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小学语文-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幅呢?
《静夜思》)
看来同学们对咱们刚学习的这首诗掌握的也非常牢固。
今天呀,咱们就来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
二、板书课题,随文写字。
好,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
12.古诗二)
同学们,看这个“首”字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一个字,你看一下在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说)
现在继续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写“首”。
先写点,撇,横(横要写得长一点,稳一点)小撇(要从横的中间起笔)然后是横折钩,横,横,横。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69页在第一个字“首”那里描一个写一个。
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肩平,背挺直。
还要牢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身离书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
好,写完的同学可以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做好了。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写的这个字。
先看它有什么优点,然后可以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生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同学提醒的地方在课本上把第二个的“首”字写一遍,相信有了这些注意事项,每个同学都可以写得更好!
三、谈话导入,以诗带诗,引起共鸣。
同学们,现在我们在家都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啊?
其实呀,古代孩子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有很多诗人看到孩子们的快了生活还把它们写成了诗呢。
看,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放风筝)
于是,清代诗人高鼎就写下了这句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个小朋友呢?
在钓鱼。
)
师追问:
那这个大人在干什么呀?
(生说:
问路)
这个小朋友担心问路的人把快要钓上来的鱼给吓跑了,于是胡令能就写下了这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在追蝴蝶)
所以宋代诗人杨万里就写下了这首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看,又来了个小朋友,他在干什么?
在划船)
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个小朋友就写下了《池上》这首诗。
现在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板书课题:
池上(齐读课题)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带拼音全班齐读
2、带拼音交流识字方法
3、去拼音读生字:
全班读、领读
4、放进词语读生字:
全班读、开火车读、全班再次齐读
五、学习读诗,体会韵律美
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能不能把诗读好?
来,试一试。
(生读)
诗歌是讲究韵律的语言,我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范读视频,仔细听。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六、借助字词,理解诗意。
1、师:
男生再读这一行——齐读
2、师:
这个字念——“撑”什么旁?
提手旁。
)看部首想意思,提手旁和什么有关?
手。
)这个字跟动作有关系。
生活中你都用手撑过什么?
撑伞)
我们还撑过竿子,比如撑小船,撑杆跳。
这句诗里还有这样一个字(生说:
艇)它是什么偏旁部首啊?
舟)那跟什么有关?
(船)“艇”指的是轻便的小船。
3、小娃撑着小艇干什么去了?
看,他来到了池塘里,看到了满池的荷花,他想干什么呀?
摘荷花)哦,原来他想摘荷花,在这里白居易用了一个“采”字。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采”字。
(讲解“采”字的演变)
“采”字也是今天我们需要掌握的生字,我们先看它是什么结构?
(上下)上面的要写的小一些,下面的要写的大一些。
那这个字有几个压线笔?
(三个)
拿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在课本上描一个,写两个。
及时提醒要把字的笔画写到位。
4、小娃去采莲花,怎样采?
偷
能用“偷”字组个词吗?
原来,同学们组的这些词里面的“偷”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偷盗,一个是悄悄地。
举例“偷看”“偷笑”“偷听”“偷吃”
现在我们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一个小娃娃来到了池塘里,看到满池的荷花,悄悄地采了白莲回去,这可真是一个顽皮的小娃娃啊!
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来,读这句诗(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看这个“解”字,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古时候在造字的时候人们把牛角分开就叫做“解”,可是这里不是分开的意思,是知道的意思。
“不解”就是不知道,那小娃不知道什么呢?
看“踪迹”,了解它的意思吗?
看“踪”是足字旁,踪迹就是用脚留下的痕迹。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吗?
小马画—小鸭画--小鸡画—小狗画—
那我们就可以说“月牙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能仿照黑板上的句式说一说(生说)
6、那为什么小娃不知道藏起他的踪迹啊?
是什么把他暴露了?
答案在哪里?
答案在最后一句里“浮萍一道开”那知不知道“浮萍”是什么呀?
(不知道)
看“浮萍”这两个字,它们都有共同的偏旁部首(三点水)那我们就知道了“浮萍”是出现在水里的。
再看“萍”这个字,有草字头。
那一般草字头都代表什么呀?
(草)草字头一般代表植物,那我们就知道了“浮萍”是长在水里的植物。
那老师想问了,为什么浮萍会把小娃给出卖了?
因为浮萍密密麻麻长得特别紧,所以当小船划过的时候就把浮萍给冲开了。
看图示
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相信同学们肯定能读得更好,现在咱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齐读)
7、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
要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
男女赛读。
8、看同学们读得这么棒,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能不能根据这个故事说出是哪首古诗来?
对应图片,说诗句。
将古诗的意思讲给同桌听。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背下来?
提示注意古诗的韵味,再读。
9、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不光古代有人把小孩游戏的场景写成诗歌,现代还有人把他改成了歌曲,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七、实践拓展,总结提升。
回家后把这首诗读或者背给大人听,也可以唱给大人听。
八、板书设计
12、古诗二首
池上采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虽然在入学前也接触过古诗词,但只是背诵、朗读,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诗人用寥寥数笔所描画出的意境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诗中所描绘优美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对于顽皮的小娃有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主要利用PPT课件,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以看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效果分析
师教的效果分析:
1、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本节课导入部分,以图带诗,用旧知引出新知。
在引出“池上”上注意谈话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的认知来认识古诗。
在古诗意思的理解中运用了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讲故事”环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古诗的背诵上运用了唱诗的形式,活泼而又易于学生掌握。
整堂课环环相扣,充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2、发挥语文中读的作用。
课程标准强调:
“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了多次朗读,初读,赛读,理解诗意读,带感情读等,让孩子在朗读中体会到小娃的天真,顽皮。
3、评价方式多样化。
运用多媒体将学生书写的汉字进行展评,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这种交互活动,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
学生学的效果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他们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求知欲。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不但学习了古诗的韵律以及意境,还学习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更体会到了小娃的顽皮与天真。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只有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池上》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第六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二首》中的《池上》、《小池》分别以叙事和写景的方式,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二、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池上》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诗中最传神的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的情态。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有:
(1)以图带诗,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随文写字。
(3)以诗带诗,引起共鸣。
(4)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5)学习读诗,体会韵律美。
(6)借助字词,理解诗意。
(7)实践拓展,总结提升。
这七个教学环节既自成体系,又逻辑密切,环环相扣,表达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
三、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时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评测练习
一、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白莲不解踪迹浮萍偷采撑小艇
二、古诗填空
1、小娃撑()(),偷采()()回。
不解藏()(),浮萍()()开。
2、()()撑()(),()采()()。
()()藏()(),()()()()开。
三、看图背诵古诗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课后反思
《池上》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运用叙事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在文本教授过程中主要以看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注重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原先古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学会新知。
另外,在引入“池上”时运用了谈话导入,这样的安排,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信。
运用微视频,克服课堂疲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我在课中加入了两段微视频,这样既能克服课堂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寓教于乐,让一年级的学生克服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古诗释义,注重融会贯通。
课中关于重点词句进行重点讲解,结合孩子原有的知识进行理解,并且注意语言的训练,发挥语文真正的语用作用。
我相信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不足之处:
综观这节课,反思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
1、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采”字的学习阶段,讲解了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可是因为投影设备的原因没有安排评价环节,稍有欠缺。
在学唱古诗的环节,没有让全班同学多跟唱一遍,这里有点遗憾。
2、整节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指导有时候不那么及时,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课标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二年级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池上》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三、《池上》教学目标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