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25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的下料尺寸,数量较多时必须先做样品。

5、钢筋绑扎时主筋必须绑扎到位。

6、钢筋绑扎必须仔细核对钢筋的规格、数量、尺寸等,以免由于疏忽影响结构质量。

7、暗柱筋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设定位箍,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偏位。

8、矫正钢筋时必须按照1:

6的坡度,切忌硬弯。

9、双层网楼板钢筋绑扎时上筋必须有可靠的支撑,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注意成品保护。

10、悬挑梁、板等钢筋必须特别注意保证其受力钢筋的位置。

1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1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13、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14、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15、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16、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17、暗柱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

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18、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19、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

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1、对于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经过力学计算,防止由于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达不到要求造成模板工程质量偏差。

2、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注意对称下料,防止挤偏模板。

3、柱模支撑必须与梁板模支撑联系在一起,保证模板的稳定性、整体性。

4、墙柱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分层浇筑,混凝土坍落度必须控制好,以免由于一次浇筑太厚等原因造成模板变形。

5、墙柱模封模后,必须注意不得将杂物(特别是锯木灰)扫入模内,防止出现夹渣现象。

6、不得用塑料布、水泥袋等杂物堵缝,因为其难以拆尽,影响结构和装饰。

7、竖向根底必须采用砂浆找平。

(注意砂浆不得深入墙、柱体内),防止漏浆及烂根。

8、楼梯模板安装时,必须考虑装修层厚度,确保装修后,左右两梯段踏步共线。

9、禁止使用油性脱模剂,以免影响粉刷及污染钢筋等。

10、拆模时间必须控制好,拆得过早会破坏混凝土棱角。

冬季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会导致混凝土受冻。

1、现浇混凝土

(1)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

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振捣不实。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

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3)麻面

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湿润不够;

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按照规程使用小直径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脚板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

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0~100m厚的水泥砂浆。

(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安装梁、板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振捣后没有用刮板、刮尺抹平;

跌级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

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刮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的模具定位;

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9)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基础混凝土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

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

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1)缺棱掉角

产生的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

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

搅拌时间要足够;

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时受损坏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

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

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

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3)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快易收口网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14)计量不准确。

砂、石、水泥(包括散装水泥和水)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

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15)有台阶的构件,应先待下层台阶浇筑层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板下冒出导致烂根。

(16)浇筑悬臂板应使用垫块,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2、现浇混凝土缺陷的处理方法

(1)麻面:

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2)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3)孔洞: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用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

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4)严禁踩踏钢筋,确保钢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3、泵送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1)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直管布置应顺直,管道接头应密实不漏浆,转弯位置的锚固应牢固可靠。

(2)混凝土泵与垂直向上管的距离宜大于10m,以抵消反坠冲力和保证泵的振动不直接传到垂直管,并在垂直管的根部装设一个截流阀,防止停泵时上面管内混凝土倒流产生负压。

(4)向下泵送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适当减小,混凝土泵前应有一段水平管道和弯上管道才折向下方。

并应避免垂直向下装置方式以防止离析和混入空气,对压送不利。

(5)凡管道经过的位置要平整,管道应用支架或木垫枋等垫固,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若放在脚手架上,应采取加固措施。

(6)垂直管穿越每一层楼板时,应用木枋或预埋螺栓加以锚固。

对施工中途新接头的输送管应先清除管内杂物,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壁。

(7)尽量减少布料器的转移次数,每次移位前应先清出管内混凝土拌合物。

(8)用布料器浇筑混凝土时,要避免对侧面模板的直接冲击。

垂直向上管和靠近混凝土泵的起始混凝土输送管宜用新管或磨损较少的管。

(9)使用预拌混凝土时,如发现坍落度损失过大(超过2cm),经过现场试验员同意,可以向搅拌车内加入与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或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经充分搅拌后才能卸入泵机内,严禁向储料斗或搅拌车内加水。

(6)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大于60min,否则要予以清管或添加自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

(7)搅拌车卸料前,必须以搅拌速度搅拌一段时间方可卸入料斗。

若发现初出的混凝土拌合物石子多,水泥浆少,应适当加入备用砂浆拌匀方可泵送。

(8)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

(9)若采用场外供应预拌混凝土时,现场必须适当储备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以便制备砂浆或自拌少量混凝土。

(10)泵送过程,要做好开泵记录、机械运行记录、压力表压力记录、塞管及处理记录、泵送混凝土量记录、清洗记录,检修时做检修记录,使用预拌混凝土时要做好坍落度抽查记录。

(11)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仔细考虑浇筑顺序,气温较高时必须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

