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19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山地质工作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设计一经审批生效,任何人不许随意修改,否则发生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负责,地质人员必须认真了解,掌握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的目的,然后向测量人员、区段、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即交任务、地点、编号、规格、质量、施工程序、注意事项等。

3.新增作业地点和停掌子时,必须做到有关人员清楚和写出工程通知单(通知书,一式三份。

地质、测量、工区)。

4.定向勘探工程要做单体设计,移到测量给点施工。

5.巷道布局及质量要求,矿脉幅宽小于2米时,探矿工程要全幅控制矿脉;

矿脉大于2米时,沿矿脉上盘掘进,沿脉天井探矿幅川要布置在矿脉的下盘。

6.探矿幅川要求不超过围岩一米,天井探矿要求距下水平巷道顶板8米见矿,天井掘到距上中段底板5-7米时,由测量人员指导贯通。

7.在探矿施工中,发现有违背原设计、无设计、无计划或地质条件变化时,有权停止作业,但事后必须向组长和有关领导汇报,及时处理。

第二章地质编录细则

一、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任务:

1.地质编录是矿山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它不仅给探矿、勘探提供正确的图件,而且也是进行储量计算、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综合编录,能够正确了解与掌握矿体地质特征,生成顺序、构造要素及其分布规律。

2.地质编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各种巷道和采场的地质素描、文字记录、采样、化验、岩矿鉴定等工作,是综合地质编录及地质综合研究的必要素材。

3.原始地质编录是反映客观地质现象,因此要求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图纸要清晰、工整、素描要完整真实。

4.原始编录采用的比例尺:

掘进巷道及各类洞室1:

100,出现特殊地质情况时,比例尺可以放大。

回采原始编录1:

200。

5.根据矿块地质特征,定为绘制两套图纸;

1)1:

200矿采地质试料图,是矿量计算,开采设计的主要资料。

2)1:

1000综合地质平面图,纵断面图,是探矿设计的主要资料。

6.各类地质图,除绘制原始编录内容外,还应具各坐标线、图框线、纵、横剖面线等。

7.各种编录所用的地质符号按规定的图例制图,做到全矿图例统一。

二、探、采过程中的地质编录工作;

1.凡是探采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要按时编录,建立月接月编制,水平巷道编录要求编到最后一个测点,测面到掌子面暂时草编,指导探矿工作。

2.根据五龙特点,采用的地质编录:

五龙矿区采用直距测量法,以测点为基点,控制纵向水平直距,控制横向地质界线。

3.素描内容:

将揭露的地质构造、矿体矿化、围岩蚀变、产状要素、围岩变化以及相间关系清晰正确的表现出来。

如有特殊地质构造,矿石结构构造等现象用大比例尺作出素描图、写生图。

4.在素描中要求在地质野帐上标明采集标本,采样的位置、编号。

测点位置编号应写明,做到及时整理制图,填写编录目录。

5.原始编录应附详细的文字描述,内容一般应包括岩石特征、岩性、岩相变化、产出特点、围岩蚀变种类、强度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矿石的物质成份、分布特点、内部结构、构造。

矿体的产状形态变化情况、构造产状、规模、力学性质。

以及其它有关地质情况,文字描述要求字迹清楚、简明扼要。

6.各种勘探工程编录的部位及比例尺:

勘探

类型

比例尺

描绘部位

距离

五龙本区

竖井

1:

100

四壁

4-6米

沿脉

顶板或一壁

到最后一个测点

川脉

幅宽一次编完

天井

一壁或两壁

2-4米

采场

采准

1;

200

每测一次编一次

其它

工程

根据需要

7.素描要求及注意事项:

(1)凡有测点的巷道应及时素描,巷道在三十米处无测点时,应及时建议布测点进行素描接图工作。

对有支护的工程地点要求支护前做好素描工作。

(2)在新区做素描的同时,要采集有代表性的标本,统一编号,统一保存。

三、图纸规格与要求:

