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13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docx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专题二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命题趋向】

一、生产(经济常识的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内容)

1.第三课近几年的高考考查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支配范围的含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行业结构、效率效益、职工下岗,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和根本途径等问题。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始终是政治科高考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

从试题形式看,一般运用图表、数字、某一国有企业的范例等具体材料说明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措施等,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认真分析图表,注意挖掘图表的内涵,不要忽视图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国企面临的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有企业如何发展。

2.运用企业经济效益的知识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3.运用企业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有关知识分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企业如何适应新形势,提高竞争力。

2.第四课本部分内容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4)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的义务。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原则及意义。

这些仍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农业的地位、作用等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和现实意义;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分析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必要性.说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

2.围绕我国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说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要性及要求。

尤其要注意结合第三产业的一些具体行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分析其意义、促进发展的措施等。

注意结合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运用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十七大报告将“四化”扩展到“五化”的必要性。

4.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式,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措施,特别是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三产业、社会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等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和途径。

5.结合山西“黑砖窑”事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分析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运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积极意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还要注意2007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体系问题。

还要用相关知识点分析陈良宇社保案件的警示。

7.运用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二、分配(经济常识的第五课和第六课的内容)

1.第五课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国民收入的含义、构成、价值形式、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其结果,财政收人的内容和来源,对财政赤字的认识,税收的作用,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

而GDP、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社会总产品等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有所涉及,但所占的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l.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2008年我国从紧的财政政策,了解财政在调控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在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原因和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我国加强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违反税法行为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3.综合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免除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建没小康社会等社会热点进行综合性考查。

4.结合免除农业税、增值税改革、财政补贴、企业所得税统一税法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税收、财政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本课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观性试题较少。

今后考查的重点仍然是以选择题为主,可能单独地考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但更多地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多角度地进行考查。

主观性试题仍以中小问题为主,更多地将在综合题中出现。

第六课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业务、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利率、股票与信用卡等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

银行的作用、银行的改革、利息的计算等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小,为选考考点。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更加注重与银行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的考查,切入点多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责,分析我国当前前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7年利率的5次调高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结合银行的业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银监会加强对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分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推动上市的重要性。

3.结合存款储蓄的作用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我国首次出现居民高储蓄率下降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4.结合债券的性质和特点,分析我国发行国债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补充财政收入等起到的积极意义。

5.结合商业保险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我国发展保险业的必要性及其对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6.结合存款储蓄、购买债券、购买商业保险、购买股票等特点,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途径。

7.用信用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信用行为,认识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前几年高考中涉及到本课的试题数量较少,但近几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前几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今后非选择题的数量会逐步增多。

本课的知识单独命一个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广东、河南、广西卷第39题的命题形式应该代表了今后本课命题的一种趋势。

三、交换(经济常识的第七课第一节和第八课的内容)

第七课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课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较集中,而不正当竞争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运用市场交易原则结合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不讲诚信所带来的危害,分析诚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党和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所作出的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必然性和必要性。

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失信行为都违反了市场交易原则,扰乱了经济秩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整顿,倡导诚实守信;分析“假药案”等进入市场的危害及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打假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当前所存在的行业垄断现象,认识其危害性,向国家、企业和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如实行“从紧”的方针;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本课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且非选择题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这一部分知识与国家的经济工作、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联系都非常密切,切入点灵活多样,适合多种题型的命题选择。

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把握。

第八课本课内容是经济常识的一个重点,是近年来高考都要涉及的内容。

一般联系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有较强的时政性。

本部分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试题的题型特点主要是材料型。

近几年高考涉及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有: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意义,外汇储备,不等价交换,汇率的升高与跌落,对外贸易的作用,利用外资和技术交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等。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本课知识的考查也将不断升温。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的思想,掌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2.结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多来成就与问题,认真领会“入世”对我国各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联系近年来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能够运用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来分析在激烈的贸易战中我方采取的立场和措施。

4.结合人民币升值的有关时事背景,掌握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5.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

运用关税的相关知识对此分析说明。

四、消费(经济常识的第七课第二节的内容)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权利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比较集中,树立合理消费的观念等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很少涉及到,为选考考点。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2008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2运用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评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以及作为政府和消费者自身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社会上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错误做法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谈谈消费者应如何对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充分认识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3.结合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知识,应认识到提倡适度消费、提高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考点透视】

一、高考考点

1.企业和经营者。

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产业和劳动者。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3.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银行和储蓄者。

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5.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二、思维拓展

1.利润多不等于经济效益好

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它不同于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

所以,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

只有当利润增长幅度大于成本增加幅度时,企业经济效益才提高。

2.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①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②要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

推进。

③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减员增效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分流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④要正确处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

