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47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docx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课程作业(作为评定成绩依据)

•主题:

当代建筑的前世今生(具体题目自定)

•内容:

分析西方当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注重个人理解,从自己的角度解读西方当代建筑的精神、推动力、方法特征、关注的问题、利弊。

•要求:

(1)图文结合,以分析图解为主,文字部分限于图片的辅助说明和注释,每页不超过300字,线索明确,掌握以图象语言表达复杂观念的方法

(2)采用A3图幅,硬质纸张

(3)不可直接采用照片,须转为钢笔画,着色与否自定,不少于15幅

(4)手绘图像可以通过拍摄或扫描转换为电子文件后成图;也可以整图手绘(可以采用拼贴方法)。

(5)不少于三张A3图,标明图号、姓名、学号、班级,按顺序排列

(6)每个自然班按学号排列,装订为一册

(7)字体、排版等方面注意与版式的结合关系

(8)作业完成过程中尽量多与任课教师沟通,避免重大错误

•最后一次课结束前上交

•主要参考文献:

弗兰姆普敦的著作《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文或英文版

外国现代建筑史

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1、我们对西方现代建筑的考察始终立足于对当代建筑的关切,尤其立足于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命运的关切。

因而,我们将不采纳一般的外国现代建筑史叙事方法,从一开始就将重心转向当代建筑问题的考察。

2、西方历史上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近代时期,所谓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是一种简单将中国建筑历史对应到西方建筑历史的误读。

3、由于西方建筑在当代建筑中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由于西方建筑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巨大影响,也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将主要讨论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从现代到当代——由启蒙向消费文化的历史嬗变

•第二章:

现代性的发现与现代建筑的滥觞

•第三章:

当代建筑——流派及其背后

第一章:

从现代到当代——由启蒙向消费文化的历史嬗变

一、当代建筑格局

二、后现代转向

一、当代建筑格局

1、消费时代和消费时代的建筑

•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是西方上世纪60年代后发生的最重大事件

•现代性价值受到挑战,发展和进步不再是绝对的价值尺度。

•变动不居的口味(而不是永恒价值)成为消费时代文化创造的依据。

•形而上学在商业文明的谱系中彻底失落。

•建筑和空间生产的消费品化。

•创新=标新立异?

2、价值崩溃下的迷茫

•消费文化解构一切对于价值的执著。

•中西建筑同样处于十字路口

•时代的整体价值解体

•现代主义理论与实践(现代建筑的不完善加上强烈的乌托邦色彩)陷入困局

•建筑创作从对价值的解释和兑现蜕化为传播学的杂耍。

•后现代建筑:

对价值的关切方式就是不关切。

•解构主义:

以解放价值的名义解构一切价值。

•极少主义:

只复兴了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

3、回归现代建筑,或回归建筑自身

•后现代建筑染上浅薄的意义传达痴迷症

•解构主义令知识分子着迷的形式游戏宛如一场茶杯里的风暴

•新现代和极少派是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现代建筑运动在哲学上的严格和道德上的崇高

•现代建筑的语言系统远未过时

•回归现代建筑某种意义上就是回归建筑自身

•现代主义关心建筑自身——建造、建造的目的、建造的环境

4、现代建筑仍将长期作为当代建筑的基础范式存在

•现代主义:

作为基础范式长期发挥作用

•现代建筑——建筑的、哲学的、政治的。

•现代建筑运动是建筑的革命——创造了新世界。

•范式的生命力。

•现代主义的逻辑原子主义和科学性情结——最深入、最基础、最严格的建筑语言建构。

5、乌托邦,似乎仍然是需要的

•乌托邦——价值的想象——人类对理想化的人类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系统化的精神建构与想象。

•乌托邦是一柄双刃剑

•现代建筑的乌托邦留给二十世纪的西方和世界建筑很多启示、可供发掘的资源。

•20世纪50、60年代是建筑乌托邦的黄金时代。

6、场所(Place),当代建筑的中心问题

•诺伯格¡¤舒尔茨:

场所是人在世间的立足点。

•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空间

•现代主义之后——场所

•场所是具体的,空间则因为没有人的置入而是抽象的;空间是功能性的,场所则更注重精神特质;空间概念中包含强烈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冲动,场所则要求建筑置入具体的情境,对于场所创造,没有通行的模式和方案;场所将人还原为完整的具体的人,现代主义虽然关注人,但却是抽象的、无差别的、物化的人。

•折衷主义和古典复兴只是场所创造的廉价方案,这是后现代派建筑师的思路;真正的场所应当来自场所精神与现代建筑体系的和谐,现代建筑体系是当代建筑最重要的现实之一,脱离这一基本现实并不符合场所精神。

7、可持续性,另一个中心问题

•严重的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是当代建筑面临的现实。

•社会生态的调谐也是建筑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代价值对发展进步的盲目乐观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非常紧张,可持续性是对这种状况的合理反应,要求建立一种更加全面、稳妥、节制的人类发展模式。

•场所观念与可持续性密不可分。

•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制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后现代转向

1、事件

•消费时代不可避免的到来

•两次世界大战对启蒙价值的打击

•殖民主义的衰落和民族主义的崛起

•五月风暴

•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灾难和能源危机

•全球化与非西方世界的困惑

•大众文化的话语权争夺

•左翼运动和国际共运遭遇挫折

五月风暴中的口号

•“当下这个革命不但质疑资本主义社会还要质疑工业社会。

消费社会注定得暴毙。

将来再也没有任何社会异化。

我们正在发明一个原创性昂然的全新世界。

想象力正在夺权。

” 

•咱们一起推倒托儿所、大学和其它牢狱的大门吧。

•要作爱,不要作战。

•做现实主义者,求不可能之事。

•社会是一株食人花。

•商品是人民的鸦片。

•他们在收购你的快乐。

把它偷回来

•前进,同志,旧世界已经被你抛在脑后。

•有多少报道,就有多少质疑。

•我们不询问,我们不要求,我们把它拿下,接着就占领。

•没有什么东西叫做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动。

•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就叫自由。

•你们虽富犹惧,虽生犹死。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我就是救世主。

•禁止说禁止!

•实现梦想。

2、现代性困境

•现代性是现代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的重要属性,直线矢量的现代时间以追求未来的无限进步信念构成现代性核心。

现代时间对生命节律的过度强迫是现代化中人与自然紧张对立的现代性根源。

•现代性通过将发展、进步塑造成强势话语,混淆价值与手段的界限颠覆了价值,进步狂躁症造成人与自然的紧张,也造成人的异化,导致社会结构的扭曲。

•20世纪的一系列事件使现代性的困境凸现出来。

•现代性困境的直接反应是发生自现代性内部的反叛,现代性有自我颠覆倾向,后现代性并非来自现代性之外,反叛是现代性的常规行为。

•现代性具有强烈的工具理性主义、精英主义色彩,技术精英控制下的官僚系统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世界在其中窒息,但却别无他选。

•世界仍然是现代化中的世界,妄言现代性过时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三世界要发展,发达世界则希望保持优势,这是一个解不开的套。

3、全球化与商业文化

•全球化和商业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事实。

•全球化和商业化始终处于西方的主导之下,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西方殖民运动的继续。

在放弃容易引发反抗的殖民方式后,西方通过渗透力更加强大的全球化和商业化过程加强他们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控制。

•美国是这一过程的最大受益者。

•现代主义使全球化和商业化富于吸引力,其核心是一种关于永恒发展和进步的神话,也包含着世界大同的乌托邦。

对于非西方世界,它们是如此富于吸引力。

•全球化和商业化是一柄双刃剑,由于它有着强烈的自我颠覆冲动,无论西方或非西方,都不可能成为单方面的受益者。

它加强了西方中心主义,但也从内部培养出对中心的离解力量:

从二战之后,西方的优越地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质疑,第三世界从全球化和商业化中发现了自己的机会。

•作为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文化载体,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是创造/破坏的矛盾统一体,在创造/破坏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破坏自身。

4、精英主义与大众文化

•精英主义与大众文化的昌盛并存,一个奇特但实实在在的事实。

•精英主义是一个古老传统,但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得到加强;大众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平民主义则纯粹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过度的精英主义将导致大众文化的强烈反弹,现代建筑的挫折正是因为它在平民主义的旗号下充斥着太多的精英色彩,居高临下的救世主姿态导致与大众文化的隔离。

•现代主义者关心大众,但不认为大众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资格,因此他们一方面为平民的权力战斗,另一方面却创造出精英的集团专制和远离大众口味的现代文化。

•从上世纪60年代,大众文化开始崛起。

•大众文化是当今事实上最强势的文化形态,最极端的反叛者也必须寻求与大众文化的某种沟通和妥协。

•借助商业化和日益高明的传播手段,当代精英已经能够控制大众文化、化解大众文化对精英主义的敌意,进而将精英主义的私货夹塞进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或流行文化=平均数?

5、历史、传统和乡土的愁绪

•历史、传统和乡土是人之为人的特质,但现代性却对此形成压抑,全球化和普世价值使这个世界变得过于简单。

•重新找回历史、传统和乡土是寻回自我、抵制现代性对人的抽象化和单面化的关键环节。

•历史、传统和乡土是具体而真实的,它们导向价值的多元化,是挑战单一中心和话语霸权的最优质资源。

•由于西方文化尤其美国文化是事实存在的唯一文化霸权力量,第三世界甚至除美国之外的整个西方都在抵制美国文化的侵袭中选择向自己的历史传统和乡土特质致敬。

•但如何理解历史、传统和乡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回归是走不通的路,东方主义式的理解则将自我“他者化”,只能使历史、传统和乡土的思考在逆向种族主义下迷失。

•历史传统和乡土的思考也许只能置于当下情境中才能产生积极意义,乡愁和怀旧了无意义。

6、文化困惑与后现代思潮

•好莱坞大片、NBA、迪斯尼、麦当劳,它们构成后现代时期的文化奇观。

被熟练操弄的流行和时尚将文化定位在表层,味蕾在快餐的刺激下兴奋得发抖,不要深刻,不要精致,不要崇高,文化在肉体快感的强烈渴求中不断滑落。

•这是一个充满文化困惑的时代,无论西方或东方,因为价值重建的困难和价值的不断消解,都无法获得文化建设的明确方向。

•后现代思潮是对文化困惑的反应,但却无法承担价值重建的重任,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当价值的系统建构几成泡影,廉价而缺乏哲学严格性的“政治正确”便被拿来滥竽充数。

•由于国际范围内左翼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20世纪早期已经建立的知识分子普遍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淡化。

后现代思潮正在远离民众,成为学者们在书斋中孤芳自赏的智力游戏,曾经的反叛精神和道义担当孤魂野鬼般在躯壳外游荡。

第二章:

现代性的发现与现代建筑的滥觞

•这将是一个比较简短的章节,主要讨论现代建筑运动之前的观念、技术和方法的准备,以及这个阶段上发生的主要建筑现象。

1、工业化、现代性与建筑

•西方自文艺复兴开始的现代转型终于伴随工业化而趋于完成。

•现代观念成为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基础。

•启蒙运动是西方现代意识确立的主要标志之一

•启蒙精神与现代性纠缠在一起,是一种极为明确的现代性表述。

其核心是对理性和进步的极度推崇。

•由理性主义到工具理性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归宿。

科学主义也借此成为支配性的话语模式。

•工业化的完成使现代性的威力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使现代性作为此后西方文明的不可动摇的意识形态基础的地位得以确立。

