CO2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科植物作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________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________较高。

Ⅱ.(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理综)请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________。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________(“a”“b”“c”或“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________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得最快。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

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Ⅰ.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

题图中13时植物气孔关闭,CO2减少,暗反应减弱,C5含量较高。

11时到13时光合作用减弱,但光合作用仍在进行,故13时植物体内积累的淀粉较11时多;温度一定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空气中CO2含量,补充光照可增强光反应,产生较多的ATP、NADPH。

豆科植物作绿肥可增加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氮元素主要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6~9时和16~18时大棚内温度较高,使曲线b高于曲线a。

Ⅱ.考查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及识别坐标曲线的能力。

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变化。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最高,因此在强光下甲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乙植物在光照强度为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从题图看出光照强度从a到b时曲线甲高,反映了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最快。

H2O和CO2都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了解决O2来自H2O还是CO2,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

分别将C18O2和H

O提供给两组植物,第一组向植物提供C18O2和H2O;第二组向植物提供CO2和H

O。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O2。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答案:

Ⅰ.

(1)C5 深

(2)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 ATP、NADPH 氮 蛋白质 核酸

(3)温度

Ⅱ.

(1)①甲 ②c ③甲

(2)来自H2O。

分别将C18O2和H

O提供给两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O2,18O2仅在H

O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20.(10分)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⑥为生理过程,a~g为物质名称。

请据图回答:

(1)物质e是________,过程⑤的名称是________。

(2)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图中[ ]______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3)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负值表示CO2释放量,正值表示CO2吸收量):

光照强度在0klx~9klx范围内,光合速率主要受________影响;当光照强度为8.0klx时,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4)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光照时,叶片的重量变化没有类似或相反的规律,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可知e代表的是还原氢([H]或NADPH),用于C3的还原;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C3的被还原过程仍在进行,因为CO2的固定量减少,C5的含量会增加;从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0klx~9klx范围内,光合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d代表ADP,当光照强度为8.0klx时,光反应阶段较强,因此叶绿体中物质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的薄膜上移动,用于合成ATP;在暗处,叶片只进行细胞呼吸,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光照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都增强,但不成一定比例,而叶片重量变化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和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之差,故叶片重量增加没有一定规律。

答案:

(1)还原氢([H]或NADPH) C3的还原

(2)[f]五碳化合物(C5)

(3)光照强度 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的薄膜上移动

(4)下降 在暗处,叶片只进行细胞呼吸,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

光照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都增强,但不成一定比例,而叶片重量变化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和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之差,故叶片重量增加没有一定规律

21.(12分)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

(一)实验假设: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二)材料用具:

小烧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蒸馏水、清水。

(三)实验步骤:

①用淀粉和蒸馏水,在烧杯中制备多于6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取唾液若干,并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备用;

③取3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2号、3号,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将1号、2号、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10min(水浴锅内加清水,然后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冰块可用清水放于冰箱中制备);

⑤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摇匀后放置5min;

⑥_________________。

(1)请在上面的空白处,补全实验步骤。

(2)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3)步骤④与步骤⑤能否调换顺序?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

(4)1号、2号、3号3支试管加入的淀粉、唾液及保温时间均相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得出科学结论。

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中,________起对照实验的作用。

(5)在此实验中,因变量通常用碘液检测,碘液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因为斐林试剂的检测需要________条件,这将干扰实验的自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6)实验小组以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获得的过氧化氢酶为材料进行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过氧化氢酶能耐受100℃高温”的结论,请问这一结论是否可靠?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无关变量是pH、淀粉的含量、酶的浓度、保温时间等。

实验的检测指标是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对于温度的设置可以是一定梯度的温度,也可以是低温、适宜温度、高温。

实验步骤可以从“分组编号、实验处理和结果观察”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步骤④与步骤⑤不能调换顺序,因为酶具有高效性,当酶与淀粉接触时会将淀粉分解,进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外,无关变量要相同,以保证实验结果是由单一自变量(温度的不同)引起的。

该实验中1号试管(即37℃温水的试管)的结果是已知的,故为对照组,2号(高温)和3号(低温)试管属于实验组。

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能够分解,故不能得出过氧化氢酶具有耐受100℃高温的结论。

答案:

(1)⑤等量的(1mL)经稀释的唾液 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淀粉溶液的浓度和数量、pH、酶的浓度、保温时间、实验操作顺序等 (3)不能。

因为调换顺序后,2号与3号试管中的淀粉也会被分解 (4)避免因淀粉、唾液和保温时间的不同给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仅是由温度的差异引起的 温水的试管(或1号试管) (5)底物 水浴加热 (6)不可靠。

因为高温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

22.(13分)图甲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某池塘夏季各深度24小时内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横轴表示瓶中O2的变化量(g/m2);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适宜时,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________g。

(2)水深3m时,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时,C3的含量将________。

(3)图乙装置中,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将水用18O标记,一段时间后,产生了C18O2,请用文字说明该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的另一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图甲可以看出,水深4m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故植物的呼吸量为1.5g/m2,水深2m处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O2约为1.5+1.5=3(g)。

水深3m时,O2的变化量为0,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等,此时产生ATP的结构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若将植物从2m处移到3m处,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一段时间内,暗反应仍进行,因此C3的含量将增加。

图乙装置中,气泡产生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减少,或者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暗反应减弱,从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减少。

若将水用18O标记,一段时间后,产生了C18O2,是H

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的缘故。

图乙中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的是通过调节植物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另一设计思路是植物与灯泡的距离不变,通过改变灯泡的功率来影响光照强度。

答案:

(1)3 

(2)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增加 (3)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②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4)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中水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了CO2

(5)用多组相同装置,只更换灯泡功率大小,进行对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