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730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8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8页
亲,该文档总共2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2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Word下载.docx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

劝说习作:

国宝大熊猫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

趣味故事会

17

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18

总复习

19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

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

《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

《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

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

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

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天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

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

人们都喜爱春天,画家将春色绘进了美丽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

古往今来,还有很多诗人则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你们听(配乐朗诵《绝句》)!

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经典名作(板书:

绝句)。

3.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教师补充出示(唐代著名大诗人,有“诗圣”之称,与诗人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谈话创境引入法,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唤起学生对春天的感知以及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诗歌的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进入诗歌意境。

二、初读探究,感知诗意

1.过渡引入:

同学们,要想读好这首有趣的诗歌,我们必须首先准确认读诗歌中的生字。

看,调皮的生字朋友来了,快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1)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指寤朗读.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提醒“融”读后鼻音,“鸳”是整体认读音节,同时补充出示“鸳鸯”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

雌雄多只或成对生活在水边)。

(2)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方法:

生:

因为“鸳、鸯”在一起时是一种鸟的名字,所以两个字都有鸟部,而上半部分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

师:

你这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生字的,非常不错!

我觉得“燕”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廿”在上头,“北”中添个“口”,“四点”下边走。

你运用了形象识字法,读着读着我们就准确记住了“燕”这个字,谢谢你,你真棒!

(3)指导书写生字,教师重点强调“融”字的左下部分易错的地方(“䒑”不能写成两笔短横了);

“燕”中间部分的“口”要写得偏小,下面不能写得太散了,要注意后面三点的方向一致;

“鸳、鸯”两个字上半部分都要写得略扁,把下半部分的“鸟”盖住。

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强调提醒。

2.出示诗歌,引导学生将生字带进诗歌中再次进行朗读,注意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提醒读准朗读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读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

3.细读诗歌,斌着借助画面感悟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是请教同学、老师进行理解。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注释理解词语“迟日、泥融”等词语的意思,并简要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江山:

江河和山岭,借指国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

(3)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插图想一想:

这四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问答归纳板书(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动物:

燕子、鸳鸯)。

4.再读诗歌,展开想象:

诗歌画面中的这些景物各自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试着用诗歌中的词语来概述。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丽、香”感受自然景物静态之美,抓住“飞、睡”两个词语体会鸟几的动态之趣(补充板书:

静态动态)。

5.课件再次出示美丽的画面,教师激情小结:

多美的春天呀!

温暖的太阳此时正照耀着大地,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勤劳的小燕子正在忙着衔泥筑巢,可爱的鸳鸯卧躺在温暖的沙地上美美地睡觉。

祖同的山河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

来,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读一凄这首诗歌。

6.指导朗读,教师再次激情范读,学生练习有感情朗凄,可以边读边配上有趣的动作。

7.指名感情朗读,并试着进行背涌,学生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借助对画面内容的感知激发想象,更加准确地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并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描绘春天的美景,从而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

1.过渡:

诗人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孩子们,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成了这种画面中的主角,它们有动有静,一定也给你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么你们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怎样的气息呢?

2.学生简单交流,教师归纳板书(春光景色美动物显生机),同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3.拓展学习: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捕写、赞美春天的诗歌,同时让他们进行有感情诵读。

教师适时补充《春雨》《春晓》等,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延伸拓展学习法,让学生从一首诗歌的学习延伸至其他同类诗歌的补充学习,实现了学习过程中的“举一反三”,有效形成了诗歌文化的积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绝句》。

并用自己优美的诵读表达我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吧(全班学生再次配乐齐诵诗歌)。

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绝句

景物:

迟日、江上、春风、花草(静态)春光景色美

动物:

燕子、鸳鸯(动态)动物显生机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认识本课“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诗歌内容。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学生认真观看图画,并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孩子们,睁大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

你们从这幅画中部看到了哪些事物呢?

