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572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储罐开罐检验方案.docx

立式储罐开罐检测方案

XXX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26日编制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0000m3立式储罐定期检验

1.2工程地点:

XXXX

1.3检测方法:

3座10000m3立式储罐进行开罐检测。

1.4检测依据:

1.4.1AQ3053-201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范;

1.4.2SY/T6620-2014油罐检验、修理、改造和翻建;

1.4.3SY/T5921-2011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操作维护修理规程;

1.4.3SH/S01012-2004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维护检修规程;

2.一般要求

2.1检验检测人员

2.1.1国家有从业资格要求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2.1.2无损检测人员应取得国家认可的无损检测资格证书,并在资格证书规定的方法、等级内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

2.1.3检验检测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储罐知识,具有相关的现场检测检测经验。

2.1.4检验检测人员在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前应获得检测单位的授权。

2.2检测仪器设备

2.2.1本次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声发射检测仪、储罐底板漏磁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磁粉探伤机、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厚仪、水准仪、经纬仪、焊缝检测尺、塞尺等。

2.2.2检测仪器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其测量范围、精度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要求。

2.2.3检测仪器应满足现场检测环境、安全的要求。

2.2.4检测仪器设备应有授权操作人员使用。

2.3检验检测安全

2.3.1使用单位应在油罐周边设置隔离区,确保检测期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被检油罐,悬挂明显标识,配备必要的消防、急救设备。

2.3.2检测人员应认真执行使用单位有关动火、用电、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安全监护等规定,确保检测工作安全。

2.3.3使用单位应与检测机构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的技术性处理和检测前的安全检查,确认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后,方可进行检测。

检测时,使用单位储罐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到现场配合,协助检测工作,负责安全监护,检测期间不允许交叉作业。

3.检测准备

使用单位在检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3.1设置隔离带

设置隔离带,检测期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被检测设备,悬挂明显标志。

配备必要的消防、急救设备。

3.2电源

准备检测设备独立使用的电源,检测用灯具和工具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相关规定,需带有漏电保护装置、防爆装置。

3.3清理打磨

被检工件表面及其相邻至少100mm范围内应干燥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它粘附磁粉的物质。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作适当的修整。

如打磨,则打磨后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25μm。

3.4配合工作

检测时,使用单位储罐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到现场配合,协助检测工作,负责安全监护,检测期间不允许交叉作业。

4.检测项目与过程

4.1检测项目

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4.1.1资料审查;

4.1.2宏观检查;

4.1.3壁厚测定;

4.1.4焊缝无损检测;

4.1.5储罐腐蚀情况检测;

4.1.6安全附件检查。

4.2检测程序

4.2.1资料审查

检测前,检测人员应当审查以下资料:

1)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等;

2)制造日期,产品合格证,竣工图等;

3)安装日期,竣工验收文件;

4)运行周期内的年度检测报告;

5)历次定期检测报告;

6)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操作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

7)有关维修或者改造的文件,重大改造维修方案,竣工资料等。

4.2.2宏观检查

该项检测以目视检查为主,主要目的是检查储罐外观、结构及几何尺寸、椭圆度、垂直度是否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

防腐层有无脱落起皮,保温层有无破损脱落,有无可能影响使用的腐蚀、宏观缺陷或环境因素。

4.2.2.1储罐顶板宏观检查(固定顶)

1)检查顶板是否变形,有无积水,有无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等现象;浮顶罐的浮顶是否平整;

2)检查顶板及浮顶裸露部分防腐层有无脱落、起皮等缺陷;

3)检查顶板焊缝有无腐蚀、开裂等缺陷;

4)保温(冷)层及防水檐是否完好;有无明显损坏,有无渗漏痕迹;

5)转动浮梯、导向装置是否灵活好用,浮梯有无锈蚀,踏步板是否水平,有无滑动现象;

6)浮顶的排水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出口阀门伴热器是否完好;

7)浮顶的自动通气阀等系统是否完好;

