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756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资料Word下载.docx

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放热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晶体:

海波、冰、金属、食盐、奈、石英、水晶;

常见非晶体:

①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特点: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上升

晶体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熔化实验

器材作用:

(1)石棉网:

使烧杯受热均匀

(2)搅拌棒:

加热过程中搅拌,使海波或蜡烛受热均匀(3)采用水浴法加热:

使海波或蜡烛受热均匀

3、图象的认识:

课本55页,56页,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各段信息。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3、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4、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5、沸腾实验相关总结:

(1)温度变化:

①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

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项目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2)气泡变化:

沸腾前气泡上升,由大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由小变大

(3)声音响度:

沸腾前比沸腾时水声响

6、缩短实验时间的做法:

(1)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

(2)烧杯中水的质量小(3)烧杯上方加一个纸盖

7、烧杯上加纸盖,装置特点:

减少了热量散失,缩短了实验时间,但气压可能增大,沸点将高于当地气压下沸点。

8、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

当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9、沸腾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10、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1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⑴降低温度;

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2、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3、实验:

给固态碘加热,固态碘消失产生紫色气体;

冷却一段时间,紫色气体消失,出现固态碘

4、物态变化实例:

(1)熔化:

冰变成水,蜡烛燃烧熔化……

(2)凝固:

河水结冰;

金属液体凝固成工件;

液态油变成固态……

(3)汽化:

地面水变干,液体酒精消失,……

(4)液化:

雾、露水的形成;

“白气”的形成;

冬天,房间玻璃窗内侧有水雾

(5)升华:

樟脑球不见了;

冬天结冰衣服变干;

干冰升华

(6)凝华:

雪、霜的形成;

冬天,房间玻璃窗内侧有小冰晶;

冰棍包装袋出现“白粉”……

5、吸放热例子

(1)熔化吸热:

病人用冰块降温;

饮料中加冰降温;

下雪不冷化雪冷……

(2)凝固放热:

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

(3)汽化吸热:

酒精蒸发使水感觉凉爽;

游泳池出水后感觉冷^

(4)液化放热:

被蒸气烫伤比较严重……

(5)升华吸热:

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

太阳、发光的蜡烛,发光电灯等。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线:

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一种虚拟的物理模型。

3、光速:

真空中光的速度最快。

光速用符号C表示,C=3×

108m/s=3×

105km/s。

光在不同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约为真空中的2/3。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接近,取C=3×

108m/s计算

4、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影子的形成(立竿见影):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的区域没有光照射到,便形成物体的影子。

(3)日食、月食(日食:

月球处于日地之间;

月食:

地球处于日月之间)

5、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光一年通过的距离。

1光年=9.46×

1015m

第二节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1)我们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你能够通过小镜子看到某同学的眼睛,则该同学一定能通过镜子看到你的眼睛。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子,平静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凹凸不平的桌面等物体发生的是漫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

像与物左右相反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作用:

成像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由两块平面镜和外筒构成,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

角。

自行车尾灯:

由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能将入射而来的光发射回去。

4、虚像:

不能用光屏承接

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

5、反射现象:

(1)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镜中人(3)水中倒影等

第四节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光垂直界面入射,光不偏折,此时入射角折射角均为0

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在发射折射现象时,反射现象同时发生

2、折射现象:

池水变浅,水中折筷,海市蜃楼等

3、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光是从水中向岸上传播,看到的像在实际位置上方。

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光是从岸上向水中传播,看到的像在实际位置上方。

4、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节光的色散

1、色散: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让太阳发生色散,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2、光的色散现象:

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和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3、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其他颜色的光。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4、红外线:

光谱红光的外侧。

为不可见光.应用:

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

紫外线:

光谱紫光的外侧,为不可见光。

应用:

(1)紫外线灯杀毒灭菌

(2)紫外线荧光效应:

验钞机(3)适当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危害:

紫外线过量对人体皮肤不好太阳是天然紫外线最大来源

第四章光现象实验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此外,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实验中:

(1)入射角改变,反射角也改变,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将反射光所在的纸板往前或往后折,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3)逆着反射光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着原来入射光方向,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纸板放置:

垂直平面镜放置。

纸板作用:

(1)能够方便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方便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1)器材作用

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刻度尺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为什么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的原因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厚度的要求:

尽可能薄。

原因;

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的像。

(4)玻璃板放置的要求:

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

原因是为了让找像的蜡烛能够与像完全重合

(5)无论在玻璃板后面怎么移动找像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的原因?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选取的两根蜡烛不等大;

玻璃板过厚

(6)

实验中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像,说明:

平面镜成虚像;

找像的蜡烛能与像完全重合说明:

像与物大小相等

直尺量出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后得出的结论是:

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简称主轴。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注:

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向主光轴靠拢。

有可能折射光仍是发散的,但相比入射光而言发散程度有所减少。

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远离主光轴偏折。

有可能折射光会聚与一点,但相对入射光是发散的。

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4、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4)焦距的长短表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

