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98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考点

考点

考点内容

讲述林

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预计分值:

2分▲

鸦片战争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预计分值:

2分▲

1.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

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7.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预计分值:

4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

英法帮凶:

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预计分值:

6分▲▲▲

1、目的: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内容:

(①发展军事工业②开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创建新式学堂)。

5、局限性: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6、作用

(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6、“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7、“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洋务运动的结果(破产,失败)

9、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启示?

(地主阶级救不了中国。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预计分值:

4分▲▲

1.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丰岛海战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清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内容?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马关条约》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美国在1899年向英、俄、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6.三国干涉还辽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时局图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预计分值:

6分▲▲▲

1、公车上书的背景,人物,影响

①.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概况: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③.影响: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人物及报刊

(1)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风靡海外。

(2)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百日维新的时间,开始事件;结果,性质,影响:

时间: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事件: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结果: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诏令。

变法失败了。

(戊戌政变)

性质:

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影响: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戊戌变法的过程:

公车上书(序幕)———宣传变法(准备)———百日维新(高潮)———戊戌政变(失败)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预计分值:

4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品倾销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外商在华投资办厂,吸引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原因: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受到破坏。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对华资本输出,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一些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迅速发展: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②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时国人掀起了“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热潮。

③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益萎缩:

1937年—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日益萎缩。

原因:

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预计分值:

4分▲▲

1.义和团运动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

斗争矛头: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经过: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在廊坊、使馆区、老龙头车站等地区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4.义和团运动作用: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5、《辛丑条约》的内容:

(1)赔偿白银四点五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6.《辛丑条约》的影响: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预计分值:

2分▲▲

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预计分值:

4分▲▲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有几件事

①.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②.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络华侨,成立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作众政府”。

③.策划广州起义。

2.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3.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4.同盟会的机关报:

《民报》

5同盟会的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同盟会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是想

8.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的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预计分值:

4分▲▲

1.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

5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哪些?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中华民国(3)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为什么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十一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二次革命: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但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2.1915年末,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

1916年3月,在人民声讨声中被迫取消帝制。

3.护国战争: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护国战争结束。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系军阀。

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是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纷争的动乱之中。

5.孙中山号召下发动的反袁斗争有: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预计分值:

4分▲▲

1.兴起:

1915年,陈独秀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2.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内容: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4.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预计分值:

2分▲

(1)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又力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预计分值:

2分▲

1.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

3.发展:

6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为主力。

4.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意义: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预计分值:

2分▲

1.马克思主义传播(诞生的思想基础):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2.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上海、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的组织基础)。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一大”召开:

1921年7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4.中共一大主要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5.中共一大内容:

(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3)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

6.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7.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8.中共二大:

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预计分值:

2分▲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得标志: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一大内容: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黄埔军校得建立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3.北伐战争得目的,战役和结果

(1)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经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3)结果: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影响

时间:

1927年4月,

人物:

蒋介石

标志:

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影响: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预计分值:

2分▲

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1)爆发: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及意义

(1)时间:

1927年9月

领导人:

毛泽东

结果: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4.井冈山会师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1)时间:

1928年4月,

(2)领导人:

毛泽东、朱德

(3)意义:

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壮大了革命队伍。

5.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武装斗争,根据地的建设。

6.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7.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预计分值:

2分▲

1.红军长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召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结果:

胜利会师。

第一次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第二次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红军长征的经过:

瑞金出发----冲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急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6.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预计分值:

4分▲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结果及意义

(1)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2)结果:

东北三省沦陷。

(3)意义: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局部抗战开始)

2、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时间、原因、人物、目的,结果及意义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目的:

逼蒋抗日

(3)结果: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影响: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预计分值:

2分▲

1.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7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4.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体现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战时陪都:

重庆。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预计分值:

2分▲

1.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指挥官是李宗仁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战役是武汉会战,指挥蒋介石

3.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1941年12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5.国民党后期抗日态度: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初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大片领土。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平型关大捷,指挥官是林彪

4.百团大战(1940年):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的战役,指挥官是彭德怀。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预计分值:

4分▲

1.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2.党的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1)召开: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族主义的中国。

②大会选择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③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9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