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571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docx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word精品

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作为基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D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

答案提示:

1.D2.BD3.C

(二)问答题

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

(1)联系:

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

(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选择题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

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

(a)D、A(b)C、E(c)A、D(d)B>C

答案:

C

(二)问答题

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案提示:

亚当•斯密的主要贡献是:

(1)抨击了重商主义;

(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

(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

(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2)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

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三)计算题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

(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

(2)比较优势型态。

表1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6

15

Y

2

12

表2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10

5

Y

4

5

答案提示:

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

解释原因。

表3X

、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4

8

Y

2

4

答案提示:

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

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

如果ax>bx,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ay=by或者aybx可以推出ax/ay>bx/by,

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4.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

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5.计算说明题

英、美两国生产情况表

A情况

B情况

C情况

D情况

小麦(蒲式耳/人工小时)

4

1

4

1

4

1

4

2

布(码/人工小时)

1

2

3

2

2

2

2

1

(1)什么是绝对优势?

分别指出美国、英国在各种情况下具有绝对优势和绝对劣势的产

品?

⑵什么是比较优势?

分别指出美国、英国在各种情况下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的商品?

并说明在各种情况下贸易的可能性及贸易基础?

(3)假设在B种情况下,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4单位布交换:

1)美国获利多少?

2)英国获利多少?

3)互惠贸易的范围由多大?

4)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于6单位布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

与第(3)对比说明了

什么问题?

(4)假设B种情况下,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而且是同质的。

1)用劳动测度,美、英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是多少?

2)如果工资率为6美元,则小麦和布在美国的价格各是多少?

3)如果工资率为1英镑,则小麦和布在英国的价格各是多少?

(5)假设B种情况下百万蒲式尔小麦和百万码布(单位)

1)画出美国、英国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

2)美国和英国的小麦相对价格为多少(Pw/Pc)?

3)美国、英国两国布匹的相对价格是多少(Pc/Pw)?

⑹禾U用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假设无贸易或自给自足对美国而言是3单位小

麦和3/4单位布(百万单位),对英国而言是1/2单位小麦和1单位布,另假设有贸易时美国用1单位小麦与英国1单位布交换。

绘图表明英、美两国自给自足时的生产与消费量,有贸易时的生产与消费量,以及贸易所得。

(7)在一个坐标系内,画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

线较平坦的地方。

在另一坐标系内,画另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

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陡峭的地方。

1)画一条表示各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的直线。

2)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分别是什么?

3)在什么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

答案提示:

(1)略

(2)D种情况下,英国和美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1)美国没有贸易以前是:

美国比较优势在小麦生产上,4W=3C现在是4W换4单位布,比以前多了1单位布。

2)英国1W=2C英国比较优势在布生产上,原来换取4W=8C现在是4W=4C

比原来节约了4C。

3)互利的范围:

3C<4W<8C,3/4C<1W<2C。

4)若4单位小麦于6单位布互换,美国比原来多获得3单位布,英国比原来节约了2单位布。

说明美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6单位布更接近英国本国封闭条件下的价格8C。

美国1W=3/4C,英国1W=2C

美国:

4W=6$1W=1.5,3C=6,1C=2$,工资率是一小时的产品数量等于6$。

有贸易后,世界总产量400W,200C,比原来多50W,25C.

拿出100单位W与100C交换,美国比原来多得25C,英国比原来50W

美国:

Pw/Pc=3/4,英国:

Pw/Pc=2

英国:

1W=1英镑,2C=1英镑,1C=0.5英镑

1)

300C

2)

3)当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相同,或者两国国内价格相等,即两条价格线平

行时,不存在比较利益。

6.决定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提示:

(1)边际转换率或机会成本,有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不变的情况和递减的情况。

(2)与要素禀赋有关。

(3)与要素的变动有关。

(4)与技术进步有关。

7.试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答案提示:

(1)条件太苛刻

(2)是静态分析

(3)没有说明国际教化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8.按照凯恩斯的推论,随着要素价格差异的缩小,国际贸易量应该减少,但是没有

减少,没有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二战后主要发生了产业内贸易。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有()

A.重叠需求理论E.产品差异理论

C.偏好理论C.相互倾销理论

2.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A.垄断竞争理论B.规模经济理论

C.要素比例理论D.重叠需求理论

3.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

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型模式理论B.大宗产品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D.产品周期理论

4.按照产品周期理论()

A.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度熟练的劳动力

B.当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以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以后,创新国通常转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5.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6•下列那种行业最可能不具有规模经济()

A.手工艺品行业B•飞机制造业

C•汽车制造业D.半导体行业

7•在垄断竞争模型之中()

A.如果两国拥有相同的总体资本一劳动比例,它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C.从长期看,厂商可以获利

D.要素禀赋并不能决定产业间贸易的发生

8.二战后,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是

A.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D•经济贸易区之间的贸易

答案:

1.A2.C3.D4.D5.B6.A7.B8。

A

2)哪个国家是劳动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

(二)问答题

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

(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何?