凸透镜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凹透镜

(1)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5、三条特殊光线

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A、入射光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光平行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A、入射光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

B、入射光对着凹透镜焦点,折射光平行主光轴。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照相机的原理: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

依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像也随着变大。

普通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2、投影仪: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的原理:

2f>

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调节:

如果投影仪屏幕像太小,需要调整镜头使像变大,则依据: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分析。

镜头靠近投影胶片,镜头远离屏幕。

类似还有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3、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

原理: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盛水的透明小瓶、小水珠都可以看作凸透镜而具有放大作用。

4、虚像和实像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

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不能用光屏承接。

②虚像和实像都既可因反射而形成,也可因折射而形成。

③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

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①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②步骤:

略。

4、调整火焰、凸透镜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直线上)。

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

②蜡烛位于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注,其中前三点是常见原因,根据题意判断)

6、本实验对凸透镜焦距的选择:

不能过大,因光具座长度有限;

也不能过小,不利于实验现象的探究。

7、实验时

(1)蜡烛不动,如果凸透镜向上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2)凸透镜不动,蜡烛向上移动,则像下移动

8、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

“倒立的实像”是相对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9、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和物体同侧还是异侧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

v<

照相机

u=2f

等大

V=2f

放大

v>

投影仪

u=f

不成像

f

正立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9、归纳

(1)物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字母表示:

2f时,f<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2)物到凸透镜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物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f时,v>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或幻灯机(4)物到凸透镜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规律记忆:

(1)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焦点(或一倍焦距处)

(2)缩小和放大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处(3)实像都是倒立的,和物体位于凸透镜异侧;

(4)虚像都是正立的,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11、顺口溜记忆: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其中第

对分析成像时的动态变化类比较管用,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

2、眼睛的视物原理: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3、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的调节: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光作用增强,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动晶状体变薄,折光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外模糊的光斑

矫正

配戴凹透镜(使像往后移)

配戴凸透镜(使像往前移)

老花眼是佩戴凸透镜矫正。

4、眼睛调节能看清的最远点和最近点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

远点和近点。

正常人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为10cm处。

明视距离: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大约25cm。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①结构: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②原理:

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内,再由目镜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就可以看到物体细小部分了。

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显微镜的物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结构:

由目镜(由凸透镜组成)和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组成。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望远镜的物镜: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

正立放大的虚像。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一摸二照三看)

1、用手摸:

感觉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感觉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

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辨别,如果能则该透镜为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3、从透镜的成像特点不同:

透镜去观察书上的字,如果成正立、放大的像,则透镜是凸透镜;

如果成正立、缩小的像,则透镜是凹透镜。

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会聚法

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当白纸上的亮点最小、最清晰时,测出亮点到光心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2、观察虚象法

靠近课本上的字观察,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加大凸透镜与字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象刚好消失,则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3、物象等大法

在光聚座上依次放上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小的像为止,则物距或像距的一半即为焦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实验题单

一、天平的使用

步骤

1、

(1)观察天平的__________和标尺上的_________;

(2)天平放在________上(3)将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的零刻度线处(4)调节____________,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判断横梁平衡:

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或者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等)(5)将物体放在_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_盘。

(左物右码)(6)估测物体质量,右盘添加砝码,先添加质量______的砝码,再添加质量______的砝码;

移动______,使天平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处(7)读数: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示数(m物=m砝+m游码示数)注:

如果左盘放成砝码,右盘放成物体,则: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示数(m物=m砝-m游码示数)(8)数据记录:

数值+单位(9)实验结束,先取下物体,再取下砝码。

2、平衡螺母的调节:

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左侧重,衡量左低右高,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注意:

称量物体的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中,天平平衡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称量物体之前,通过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2)第二次是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4、用已经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的过程中:

先将物体放在________盘;

估计物体质量后,在右盘添加质量大的砝码,如果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说明所加砝码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物体质量,这时添加质量小的砝码;

如果添加小砝码后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说明物体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应该取出质量小的砝码,添加质量更小的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二、测固体密度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即:

用_________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________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测质量方法

(1)测固体质量

(2)测微小物体质量:

(累积法)

3、测体积

(1)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a、密度比水大的固体的体积:

、排水法: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

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

计算固体体积:

V=____________

适量水的含义是:

固体能够完全浸没在水中,同时水面上升不能超过量程。

b、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

、针压法

、沉坠法

(2)测形状规则等物体体积:

可利用刻度尺测出长、宽、高、直径等物理量,利用公式计算体积

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记录__________(3)用细线拴好石块,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体积为V2,则石块体积为V=_________(4)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计算出石块密度:

____________

三、测量液体密度(如测盐水密度)

____________

2、步骤:

(1)调节天平

(2)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_________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倒出盐水的质量m=__________(4)则盐水的密度:

3、测液体密度造成误差的一种测量方式:

步骤1、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2、在烧杯中倒入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m=__________;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为V;

则液体密度

这样测出的密度将比真实值________(填“大”或“小”)。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1、图1是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补全相应的名称,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