1.1:

200、1:

1000比例尺的原图,规格一律采用62×

58cm的原图规格。

2.1:

200天井试料图规格自定,但本单位的规格要统一。

四、综合地质图件编制:

1.综合地质图件编制工作应及时正确的反映矿山掘进及开采活动所揭露的地质现象。

以满足探矿探矿开采设计,编制采掘计划贫化计算和指导生产等需要,并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2.在图幅内所控制的构造、岩性、矿体等按工程控制的地质界线连接清楚。

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清晰正确。

3.在图幅中除坐标线和坐标数字外,一律采用铅笔绘制,便于随时修改图纸,并要求保持图面清洁,字迹工整。

4.中段探矿结束时,将其他附属工程绘全,并要求晒成蓝图,报矿一份,其余坑口随时使用。

5.图纸误差范围:

一般要求实编图纸误差不超过比例尺的一个毫米。

即:

200地质试料平面图误差在±

0.2米内。

1000地质综合图误差在±

1.0米内。

五、必须建立下列地质综合资料

1.储量计算统计表,新增及变级储量统计表,核对的损失储量统计表。

2.勘探工程完成统计表,勘探工程效率、成果以及其它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3.矿石损失贫化计算统计表。

4.各时期勘探储量报告、说明书及矿山地质报告。

5.地质专题研究报告和论文资料。

第三章矿山采样工作细则

一、取样的目的:

取样工作是确定矿产质量的地质工作。

采样工作如何从矿体上采下具有优良优质的样品,确定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对矿采进行经济技术、工业评价的主题依据。

是圈定矿体边界,划分不同品级、不同类型的矿石的界限,确定开采过程中的矿量损失和贫化,以及对矿体进行矿化规律研究的基础资料。

二、采样种类:

依据取样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取样种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1.矿物取样

采取矿物样品的目的是弄清矿物的性质、生产条件和矿物的相互关系,确定矿床生成条件,研究矿物的物理性质,选择选冶的技术过程。

2.技术加工取样

主要是研究矿产各种技术加工性能,确定选矿冶炼的主要技术操作过程,其结果是提供选矿厂和冶炼厂进行设计和修建的依据。

3.化学取样

主要是确定矿床的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含量,它做为确定矿体或围岩的化学成份,以此划分矿体的工业范围和储量计算的依据。

三、坑内外化学取样的规定

化学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我矿的具体情况,规定为刻槽法。

1.刻槽的方向必须和矿体变化最大的方向一致,即与矿体的走向相直交,也就是矿体的真正厚度。

2.刻槽断面的规格与形状

刻槽规格依我矿多年的具体情况,在水平沿脉、川脉沿脉天井,中坑采用10×

3cm矩形刻槽断面,样沟间距离3米。

采场采用直线立沟法2×

1cm的八字型断面,洋沟间距离4米。

3.分段刻槽及对原始重量的规定

当矿体具有条带状构造和贫富不同的特点时,以及矿体中有夹石时(中石)一律进行分断刻槽,分断样品进行单位分析化验。

样品的原始重量:

1cm规格采1米样,重量0.5公斤。

4.刻槽取样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在采集样品的同时,必须详细记录所采取的掌子、天井、采场等号(详细地点),以测点或工程(天井—壁)控制样品的空间位置,并详细的填写采样记录单及单个样品卡片,标记好现场样品号,以便检查。

(2)采取每个样品之前,必须把接布、试料袋洗涤干净,以免贫富样品相混。

(3)必须将凿下的矿样全部装入袋内,不得在坑内缩分,遇有特殊掉块时可分别留其代表性的一部分。

5.为了采样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如遇有矿体复杂地段,地质人员必须亲自布置样沟。

采完后地质人员必须亲自检查验收,不正规或不符合规格的一律重采。

6.临时性矿车或皮带取样

此种采样是检查各坑口供矿品位实际完成的参考资料,为此对取样作如下规定:

