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51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农药文档格式.docx

下面我就谈一下关于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药害症状、及药害预防和补救措施。

3.造成作物药害的原因

3.1误用或使用过量的除草剂 

3.1.1误用 

误用除草剂多发生在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指导进行施药。

如药桶标签脱落、不清或记错药名,特别是基层供销部门多用塑料桶分装除草剂卖给农民,最容易仿错名称,有的把2,4-滴丁酯当作禾大壮,加大药量用于水稻田;

有的把百草枯当作2,4-滴丁酯用于麦田;

有的把赛克津当作水田除草剂用于水稻田等,造成大面积绝产。

有的是操作者责任心不强,作业前未能认真核对喷洒对象,飞机喷洒拿捕净误喷到水稻田,致使大面积绝产。

3.1.2使用过量的除草剂。

一般初用除草剂还较认真,随着使用年限延长,逐渐开始忽视标准作业和喷洒技术,往往以增加用药量来补充喷洒不匀和整地粗糙的问题,如氟乐灵用量由每公顷有效成分1.0公斤增加到2.0公斤~3.0公斤,造成大豆成片缺苗,第二年种小麦受到影响。

水田整地不平,施恶草灵、哌净混剂、禾田净等,水过深处易造成药害。

旱田播后苗前施除草剂,大风过后药剂随风吹至低洼处,药量超过正常用药量几倍而造成药害。

低洼地播后苗前施药,降大雨后,药剂随水流向低洼处移动,局部药量增加而造成药害。

随着科学的进步、除草剂的发展,除草剂活性强,用药量少,对新除草剂有些人仍按常规用药量施药,如24%克阔乐,活性比杂草焚高,用量少50%,两种除草剂含量相同,同样剂量,克阔乐对大豆造成严重药害。

3.2施药机械和田间喷洒作业不标准 

3.2.1施药机械不标准

3.2.1.1泵压力不足,膜片泵气室压力不足或不充气,膜片腐蚀未更换,泵体因腐蚀而间隙过大等致使压力不稳、不足、流量不够、喷洒不匀。

3.2.1.2喷嘴不同型号安装在同一喷杆上;

喷头堵塞用锥子等金属工具清理,喷孔损坏流量加大;

采用聚乙烯、铝等不耐磨材料制的不标准喷嘴;

长期使用而不测试和更换喷嘴;

过滤网眼过粗或无过滤网,使用不洁净的水或铁制药箱经药剂腐蚀,铁锈碎渣堵塞喷嘴等因素,造成喷嘴间流量差异较大,多达1~3倍,田间出现成条带药害。

3.2.1.3喷杆与地面不平行,高处重复喷洒药液过多,低处漏喷无药,也出现条带药害。

有的喷雾机,想用增加喷幅宽度来提高效率,泵压力不足,流量不够,受地形影响喷洒不均匀而出现药害。

3.2.2田间作业不标准

3.2.2.1机车或人行走速度不匀,速度慢时喷洒药量过多,或田间喷头堵塞进行调整未关闭送液开关,继续喷洒药液造成成片药害。

3.2.2.2地头未留枕地线,多次重复喷洒地头;

机车喷洒到地头不关闭送液开关,转弯时继续喷洒;

作业时不带划印器或不插垫旗,结合线易重喷或漏喷,田间表现为地头,结合线药害。

3.2.2.3药液配制程度不对,未配制母液或配制母液后,药箱不加清水直接加入药箱,喷杆先灌满浓药液,或喷雾机无搅拌装置,药液搅拌不匀;

或将可湿性粉剂不配母液直接加入药箱,药剂成疙瘩搅拌不开、堵塞喷头等,田间常出现喷幅开始100~200米药害,严重无苗,喷洒后半个喷幅药量不足造成草荒。

3.2.2.4人工喷洒采用锥型雾喷嘴,常常左右摆动,蛇形前进,喷幅内药液相差1~3倍。

还有的用手持超低容量喷雾机喷洒除草剂,雾滴小,受风影响,药量分布不均,常出现点片药害。

3.2.2.5有的喷雾机未装搅拌装置或喷洒除草剂作业中不搅拌药液,喷洒可湿性粉剂或比重较大的除草剂乳油,水剂易造成药害。

3.3没有根据土壤质地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施药 

不正确依据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而选择用药量,认为杂草基数大用高剂量,时常导致药害。

例如豆科威、赛克津、利谷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在砂质土应用,常因降大雨而将药剂淋溶到土壤深层,使大豆受害。

