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668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面遇特殊地质构造带及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区距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北东约70km,距乌斯太镇约60km,距呼鲁斯太镇约3km。

乌(达)~巴(巴彦浩特)一级公路从井田西侧通过,有简易公路与呼鲁斯太镇、宁夏石炭井煤矿相通。

大武口~汝箕沟运煤专线铁路呼鲁斯太站距井田仅6km,交通条件便利。

矿区面积约3.1072km2,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服务年限约20年。

阿拉善福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简称福泉公司煤矿)是阿拉善左旗煤炭有限责任总公司原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一部分。

福泉公司煤矿范围内矿井共有7对,分别开采2、3、6、7及15号煤层,其中开采2号煤层1对,3号煤层1对,6号煤层3对,7号煤层矿井1对,15号煤层矿井1对。

开拓方式均为片盘斜井开拓,井筒及运输巷道均沿煤层布设。

本公司7对矿井除3号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其余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均为3万吨/年。

目前除3号煤层井(三层井)保留外(已改造为0.3Mt/a矿井),其它六对小井均已关闭。

煤矿上部(+1350m以上),开采历史久,其采空区分布范围较大,故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按矿井设计的要求,留设保安煤柱,以防邻井积水直接溃入或沿断裂带涌入巷道。

开采中各煤层出露情况基本与原报告叙述相同,2号煤层平均厚度2.0m,含夹矸0~4层,煤层直接顶板岩性大多为页岩或砂质页岩,一般厚度0.5~2.0m,其稳定性较差。

2号煤层矿井涌水量约为100m3/d;

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8.18m,含夹矸0~18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砂岩,该煤层顶板有一层伪顶为粘土岩,随采随落,使煤的灰分增高,另外3号煤层厚度较大,因采煤方法为房柱式,故回采率较低;

开采过程中涌水量微弱,约为2m3/d;

6号煤层平均厚度为0.9m,局部含1层夹矸,煤层顶板为灰岩,稳定性良好。

6号煤层矿井涌水量十分微弱,基本无水;

7号煤层平均厚度1.2m,局部含1层夹矸,顶板为灰岩,稳定性良好,涌水量微弱,1.0m3/d。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贺兰山北段,为低山丘陵地形,山势多呈北西~南东走向。

最高标高为1658m,位于井田东南角,最低为1506m,位于井田北部的呼鲁斯太沟。

区内沟谷不发育,地形切割不强烈。

三、水系、河流

区内水系不发育,境内无地表水体,多为干涸的沟谷,仅在大雨过后沟谷中有暂时性流水。

夏秋季节多洪水,洪水来势凶猛,但延续时间短,很快沿呼鲁斯太沟排泄区外。

四、矿井水文地质

根据我矿有关地质资料,开采标高+1599--+900m。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矿井已开拓过的井巷资料分析,矿井充水水源来自大气降雨,排泄除部分蒸发外,主要沿沟谷向下游排泄,经第四系孔隙、裂隙及采空区补给井下,造成矿井充水。

现简述如下:

1、井田主要含水层

井田位于百灵井田24线以北构造简单地段,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南东20~30°

,倾向南西,倾角20~30°

的单斜构造。

区内地层主要由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组成。

在沟谷凹地中有冲洪积相砂、砾石堆积物和风积砂、黄土。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沟谷凹地中的砂砾石层和石炭系以及二叠系砂岩地层中。

本区地下水按其含水层埋藏条件及水力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冲洪积层:

一般分布于沟谷凹地中,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厚度较小,含水层单一,水量一般不大。

含水层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埋深0.5~2m,流量0.48~3.6t/s,水质为Cl·

SO4-Ca·

Mg,矿化度小于1.0g/L,PH值为8.4~8.3的淡水。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除部分蒸发外,主要沿沟谷向下游排泄。

基岩孔隙~裂隙水:

据含水层埋藏深度、岩性等划分为5个含水带。

第一含水带为2号煤层底板以上150m左右,含水层厚度约77.0m,岩性为中砂岩夹砂质页岩,单位涌水量0.00365l/s·

m,渗透系数0.004m/d。

第二含水带为2号煤层底板~3号煤层底板,含水带厚度52.0m,含水层厚度约37.0m,岩性为中、粗砂岩夹煤层,单位涌水量0.00157~0.0709l/s·

m,渗透系数0.0104~0.279m/d。

第三含水带为3号煤层底板细砂岩~8号煤层底板,含水带厚度69m左右,含水层厚度约18.0m,岩性为砂质页岩、细砂岩、煤层夹灰岩三层,单位涌水量0.013l/s·

m,渗透系数0.0609m/d。

第四含水带为8号煤层~15号煤层底板,含水带厚度72.0m左右,含水层厚度约31.0m,岩性为中~细砂岩、砂质页岩、页岩夹煤层,单位涌水量0.000549l/s·

