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570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6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残疾人康复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XXX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

XXX残疾人联合会。

1.3项目建设地址

拟建地点位于XX新区。

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陕西永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证书号:

XXXX

1.5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XXX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XXX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XXX万元。

1.6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6.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陕西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检查办法》

(4)《咸阳市残疾人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5)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7)项目单位关于编制可研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6.2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3)建设规模的确定;

(4)工程建设方案;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2.4项目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备、覆盖面较窄、城乡区域差别较大、投入不足、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特殊困难和基本需求。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

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发〔2008〕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

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务求实效。

2.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到2015年,建立起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到2020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残疾人都能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

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专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

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等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

加强省、市、县三级专业康复机构的建设,省、市级专业康复机构要建设成为当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示范窗口、技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县级康复机构要开展残疾人需要的康复服务和社区康复指导。

未建立专业康复机构的县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要充实康复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对城乡社区康复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开展康复训练、家庭病床、转诊随访、亲属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开展康复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临床研究等工作。

制定完善聋儿语训、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的专业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康复技术标准,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以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专门招收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学校。

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

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和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大力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

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有条件的设区的市和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建设,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

鼓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一次性就业率相衔接的机制。

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社区教育、家长培训、选派巡回教师等工作中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政策。

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规定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妥善解决残疾人劳动争议,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和委托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发布等支持性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适应评估、就业和失业登记等就业服务;开展盲人按摩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支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开展统一服务对象、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机构标识、统一人员标准和统一服务准则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其中,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促进残疾人脱贫。

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予以扶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向残疾人提供方便可及的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

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作用,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帮助农村残疾人获得扶贫贴息贷款,保障农村残疾人充分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

(五)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

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

省级托养服务机构负责全省托养工作的服务示范、业务指导和培训;设区的市和县级托养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和急需的托养服务,对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服务进行指导。

乡镇(街道)、社区依托社区服务设施、福利机构开展日间照料等服务,以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居家安养。

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

(六)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修订完善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园绿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教育、民政、铁道、交通运输、残联等部门制定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福利机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铁路旅客车站、码头、城市交通设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等行业无障碍标准并监督实施。

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

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

有关部门要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和产品研发。

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要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

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要实现信息无障碍。

(七)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鼓励残疾人广泛参与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专门协会、社区残疾人组织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舞台车、全民健身等政府重点文化体育工程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

加强各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和团体建设,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和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

加强盲文出版和文化资讯建设,加大对盲文、盲人有声读物、残疾人题材的图书、音像制品出版等的扶持力度。

各地电台、电视台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节目,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

(八)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建立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以有关部门、残联、社会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

建立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县级以上残联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的作用,鼓励和扶持民间组织、高等院校等通过多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国家普法规划,不断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

建设残疾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其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统计工作,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监测和调查。

新建、扩建、改建一批骨干服务设施,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条件改善、服务能力增强。

第三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地址

拟建地点位于咸阳市XXX县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环境条件

1、地质条件

三原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

2、气象条件

本项目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冷暖分明,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9.4℃

极端最高气温37℃

极端最低气温-16.8℃

最大积雪厚度18cm

最大冻土深度30-40cm

年均降雨量613.9mm

年均蒸发量837.1mm

年无霜期182天

年日照时数2350h

3.2.2外部配套条件

1、交通

三原交通便利,城市发达。

咸铜铁路横穿东西,西铜一级公路和西韩,咸宋公路纵贯南北,地方道路四通八达,咸阳国际机场专用线和三原直接相联,距离32公里。

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四纵三横”主干道路网已经形成。

2、其他配套条件

1、给、排水

目前三原县的自来水供水总供给能力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2、电力

该区域用电由城市10KV高压电源公网电缆供电,周边设有10MVA的电源开闭所。

3、通信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通讯服务商已将电缆接至城区各处。

通信网络信号已实现全区覆盖,通话质量清晰。

电信网络运营服务商已将光缆接至县内。

3.3项目选址

1、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

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并与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有一定距离。

5.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2、选址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特点,通过考察论证,项目选址在位于XXX县。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根据国家有关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关于残疾人建设的标准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占地X亩,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

1、康复门诊楼500平方米,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

(须取得医疗机械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600平方米,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800平方米,设有感统训练室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体系建设方案是经过了多方案比选论证后,再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与院方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可行的规划及单体方案。

4.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体系的可行性研究过程将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稳定发展、稳步推进、强化过程控制和风险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兼顾;

紧扣规划设计思想,体现城镇周边应有的建筑形态与城镇形象相协调。

4.2.2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大大扩展了医学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技术革命使医疗性建筑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产生了发展变化。

因此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划必须有适度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才能充分地结合未来医疗的状况。

注重科学的交通组织、合理分区和良好的室内外环境空间的创造。

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良好的就医、施医环境是现代医院人性化的突出特点,也是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