不良的自然条件也可导致药害产生,例如在土壤过湿、低温、冷凉条件下,拉索、都尔等可使大豆受害,草净津可使玉米受害,哌净混剂、恶草灵等可使水稻受害。

大豆苗后施用杂草焚、苯达松时,当温度超过27℃时大豆易受害。

3.4混用不当造成药害 

杂草焚、克阔乐等防治阔叶杂草除草剂与拿捕净机油乳剂,禾草克乳油、稳杀得乳油混用,会加重对大豆的药害。

取代脲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混用,在其抑制酰胺酶的活性而使水稻受害。

有些除草剂做土壤处理后,因减少或影响植物叶表皮蜡质的沉积,能诱发其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植物的毒性,如三氯乙酸、茅草枯和地乐酚,可增强其它除草剂对豌豆的药害;

如果土壤中含有微量的阿特拉津,再施用茵达灭则会加重苜蓿药害,这是由于茵达灭能阻碍苜蓿植株内解毒本科的形成;

在大豆播前施用磺乐灵,苗后用氯醚隆则可产生增效作用,使大豆严重减产;

而播前使用灭草猛,苗后用扑草净或氯醚隆,也可使大豆严重受害。

玉米常与大豆轮作,但在玉米田使用阿特拉津,土壤中残留的药剂与次年用于大豆的赛克津相互作用,会使大豆受害。

低剂量的阿特拉津与赛克津会产生增效作用而抑制大豆生长,土壤pH值越大,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

3.5残效药害 

阿特拉津残效期较长,在黑龙江每公顷用药量超过有效成分2.0公斤,可对第二年大豆、小麦造成药害。

在黑龙江氟乐灵如用较高剂量,遇干旱低温气候条件,大豆田耙茬播种小麦易受害。

对高粱、谷子的药害比小麦重,因此在田间作业不标准,重喷的地方可使后茬小麦受害。

西玛津残效期比阿特拉津长,在黑龙江第二年对小麦、大豆也有药害。

3.6不适时施药造成药害 

一些对植物具有位差和时差选择性的除草剂,不适时施药可对植物造成药害。

如小麦拔节后喷洒百草敌、2,4-滴丁酯,可使小麦受害;

玉米6叶期以后喷洒2,4-滴丁酯,玉米5叶期以后喷洒草净津可使玉米受害;

大豆三片复叶期以后喷洒杂草焚,可抑制大豆生长,造成贪青晚熟而减产;

水稻直播田于水稻立针期施用杀草丹,可使水稻受害。

3.7飘移药害 

喷洒除草剂药液偏离目标的运动称为飘移。

飘移可使除草剂药液偏离目标降低除草效果,污染环境,危害敏感植物,造成经济损失。

除草剂飘移可分两类,一类是第一次性飘移,又称为主要飘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喷幅飘移,二是长距离飘移。

另一类是第二次性飘移,包括挥发飘移等。

3.7.1喷幅飘移是除草剂雾滴在风的作用下,做较近距离的偏目标运动,一般可达9米,飞机喷洒可达90米~120米。

喷洒高度与侧风速度决定飘移距离。

喷幅飘移可使邻近敏感植物受害。

3.7.2长距离飘移由较小雾滴组成,重量轻,飘移距离远,大大超过喷幅飘移距离。

只要喷洒除草剂就会发生某种程度的长距离飘移,雾滴会顺风飘移几千米或更远。

由于雾滴小,当地气象条件极大地影响雾滴运动方向和距离,飘移危害地点并不与施药点沿风向距离直接相关,雾滴气团可能在空气中飘移相当远的距离才离散或沉降,因此很难对长距离飘移进行预计和测定。

3.7.3第二次性飘移发生在除草剂喷洒之后,包括除草剂喷洒到作物上,药液在植物茎叶表面干燥,部分除草剂结晶析出,其中有些被风吹掉偏离目标沉淀;

土壤吸附除草剂,在大风作用下,除草剂随土壤尘粒做偏离目标运动;

除草剂进入植物体随蒸腾流进入空气中扩散;

除草剂挥发到空气中。

其中挥发飘移可造成植物药害,例如常用除草剂2,4-滴丁酯,第一次性飘移达11%~14%,挥发飘移高达12%~19%;

在气温15℃以上时,开始挥发飘移,随温度而增加。

因除草剂的挥发飘移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一般蒸气压高的比蒸气压低的挥发飘移严重,酯类大于盐类。

3.8喷雾器械清洗不彻底造成药害 

喷雾器械喷洒一种除草剂后,再喷洒另一种除草剂或杀虫剂、杀菌剂等未进行彻底清洗,也易造成敏感植物药害。

如飞机在北方喷洒2,4-滴丁酯,未进行彻底清洗,转移到南方在棉田喷洒药剂造成大面积药害。

3.9用受污染的水配制药液造成药害 

在配制药液时使用水田排下的受除草剂污染的水,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例如,施用完草克星、农得时水田排下的水,配制杀虫剂药液防治大豆蚜虫而使大豆大面积遭受药害等。

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表现 

4.1在茎叶上的症状表现:

4.1.1褪绿:

褪绿是叶片内部叶绿体崩溃、叶绿素分解造成的。

4.1.2坏死:

坏死是作物的某个部分如器官、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4.1.3落叶:

褪绿和坏死严重的叶片,最后因离层形成而落叶。

4.1.4畸形叶:

与正常叶相比,叶形和叶片大小都发生明显变化成畸形。

4.1.5植物矮化:

对于禾本科作物,其叶片生长手抑制也就伴随着植株矮化。

4.2在根部的症状表现:

除草剂药害的根部的表现主要是根数变少,根变色或畸形。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次生根的生长,使次生根肿大,继而停止生长;

水稻田使用过量的二甲四氯丁酸后,水稻须根生长受阻,稻根呈疙瘩状。

4.3在花、果部位的症状表现:

除草剂的使用时间一般是在种子播种前后或在作物生长前期,在开花结实(果)期很少使用。

在作物生长前期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花果造成严重影响,有的表现为开花时间推迟或开花数量减少,甚至完全不开花。

例如,麦草畏在小麦花药四分体时期应用,起初对小麦外部形态的影响不明显,但抽穗推迟,抽催后绝大多数为空瘪粒。

果园使用除草剂时,如有部分药液随风飘移到花或果实上,常常会造成落花、落果、畸形果或者果实局部枯斑,果实着色不均,水果品质和商品价值下降。

5药害的防治

5.1合理选用除草剂

所选用的药剂既要对防治对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又要对作物安全无害。

除草剂使用范围很严格,有时只差一个字,就能造成严重后果。

如:

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都只差一字,却一个是在水田用,一个是旱田用。

选用除草剂时还要考虑到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不可使用对作物敏感的药剂。

不同的下茬(季)作物,需要不同种类的除草剂。

因此,购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

5.2.妥善保管防止错用 

  有的农户对除草剂不注意妥善保管,导致包装标签脱落或标签腐蚀,错将除草剂当成杀虫剂、杀菌剂施用,或不按说明施用,以至发生药害。

5.3药量要准确

  药量过多、浓度过高都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要按药物使用说明准确计量,绝不可随意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5.4.禁止盲目混用 

  除草剂混用具有节省农药,省工、省时、省成本等优点。

但若盲目混用,则不但无增效作用,反而会使药效降低,造成药害。

5.5.施用方法要得当 

  许多除草剂施用时,沾染到种子上,易造成药害。

5.6掌握好施药时期

  在作物具有抗性的时期,选择对防治对象较适宜的阶段用药,避免产生药害。

例如二甲四氯在水稻田防阔叶草,宜在秧苗五叶期或拔节前7d用药。

用药过早,稻秧苗会受药害;

用药过晚,防治杂草的效果就会降低。

 5.7要彻底清洗喷雾器,妥善处理余液

  对铁桶喷雾器可用10%硫酸亚铁溶液10kg浸2h,再用清水冲洗2~3次。

对塑料桶喷雾器要用5%碱液浸泡数小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施药完毕,余下的溶液不可乱倒,以免产生药害。

 

6.除草剂要害的分级、补救

6.1除草剂药害的分级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一般分为6级,即0级对作物无影响;

1~2级药害轻,一般不影响产量;

3级药害中等,对作物损害影响产量、尚可恢复;

4级药害严重,严重影响产量;

5~6级药害极重,作物死亡绝产。

6.2除草剂药害的解救 

6.2.1水洗法

内吸性除草剂用量过大造成药害时,应立即放水冲洗或用喷雾器喷淋,以洗掉作物上尚未被吸收的药液,减轻残留药对作物的伤害。

除草剂药害多为酸性物质所造成,轻微药害还可用1%漂白粉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6.2.2排灌法

对使用二甲四氯、2,4-d丁酯等化学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可先用大水串灌,冲淡药液浓度,后排水晒田,最后灌新水,并结合追施速效氮肥,用尿素120~150kg/hm2,促进受害部位尽快恢复生理机能。

 6.2.3喷施法

酰胺类除草剂如乙草胺造成的药害可以喷赤霉素,玉米苗后除草剂可以喷施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症状,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6.2.4增肥法

  作物发生药害后,要及时补施腐熟人畜粪尿、氮肥、钾肥、等速效肥,,这样可以使受害作物增添新叶,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只有在实际生产中熟练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才能有效避免除草剂造成的药害损失,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素霞.化学除草剂药害避免方法与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

207,210.

  2金环宇,田平,张湘.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科学使用方法j.种业导刊,2008(7):

26-27.

  3武中庆.化学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

153,157.

  4刘占山,廖晓兰,任新国,等.生物除草剂防治研究进展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7,11(3):

6-10.

5张玲 

王树武 

王旭辉《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救治》农业现代化2002(6) 

  6刘亦学 

刘焕禄 

张学文 

张惟 

杨秀荣《除草剂药害及其预防和补救》天津农林科技2005小麦除草剂的正确应用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