m,渗透系数0.00132m/d。

第五含水带为15号煤层~K1标志层底界,含水带厚度43.0m左右,含水层厚度约11.0m,岩性为砂质页岩、细砂岩、煤层夹两层灰岩,单位涌水量0.00026l/s·

m,渗透系数0.00159m/d。

各含水层的水质类型为Cl·

SO4-K·

Na或HCO3·

Cl-K·

Na。

2、煤层及断层的含水特征

从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说明,煤层大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各含水带具高压自流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0~50m,地下水流势和地形相似,以辅6勘探线附近为地下水的分水岭,向北西、南东方向流洩。

据钻孔揭露各断层破碎带时,冲洗液消耗量甚微,据2号水文孔F14正断层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0.0134l/s·

m,渗透系数0.318m/d,故区内断层水微弱,并以静储量为主,导水性不强。

区内煤系地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但该区年降雨量仅150~200mm,而蒸发量为其12倍,属干旱地区,即降水量小,补给量少。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具以下特征:

(1)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基岩含水量微弱,第Ⅰ、Ⅳ、Ⅴ含水带接近无水,对矿井影响很小。

(2)地下水补给来源为贫乏的大气降水,矿井排水以静储量为主,静储量疏干后相应地段干涸。

(3)各含水带之间均以煤层及煤层顶底板砂质页岩、页岩为隔水层,各含水带水位标高水质类型略有差异,其间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

然而第四系潜水底部无隔水岩层,直接补给基岩孔隙裂隙水,从而增加矿井涌水量,故在沟谷地段水量增多。

3、矿床充水因素

矿床充水因素很多,尤其在随着开拓掘进,矿床充水因素也随着改变,但最主要的是构造与地貌的综合作用对矿井的威胁最大,巷道在通过含水带及断裂时,地下水可沿断裂流入巷道,同时需注意破碎带的坍塌。

4、矿井涌水量

目前大部分煤矿开采浅部地段,其矿井涌水量均很小,只需简单疏干。

但随着井巷的延深,涌水量会逐渐增大,但增幅不大。

根据矿井勘探地质报告,矿井实际正常涌水量为40m3/h(960m3/d),最大涌水量为51m3/h(1224m3/d)。

5、水文地质类型

本区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孔隙为主,裂隙次之,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q<0.1L/s·

m),另外补给源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侧向径流补给受含水层导水性限制,补给量不足。

主要可采煤层虽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地下水径流缓慢,补给导水条件差。

据此将勘探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一~第二类第一型,即为以裂隙—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矿床。

第二章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该矿井整合后,原“60万吨/a井”中央水泵房主排水设备仍为矿井主排水设备。

水流方向:

一采区工作面涌水(顺槽污水泵)→轨道石门(自流)→南副斜井井筒→南副斜井井底车场→水仓,二采区工作面涌水(顺槽污水泵)一区段车场(自流)→北副斜井井筒(自流)→北副斜井井底车场(自流)→水仓,在回采、掘进工作面巷道积水排至南副斜井井底车场水沟内,流入水仓,由中央水泵房排水设备排至地面井下水处理站水池。

2.1水仓

井下设置主、副两条独立的水仓,总长度200m,容积为1008m3,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本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40m3/h,则水仓有效容量需大于320m3/h,满足矿井涌水量的要求。

2.2水泵

主排水系统选用DFD85-67×

9型离心式水泵,配用YB450S-2型、250kW、2985、10kV防爆电机三台,该矿选用3台DFD85-67×

9型离心式水泵,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最大涌水时,两台轮流工作。

2.3水管

主排水系统设置两趟管路,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排水泵及管路能满足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2.4采区排水系统

选用3台WQX15-50-4型隔爆潜污水泵来满足采区排水需要。

正常涌水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第三章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及收尾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面遇到断裂带时,必须采取架棚背顶支护,支架要与裂隙方向带垂直,支架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