我看到了几枝鲜艳的桃花开得非常好看。

地上的小草嫩绿嫩绿的.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我还看到了河里有几只鸭子正在快乐地游来游去。

经过你们的描述,这幅画一下子就充满了春天的美丽色彩。

孩子们,其实你们看到的这幅早春图是北宋著名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

(板书:

惠崇春江晚景)指导学生读准“崇”字的后鼻音、翘舌音,并能够正确书写“惠、崇”,提醒他们“惠”中间部分的横画右边还有一笔点画,且上半部分要写得略微紧凑;

“崇”上半部分的“山”写得略小。

另外,两个生字的横画都较多,书写时需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的原则。

简单介绍惠崇(北宋有名的僧人,能诗善画)。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为这幅画专门而作的诗歌。

2.师生交流对诗人苏轼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所写的题画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课件激趣引入法,让学生在观图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出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自读情况,并进行正音。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读准“芦、芽、豚”三个生字的读音(同时再次指导学生识记、书写生字,重点提醒学生“芦、芽”两个字上半部分的“艹”都要略宽于下半部分)。

4.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学生齐读诗歌。

6.再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歌主要描骂了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中的景物)。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所描写的画中事物。

教师板书:

竹子、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初读感知法,让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进行诗歌自主研读活动,读通了诗句,同时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探究,想象意境

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句,借助课文旁边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2.课件出示“蒌蒿、芦芽、河豚”的图片,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释认识诗中所描写的几种事物(蒌蒿:

草本植物。

叶子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形。

干的茎叶点燃后生的烟能熏蚊蝇。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鱼。

头近圆形,身体圆筒形。

遇敌害时整个身体能膨胀如球,浮在水面上。

内脏有剧毒。

常生活在近海底层半咸水中,有时也进入淡水区。

3.学生交流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归纳并串讲诗句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来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息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4.再读并思考: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惑受到的?

(1)学生交流(描绘了一幅江景早春图,从桃花、萎蒿、芦芽等景物中可以感受到……)。

教师适时再次展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体会早春景物的特点(简单补充鸭子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春天到来与否感知最准确的特点)。

(2)质疑:

诗歌的最后一句是不是诗人从画中看到的(不是,这是诗人由画面生发的想象)?

(3)想象体验:

假如你现在行走在这如画的江边,在盎然的春意里,你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感觉春光如此美好,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板书:

喜爱春天、赞美春光。

5.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了诗歌的内容,并真正融入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之中。

1.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并尝试背诵诗歌,师生点评(注意处理好诗歌情感以及节奏等)。

2.教师小结:

苏轼真不愧是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一首题画诗都能够写得如此生动鲜活,读后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他的其他诗歌,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一下大诗人的美好情怀。

惠崇春江晚景

竹子、桃花、江水、萎蒿、芦芽、鸭子、河豚

(喜爱春天赞美春光)

第三课时

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大意,感受初夏季节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熟练背诵,学生齐诵这两首诗歌。

2.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板书诗题,

注意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注释理解诗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人曾几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曾几,字吉甫南宋诗人,自号茶山居士。

其诗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生动,咏物则重神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回顾引入法,既让学生有效巩固了旧知,同时又使其对本课所要学习的诗歌产生积极的心理期待。

二、总结学法。

自主研读

1.质疑交流:

同学们,通过前两首诗歌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累积了一些有效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能简单交流一下吗?

我觉得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先把古诗读通顺,所以准确辨识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是啊,理解诗意的重要前提就是读通、读顺诗句(归纳出示:

读通诗句)。

熟读古诗后,我们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这个方法非常好,由字词到句子再到整首诗歌,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大意啦(继续出示:

理解诗意)。

我们还要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诗歌。

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文为心声’,诗歌亦是如此。

诗人想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内心怎样的情感呢?

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使不算真正学会诗歌(出示:

体会诗情)。

老师常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我们还要反复诵读诗歌,然后才能牢记诗歌。

对,诗歌的有效积累除了诵记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出示:

诵读积累)。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试着感知诗句的朗读节奏。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诗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师提醒读准生字“泛”(不要读成了“乏”音),同时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对四个生字“梅、溪、泛、减”的识写认知(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型结构……),并重点指导书写“溪”,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三点以及中间的“幺”均要写得紧凑,下面“大”的横画则要写得稍长;

“泛”右边“乏”的第一笔撇为平撇,下面的“之”整体成略扁之势;

“减”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提示自主描写生字。

(2)教师范读诗歌(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练习朗读,齐读诗歌。

3.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注释及图片理懈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歌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相互之间进行纠正、补充。

(2)课件依次出示诗句,指名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日日晴:

天气日日晴好;

不减:

并没有减少)。

同时指名说说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并试着串讲诗意,教师及时予以补充(梅子黄透了的时节,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清凉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树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3)学生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朗读,并通过诗意及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4质疑探究:

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季节?