即便在后现代主义者反思现代性的时候,他们也无法摆脱现代性叙事模式和逻辑前提。

•现代性是现代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的重要属性,直线矢量的现代时间概念以追求未来的无限进步信念构成现代性的核心。

现代时间概念对生命节律的过度强迫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紧张对立的根源。

•现代性通过将发展、进步塑造成强势话语,混淆价值与手段的界限,颠覆了价值,进步狂躁症造成人与自然的紧张,也造成人的异化,导致社会结构的扭曲。

2、现代主义萌芽阶段的建筑与城市

Ÿ工业革命造成的城市爆炸和社会矛盾给19世纪欧洲建筑和城市设计提出了异常艰巨的任务,建筑师面对这些问题展开一系列努力,造就了现代建筑运动之前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思想的风云激荡。

Ÿ一切努力的本质:

寻求符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需要的建筑与城市表现形式。

Ÿ新技术及其表现形式、工业化城市的设计模式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个主题。

Ÿ大变革时期的两种思路:

向前看和向后看。

如果现状很糟糕,而过去曾经有过美好的东西,那么是回到过去还是走向未来?

回到过去被证明为不切实际的怀旧,现代建筑的诞生终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徘徊。

Ÿ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社会思想的其它方面,启蒙思想需要建筑和城市领域的对应表现,建筑师的努力也只能走向这个方向。

Ÿ这个时期的西方正在形成一个平民社会,建筑师的服务对象由王公贵族、赞助人和教会变成整个社会,建筑师需要学会对社会负责。

Ÿ建筑语言的革命首先出现在工业建筑等以实用性为核心的建筑类型中,但只有在推广到一般民用建筑后才具有普遍意义。

Ÿ这一时期重要的建筑和城市思想大都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1)建筑方面

•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以及与之强适应的形式是19、20世纪相交之际最重要的建筑课题。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为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设计建造

•生铁结构

•使用4部水力升降机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新图腾

•形式上仍然具有折衷主义的痕迹,但结构和材料自身的逻辑关系被毫不含糊地表现出来,充满技术进步的自豪,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念呼之欲出。

•水晶宫,帕克斯顿设计

•材料:

玻璃(用于围护)、生铁(结构骨架)

•设计师将原来用于温室的技术用于一般建筑,完全不同于过去厚重阴暗的欧洲建筑,新建筑轻薄透明,新技术所达成的效果给当时的世界造成很大震撼。

•水晶宫内部

•新旧形式混合在一起,建筑体系的革命还未彻底完成。

•肯特红屋,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革命导致的工艺水平倒退持强烈批判态度,他们对简洁形式下的精湛工艺的摸索对后来的现代建筑运动有所启示,但怀旧心态妨碍他们从正面理解技术革命带来的潜力。

•新艺术运动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内部,1893年

•将装饰与新材料、新技术结合的努力,赋予新技术以优美的形式。

•使用铁质构件

•以生长繁茂的草木作为装饰主题

•新艺术运动对建筑的关注限于形式方面,对建筑形式的简化、净化和美化有所贡献,但不能从整体上解决当时建筑面临的困境。

•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也在建筑里面中使用

•相比折衷主义,建筑形式纯净简练。

•新艺术运动的德国分支称作青年风格派在新形式探索方面走得更远,特点是更加简洁。

•青年风格派的探索为现代建筑首先出现在德国打下基础。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高迪设计

•高迪置身新艺术运动之外,他的作品却代表着新艺术运动的最高成就,并超越于新艺术运动而具有表现主义色彩。

•主题:

曲折多变的有机形态、龙、绚丽诡异的彩色拼贴、新艺术运动式的装饰

•该建筑至今仍然在建设中,后来的建筑师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高迪的设计风格。

•查尔斯·詹克斯曾经将高迪的作品看作最早的后现代建筑。

•1873年的大火几乎使芝加哥化为废墟,艰难的重建工作需要低投入高效率的建筑方式,传统的巴黎美术学院式建筑无法满足要求,于是,芝加哥成为摩天大楼的诞生地,芝加哥学派也应运而生。

