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04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式。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4.积累有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板书:

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赵州桥》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独立阅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看有什么发现。

(2)互相交流: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赵州桥非常雄伟。

”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3)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板书:

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4)背诵积累。

2.课件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独立阅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看能发现什么。

(2)互相交流: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走在街上的,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都是围绕“热闹”展开的具体描写。

(3)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教师小结:

(1)在以后阅读中注意这种写法,理清文章结构。

(2)在以后写作中善于运用这种写法。

要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然后想想怎样有条理的把这几方面说具体,想想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

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

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

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着一层绿色的波浪。

含苞欲放的荷花清香四溢。

秋天,阳光照满大地,池边菊花盛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寒冬,葫芦池结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池边回荡。

(1)这段共有()句话。

全段是围绕第()句写的。

(2)这段话先总写了葫芦池(),再按四季的顺序具体描写了葫芦池的美景。

在具体描写时,先写了()的()和(),接着写了()的()和(),再写了()的(),最后写了()的()。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识记招牌上的文字,并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招牌。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天天在生活中去识字,都能成为识字小主人。

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去认识生活中更多的汉字。

4.独立或互相交流,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课本“识字加油站”部分招牌上的汉字。

(板书:

在生活中识字)

三、作业:

到大街、商店、游乐场等地方去识记汉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写作顺序。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按照造纸的流程进行介绍)。

(板书:

按顺序写过程)

(4)课件出示: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2.学写排比句。

(1)课件出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段话的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叫排比句。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板书:

排比句)

(4)课件出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学生注意加点的字词,阅读体会。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仿写句子。

4.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5.选择典型的段落,由小作者读给全班同学听,互相评议。

2.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等。

3.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

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

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2)指名朗读。

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交流,查字典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这些词语都是由四样相关联的事物组成的。

课件出示:

(板书:

相关联的事物组成)

①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②雅人四好: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

③花中君子:

梅兰竹菊(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④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

(6)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平时阅读和学习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7)课件出示,阅读积累。

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鸟兽虫鱼日月星辰

山川河岳诗词歌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花草树木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字词篇章

锅碗瓢盆金银铜铁风霜雨雪风雨雷电

东西南北吹拉弹唱棉麻毛丝衣帽鞋袜

4.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

笔墨纸砚琴棋书画

三、作业:

背诵积累更多“笔墨纸砚”这样的词语,试着在平时说话和写作中运用这样的词语。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围绕一句话写具体

识字加油站在生活中识字

词句段运用按顺序写过程

排比句

日积月累相关联的事物组成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三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启发学生学会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

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仿写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年级学生由于阅历少,对“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一类的词语理解较困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查字典,一方面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些词语,掌握这些词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1.

(1)1.71

(2)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柳条桃花夏天荷叶荷花秋天菊花寒冬葫芦池结

2.我从小就喜欢剪纸。

随便给我几张废纸,我都可以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儿,用剪刀“咔嚓、咔嚓”地剪出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小纸片。

然后对着不同的小纸片猜它的样子:

有的像大苹果,有的像灯笼,还有的就像活灵活现的小海豚。

有时我甚至还可以剪出一个面具。

3.早晨刚一起床,就听到那窗外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我走出门去,观赏这难得的盛会。

看那些小鸟,有的在扑翅膀,好像在锻炼身体;有的在高声鸣叫,好像在练习歌唱;有的在相对嬉戏,宛如一对亲密的朋友。

看着这一切,我几乎自己也融入了其中,成了其中的一员。

4.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山川河岳诗词歌赋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草树木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字词篇章锅碗瓢盆金银铜铁风霜雨雪风雨雷电东西南北吹拉弹唱棉麻毛丝衣帽鞋袜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重点)

2.指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标牌进行识字,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

3.通过对“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抓关键动作,按照一定流程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4.通过对“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重点)

5.通过对“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中医四诊”,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PPT。

学生准备:

搜集其他传统文化中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有许多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

像《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一个意思来写的?

是怎样写清楚的?

2.交流:

围绕“赵州桥非常美观”这个意思来写。

这段话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3.齐读段落。

4.思考:

除了这一段,你还能说出哪篇课文中的哪个段落也是这样写的?

5.交流:

(1)《赵州桥》中的第2自然段,围绕“赵州桥非常雄伟”详细介绍了赵州桥的桥面的功能以及发大水时是怎样依靠大小桥洞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的,表现了赵州桥设计的精巧。

(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第2自然段,写了各种行业的人,写出了画上人物的众多。

二、识字加油站

1.谈话:

同学们,生活处处皆学问。

我们除了在语文课本中学习字,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字。

2.出示标牌:

税务局 档案馆 咖啡馆 阅览室 废品收购站 农贸市场

(1)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你能读出这些标牌上的名称吗?

(指名读)

(2)借助生字表读准标牌。

(3)指名读标牌。

正音:

“税”是翘舌音;档读dànɡ,不读dǎnɡ。

(4)去掉拼音自主读标牌。

(5)说说自己了解的标牌。

不清楚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6)齐读标牌。

3.你还从标牌上认识了哪些字?

4.小结:

我们身边的标牌有许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听多说多读,你就会认识很多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

1.出示蔡伦造纸的流程图,读一读,思考:

怎样根据流程图说出蔡伦造纸的过程。

2.指名读。

正音:

读好平舌音“碎”。

3.出示描写蔡伦造纸的过程的一段话,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说说流程图中的“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指什么?

(是造纸的重要步骤。

5.小结:

我们进行一次手工制作的时候,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

我们从每一个步骤中都提炼出关键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就可以形成流程图。

然后借助流程图,我们就会准确地说出手工活动的过程。

(二)学一学。

1.你会什么手工制作?

挑选一种手工制作,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等,想一想它的制作过程,按照步骤写出关键词,完成一个制作流程图。

2.根据流程图,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1)组内交流,组内互相提供建议。

(2)班内交流,师生点评。

(三)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书上的两段话,自由朗读,想一想:

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2.交流:

第一段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片段,围绕着“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这个意思,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具体写了五种不同形态的人。

第二段主要围绕“雕刻的图案精美”这个意思,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出了雕刻的龙的不同形态,突出了桥的“精美”。

3.小结:

这两段话的共同点都是围绕一个意思,用排比句式来具体描写的。

4.学一学,写一写。

(1)再读这两段话,模仿例句,用相同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具体写清楚。

(2)教师命题,学生练习。

①公园里的花有各种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空中的云朵变化多端,形态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练习。

二、日积月累,感受传统

1.出示:

文房四宝 雅人四好 花中君子 中医四诊

2.读一读。

3.说一说:

你知道几种?

可以和同学讨论讨论。

4.交流,出示:

笔墨纸砚 琴棋书画 梅兰竹菊 望闻问切

(1)朗读,读准字音。

(2)交流自己熟悉的一种,教师补充。

出示图片欣赏: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文房”谓“书房”。

“文房四宝”指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

雅人四好:

琴棋书画

好,读第四声,是“爱好”的意思。

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雅人四好”,也称“文人四友”。

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花中君子:

梅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断方法,据传是由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扁鹊提出来的。

望,就是看,看面色,看走路,看形体,看营养状态等。

闻,就是嗅,嗅气味,嗅呼吸,嗅体味,嗅分泌液的气味等。

问,就是问诊,问病史,问症状,问病情发展情况等。

切,指“切脉、诊脉”,老百姓叫做“号脉”。

5.熟读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