(1)矿车取样:

以拣块法同时考虑到矿块与矿粉的比率均匀的采集五点,混为一个样品,重量不得小于4公斤。

(2)运输皮带上取样:

可用扒沟法采集,每隔3-5分钟采一次,将其一小时以内的样品进行混合拌匀,缩分为一个样品,其样品原始重量不得少于8公斤。

第四章 储量计算

一、矿产储量计算的意义

1、矿产储量是反映矿床中有用矿产的数量和级别,它是矿山生产的重要依据。

矿产储量计算的目的是对勘探阶段,矿产增减变化提出计算资料,提供计划,开采部门将合理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2、矿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是依据矿床产状、形态和矿床变化的特点,以及勘探程度而定,矿体倾角大于45°

采用垂直投影法,小于45°

缓倾斜矿体,采用水平投影法进行计算。

二、矿产储量分类及分级的标准

1、根据我国当前工业上技术经济条件,将矿产储量分为两大类。

①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②尚难利用的储量(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分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

或对这种矿产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我矿定为介于矿块最低工业品位――边界品位之间的品位,算出的矿量为外表储量。

2、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及工业用途

①按脉金矿床的勘探类型和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储量分为121b、122b、333三级。

②各级条件和工业用途:

121b级――是本区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

a、对矿体进行了全面勘探,按规定的勘探程度用坑探工程进行了四面控制圈定的。

b、对矿块的厚度、形态、品位、体重、含矿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测定。

c、对构造特点基本了解清楚。

d、对夹石(中石)、破坏矿体的岩体(穿插矿体的后期岩脉)、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122b级――是本区作为进一步生产探矿计划的依据,配合一定比例的121b级储量可作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依据,若矿脉规模小,且复杂得不出高级矿量时,可作为开拓和回采设计的依据。

a、因四面圈定尚有原因不能达121b级储量者,降为122b级。

b、用坑道或综合水平钻探对矿块进行三面或两面圈定的。

c、根据矿脉形态、品位变化情况中段下推或上推(变化一般者可下推或上推40米,变化复杂可下推或上推20米)。

d、对破坏和影响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中石)和后期岩脉的岩性、产状、分布已大致了解。

333级――可为探矿设计、计划及矿山生产远景计划的依据。

a、矿块用较稀的勘探网度进行控制,或邻122b级储量推断圈定的储量,本区根据第二矿化梯段的赋存规律在122b级储量边界再上推或下推40米。

b、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c、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三、矿产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各级储量允许误差:

1、矿产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边界品位1.5g/t

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3g/t

最小可采厚度 1米

米、克/吨值 3mg/t

无矿地段剔除地段 对应15米,不对应30米。

夹石剔出厚度 2米

由于夹石剔出厚度为2米,在评价矿体或矿块时应注意上、下盘矿体(主、付矿体)厚度、品位变化情况决定评价的取舍(上盘或下盘)。

即次要矿体的取舍。

2、各级储量允许误差范围:

121b级:

±

25%

45%

333级:

70%

四、储量计算的必备资料及矿体圈定:

1、储量计算的必须资料

①综合地质资料:

200矿床地质试料及1:

1000矿量计算纵投影图。

②矿石的物理性质测定平均值:

体重、松散系数等。

③矿块储量计算参数平均值计算表。

④矿量计算平衡表说明书。

2、矿脉圈定:

①根据勘探资料要圈定矿体尖灭,矿化结束的零点边界线。

②矿块边界的圈定,在矿脉界线清楚时,按自然界线圈定,浸染形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之矿体要按试料分析成果进行圈定。

③沿矿体走向、倾向圈定矿体时应按规定沿脉巷道,可采用有限推断插入法进行圈定。

五、开采矿块法储量计算:

1、此种方法矿量计算。

是按勘探网度划分块段,两天井之间做为一个矿块,尽量考虑将来开采的应用。

2、此利方法计算面积,矿体倾角大于45度时或小于45度时,分别用垂直投影或水平投影在1:

1000图上,用几何图形或求积仪求得。

3、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①体重计算。

我矿矿石体重为2.65t/

②平均品位的计算:

a、探矿工程中取样间距大致相等,但品位与厚度无依赖关系,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b、当采样间距大致相等,而品位变化与厚度变化具有一定关系时,用各采样点矿体厚度进行加权法计算。

-平均品位

……

-每个样品的品位

-每个采样点矿体的厚度

c、矿体平均品位计算时,若各个面的品位变化不大时,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若各个工程的品位变化较大的时候用长度加权计算。

-各工程的平均品位

--各工程的平均品位

--各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长度

d、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

对特高品位的确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我矿情况品位变化较大,属很不均匀类型,品位变化系数在100~150之间。

高出矿块平均品位6~8倍时定为特高品位。

处理方法用矿块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参加平均品位计算。

③、平均厚度的计算:

在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楚时,可以直接测量矿体厚度,厚度测量点与采样位置一致,以便于平均品位计算。

如果矿体厚度变化不大,而且厚度点分布比较均匀时采用算术平均法;

如果矿体厚度变化较大,且测量点分布不均匀时,可用各测点的控制距离用加权法计算平均厚度:

④、矿块面积的计算:

在纵投影图上用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可得。

六、矿产储量核销办法:

坚持保护和充分回收矿产资源的原则,对于呈报报销的储量,事先应作详细的调查研究,生产处应充分说明不能回收的技术或经济原因,由地测处认真鉴定,由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经签署后,方可申请报销。

矿产损失分正常开采损失和非正常开采损失两类。

1、凡在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设计损失和正常的采出矿损失,均为正常损失。

正常开采损失储量,每年随呈报年度矿石储量报表由主管部门审查一次核销。

2、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安全条件及作业不正规等原因造成的采下损失或未采下损失均为非正常开采损失。

主要包括:

①、未开采完的矿块及其边端地段已落入崩落范围的储量(包括开采主矿体引起的小矿体的损失)。

②、地面或地下工程所积压的永久性损失矿量。

③、因开采顺序不合理、作业不正规或设计不当而造成的永久性损失。

④、结束采场残留的未下矿量,未放出矿量和永久损失的矿柱矿量(设计损失以外)。

⑤、因地质条件复杂或因安全条件恶劣而不能开采的矿盘。

⑥、已落入崩落范围的地表矿堆、存窿残余矿量。

非正常开采损失储量应履行必要的核销手续。

在中段结束前6个月提出书面报告(附储量报销资料,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核销。

3、储量报销呈报资料

①、有关报销储量地段的平面、剖面储量计算图及其它有关图件。

②、有关报销储量地段开采状况与地质勘探的对比资料。

③、说明储量报销原因的巷道或采场塌落,涌水或其它情况资料。

④、申请报销储量计算表。

⑤、文字说明:

除了对矿床地质特征、勘探程度和开采工作简要说明外,应重点叙述储量损失的详细原因和经验教训。

4、编写汇总与储量核销权限

①、储量报销资料属于地质部分的由矿山地测部门编写;

属于开采部分的由矿山生产技术部门编写,统一由地测处汇总并经总工程师签署后上报。

②、正常开采损失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非正常开采损失:

凡损失矿量在10万吨以下者,由省局负责审批,报部备案;

凡损失矿量在10万吨以上者,由省局审核后,上报部批准。

第五章钻探地质工作标准

一、负责钻孔的设计工作,根据年设计和各坑口地质组长会同搞好设计工作,提交有关资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批准的设计,对有关地质资料进行熟悉和了解,结合掌握的地质情况,如无变化,按原设计施工。

机台地质员及时填写钻孔测定通知书,通知测量人员,测出孔位。

2.编制钻孔施工设计要求书提出钻进中的注意事项、质量要求。

3.开孔前地质人员应到现场检查孔位,开孔方位立轴倾角。

向机台全体人员介绍设计目的,预计见矿部位等地质情况。

三、钻进中的地质工作:

