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48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全册.doc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

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

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

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

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七律·长征》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

“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和“寒”的妙处。

暖”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

哪两件事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4.背诵课文。

五、复习《狼牙山五壮士》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为什么?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

他们选择了后面那一条。

因为他们觉得群众和连队的安全更重要。

3.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

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说”“砸”“走”“跳”“昂首挺胸”等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五、复习《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

来得早:

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

成了人的海洋?

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2.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

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接着”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3.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

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

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等。

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

六、复习《灯光》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答:

课文主要写了这样一件事:

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2、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灯光,与开头照应。

这样写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含义深刻。

3、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郝副营长书上插图

中的灯光,引起了郝副营长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正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促使郝副营长在战斗中不顾自身安危,点燃了那本书,用微弱的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六、复习《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1、描写爱国的名言、诗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5)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

2、描写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的四字词语:

斩钉截铁干脆利落刚毅果决当机立断干净利落直截了当

3、形容气概豪迈的四字词语:

气壮山河气贯长虹叱咤风云声势浩大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4、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惊天动地七上八下舍近求远街头巷尾转危为安翻来覆去

5、描写气势大的四字词语:

排山倒海铺天盖地翻天覆地大气磅礴翻江倒海

6、含数字的四字词语:

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三心二意十全十美

7、ABAC式词语:

不慌不忙忽明忽暗若隐若现人山人海各式各样.

8、AABB式词语:

整整齐齐千千万万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团团圆圆隐隐约约

9、描写情况万分危急的四字词语:

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如累卵间不容发迫不及待剑拔弩张

10、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甜言蜜语调兵遣将翻山越岭兴国安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朗读、背诵古诗《春日》。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阅读方法”。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竹节人》

1.词语积累:

威风凛凛呆头呆脑挖空心思叱咤风云

2.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七、复习《宇宙生命之谜》

1.把握主要内容

介绍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

2.理清基本结构

古代神话引出话题——理论推测——探索火星——未揭谜底,仍将探索。

领悟表达方法3.

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

八、复习《故宫博物院》

1.词语辨析:

【盘绕环绕缠绕】

三个词都为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绕”,但“绕”的方式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

“盘绕”指围绕在别的东西上面,“环绕”指围绕在别的东西周围,“缭绕”指不必依托某物在空中漂浮。

【壮丽绚丽】

两个词都为形容词,含褒义,都有好看、美丽的意思。

它们的细微差别是:

“壮丽”着重表示“雄壮而美丽”的意思,适用于描写河山、事业等,例如“壮丽的事业”。

“绚丽”着重表示“色彩鲜明”的意思,适用于描写景物、服饰,例如“绚丽的杜鹃花”。

【壮丽瑰丽】

都含有“美丽”的意思。

“壮丽”指雄壮美丽,侧重于雄壮,多指事业、行为和建筑物,如“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而“瑰丽”指异常美丽,多指事物似玉石般瑰奇绚丽,如“瑰丽的鲜花”等。

2.中心意思: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

3.写作特点:

顺序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参观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九、复习《语文园地三》

背诵日积月累《春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学会写“咆、哮”等23个生字,会写等29个词语。

2.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习人物的美好品质。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理解、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小说人物形象”。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村里的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公正无私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序地走过木桥,最后却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卷走了。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找出描写老书记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答: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3.课文为什么以“桥”作题目?

答: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桥”这正是课文以,“桥”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支书的大公无私。

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5.词语扩展

AABB式:

跌跌撞撞密密麻麻断断续续歪歪斜斜飘飘摇摇蹦蹦跳跳

十、复习《穷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找出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的勤劳能干,体现出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3.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看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仁慈的心,都有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好品质。

4.体会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①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②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减的次数).

③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表示语意的跳跃)

④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十一、复习《在柏林》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

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线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

在车厢里,老妇人奇特的举动引起了两个姑娘的嗤笑。

老兵道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

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答: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截取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题。

六、复习《语文园地四》

1.背诵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交流平台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会写22个生字,会写24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3.复习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作者珍惜时间、及时发奋学习的情感。

5.体会生动、具体的心理描写。

6.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夏天里的成长》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作者通过描写夏天植物、动物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最后水到渠成,说明人也一样,要在自己的“夏季”尽量地用力地长。

3.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

作者用“丰满”一词,有什么好处呢?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夏天里因草木的快速生长而变化着的山当成人来写,富有生命力。

从“丰满”一词可以体会出:

在作者眼中,夏天里的山更像体态匀称,富有韵味的成熟的女人,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4.“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这里,“热天”并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长”不仅仅指身体、年龄等的生长,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等。

这句话告诉我们:

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不能错过成长成才的最佳时机。

5.又说: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这句引用的谚语去掉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作者引用“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表达生长要趁最适宜的时机赶快长,时不待人的意思,语言生动活泼。

十二、复习《盼》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

2.默读课文,想想“我”盼的是什么。

“我”盼着下雨,盼着穿上新买的雨衣,盼着体验雨点打在雨衣上的感觉。

3.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1)走在放学路上盼着变天。

(2)放学回家时天上下了几个雨点儿,盼着出去买酱油。

(3)继续寻找借口出门,盼着雨别停。

(4)吃过晚饭,没有机会出门,怕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下了,又盼着雨停。

五、复习《习作指导》

写之前,拟提纲。

1.

写之前,可以拟个提纲,看看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确定重点、详略,顺序。

写完后,请同学读读,看看他能不能找出你写的中心意思。

由题目确定中心意思,如《变》,可反映的中心意思是:

在这个新时代,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事情(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确定中心意思。

由事情(故事)中揭示的道理,确定中心意思。

……

2.怎么围绕中心选材

①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舍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②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中心突出。

③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选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物的独特经历。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并不都是大事和新鲜事。

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着你去发现,这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了。

④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3首古诗,默写《浪淘沙》(其一)。

3.默读课文,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4.能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古诗三首》

1.《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

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2.《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3.《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新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十三、复习《只有一个地球》

1.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标语: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五、复习《青山不老》

1.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2.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答:

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3.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