4.2.3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规划用地分析,如何综合处理好规划用地和合理功能分区及良好医院环境的矛盾是规划的关键。

新建房屋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合理布局,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用地充分利用合理布局,整合医院用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组织清晰,布局满足靠近使用核心和就近原则,方便患者使用。

总体布局上医疗区建筑均沿用地周边布置,内部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

总体布局既强调了建筑的主次关系,又综合考虑到各功能关系的合理安排,在遵循原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功能关系明确、主次清晰、环境优雅、交通合理。

4.2.4交通组织

交通流线的合理组织是规划中的重要元素。

而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除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则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外部人员行为模式和洁污流线,并充分考虑到空间模式的可变性和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

4.2.5景观组织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景观的设计以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利于健康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绿化开发,将门诊楼和住院部之间设计为中央庭院型的集中景观绿化。

结合医院交通流线的组织,形成从门诊区到住院部两个相对集中的围合景观区,使之成为整个医疗区的一个室外焦点。

整个建设项目的景观顺应医疗流线形成点、线、面的组合,体现了现代医院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特点。

医院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是内部空间环境的补充和延伸,只有内外环境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形成有益于患者心理和生理康复的完整医疗环境。

4.3建筑方案

4.3.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选址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玻璃运用技术规程》JGJl13—2003(J225—200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ll8—8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SO189-200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建筑》2003年版

4.3.2平面设计

新建门诊楼采用一字形的布置方式,建筑沿规划红线方向布置。

顺应地形并且体形舒展。

门诊楼功能分区将科室按层划分,采用竖向连接,功能分区明确。

平面功能按使用要求将等候区、主要交通空间及辅助功能集中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建筑平面的两端集中设置医技业务用房。

力求做到功能集中,布局合理、交通流畅。

4.3.3立面设计

新建门诊楼建成之后是整个医院的核心。

立面设计原则为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反映出医院建筑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立面简洁美观,色彩明快。

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注意细部设计。

4.3.4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分类为一类。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总建筑面积为1200㎡。

新建门诊楼建筑布局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以上均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要求。

4.3.5无障碍设计

医院为特殊公共场所,为方便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水平通道在人行道设盲道,在场地高差转换处设残疾人坡道与垂直向的电梯共同组成无障碍交通系统。

在入口坡道、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无障碍设施。

4.3.6建筑节能设计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平面呈矩形布置,布局紧凑,体型简单规则,节约用地,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满足日照采光保暖规范要求。

外装饰以浅色调为主,尽量避免大面积玻璃使用。

通过走廊端部几中间的采光设计,有效控制了内廊长度,提高了公共空间的通风质量和采光效果。

4.4结构工程设计

4.4.1设计原则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结构设计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力争创作出结构新、建造速度快、经济性好的结构体系。

4.4.2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及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l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l2008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0850009—20012006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3)风荷载

基本风压Wo=O.65KN/㎡。

4.4.3结构设计

(1)上部结构选型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200㎡,最高为三层,层高3.3米米。

结合本建筑所在地形的特点以及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外观效果的要求,上部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4.4抗震构造

为使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筑结构具有良好、足够的抗震能力,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以下方面问题:

a、结构布置受力明确,合理进行梁、柱布置,传力途径直接简单。

b、加强结构整体性,加强屋盖系统。

c、控制各抗震单元的刚度,做到平、立面规则,各层刚度不发生突变。

d、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

e、采用合理、经济的材料,尽量减轻结构自重。

f、加强角柱、楼梯间周围柱的箍筋配置。

4.5给排水工程设计

4.5.1设计范围

三原县马额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室内外给水、热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4.5.2设计依据

1.规划方案及各项技术指标,建筑单体平面图。

2.国家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S0014—2006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其它现行有效给排水及消防规范。

4.5.3给水系统

(1)水源

水源采用乡镇自来水,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

本工程生活用水由屋顶蓄水池供给。

4.5.4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及《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该新建卫生院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淋系统,CT室内采用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建筑内各层均按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

1.室外消防设计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即满足最不利点处室外消火栓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的要求。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在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两根DNl50给水管,并于建筑物周围连成环状,按间距不大于120m均匀布置DNl00室外消火栓,以满足室外消防要求。

2.室内消防设计

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医院内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住院部及门诊、办公综合楼屋顶设18m3。

消防水箱及屋顶消防增压稳压设施。

平时及火灾前期10分钟由屋顶消防水箱及消防增压稳压设施供水并维持管网压力。

火灾时,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启动供水,消火栓泵出口压力设计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出口处水枪充实水柱不低于7m的要求。

3.灭火器配置

各层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

4.5.5排水系统

1.污水排水量

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给水量的85%计。

2.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至医院原有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化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