1.岩矿芯检查:

机台地质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检查岩矿芯的安放顺序,是否颠倒及混乱,核对采芯的号码、块数、编码、自至井深和进尺的岩芯档板与班报表是否符合。

检查岩矿芯采取率是否合乎要求,岩矿芯号长度接近10公分者,皆应编号。

2.钻探地质原始编录:

对班报表上的回次、自至井深进尺、岩矿芯实号原始记录,进行细心观察,区分层次,进行编录及文字描述,对井深进行核实检查。

3.钻探工程质量要求:

1岩矿芯采取率:

岩芯采取率一般情况下要大于60%,矿芯及矿体顶底板10米左右的围岩采取率要大于70%,采取率低于上述要求时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实施。

2顶角和方位角测量:

钻孔钻进时,必须系统测量顶角和方位角,开孔25米后必须测量一次,以后每隔50米系统测量顶角和方位角。

如果出现歪斜一般不许超过原设计要求距离的四分之一,超差严重达不到的地质设计目的时,应采取纠正实施进行处理。

3井深验证及钻探班报:

井深验证:

见矿及终孔时必须进行验证,对记录井深与验证井深生产的正负误差一般不许大于5%,钻探班报:

应由记录员用钢笔认真填写,机、班长要负责检查签字。

④简易水文观测与封孔:

在钻井中遇有漏水、反水、破碎带等情况应作记录,钻孔竣工后,需要封孔时,矿体上盘为7米,下盘为5米,并作好记录。

4、钻孔竣工前后的地质工作:

①根据钻进中地质情况的具体变化,加强或缩短原设计深度时,应及时填写《钻探深度变更通知书》,送交施工部门及现场。

②穿过矿体超过10米或一定程度,最后一次岩芯无矿化和蚀变现象及无其它新的情况时,认为达到设计目的,机台地质员与矿地质负责人研究后可通知闭孔。

③闭孔时需要进行最后一次井深验证,和钻孔弯曲及方位角的测定。

④填写闭孔通知书,经矿地质负责人签字后送工程部门自己保留一份。

⑤闭孔后,机台地质员应对该孔做出地质小结,装入钻孔资料袋中,地质小结应说明下列内容:

a.设计目的与地质效果。

b.根据钻探工程质量要求评述钻孔质量。

c.根据岩矿特点,如矿化、矿体、蚀变带、接触带、构造面等特征,总结钻孔的重要地质特点。

d.对有意义或特殊的地质现象,应作特征素描图。

e.水文地质情况。

f.主要经验和教训及进一步工作意见。

整理各项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建立钻孔资料技术卡片,等一装入钻孔资料袋中,资料整理及地质小结等资料,立钻应在7天内整理完毕,水平钻应在3天内整理完毕。

3编制钻探地质综合图的几点要求:

a.编制钻孔柱状图:

比例尺1:

500,内容参照图纸,填写清楚。

b.钻孔空间位置的校正:

根据钻孔测斜资料,修正钻孔所在地质剖面上的方位与倾角。

c.地质勘探剖面图:

图纸内容、坐标网、地形(或中段)、修正后的钻孔线、各种地质体、矿体、各种勘探工程及编号、样号分析结果表及钻孔方位平面图。

d.岩矿芯的处理与保管:

岩矿芯时研究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花费很大的劳动和大量的资金获得的,因此的地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ⅰ、机台一般情况下应有三个矿岩芯箱,二个轮流替换,一个备用。

ⅱ、一个装满换下一个放上面再装,机台地质人员编录完后,遇有特殊情况,应和矿地质负责人一起研究后,方可处理,一般情况下,机台地质人员可自行决定处理(即就地处理掉)。

ⅲ、机台见矿后,机台地质人员进行全部分段取样,送去加工和化验。

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地测处

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