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59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docx

高中政治选修二模块质量检测

政治选修2模块质量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密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这一观点(  )

A.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B.正确地揭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C.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D.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解析:

此题明显反映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二元性,他认为商品价值既是由劳动量所决定的,又是由交换价值所决定的,是错误的。

答案:

C

2.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及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本国生产的食品和必需品的价值,可以(  )

A.提高本国的劳动力的价值

B.带来农业、商业和制造业的繁荣

C.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D.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解析:

按照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通过贸易的扩张或机器改良都可以达到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A、B、C三项不是李嘉图的观点。

答案:

D

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与日本、美国的经济,甚至与韩国、台湾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一种互补关系。

假定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用800个工时,中国需要用1000个工时;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要用900个工时,中国需要用1000个工时,尽管日本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但仍然可以多生产运输设备换回中国的服装,节约自己生产服装的劳动。

假定不计算关税等其他费用,日本通过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如果由日本自己生产,将多耗费________个工时。

(  )

A.180          B.280

C.300D.100

解析:

此题结合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考查比较成本学说。

根据材料所述,“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用800个工时”,而“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要用900个工时”,两者一比较,日本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对于日本而言将节约100个工时。

答案:

D

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  )

①相同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 ②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③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④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

A.②④B.①④

C.②③D.①③

解析: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指出:

商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相同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价值进一步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体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答案:

A

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需要再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二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其中劳动工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案:

C

6.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这就会(  )

①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②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③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既然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当个别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时,生产者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厂家都会不断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如加强管理、改进技术。

答案:

B

7.关于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科学地认识到计划的作用

B.科学地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必不可少的手段

C.片面强调计划的作用

D.国民经济的计划可以兼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

解析:

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下列属于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是(  )

①美国模式 ②日本模式 ③德国模式 ④法国模式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属于识记型试题。

答案:

D

9.结合所学知识,辨别下列属于凯恩斯革命的影响的观点有(  )

①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 ③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④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都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在本书内容中凯恩斯革命将是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要强化记忆,重点掌握。

答案:

C

10.斯大林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斯大林是如何认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的,正确的是(  )

①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 ②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只有国内存在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③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已被消灭,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依然会存在利益的不平衡,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斯大林与列宁一样,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在50年代初的争论中,他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④明显是错误的。

答案:

A

11.毛泽东指出:

“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这句话表明(  )

A.利用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B.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

C.划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

D.利用商品生产可以巩固工农联盟

解析:

此题考查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

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答案:

A

12.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范围的问题上,毛泽东和斯大林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下列表述不是毛泽东思想的是(  )

①全部生产资料是商品 ②有些生产资料是商品 ③全部生活资料是商品 ④有些生活资料是商品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非常明显②④是毛泽东的观点。

答案:

D

13.下列连线是关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错误的是(  )

①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②列宁——商品生产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③斯大林——商品市场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 ④毛泽东——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此题考查方式比较新颖,以连线的方式考查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②③明显是错误的,应该互换才对。

答案:

B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是深化农村改革和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③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①②③④都体现了这一要求。

答案:

B

15.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解析:

不能把年均增长率的差距等同于经济差距,A不选;中国崛起与美国经济急剧衰退不能构成因果关系,B不选;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增长缓慢而非负增长,D不选。

答案:

C

1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①民主法制 ②公平正义 ③诚信友爱 ④充满活力 ⑤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D.②④⑤

解析: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过程中,要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此题属于识记型试题。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消费增长迅速,但是我国目前还面临葡萄原料不足的困难,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去国外抢占优秀的资源成为必然。

法国葡萄酒闻名全球已久,拥有丰富的酿造经验、科学合理的储藏方法、先进的管理方式。

2011年2月17日,中粮集团斥资收购了法国波尔多雷沃堡酒庄,通过合作,在种植方法、酿造工艺等各个环节都有收获,同时也将国外深厚的葡萄酒文化以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嫁接到了中粮酒业身上,这样的合作模式是具有前瞻性的。

请运用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粮集团收购法国葡萄酒庄的必要性。

解析:

本题考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这一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材料中中粮集团收购法国葡萄酒庄的行为正是这一理论在现实中运用的表现。

答案:

(1)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商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

各国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由本国生产的商品换回他国生产的本国需要的商品,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5分)

(2)中国葡萄酒市场广阔,但葡萄原料不足。

法国具有丰富的酿造经验,科学合理的储藏方式,先进的管理经验。

因此,中粮集团收购法国葡萄酒庄,不仅可以弥补原材料不足,节约成本,还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分)

18.(10分)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时鲜称谓之后,人们又遭遇了一个新词——“煤超疯”。

近期全国大幅降温,且“千年极寒说”给不少用煤大户带来心理压力,纷纷提前储煤,加之一些游资炒作,致使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一个月涨幅超50%,被网友戏称为“煤超疯”。

取暖成本的增加,让不少市民叫苦不迭,而部分游资却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游资赚钱这一现象,甲认为这是钱生钱的艺术,这些获利是对商人智慧的报答。

乙认为资本的利润就是从贱买贵卖中产生的。

丙认为买卖中不可能创造价值。

有关专家指出,如此市场现象,进一步说明加强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说明材料中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4分)

(2)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

(2分)

(3)甲、乙、丙三人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举出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来支持你的判断。

(4分)

解析: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1)问煤价上涨的原因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

(2)问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内容。

回答第(3)问首先明确丙的观点是正确的,是你同意的观点,然后,再结合相关经济学家的理论说明商品的价值的真正来源。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材料中煤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天气转冷,煤炭需求增加,加上游资炒作,更加剧了供需矛盾。

(4分)

(2)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包括调控目标、任务、手段、方式等。

(2分,答三点可得1分)

(3)丙的观点有道理。

(1分)根据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2分,名字、道理各1分)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资本获得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本质上和剩余价值是一样的。

(2分,名字、道理各1分,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亦可)

19.(12分)2011年5月27日,第37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法国西北部海滨小城多维尔落下帷幕。

八国集团领导人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发达国家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

八国首脑承诺将增加就业放在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并表示将与二十国集团一起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做出更多努力。

八国集团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

八国集团成员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65%。

该集团是一个论坛性组织,无常设机构。

主要活动是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及其他各层次会议,第38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将于2012年在美国举行。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回答:

(1)美、德、日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哪些共同点?

(6分)

(2)请对美国和德国市场经济模式进行评价。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1)问指出美、德、日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点有何相同之处。

(2)问既要指出各自的特点,又要指出各自的不足,或者说局限性。

答案:

(1)首先,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其次,在经济运行中,它们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第三,国家调节经济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6分)

(2)①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也容易出现经济危机。

②德国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6分)

20.(10分)材料一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是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

斯密强调“利己”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同时又明确指出“利己”只有在“利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材料二2011年央视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的《“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含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这是又一起“名优”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惊谔!

在此之前,曾有毒豆角、地沟油等多起食品安全问题让国民惊恐!

(注:

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

(1)结合材料一,谈谈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经济活动“利己”和“利他”的作用。

(6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该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斯密的政策主张以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市场的作用,否认国家的调控在“利己”和“利他”中的作用。

因此分析此题要注意两设问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作用:

“利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斯密强调经济活动的“利己”,就是激发每个社会成员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竞争,使社会经济充满活力,主张由竞争产生的“市场力量”来优化配置经济资源和获取最佳经济结果。

(4分)

“利他”原则制约“利己”行为,才能在各方认可的规则下进行竞争,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各方才能各自“利己”,所谓各方共赢。

(2分)

(2)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4分)

21.(10分)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

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三个最为重要环节的意义。

(6分)

解析:

(1)问中李嘉图和凯恩斯观点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是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回答第

(2)问首先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三个最为重要环节的内容,认识到三个方面的内容既重视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也强调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答案:

(1)李嘉图的观点是:

应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凯恩斯的观点是:

对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4分)

(2)材料一中李嘉图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

材料二中凯恩斯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准确地阐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材料三体现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二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三要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