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35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docx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

(1)

一、选择题

1.如果我们把:

“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丁村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透址上经过考古发现:

“……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

①制造石器

②会建造房层

③会使用火

④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图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6.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料文献

D.学者推断

7.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

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

8.《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

C.天下人们大公无私D.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9.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

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

1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12.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伏羲、黄帝

B.蚩尤、神农

C.盘古、夸父

D.炎帝、黄帝

13.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

“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

”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14.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下列场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

C.制作陶器D.过着群居生活

15.《史记•封禅书》载:

“秦灵公作吴阳上崎潢帝,吴阳下畤祭啖帝。

”历代类似的祭祀活动从未中断,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  )

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先蚕之祖D.造字圣人

16.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头部复原像最可能在下列哪座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

()

A.昆明B.成都

C.西安D.北京

17.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8.《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19.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

”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

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

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哪个时期

A.炎帝黄帝B.元谋人C.尧舜禹D.三皇五帝

21.黔东南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

“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2.对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3.“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材料反映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A.洞穴B.半地穴式房屋C.地窖D.干栏式房屋

24.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年仅25岁的裴文中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他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龙骨山上的“北京人”。

下列有关“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猿的某些特征B.用磨制石器C.距今约170万年D.会人工取火

25.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C.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D.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在云南省元谋县,属于古人类,排除;B项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排除;C项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排除。

故选D。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后来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近10万件各类石器”,可见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器,故①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显示北京人会建造房层,而且结合所学知识,会建造房屋是在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故②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可见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故③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显示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而且结合所学知识,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④不符合题意。

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历史史料的发现,③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故ABD不符合题意。

远古时代的石器、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元谋人和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会种植农作物,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所以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河姆渡人,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古发现的历史实物更能真实有效的提供历史资料,让人类了解历史,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

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陶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天然火的运用、打制石器的使用、群居生活出现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采取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

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

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9.C

解析:

C

【解析】

距今约20--70万年,北京人生活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他们已懂得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懂得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等,①②项属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不符合题意;③项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④项会烧制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故选C.

10.D

解析:

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可以判断这群原始人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D符合题意。

伏羲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敌蚩尤;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古人类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北京人以及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C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排除;D项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排除。

故选B。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不能制作陶器,过群居生活,共同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故排除BD,C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排除A。

故选C。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分析材料“秦灵公作吴阳上崎潢帝,吴阳下畤祭啖帝”可知,材料描述了黄帝和炎帝的贡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B符合题意。

大禹是治水英雄;嫘祖是先蚕之祖;仓颉是造字圣人,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理解并识记黄帝和炎帝贡献的相关史实。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现代科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塑造了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

头像的面部相对比较短,前额低平,眼眶上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遮着双眼。

她的颧骨很高,鼻子宽扁,嘴巴前伸,咀嚼肌发达。

整个头部还保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头盖骨比现代人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选D。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

A项不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

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正确答案为C。

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ABD均与题意“选贤与能”不符,故选C。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①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排除⑤,因此排除B、C、D三项。

故选A。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寻根问祖”应追溯到炎帝黄帝时期,故A符合题意;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B;尧舜禹的生活时间晚于炎帝黄帝,排除C;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排除D。

故选A。

21.B

解析:

B

【解析】

依据题中信息“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结合课本所学,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中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B符合题意;元谋人知道用火,但是不会直立行走,A不合题意;山顶洞人半坡人已会人工取火,C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

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①②项还没有开始农耕生活,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着干栏式房屋,便于通风防潮。

D符合题意;洞穴说法不正确,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B不符合题意;地窖说法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

B不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C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学会了制作舟船。

而河姆渡人不会制作青铜器,西周时才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