想象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1)学生交流对诗歌季节的理解(夏季),说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梅子黄时”明确诗歌所写的是初夏时节(五月份)。

(2)继续交流对诗歌画面色调的感知(绿……),教师适时聚焦“绿阴不减”体会初夏时节兰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绿色(板书:

绿阴界减),同时从中感受初夏时节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板书:

充满生机)。

(3)展开想象:

在如此宁静的山路中,除了眼前所见美景。

你还听到了什么?

黄鹂呜叫),同时引导他们继续想象如果自己此时正走在这样的山路中,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开心、舒畅……),教师归纳板书(意趣盎然),同时体会诗人对眼前所见及耳畔所闻的无限喜爱之情(补充板书:

所见所闻)。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之美,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

指名背诵展示,生齐背诗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回忆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读,既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让他们初步掌握了诗歌学习的一般步骤,做到了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三、课堂小结

1.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大自然确实是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同学们,课下再找一找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美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说不定你们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哟。

所见:

绿阴不减(充满生机)

三衢道中

所闻:

黄鹂鸣叫(意趣盎然)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光凭对诗句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还远远不够。

因此,针对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借助课文内容插图的形象再现,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从而保证了他们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美好春景的进一步感知,同时也真正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以及春天的喜爱之情。

2.燕子

1.会认“伶、俐、翼”等10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2个生字,理解“烂漫无比”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按一定的顾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能够准确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春天及小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多媒体课件;

搜集作者郑振铎的资料

1.认识“伶、俐、翼”等10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脉络,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

一、字谜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猜一个字谜。

课件出示(“廿”是头来“口”是身,“北”是翅膀分两边,若问尾巴藏哪里?

“四点”落在最下边)。

是小燕子的“燕”字(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测并板书“燕”)。

这个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相信大家一定也认识燕子吧。

谁来说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

我知道春天一到,燕子飞到北方。

燕子是候鸟,它们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

燕子喜欢在屋檐下筑巢,它们非常勤劳。

而且它们筑巢的技术非常高超,所筑巢穴不仅牢固,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我还知道“燕尾服”的样式就是服装设计师们从燕子身上受到的启发。

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燕子”(补充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子”读轻声。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谜语激趣法引入教学,即遵从了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巧妙实现了前后认知的衔接。

二、夯实基础,理清文脉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与同桌交流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吹拂、聚拢、形成、横掠、痕迹”等,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拢”是第三声,“掠”中间的音节是“ü

”,同时注意读准“形”是后鼻音,而“痕”则是前鼻音。

学生齐读词语,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抢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围绕着课题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试着将课文划分段落,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的内容应归为一部分。

(1)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别从燕子的外形、美好春景以及燕子飞行、停歇时的姿态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与点拨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实现了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夯实了朗读基础,同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三、走进春天,感受“景之美”

1.出示春天的景物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自己的感知,教师适时补充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文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展示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它们各自的特点的?

2.学生自主朗读并图画出文段中描写的景物,同时找出宦们各自的不同特点。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课件聚焦“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同时引导学生说饼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课件聚焦“微微地、如毛的、千条万条的、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等词语,引导他们体会春天轻风温暖和煦、春雨细密如丝、柔柳轻盈飘逸、花儿五颜六色以及草叶嫩绿的特点,从中感受春天万物充满生机。

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文段随文理解“烂漫无比”(形容鲜花争相盛放,一派色彩鲜艳美丽的景象)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要注意读得轻柔、舒缓。

4.课件再次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段并想一想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随文理解“伶俐”(聪明;

机灵)、“光彩夺目”(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同时出示两幅画面(自然景物图、加入小燕子的自然景物图),引导学生将两幅画面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更喜欢有小燕子的图画,因为小燕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