8)所有金属元件的接地是否良好;

9)导向管、量油管是否发生弯曲变形;

11)罐顶下表面是否有空洞、锈皮和剥蚀等;

12)支架、托架及支撑是否有断裂等;

13)支柱有无变薄、腐蚀、松动及扭曲等;

14)浮舱内隔板、肋板和桁架等是否完好,内表面是否清洁,有无腐蚀等。

15)检查浮顶罐的浮舱有无泄漏现象;

16)检查顶板有无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测量并记录凹陷、鼓包、折褶值。

4.2.2.2储罐壁板宏观检查

1)储罐的铭牌、漆色、标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储罐的罐体、接口(阀门、管路)部位、焊接接头等是否有裂纹、变形、泄漏、损伤等;

3)壁板有无腐蚀、泄漏、异常变形、防腐涂层有无破损、脱落等;

4)保温层有无破损、脱落、潮湿、跑冷;

5)抗风圈和罐壁加强圈有无腐蚀;

6)常压储罐与相邻管道或者构件有无异常振动、响声或者相互摩擦;

7)储罐罐壁的垂直度、圆度(同一断面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有无异常;

8)罐壁根部有无腐蚀;

9)罐体接地装置、液位测量装置,有无异常,是否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4.2.2.3储罐底板宏观检查

1)储罐底板与壁板连接的角焊缝等是否有裂纹、变形、泄漏、损伤等;

2)储罐底板外侧的腐蚀是否异常;

3)底板外侧的防腐防水保护层有无破损、脱落;

4)储罐底板泄漏探测系统中有无漏液,检漏系统是否畅通;

5)储罐罐底有无翘起(特别是常压低温氨储罐)或设置锚栓的低压储罐基础环墙(或锚栓)被拔起;

6)排放(排水、排污)系统是否正常,有无不当排水导致储罐底板的表面积水;

7)检查罐体的沉陷状况有无超出标准的要求。

4.2.2.4椭圆度测量

利用激光测距仪测出8个点以上筒体直径,测得最大值与测得最小值之差即为椭圆度。

4.2.2.5垂直度测量

垂直度的测量方法应采用经纬仪,底圈壁板的垂直度不应大于3mm,其他各圈壁板的垂直度不应大于改圈壁板高度的0.3%。

外保温层一般应当拆除,拆除的部位、比例由检测人员确定。

4.2.2.6对地电阻测试

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防静电接地电阻的测定。

4.2.2.7基础检查

对储罐基础进行宏观检查,检查基础有无明显变形、倾斜、开裂,基础上有无生长植被、排水是否正常,罐体底部有无渗漏的迹象,地角螺栓有无腐蚀等。

4.2.3壁厚测定

4.2.3.1测厚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用图示标出测点的详细位置。

4.2.3.2测定部位

1)罐壁以及罐顶板(固定顶)厚度测定;

2)局部腐蚀区增加测厚点,如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底板向上1m范围内和外壁裸露部位。

4.2.3.3测定点数量

1)在设备和人力可能的条件下,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测板的实际平均厚度为原则,根据储罐不同部位的不同情况确定;

2)一般情况下,一个检测区(一块板或一块板上的一个局部区域)一般不少于5个测定点。

3)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定壁厚时,如遇母材存在夹层缺陷,应增加测定点或用超声波探伤仪查明夹层分布情况,以及与母材表面的倾斜度。

对于表面缺陷检查发现的可疑部位或壁厚检查发现异常部位,应在其周围增加检测点,以确定壁厚的真实情况。

4.2.4无损检测

4.2.4.1罐壁表面检测

(1)在储罐内表面对底板与壁板连接的大角焊缝进行100%磁粉检测,对第一圈壁板上部的所有T型接头进行磁粉检测,长度:

T型接头三个边每个边长300mm。

(2)对壁板开孔与接管连接的角接接头进行磁粉或者渗透检测抽查,重点检测物料进出口接管部位。

4.2.4.2埋藏缺陷检测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

(1)必要时,储罐清罐后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的部位;

