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34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论语教案Word格式.docx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2.(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

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

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

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

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

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

“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

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

用来,如“以思,无益”;

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

论语乐:

不亦乐乎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

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谈谈感想。

(让学生自由谈)

[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

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论语教案第三课

女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一、学习女为君子儒!

译:

孔子对子夏说:

“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2、陈子禽谓子贡曰:

“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二、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

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

犹言“无用”,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

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

像这样,或不译。

其:

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

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

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

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

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

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

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三、子贡对老师的态度和评价是一以贯之的。

下面再补充几则:

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

子张19第23》)

 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仲尼焉学?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略说:

3.叔孙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贡,他可能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估计上文的“毁仲尼”,也就是说仲尼不及子贡,所以孔门弟子中独子贡为之辩解。

这里,子贡再次以比喻的手法,来说明世人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比老师高明:

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览无余;

而老师高达数仞高不可测,别人无从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见解。

后人把收弟子称为“列入门墙”,即源于此。

②这主要是说孔子无所不学,也即韩愈所说“圣人无常师”。

论语教案第四课

察人篇之四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矢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

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语段解读: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

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

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

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

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

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

他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对孔子说:

“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

我和老师一再遭难,可搏斗而死。

”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

“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

”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这才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

孔子是到了卫国。

子贡说:

“盟约可以违背吗?

”孔子说:

“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很高兴,亲自赶到郊外迎接。

灵公问孔子说:

“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

”孔子回答说:

“可以。

”灵公说:

“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

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

”卫灵公说:

“很好。

”但是没有出兵去讨伐的叛乱。

3、【原文】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

(1)矣?

”子曰: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言必信,行必果

(2),硁硁(3)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为次矣。

“今之从政者何如?

“噫!

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

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

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

果断、坚决。

(3)硁硁:

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

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

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子贡问道:

“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

“请问次一等的呢?

“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

“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唉!

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

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

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

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论语教案第五课

立身篇之一

教学内容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

“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我国古代很多非常著名的文章和思想,都能《论语》里面找到源头。

二、 

在《论语》的学习中,学习了哪些内容。

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一个人,德行和才华之中,德行才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一个人学习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他要懂得怎么孝顺父母,怎么尊敬兄长,怎么说话,学会守信,学会爱,学会亲仁,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为什么,德行很重要呢?

插入爱发脾气的小男孩的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特别爱发脾气,早上妈妈做的早餐不适合自己的胃口,如是把筷子一仍,说这么难吃的早餐,不吃了。

和弟弟妹妹们玩跳棋,可是后来输了,于是,对弟弟妹妹们打发脾气,还把棋子仍的到处都是,总之像这样那样的小事,只要是不如自己的意,就对别人乱发脾气,很多人都拿他没办法,朋友躲着他,弟弟妹妹们也不跟他玩,爸爸妈妈也都迁就着他,有一天,爸爸把这个小男孩喊道后花园,他告诉这个孩子,你要是再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看你一天能钉多少颗钉子。

男孩觉得爸爸的建议很好,于是,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一天下来,篱笆上已经密密麻麻钉上了好多钉子,男孩很惭愧,爸爸对他说,你看你每天要发这么多脾气,以后,你就学会克制,每次要是一天没发一次脾气,就拔一颗钉子。

于是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男孩终于把原来钉上去的钉子拔光了。

他很高兴,因为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脾气,于是他高兴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爸爸带他来到篱笆前,告诉这个孩子,虽然曾经被你钉的钉子已经拔出来了,可是,这些被钉子扎出来的洞却永远也不会消失。

孩子,你每向一个人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们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钉子可以拔出来,可是,他们心中被钉子扎出来的伤口却永远的留下来了!

亲爱的同学们,孔子虽然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要我们孝顺,尊敬,而我,不希望你们一定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向你的父母,向你的兄弟姐妹,向你的同学朋友的心中扎钉子,多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对我们的爸爸妈妈孝顺一点,说话做事,也多思考。

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那么你知道吗,任何学习都是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对于我们学习效果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吗?

支持学习是快乐的举手,支持学习是不快乐的举手。

然后根据举手情况,现在我们来举行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在老师看来,学习是快乐的。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我可以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而且,通过学习,我不断成长,通过温习旧的知识,我也可以有新的发现。

学习的种类有很多,老师在这里上课,老师和别人聊天,也是一种学习,还记得,听崇浩和辰洋给我讲昆虫,我知道了像蜈蚣不属于昆虫。

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很快乐。

我知道为什么有同学说学习不快乐,因为,有考试,考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不高兴,因为,学习这个学习那个,自己玩的时间都没有了。

因为学习的内容是自己不感兴趣的。

亲爱的同学们,我理解你们。

可是,老师,希望你们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在你觉得很痛苦的学习中发现有趣的,好玩的东西,记住,不要让他们打扰了我们的快乐。

我们的孔子老师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各种各样的小事,都能让他感到快乐。

四、 

总结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既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对他的弟子们提出的人生目标。

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他的一生也是充实,他的一生也是成功的。

因此他一直的到人们的尊敬,万古流芳。

他快乐的人生态度,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未来的某一天,能成为快乐的孔子,博学的孔子。

论语教案第六课

立身篇之二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2、了解意思,体会孔子的一些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回顾前面学习的与孝有关的几则《论语》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论语·

学而篇》中的前十则,请大家想想,前十则中有哪些是讲“孝”的?

