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75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 15篇 二含答案.docx

高考专题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15篇二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15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

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

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

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

侵损,削减

(2)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

             (被动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指出要害,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存郑才能给秦国以实惠。

C.晋侯为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反而西封阙了秦。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跟秦国一样有四周扩张的野心。

(4)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时汉连伐胡,教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至匈奴,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胜闻之,恐,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有刪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D.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官名,战国时开始设置,有议郎、中郎、侍郎等。

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B.丈人,文中用于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用于在家庭关系中称呼妻子的父亲。

C.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

D.相坐,又叫连坐,指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只有与其有牵连的直系亲属才会被治罪。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明大义,出使匈奴。

虽然汉与匈奴的关系-向不好,但当汉武帝派他出使奴当和平使者时,他高兴地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前往。

B.苏武个性刚烈,义不受辱。

他听到张胜和虞常的阴谋,意识到此事要祸及到国家的荣誉,于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欲要以死殉国。

C.苏武威武不屈,拒绝投降。

面对剑斩虞常的紧张局势,面对张胜投降后势单力消的形势,面对卫律手中两次举起的剑,他始终不为所动。

D.苏武不慕富贵,坚持正义。

当卫律炫耀自己投降匈奴后的种种富贵时,苏武不屑一顾;当卫律劝说威胁苏武时,苏武大骂其卖国行为。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译文:

.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是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B.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

C.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九位宾客上殿,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大锅中烹煮而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侧面突出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B.蔺相如将和氏璧献与秦王之后,见秦王并无偿城之意,便借“璧有瑕,请指示王”

的理由取回和氏璧,并以“人璧俱碎”来威胁秦王。

C.蔺相如暗中让廉颇带人将和氏璧护送回赵国,自己留下来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最终取得与秦王斗争的胜利。

D.蔺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比卿低一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

令沛公西略地入关。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

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①,愿与沛公西入关。

怀王诸老将皆曰:

“项羽为人剽悍猾贼。

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

且楚数进取,前陈王②、项梁皆败。

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

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

今项羽剽悍,不可遣。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③秦军夹壁,破二军。

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④,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⑤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⑥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

①奋:

愤激;②陈王:

陈涉;③杠里:

地名;④卤:

同“虏”;⑤轵道:

秦时亭名,在今西安东北;⑥案堵:

安居,安定有序

(1)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道砀至成阳        取道

B.封皇帝玺符节        封装

C.因袭攻武关         因此

D.吾当王关中        称王

(2)与下列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具告以事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是刘邦的行动动力。

开始排斥项羽,独自“西掠地入关”;入关后安抚百姓和秦朝旧吏,告之自己“当王关中”,只待诸侯入关认定一下先前的约定罢了。

B.刘邦善于采纳下言。

他采纳张良之计,说服秦将放弃抵抗;又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不入驻秦宫室,封好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成为他后来在“鸿门宴”上向项羽解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C.秦朝的百姓也因为秦统治者的暴虐统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义而起,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拥戴他成为新的统治者。

秦王朝的灭亡,很好地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对照《鸿门宴》,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放虎归山有关。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项羽剽悍,不可遣。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译文:

.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

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

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敢言,多所弹劾。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

改按北京。

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

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

从之。

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

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未赴,改浙江。

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

“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

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

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

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

夏原吉为居任解。

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

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

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

新欲按治之,遁去。

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

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

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

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

”帝愈怒,命戮之。

临刑大呼曰:

“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

“周新何许人?

”对曰:

“南海。

”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注】①蠲(juān)振:

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

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

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于狱中。

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

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

风新察看木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

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

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译文:

.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

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季孙闻之,不悦,曰:

“司寇欺余。

曩告余曰:

‘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

而又赦,何哉?

”冉有以告孔子。

子喟然叹曰:

“呜呼!

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

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

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

峻故也。

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

陵迟故也。

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选自《孔子家语·始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B.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C.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D.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是冉有的字,字又称表字,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B.干戈,干指盾牌,戈指长矛;后人常用代指武器,这里用来代指战争。

C.摄,指代理,兼理某种职位,类似的词语还有兼、领、权、行、假、署等。

D.狴,狴犴,龙九子之一,传说它急公好义,能明辨是非。

因此常庄是在监狱门上,,文中用它来代指监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