表1

要素禀赋

A国

B国

劳动(百万工人)

45

20

资本(千台机器)

15

10

 

表2

要素禀赋

A国

B国

劳动(百万工人)

12

30

资本(千台机器)

48

60

答案提示:

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

如果贸易

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

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

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3.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

答案提示: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

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4.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

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5.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

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6•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

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

以解释。

答案提示: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7•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

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

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

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

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8•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

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

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

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

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9.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

为什么?

答案提示:

适合。

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

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10•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提示:

11•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

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

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12•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

业内贸易?

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

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

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13.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

国?

答案提示: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

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

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

可图。

14•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

答案提示:

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

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

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

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15•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案提示: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

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

都是从供给角度来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

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

1•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

A.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C.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B.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一)选择题

2.()是大型垄断企业从国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有效途径

A.兼并B.倾销C.寻租D.避税

3.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

A.有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B.不利于与进口相竞争的生产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不变D.生产者的产品价格将下降

4.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是从()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现实中所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

的。

A.外部经济E.市场不完全竞争

C.收入再分配D.市场完全竞争

5•进口国政府所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成(),

与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成()。

A.反比;反比E.反比;正比

C.正比;反比D.正比;正比

6.与关税相比,对与进口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给予补贴()

A.与外国出口者无关

B.会导致更多的净福利损失。

因为消费者必须为其进行支付,而且补贴不能像关税那样带

来收益

C.可避免消费者剩余损失

D.当实施补贴国拥有一些垄断力量时,这种补贴要优于关税

7.若一大国对进口征收关税,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和贸易量的()

A.不变;不变B.改善;不变C.恶化;增加D.改善;减少

8.若一小国对进口征收关税,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和贸易量的()。

A.不变;减少B.改善;不变C.恶化;增加D.改善;减少

9.美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同类产业的极大挑战,

产量下降,工人失业增加。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汽车产业的进口限制措施,主要是出于

()方面的考虑。

A.改善贸易条件B.扶植幼稚产业

C.扩大国内有效需求D.国内利益集团对于贸易政策的影响

10.以下的贸易保护观点,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提出的是()

A.最佳关税论B.幼稚产业论

C.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1.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

A.更具有公开性和歧视性B.更具有隐蔽性和非歧视性

C.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D.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E.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12.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

A.自愿出口限制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C.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

E.

进口许可证

 

答案提示:

1.D2.B3.A4.C5.B6.C7.D8.A9.D10.C11.CD

E12.ABCDE13.C14.B15.ABC16.A

(二)问答题

1•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

的损失?

答案提示:

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

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

响吗?

答案提示:

不会。

3.试比较上述两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

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

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

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4.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仁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t仁30%、t2=20%、t3=10%;

(2)t仁30%、t2=20%、t3=40%;

(3)

t仁30%、t2=50%、t3=10%。

5.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

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

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案提示: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

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

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

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

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

6.以大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配额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

由于大国实施配额,此种产品的国际价格将下降。

不过,国内价格不会变化,因为配额已经确定了。

7.以小国为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

影响效果的变化。

(1)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

(2)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加。

答案提示:

(1)关税情况下,进口国进口价格也将下降,这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

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国内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

(2)考虑国内需求曲线的外移。

&以小国情形为例。

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

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

不会下降。

9•欧洲的飞机制造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助,根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些售价的20%。

也就是说,1架卖5,000万美元的飞机,其成本可能为6,000万美元,成本与售价的差额

就是由欧洲各国政府来补贴的。

同时,一架欧洲飞机售价的一半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零部件

成本(假设对零部件进口不征关税),按照这种估计,请问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

率是多少?

答案提示:

10.试结合实际分析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前景。

答案提示:

在GATT的几轮关税减让后,尤其是WTO成立后,关税的作用收到了很大的限制;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使用。

11.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哪些?

最佳关税如何确定?

答案提示:

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生产出口产品企业的垄断租金。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

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12.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提示:

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13.根据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在成长壮大之后应取消保护,但为什么现实中一些产业在成长之后仍然继续享受保护?

答案提示:

原因在于,一方面,有的产业在经过保护以后并没有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所以

需要继续保护,另一方面,受到保护的产业虽然已经具备竞争力,但是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

所以要求继续给予保护。

14.国际贸易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示:

一国往往通过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来改善贸易条件、合理配置资源、保护幼稚工

业与国内市场、增强购买力、扩大就业、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增加政府收入等。

15•主要的国际贸易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案提示:

有进口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和其他的政策工具如出口信贷、外汇管制、政府采购等。

出口补贴发挥作用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答案提示:

本国的财政状况、出口商品的生产潜力、出口商品在国内的供给价格弹性和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进口国对出口补贴的态度等。

16•小国征收关税对其社会福利的影响?

答案提示•会导致国内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产量提高,从而使其贸易量下降,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整个社会净福利减少。

大国征收关税的国内经济效应有哪些?

答案提示:

•在消费者效应方面,因国内价格上涨,使消费者受损,消费者剩余减少;在税收效应方面,政府财政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