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01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自质组成

B.高等动物细胞内的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C.线粒体是肝细胞中唯一产生CO2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有些物质的运输

D.选用黑藻叶片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因为叶绿体的干扰而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

【答案】C

【解析】肺炎双球菌为细菌,无染色体,A错误。

高等动物细胞内的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可以通过囊泡间接转化,B错误。

肝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场所为线粒体,抑制其功能会影响能量的产生,从而影响主动运输,C正确。

选用黑藻叶片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叶绿体的颜色可作为观察目标观察质壁分离。

D错误。

2.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项正确;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项正确;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ATP与细胞能量代谢的关系。

3.下列各项中,与下图所示的情况不相符合的是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光合作用中消耗C02与产生的02数量比

C.苹果消耗等摩尔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02比值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数目之比

【答案】B

【解析】图形中比例为3: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3:

1,故A正确。

光合作用中消耗C02与产生的02数量比为1:

1,故B错误。

苹果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02的比值为3:

1,故C正确。

—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数目之比为3:

1,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B.在HIV中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

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分子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合成的,则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单糖,故A正确;HIV属于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4种,故B错误;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故C错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内的黑色素逐渐积累而形成“老年斑”

C.进行③过程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但遗传物质并未增加

D.能进行①过程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因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死亡,A错误;随细胞的衰老细胞内的色素积累会形成老年斑,但不是黑色素,C错误;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增大,代谢强度下降,水分减少,但是遗传物质不变,C正确;连续进行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正确,如干细胞,癌细胞,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就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减低,如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时,酪氨酸酶活性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6.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成果与运用的主要方法不相符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采取了假说一演绎法

B.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过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构法

C.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D.格里菲斯和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采取了假说一演绎法,A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过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构法,B正确;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

考点:

生物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名师点睛】学生易混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

比较项目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方法

不同

直接分离:

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同位素标记法:

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

结论

不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①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③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苷酸直接相连的都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只有链首的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间期或末期)或2个DNA分子(分裂期),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8.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bb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

aaBB=l:

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

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B.1/4C.3/5D.3/4

【答案】C

【解析】自由交配后代肯定为aa,Bb:

BB=l:

1,则B3/4,b1/4,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BB9/16,Bb6/16,bb1/16.bb致死,则成活子代中BB3/5,Bb2/5,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5,C正确。

9.某一植物体内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

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l,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1:

1:

1:

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1:

1:

1:

1,F1产生的配子为ABC:

ABc:

abC:

abc=1:

1:

1:

1,说明F1为AaBbCc,但产生的配子AB:

ab=1:

1.说明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

【名师点睛】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

(1)自交法:

F1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3∶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或(3∶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2)测交法:

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1∶1或(1∶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10.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d所表示的两个过程分别是转录和逆转录

B.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

C.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D.e过程不能发生在病毒的体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图中a是DNA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d是逆转录,e是RNA复制,A正确;翻译过程需要m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B正确;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C错误;e过程不能发生在病毒的体内,发生在逆转录病毒寄主细胞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

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

B.♀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

C.♀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

左旋=1:

1

D.♀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

左旋=1:

1

【答案】B

【解析】♀DD×♂dd,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F1全为右旋,F1为Dd,则F2也全是右旋,A正确。

♀dd×♂DD,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F1全为左旋,F1为Dd,则F2也全是右旋,B错误。

♀Dd×♂dd,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F1全为右旋,F1为Dd或dd,则F2是右旋或左旋,比例为1:

1,C正确。

♀dd×♂Dd,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F1全为左旋,F1为Dd或dd,则F2是右旋或左旋,比例为1:

1,D正确。

12.野生番茄含有Mi-1抗虫害基因,它使番茄具有对根结线虫(侵染番茄的根部)、长管蚜和烟粉虱(俗称小白蛾)三种害虫的抗性。

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A.Mi-1抗虫基因产生是野生番茄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B.长期种植野生番茄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C.四种生物形成的种间关系共有寄生和捕食两种