•除了有限的装饰外,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关系非常协调,已经相当接近现代派建筑。

•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在当时非常先进,但由于美国人对巴黎美术学院的折衷主义更感兴趣,芝加哥学派在重建后迅速被抛弃,美国终于没能成为现代建筑的诞生地。

•芝加哥学派也用装饰,但不会干扰结构关系的表现。

•斯坦纳住宅,阿道夫·路斯设计

•路斯主张以实用舒适为主,反对装饰,宣称:

装饰就是罪恶。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城市,新的生产方式、交通方式,爆炸性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平民的贫困化,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使传统城市面临崩溃,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必须以革命性的方案来满足革命性的工业化城市的需要。

•奥斯曼领导下的巴黎改造将巴黎变成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广场、林荫大道、纪念性建筑联结成气势磅礴的整体。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至今还充满活力

•昨天:

在烟雾中居住工作

•今天:

在郊区居住,在烟雾中工作

•明天:

在充满阳光的韦林田园城市居住工作

•美国的主要城市在18、19世纪发展异常迅速,城市布局大多采用方格网形式,先确定道路系统,街坊呈长方形,面积较小,以便获得更多的临街店面。

•纽约:

方格网式布局城市的代表,效率和经济需要决定了城市的面貌。

摩天楼林立的城市景观被创造出来,成为令人震撼的资本图腾,给欧洲建筑师带来巨大震撼。

第三章:

当代建筑——流派及其背后

1、现代主义

2、高技派

3、后现代主义

4、解构主义

5、极少主义

6、批判的地域主义

7、新理性主义

8、新现代

9、当代城市、建筑设计走向

1、现代主义

•现代建筑是20世纪至今最重要的建筑现象.

•是启蒙运动理想在建筑城市领域的延续,它引发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和城市革命,并深刻地影响到此后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城市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图腾,是资本主义精神、价值的符号。

•现代建筑和城市第一次从总体上解决了工业革命引发的基本城市和建筑问题,但现代主义也含有大量乌托邦成分。

•现代建筑运动全面体现了现代性的内涵,追求进步、创造,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后果,创造的同时也极具破坏性。

•现代建筑运动以效率为核心价值,注重建筑和城市的经济效率和功能效率,并形成一整套相应的建筑语言:

→简洁、直接;

→注重从技术、功能到形式的逻辑连续性,要求建筑形式反映建筑的技术和功能;

→反对滥用装饰;

→开放的流动的空间;

→城市设计中一切服从效率原则,宽阔的道路,开放性空间,高大的建筑,清晰而严格区分的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主义提倡“形式追随功能”,是现代主义的重要原则,但现代主义大师经常突破功能主义的约束。

•现代主义四大师:

勒-柯布西耶、密斯、赖特、格罗庇乌斯

•现代主义及其衍生风格至今仍是当代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

2、高技派

•高技派是现代主义后继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高技派是技术美学和机器美学最夸张的表现,不仅在建筑中使用新技术,而且以新技术和高技术的作为建筑表现的核心。

•总体上来看,早期高技派是典型的技术乐观主义者,相信新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人类建筑和城市的所有问题。

•后期的高技派在技术美学上的执著程度有所下降,技术乌托邦色彩减少,注重建筑语言的拓展,强调人文关怀,技术表现更多与环境、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思考联系在一起。

•由于表现方式的不同,高技派通常被区分为软高技与硬高技两类。

前者对技术的表现较夸张,后者看上去较柔和优雅。

3、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指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形成的对现代性文化价值持批判态度的各种思潮和文化形态。

•建筑中的后现代主义所指范围较小,特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形成的一股在建筑形式中重新引进拼贴各种历史样式、符号和大量使用隐喻手法的设计思潮。