(指名学生背诵前面关于“孝”的几则《论语》,大家补充或纠正。

2、大家齐背前面学习的关于“孝”的几则《论语》。

3、由曾子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引入新《论语》的学习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的这句话既是对一个人的“孝”的要求,同时也强调了丧葬之礼。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继续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孝”和“礼”的一些观点。

(二)分组学习三则《论语》

1、提出分组学习要求:

(1)各小组所有成员必须熟读要学习的一则《论语》,做到朗读流利,停顿准确。

(2)各小组必须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共同合作,大致了解这则《论语》的主要意思,并能够流利地表达出来。

(3)如果遇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留待全班交流的时候解决。

(4)学习后各小组必须派一个代表把自己本组学习的《论语》准确、流利地朗读出来,并解释意思。

2、教师出示《论语》的相关注释。

1.11:

没:

去世。

道:

主张,规矩。

1.12:

先王:

过去的君王。

斯:

这。

由:

用。

不行:

行不通。

1.13:

信:

承诺。

复:

实践诺言。

因:

依靠。

宗:

遵奉,学习。

3、各小组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认真自学,教师参与学习,了解学生自学状况,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各小组按照教师的安排各派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形式:

先朗读,后解释意思,可以在解释后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各小组汇报的时候,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对理解不正确的进行点拨。

(四)选取小老师讲解这三则《论语》

1、根据刚才汇报的情况,大家推选三个朗读最好,表达流利、准确地同学担任小老师,给大家讲解。

2、教师对小老师提出要求:

(1)带领大家朗读三遍,朗读时要求读音正确、停顿准确;

(2)把每一句的意思解释清楚,并能够流利地连贯起来说上两遍,使大家都能够理解。

(3)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帮助大家尽量把自己教的《论语》背诵下来。

(五)教师总结

附:

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中的亲仁

1、师冕见(xian4),及阶,子曰:

“阶也。

”及席,子曰:

“席也。

”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yu2)?

“然,固相(xiang4)师之道也。

”(这就是与乐师谈论的道理吗?

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理)

2、子语(yu4)鲁大师乐(yue4),曰: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

从(zong4)之,纯如也,皦(jiao3)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对鲁国乐关谈论奏乐之道时说:

“奏乐的道理是可以领会的:

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

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ei2)师矣!

4、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主动积极的去完成。

(当仁不让)

论语教案第七课

立身篇之三

1、熟读课文,并背诵2、理解孔子在文中所体现的思想:

温故知新、向他人学习、当仁不让、坚持真理、尊重别人3、联系生活实际,细细体会这些道理

理解亲仁,当仁不让的思想

导入:

俗话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仁德之心,仁爱之心的人,他对别人非常仁厚,即便是盲人乐师,也是如此!

有谁能把孔子对乐师的话读一遍?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非常熟练,

大家读了这么多遍,想想孔子在这些话里,都教给了我们哪些道理?

请同学们上台来讲

教师总结孩子们提出来的道理,然后在加以深化

1、温故而知新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事也会吟。

总是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不会忘却,而且能从其中发现新的知识!

举手调查,有谁复习过以前学习的知识,比如,上个学期的课本,比如我们学过的弟子规。

2、向他人学习

孔子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不仅是大人还是小孩,不仅是富人,还是穷人,不仅是健康的人还是,不健康的人。

曾经孔子还曾经被两个三岁小儿嘲笑过呢!

有一次,孔子坐车出去游学,看到有两个小孩子正在谈论太阳,于是,他就走过去听,一个小孩子说,早上的太阳隔我们最近,为什么呢?

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是一天中最大的时候,像玉盘一样,而另一个小孩子就说,中午的时候太阳离我们最近,因为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如果太阳不离我们很近,又怎么能让我们感到如此灼热呢。

两个小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孔子一下子答不出来,于是,两个小孩子嘲笑孔子说,谁说你什么都知道呢?

但是,孔子一点也不生气!

当然,我们向他人学习的时候,就要学习好的东西,就像陈洋上次给我们讲的故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问同学们,你向身边的人学到过什么?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同学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你想想他们身上,有哪些东西,是值得你学习的呢?

3、当仁不让,追求真理

伽利略的故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解伽利略为了真理不盲从,不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具有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仁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心中有仁,便是仁德之人

论语教案第八课

仁孝篇: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

②理解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

②自读: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

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

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

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

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

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

方"

指"

一定的去处"

,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对“方”的个人理解:

如果一定要出远门,就应该让父母知道你具体要去哪个地方,在那里做什么。

古代交通不方便,出趟远门可能就是1年半载的样子;

通信又不发达,全靠家书~一封信最少也得10天半月才能到家吧,路上还有丢的可能。

所以可想而知,如果出门之前不交待清楚,父母得多着急。

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论语教案第九课

学习篇之一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

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