(14)必须控制施工缝位置,楼梯施工缝留在上三步处。

(15)冬季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保温措施。

(16)墙柱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进行接浆处理,砂浆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

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等抹灰空鼓、裂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门窗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

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作,设专人负责堵塞实。

(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

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

(3)基底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

应分层找平,每遍厚度宜为7~9mm。

(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应根据不同基层本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

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抹完面层灰后,灰浆还未收水就压光,因而出现起泡现象。

在基层为混凝土时较为常见。

(2)底灰过分干燥,又没有浇透水,抹面层灰后,水分很快被底层吸去,因而来不及压光,故残留抹纹。

(3)淋制石灰膏时,对过大灰颗粒及杂质没有过滤好,灰膏熟化时间短。

抹灰后,继续吸收水分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面出现开花现象。

(4)抹灰表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主要是抹灰前吊垂直,套方以及打砂浆墩冲筋不认真,或冲筋后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造成冲筋被损坏,表面不平;

冲筋与抹灰层收缩不同,因而产生高低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5)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等面灰接槎明显或颜色不一致。

主要是操作时随意留施工缝造成。

留施工缝应尽量在分格条、阴角处或门窗框边位置。

(6)踢脚板、水泥墙裙和窗台板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等。

主要是操作不细,墙面抹灰时下部接近踢脚板等处不平整,凹凸偏差大,或踢脚板施工时没有拉线找直,抹完后又不反尺把上口赶平、压光。

(7)管道抹灰不平。

主要是工作不认真细致,没有分层找平,压光。

1、起砂、起泡

其原因有:

水泥质量不好(过期或受潮至使强度降低),水泥砂浆搅拌不均匀,砂子过细或含泥量过大,水灰比过大,压光遍数不够及压光过早或过迟,养护不当等。

因此,原材料一定要经试验合格才可使用;

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宜大于3.5cm(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

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

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

第一遍随铺随进行,第二遍压光应在初凝后终凝前完成,第三遍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细毛孔,亦切忌在水泥终凝后进行,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2、面层空鼓(起壳)

砂子粒度过细,水灰比过大,基层清理不干净,基层表面不够湿润或表面积水,未做到素水泥浆随扫随抹面层砂浆。

因此,在面层水泥砂浆施工前应严格处理好底层(清洁、平整、湿润),重视原材料质量,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好随刷随铺。

1、屋面、卫生间渗漏预防措施

(1)卫生间地面应较其他房间地面标高低50mm。

卫生间、屋面等排水口应相对于地面标高低5~10mm。

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水落口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50mm槽,嵌填密封材料。

(2)对砼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浇筑前,模板面必须清理干净,浇水湿润,严格按操作规程分层振捣密实,并浇水养护。

(3)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彻底清理基层,达到表面平整、坚实、干净,防水层厚度均匀,地面必须找出坡度,避免积水,对切断防水层的预埋管道、预埋件应按要求采取措施,进行堵塞和防水处理,保证防水层的严密。

(4)加强防水层的保护和养护工作,对遇有阳光曝晒的部位必须采取措施,达到不渗漏水的效果。

(5)加强对防水层施工的质量检查工作,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蓄水试验,并有验收记录。

9.1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9.2在施工工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1、施工班组在作业过程中,由组长按工长技术交底要求对本组作业段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必须责令工人立即整改,直至达到标准。

2、施工在完成近70~80%工作量时,由工长组织各组长严格按技术员的交底要求,对各组作业段质量进行互检,发现不合格点,责令班组立即整改,直至符合质量验收标准后,填写分项工程质量互检纪录表格,有关人员签字后,报请项目质量员进行验收。

3、施工在完成80~90%工作量时,并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工长向质量员报验,质量员会同技术员严格按照国家、地区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公司内部质量验收标准对施工段进行验收,技术员对重点部位进行技术复核,对验收不合格点,责令整改直至符合验收标准,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9.3对甲方、监理在现场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9.4认真贯彻执行总公司的质量检查追踪制度。

(1)项目质量员在每道工序检查过程中必须准备好《施工平面简图》随机标出检查顺序和检查部位,在《施工平面简图》标明检查的楼层、检查日期等,并在《施工平面简图》后附《质量检查评定表》。

(2)质量员在检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平面简图》标注的检查顺序、层数和房间号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标注在《质量检查评定表》上。

(3)每次检查完后参加检查人必须在《施工平面简图》上签字确认,质量员根据检查结果评分,并根据结果进行奖励或处罚。

(4)检查结束后质量员负责将《施工平面简图》交资料员进行归档保管,并将奖罚结果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