•激烈反对现代派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

•后现代主义重视大众文化,主张对建筑从专业和大众两个层面进行双重编码。

•反对“少就是多”,文丘里反驳道:

“少就是烦”,“我喜欢基本要素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含糊而不要‘分明’,……宁可迁就也不要排斥,宁可过多也不要简单,既要旧的也要创新“。

”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

•认为建筑和城市都是“复杂的和矛盾的”,因而在表现上也应当是“复杂的和矛盾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具有折衷主义色彩,对形式的过度关心使其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

4、解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兴起,受解构主义哲学的强烈影响。

•受德里达解构哲学影响较深的解构派建筑师对建筑中的一切成见持怀疑态度,解离整体、结构、秩序,试图通过颠倒、打碎、重组来发现新的价值。

•他们不认同现代主义,具有较突出的反理性主义倾向,但对后现代建筑的批评更加激烈,反对后现代主义浅薄的形式主义、历史主义和波普主义。

•反对以形式的纯净性和逻辑性压制其它价值,也反对以符号堆砌和形象隐喻达成廉价的意义传达,追求表现深度,也追求自由随意的形式游戏。

•解构主义的另一方向与20世纪初的构成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称“新构成主义”。

•形式上往往出人意料,支离破碎的形体仿佛刚刚遭受了一场地震,结构、尺度、体量和建筑的各个部件以反常规的方式堆置在一起,创造出废墟似的视觉奇观。

5、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是对充满消费文化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和游戏化的解构主义的反动,是一种回归现代主义基本原则的建筑潮流,又称极简主义.

•自20世纪90年开始逐渐成为当代建筑中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

•以继承和发展现代主义的简约化原则为主要特征,比一般的现代主义建筑更加倾向于极端节制、极端理性。

•可以看作现代主义中原有的逻辑原子主义和还原主义思想的积蓄和延伸。

•在手法和形式控制上追求极少化,去除一切多余的元素,使建筑呈现出极端简练纯净的视觉效果。

•注重整体,寻求建筑与场所的关联,摒弃经典现代主义的普世主义设计理念。

•注重独特而简练的建构方式和材料表现力的研究和发掘,精心推敲的细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建筑表皮的特殊构造,在光的利用方面有独到之处。

•极少主义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造价高昂,是资本消费时代的特殊现象。

•集中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瑞士为中心,别称:

瑞士盒子。

•极少主义是对建构学的绝佳阐释。

•极少主义是一种思想倾向,而不是简单的设计风格或流派。

6、批判的地域主义

•“这一术语并不是指那些在气候、文化、神话和工艺的综合反应下产生的乡土建筑,而是用来识别那些近期的地域性学派,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和服务于那些他们置身其中的有限机体。

•反对中心主义和普世主义价值,关注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将建筑创作建立在自身所属地域文化、气候、工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适应和表现自我文化精神,并使其与现代建筑体系相适应。

关注场所与形式的关联性。

•通常是反全球化的,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对国际式现代建筑和其它泯灭地域差别的全球性建筑思潮的自觉抵制。

•不是一种单一风格,而是一种广泛的建筑创作倾向。

•在现代性价值主导的时代,地域主义者在设计策略上容易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地位,他们对现代性的抵制经常与当地社会对现代化的渴望背道而驰,很难找到有效的平衡点。

•后现代性给予差异存在空间,但仍然难以摆脱潜在的西方中心和普世价值色彩,也不是地域主义的最佳归宿。

7、新理性主义

•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和英美的经验主义是西方的两大思想传统。

•建筑中的新理性主义因为对历史资源的特殊关注,又称新历史主义。

•新理性主义表面上与后现代的古典复兴有相似之处,但与美国式的简单拼贴引用历史符号的做法不同。

•新理性主义寻求的是基于文化、历史、传统的合乎理性原则的建筑生成方法,注重历史自身的逻辑。

•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形式上的复古或喻古,而是更深层的规律化的历史元素及其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