2、支护要及时,严禁空顶作业,支架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

3、断裂带较破碎时,必须沿断裂带走向留不小于5米的保安煤柱,并沿煤壁打点柱背帮支护。

4、在断裂带附近作业时,要尽量减少爆破。

确需爆破时,炮眼布置要合理,装药量要适当。

5、出现透水预兆时,要立即撤离人员,待查明断裂带与积水区域的情况后,方可作业。

6、严格执行上班前、放炮后严格进行敲帮问顶、支架验收、交接班和顶板分析等制度。

二、采煤工作面收尾的安全技术措施

1、由于采面接近收尾时,顶板压力增大,应加强工作面和工作面出口支护,必要时可采用架棚、木垛等特殊支护方式支护。

2、切实做好运输巷道、切眼(小井)支护。

3、留足保安煤柱,不得随意开采保安煤柱。

4、加强工作面局部通风,确保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第4章水患类型及防治

第一节矿区主要水害类型

矿区存在水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老窑水

区内采煤历史悠久。

由于区内煤质好,煤层厚度稳定,地质构造中等,据矿方调查,矿区域内小窑开采数目多、采量小,为安全起见,矿山应掌握该矿区范围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同时必须坚持“有疑必停”的原则,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

若发现积水量较大,应先疏干再回采,以防突水。

在以上措施下,老窑积水无突水危险性。

2)顶板裂隙含水层

第四系潜水底部无隔水岩层,直接补给基岩孔隙裂隙水,从而增加矿井涌水量,故在沟谷地段水量增多。

2、3及15等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厚度一般3~8m,有时厚达10余米,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胶结致密,地表裂隙发育,裂隙方向分为北西和北东两组,岩石吸水至饱和状态的抗压强度大于400kg/cm2,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为800kg/cm2以上,故当砂岩作为煤层的直接顶板时,稳定性良好。

但2号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以页岩或砂质页岩为主,厚度0.5~2.0m,其稳定性较差。

3号煤层顶部粘土垂直节理发育,易于块状冒落,其顶板粘土不开采时,应特别加强维护,以防渗水跨落造成事故。

6、7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灰岩,厚度0.5~3.0m。

吸水饱和时的抗压强度大于500kg/cm2,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在1000kg/cm2以上。

稳定性良好,易维护。

因此,井田内除2、3号煤层底板为砂岩外,余者均为页岩、砂质页岩,岩石性脆,浸水后不易膨胀,经实验煤层底板岩石软化系数虽低(0.75),但底板尚稳定,易于管理,不存在突水危险性。

3)底板岩溶含水层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号煤层底板~3号煤层底板,含水带厚度52.0m,含水层厚度约37.0m,岩性为中、粗砂岩夹煤层,单位涌水量0.00157~0.0709l/s·

3号煤层底板细砂岩~8号煤层底板,含水带厚度69m左右,含水层厚度约18.0m,岩性为砂质页岩、细砂岩、煤层夹灰岩三层,单位涌水量0.013l/s·

m,渗透系数0.0609m/d,管理适当不存在突水危险性。

第二节水害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矿区的主要水害类型,应采取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1)探:

配备相应的探、放水设备,对老窑积水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同时必须坚持“有疑必停”的原则;

2)防:

对采空区、老窑积水,应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保留30m防水煤柱的防治措施,以防止老窑及采空区突水发生;

对地表水,应留设足够防水煤柱,防止透水。

3)堵:

在地表主要迳流地带修建排水沟、防洪沟,将地表水引出矿区排泄,从源头上减少地表水的入渗;

4)截:

根据矿坑涌水量及突水量、透水量的大小,在矿井下修建水窝,截断及缓冲矿坑涌水及透水对工作场所的危害;

5)排:

井下应修建排水沟,完善水沟排水量等排水设施,保证排水能力。

第五章工作面过老空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老空巷道长时间封闭、闲置,未采取通风措施,易积聚大量瓦斯、水和有毒有害气体,氧气含量减少,为保障施工时工人的生命安全,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过老巷可能发生冒顶事故、自然发火和瓦斯有害气体超限等安全隐患。

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一、具体措施:

1、必须坚持“先探后掘”的原则

1)建立钻机施工台账,在钻进过程中,记录清楚钻孔的方位、倾角、机高、进尺、岩性及孔内气体情况等,保证钻孔施工资料的准确性。

2)原始记录要按要求在现场及时、详细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不得搞回忆录式记录。

2、钻探期间有害气体检测

1)在钻孔期间,瓦检员除进行正常的工作面巡回检查外,应每班对钻孔口的瓦斯、CO等有害气体浓度随时检查,如果瓦斯、CO等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及时汇报调度室和相关领导及时处理。

2)当钻孔接近老空巷时,预计可能发生瓦斯或者其它有害气体的涌出,应该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者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应当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调度室,及时处理。

