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49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docx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汇总【第六单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汇总【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汇总【第五单元】  

2010-11-1921:

52:

33|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及练习汇总【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

鲜艳美丽。

落英:

落花。

    

3、甚异之。

异:

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

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

整齐的样子。

属:

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

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

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

作标记。

  

11、寻向所志。

寻:

寻找。

向:

先前(的)。

志:

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

随即,不久。

津: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翻译: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

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目的是什么?

  答: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答: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

②时间过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

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自己的想法即可)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

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

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

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习题精选:

(一)2008年吉林省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鸡西市  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属: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08年湛江市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7—20题。

17、解释词语。

(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19、翻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

 

(2)

 (四)2008年南充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词语:

(2分)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

                                                                

                                                                                       

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

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第22课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名:

出名。

灵:

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这。

惟:

只。

德馨:

美好的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调素琴:

调:

调弄,这里指弹(琴)。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案,文书,案卷。

牍,公文。

案牍是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二、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翻译: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9、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

10、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四、习题精选:

(一)2008年重庆市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二)2008年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

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贤己者:

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

谈论。

⑥视:

看,比照。

⑦化:

融和。

⑧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

(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蕃:

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涤。

妖:

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

长枝蔓。

枝:

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

少。

 

6、宜乎众矣。

宜:

应当。

 

7、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

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周敦颐《爱莲说》:

(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

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

二、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

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如:

赞成两种都有道理。

作者意思是:

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10、孟子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自圆其说即可)

答法一:

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

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四、习题精选:

 2008年海南省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19、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pān)B、出淤泥(xū)  C、濯清涟(zhū) D、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

(l)香远益清       益:

              

(2)亭亭净植   植:

              

(3)陶后鲜有闻     鲜:

              (4)宜乎众矣    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分)

  

第23课 《核舟记》

一、解释词语:

1、奇巧人: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为宫室:

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因势象形: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4、尝贻余核舟一:

贻(yí),赠。

  

5、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许,上下。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前赤壁赋》里的文句。

徐,缓缓的。

兴,起。

8、如有所语:

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语,说话。

9、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比,靠近。

10、绝类弥勒:

类,像。

 

11、矫首昂视:

抬头仰望。

矫,举。

12、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属,不相类似。

13、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4、若听茶声然: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15、其船背稍夷:

夷,平。

16、勾画了了:

了了,清楚明白。

 

17、曾不盈寸:

竟然不满一寸。

盈,满。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狭,长而窄。

二、通假字:

 1、诎(qū)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同“拣”挑选)

 4、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与:

通“举”,举荐,选拔。

2、讲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