D.三种害虫与野生番茄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中,生物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Mi-1抗虫基因的产生是随机的,与环境无关,A错误。

B中,由于生物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所以,土壤中根结线虫可能会出现适应Mi-1抗虫基因的个体,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多,B错误。

C中,还有竞争关系,C错误。

D中,三种害虫与番茄之间的寄生关系使它们各有进化,促进了它们的共同进化,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13.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

B.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C.生物变异不可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只改变基因的本质,A正确。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

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C错误。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否利于生物进化,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误。

【名师点睛】

“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一看基因种类:

即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即为基因突变,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所致。

二看基因位置:

若基因种类和基因数目未变,但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应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三看基因数目:

若基因的种类和位置均未改变,但基因的数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14.我国研究人员发现“DEP1”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水稻增产,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

B.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

C.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利

D.该基因突变是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

【答案】B

【解析】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若位于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给它的子代,A错误;该突变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其他农作物中,促进增产,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害,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随机性,环境的改变能对突变的基因时行筛选,适应环境的突变能保留下来,D错误。

【考点定位】转基因技术

【名师点睛】体细胞突变般不能遗传给子代,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环境可对突变的基因进行选择作用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C.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都是有利的

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答案】B

【解析】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只会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基因突变无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B正确。

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多害少利性,C错误。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1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将活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A正确,基因重组分为两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

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C正确,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与棉花的染色体DNA整合在一起,属于基因重组。

D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进入活的R型细菌内,使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基因发生重组。

17.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有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不能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

【解析】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1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于特定的DNA分子片段,一定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

B.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一般只发生于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白化病(aa)儿子的变异来源是基因重组

C.生物个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无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还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

D.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得到的无子番茄的果肉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番茄的无子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电子显微镜下不能看到,A错误。

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生物个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无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还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C正确。

番茄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19.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A

【解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A正确;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B错误;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全部为纯合子,C错误;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DDddTTtt)和原品种(DdTt)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不可育,D错误。

【考点定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该题时容易出错的几个原因:

(1)对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不清楚,认为只要得到了幼苗就可以了,其实有两个过程,分别是花粉组织培养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2)单倍体育种往往高度不育。

20.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绳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增加了50%B.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答案】A

【解析】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则vv为4%,v为2/10,V为8/10,VV为64/100,20000×64/100=12800,Vv为32/100,20000×32/100=6400,vv为20000×4%=800,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后,VV为32800,V基因频率为(32800×2+6400)/80000=90%,原来为80%,增加了12.5%,A错误。

v基因频率为10%,原来为20%,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正确。

由于引入的个体数与原种群数相等,且是显性纯合子,杂合子个体数目不变,种群数量增加一倍,杂合子比例降低了50%,C正确。

由于引入的个体数与原种群数相等,且是显性纯合子,隐性合子个体数目不变,种群数量增加一倍,隐性合子比例降低了50%,D正确。

21.下列关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

C.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A错误。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B正确。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使个体发生进化,C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名师点睛】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念: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①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形成原因:

生物的进化。

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化石。

22.下列关于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通常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D.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也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A正确。

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错误。

染色体结构变异多害少利性,C错误。

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23.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D.“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人工诱变原理为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由于基因突变等发生改变,C正确;“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24.在实验温室中连续种植了5年植入了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棉花,发现该温室中的大量蚜虫出现了抵抗力。

研究人员移除转基因棉又种植了5年普通棉后,发现蚜虫重新对抗虫因子变得敏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此过程中棉花和蚜虫的相互选择体现了共同进化的过程

B.第二个5年后蚜虫抵抗力减弱是其抗性基因逐年突变结果

C.蚜虫种群中控制抗虫因子抗性性状的基因产生于基因突变

D.在第二个5年中无抗性的蚜虫更加适应无抗虫基因的环境

【答案】B

【解析】在此过程中棉花和蚜虫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共同进化的过程,A正确;第二个5年后蚜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