(2)使用过程中补焊过的部位;

(3)检测时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的部位;

(4)使用中出现焊接接头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

在检测中发现裂纹,检测人员应当根据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确定扩大无损检测的比例;如果扩检中仍发现裂纹,则应当进行全部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

4.2.5储罐腐蚀情况检测

4.2.5.1罐底漏磁检测

1)开罐检测,储罐腐蚀情况检测采用罐底漏磁检测技术,对罐底板进行漏磁检测抽查,重点监测防腐层破损、脱落的部位。

执行标准JB/T10765-2007《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

2)一般应使仪器沿底板的长轴方向进行扫查,并在长轴两端距底板边沿等于磁场探头宽度的端部区域沿底板短轴方向进行一次扫查,如有必要,也可对整个底板进行短轴方向扫查。

扫查速度应尽量保持均匀。

扫描检测中应确认相邻扫描带之间的有效重叠,确保不引起漏检,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3)检测时应确定需报警的缺陷当量深度,在探测到超过此深度的缺陷信号时,仪器应报警;对于出现报警的部位,由于延迟电路使仪器在缺陷位置向前行走了大约100mm,为保证全部覆盖,在进行继续扫描之前,应将仪器拉回大约100mm。

并且应在垂直原扫查方向90。

的方向或其它多个方向进行再扫查验证,以确认是否为真实缺陷;若确定为真实缺陷,检测人员则应将发现的缺陷位置在底板和图纸上分别做出标识。

4)对于内部安装加热器或其它结构的储罐,使用手持式扫描器进行扫描。

如有影响扫查的焊瘤、加热管等障碍物,在允许的情况下应拆除障碍物后再进行扫查。

4.2.6安全附件检查

4.2.6.1检查浮顶罐罐顶是否设有紧急排水装置;

4.2.6.2检查浮顶罐罐顶是否设有转动扶梯,其仰角是否小于60度,检查转动扶梯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其结构是否具有防止脱轨的功能;

4.2.6.3检查是否有通气阀(呼吸阀),是否有效,数量是否满足最大流量时的通气功能;

4.2.6.4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是否完好,是否在校准、检定有效期内;液位限制附件是否完好。

4.2.6.5检查导向装置是否保证浮顶位于中心位置并具有防止浮顶转动的功能,检查该装置是否采用滚动摩擦结构;

4.2.6.6检查防静电、防雷导线与金属连接处是否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连接电阻不应大于0.3Ω;

4.2.6.7检查每个浮顶上是否配有规定的量油管;

4.2.6.8检查报警连锁系统、报警系统、阻火器是否有效。

5结果评价

5.1当储罐检测结果表明该储罐与初始实际状态相比已发生某种变化时,应进行检测结果的评价以确定其继续使用的适宜性。

5.2以常压储罐的剩余寿命为依据,检测周期最长不超过储罐剩余寿命的一半,并且不得超过9年。

5.3根据实测的腐蚀速率,或者由基于类似运行中储罐的运行经验预期的腐蚀率确定定期检测的周期。

根据测得或预计的腐蚀率和储罐顶板、壁板和底板最小允许厚度确定定期检测周期。

当腐蚀率为未知,并且没有评估下一次检测时储罐顶板、壁板和底板最小厚度的类似运行经验时,小型储罐定期检测周期应不超过6年,大型储罐定期检测周期应不超过4年。

整个罐体的定期检测周期按壁板、顶板及底板的检测周期的小者确定。

6记录与报告

6.1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质量,检测过程应及时记录,检测后及时出具报告。

6.2检测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各项数据完整,缺陷位置、形态、性质、大小、评定级别均应填写清楚。

6.3检测报告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其检测、审核按本单位《检测报告和证书控制程序》执行。

6.4检测报告、记录等应一起归档保存,按本单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