3、掘进工作面揭透老空巷措施:

1)掘进前先沿掘进方向打60m超前探放钻孔,进一步验证老空巷位置,探测老空区详细参数,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掘进。

2)根据钻孔资料距离空巷位置0.3~0.6m时,采用掘进机截割头沿煤层正面与空巷贯通,严禁截割6号煤层底板坚硬岩层,避免产生火花。

3)先截割煤层小断面(1×

0.5m)与空巷贯通,然后进行瓦斯排放,待瓦斯浓度降到0.5%以下时,再进行全断面贯通。

4、揭透老空巷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措施

1)排放过程中必须停止工作面的任何作业,并切断工作面所有电源。

2)由机电部门负责,必须保证供给该处风量的局扇连续运转,不得停风。

若出现故障导致双风机均无法正常工作时,瓦检员、安全员必须立即撤出。

3)由综三队队长负责,保证供风风筒不漏风,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距离不得大于5米,风筒吊挂,平、直、稳。

4)坚决杜绝使用“一风吹”的作法,排放。

5)由通风部负责甲烷传感器,按规定悬挂在距工作面不大于5米之处,并保证正常运行。

6)瓦检员、安全员必须现场交接班,随时进行检测有害气体,瓦斯员每班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甲烷、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检查两次一氧化碳浓度,一次硫化氢浓度,每次检查结果必须汇报调度,调度应将汇报结果情况记入瓦斯管理台账。

瓦斯浓度达1%,CO2浓度达1.5%时,必须撤出人员。

7)在无瓦检员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工作面。

8)瓦检员进行气体检测时,必须在安检员的陪同下,由外向里逐渐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准逐步进入工作面。

9)该巷道内严禁出现一切火花,如工具撞击、摩擦等。

10)排放瓦斯后,经瓦检员检查工作面瓦斯浓度不超过1%,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稳定30分钟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时,证实确无危险后,方可通知调度恢复工作,方可进行全断面揭透。

二、过老空区探放水方案

(一)防治水原则

井筒施工过程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其中对老空区重点采取“疏、排、堵”措施进行防治水。

(二)水害分析

1、正常煤岩层段地下水害分析

根据补充勘探资料,矿区为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地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基岩裂隙水(砂岩裂隙层间含水层)。

根据抽水试验,基岩裂隙水单位出水量为0.0036l/s.m~0.0109l/s.m,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m,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其充水通道为渗入性通道。

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而且资料显示附近无明显地质构造形成充水通道,井筒掘进前方正常段煤岩体无突水可能,可采取前探眼引导防水和排水设备排水措施进行掘进。

2、其它水害分析

矿区除谷沟排泄大气降水形成的短暂洪水外,基本无地表水体。

平时仅有少数沟谷沟脑部位存在下降泉排泄基岩裂隙水和矿井排水,水量很小,很快渗、蒸发殆尽。

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不会对矿井构成充水威胁。

但由于小煤矿井口位置不详,有可能地表水成为老空区的充水水源。

井田东部的小煤矿总排水量174m3/h,均沿沟谷排除区外或消耗于生产,对矿井不构成威胁。

临近矿井考虑存在防隔水煤柱,其涌水不会对井筒施工区域产生威胁,但也可能存在越界开采对防隔水煤柱的破坏,会造成各矿井老空水的串通,应通过调查进一步确定。

三、钻探施工

(一)施工准备

1、工作面条件

井筒掘进至探水警戒线时,工作面停止掘进,井筒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并且在工作面迎头喷射200mm厚C20混凝土,然后方可布置钻场进行探放水。

2、搭设钻机工作平台

在距工作面1.8m处布设钻机平台便于钻机工作。

平台采用14#工字钢制作,立柱要生根于巷道底板下300mm,用C25混凝土捣制,平台上面铺设60mm厚木板,用8#铅丝绑扎固定。

3、钻探设备

(1)钻机:

采用ZLJ-400型煤矿用液压钻机1台。

(2)泥浆泵:

采用ZNB/1.5-2.2型泥浆泵1台。

(3)钻杆:

采用φ42mm防突钻杆。

(4)钻头采用φ75mm金刚石钻头,孔口钻孔采用φ127mm金刚石钻头。

(5)孔口管:

采用φ108×

4mm无缝钢管制作,长度5m。

(二)钻孔布置及钻机安装

根据探放水钻孔设计,由测量人员在工作面标定开口位置和方位角。

在平台上摆设好钻机,调整钻机,使钻杆方位角和仰角与设计一致并对准开口位置,用手动葫芦、钢丝绳环子固定钻机,并用垫木和木楔将钻机顶柱两端等部位加固,使其稳固。

(三)开孔施工

1、开孔

开孔孔径φ127mm,孔深5m,下入φ108mm套管5m作为孔口管,用水泥浆封闭套管外的环状间隙。

空口管外端安装有法兰盘、闸阀、压力表,其耐压不得低于3MPa(600m处水头最大静压为2.44Mpa),正常段钻孔直径φ75mm。

孔口管的埋设要按设计的孔位和钻孔倾角进行埋设。

2、孔口管(套管)固管

将套管下入孔内规定的深度,用钻杆下入孔底,将配制好的水泥浆(水泥用P.O42.5级,水泥:

水=1∶0.6)注入套管外的环状间隙,至孔口返出水泥浆,凝固36小时后扫孔至孔底,继续钻进穿过至设计层位后终孔。

(四)钻探方案及步骤

1、钻探方案

采用φ75mm金刚石钻头、Φ42mm,L=1.5m防突钻杆、ZLJ-400型液压煤矿安全钻机配合ZNB/1.5-2.2型泥浆泵施工。

采用机械回转、孔底冲洗液钻进法施工钻孔,冲洗液使用普通泥浆。

2、施工步骤

1)、根据钻孔技术参数,由测量人员在工作面进行钻孔参数标定和复核。

施工前由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参数交底。

2)、严格按照钻孔设计要求开孔,调整钻机位置,使施工的钻孔方位、倾角、孔口位置符合设计,并在钻进1m左右时复查钻孔方位、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重新开孔,确保施工的钻孔符合设计要求。

3)、开孔后钻机开始正常钻进,在钻进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对钻机固定部件要经常性紧固,防止钻机移位,造成钻孔方位和倾角改变。

4)、建立钻机施工台帐,在钻进过程中,记录清楚钻孔的方位、倾角、机高、进尺、岩性及孔内气体情况等,保证钻孔施工资料的准确性。

5)、钻孔施工完毕由验收员复核钻孔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通知机长提钻终孔,进行下一程序。

测量人员对钻孔实际开孔坐标、方位、倾角等进行测定,做好记录。

6)、专门配备水文工程师,负责简易水文观测和其他水文技术工作。

7)、原始记录要按要求在现场及时、详细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不得搞回忆录式记录。

(五)钻机操作规程

1、钻机钻孔操作前,必须进行调压试车。

试车后接上冷却器、水鞭与水管。

2、钻机钻孔时,根据需要选择钻机旋转速度,钻机换挡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3、安装钻杆和钻头操作:

动力头退至机架后端,打开夹持器夹板,将钻杆旋转接在水鞭轴上,动力头旋转,慢慢前进,当钻杆前端外螺纹通过夹持器后停机,将钻头旋转接在钻杆上。

4、开孔操作:

修平开孔处的岩层,保证钻头接触平稳。

打开供水阀门给冷却器和水鞭供水,动力头慢转,并缓慢推进,当钻进一定深度且钻机、钻具运转平稳后,方可用正常旋转和速度钻进。

5、加接钻杆操作:

钻机钻进到钻杆四方处时停止推进,关闭水便供水阀门。

动力头慢转,钻杆上四方对准夹持器卡板时停止旋转,将卡板卡住钻杆,再操作动力头反转并慢慢后退,当螺纹完全松开后,停止旋转,可将动力头正常后退,退至可放入一个钻杆位置,扳动机架手把,压缩弹簧,水鞭后退一定距离,放入加接的钻杆并对准前一个钻杆中线,松开手把,打开夹持器,打开供水阀门,动力头正转前进,即可接上钻杆,钻机正常钻进。

6、拆卸钻杆:

拆卸时动力头正转并后退,第二根钻杆四方对准卡板时停止旋转,关闭水鞭阀门,将卡板卡住钻杆,动力头反转后退,松开钻杆一端螺纹,另一端人工卸下。

7、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动力头禁止反转。

(六)钻探施工人员组织

根据巷道设计尺寸,在工作面布置一台钻机施工钻孔,“三·

八”制连续作业,每条井筒钻探施工劳动力组织见下表。

每条井筒钻探施工劳动力计划表

工 

种 

人 

数 

工 

班 

长 

钳 

地质工程师 

1

钻 

电 

验 

收 

员 

3

泥浆工 

辅助工 

技 

术 

水泵工 

瓦检员 

信号工 

(七)钻探期间有害气体检测

在钻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