“三农”问题紧紧联系起来。

⑤要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促进再就业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根本出路,通过完善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保障。

7.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意义: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

(2)方针:

“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措施: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②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③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经济效益;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加工和促销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二、三产业:

⑧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⑨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8.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何处

(1)“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工业,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2)“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所在。

例如,国家已把西部大开发的作为重点,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造上来,大搞水利建设,大搞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

因此,我国实现工业化,绝不会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3)“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不能以牺牲就业来实现工业化。

我们既要重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9.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三大产业的关系,形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的产业结构。

(2)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要实现新发展,必须采取新思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国下一步结构调整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二是地区结构,三是城乡结构。

第一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第二产业,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

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3.正确理解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在财政分配中,国家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国家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组织者、决定者,财政收入的取得、支出的安排、收支规模等,都决定于国家的意志。

它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集中性,财政是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的。

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发挥作用,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可见,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6.全面把握“纳税人意识”的基本含义

所谓“纳税人意识”,应是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自觉意识。

具体表现在:

(1)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纳税。

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决定了税收同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公民应自觉纳税;同时,权利与义务总是密切相连,社会生活中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因而也必须承担纳税的义务,这是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具体体现。

(2)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金的征收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因此,每个公民都应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税款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6.全面理解利率变动对经济发展和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的影响

(1)利率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它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多,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

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②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

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2)对储蓄存款收益的影响: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调或下降直接影响到储蓄存款的利息额。

②但存款储蓄实际收益如何要取决于同期的物价涨幅。

利率上调但同期物价涨幅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存款的实际收益并来增加;利率下调但如果下调后的利率高于同期物价涨幅,存款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并且有可能增加。

8.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所谓适度消费或合理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就是使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来合理进行消费。

适度消费的实质是量入为出,使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

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需求,是不对的;在

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不去适当增加消费而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

当前,我国国内需求不旺,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加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鼓励人们的消费

需求是完全必要的。

(2)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超前,应该看到是否超出消费者的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有的人现在的收入虽然不太高,但预期收入高。

在消费上的回旋余地大,只要具备这些前提条件,能够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即使借钱消费,也是适度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

如果是消费行为或水平与自己的实际收入和收入能力相符合,即便是购买高档名牌的商品或享受高档服务,也可以看作是适度消费。

9.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还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跨越国际的资金技术交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给各国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空前激烈,金融和经济风险增加出口,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重挑战。

(2)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更好地把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维护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3)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自主掌握经济命脉,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独立。

坚持自力更生,坚持扩大内需,充分利用我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独特优势,挖掘其潜力,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4)对外开放,利用国外的市场、资金、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自力更生能力;国家安全的关键是经济安全,如果闭关自守,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10.弄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大宗商品市场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其他交易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相对美元等外币升值,就意味着可以用同等的人民币兑换到更多的外币用于进口,从而导致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随之就会下跌。

同时增加出口产品成本、抑制出口。

(2)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的价格竞争优势削弱。

一方面,在国内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和日益开放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无疑将降低进口和投资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增加出口产品成本、抑制出口;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一般地说,长期以来,我国的家电行业都是凭借着“物美价廉”打入国外市场的,利润已经很薄,同时不少进口国家反倾销政策的出台,也避免了国内生产企业再打低价战。

人民币升值无疑使这种微弱的价格竞争优势得到削弱,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国际分工的变化。

因此这将直接影响到家电行业的出口规模。

(3)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侧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能笼统地认为人民币升值一定比贬值好或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而宜。

【例题解析】

[例题1](2007年高考,江苏政治单科,不定项)节俭是传统美德。

经济学家凯恩斯则

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这启示我们()

A.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以及学生对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理解。

消费包括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都要适度,故A错。

生产决定消费故B错。

这启示我们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要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

[答案]CD

[例题2](2007年高考,重庆,27)国内某企业家说:

“我觉得我们企业家要负起自己

的责任。

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要照章纳税,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财富。

这是我们的本分。

”材料启示,企业应该

()

①面向市场生产②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③兼顾社会效益④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以某企业家的言论为背景,考查对企业的正确认识。

解题关键一是要以企业为中心;二是要结合材料得出启示。

①③两项是从材料中得出的正确启示;②④两项脱离企业这一核心,不是某个企业能够完成的目标,故选B。

[答案]B

[例题3](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7)下列一组图片表达的共同的主题是()

 

A.兼顾效率与公平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D.坚持共同富裕

[解析]题目强调这组图片表达的共同主题。

所以选D。

其它三项都只反映了其中某一图片的主题。

[答案]D

[例题4](2007年高考,上海单科共同部分,8)2006年长江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