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774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docx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

湖北粮食信息中心

编印

 

 

本期要目

●高效畅通节约: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

●粮食市场“十一五”规划出台

将增若干国家粮食中心

●湖北大米实现零突破双双荣登中国名牌榜

●湖北荆门市中稻总产量比去年增加5.85万吨

●南方中籼稻上市早籼稻稳中有跌

●江苏无锡筹建“网上粮店”方便市民购粮

●武汉市粮油储备公司积极促成泰国原产地大米落户武汉

●湖北中晚籼稻后市预计高位趋稳波幅有限

●恩施州粮食产业发展突出地域特色

 

2007年第15期

总第27期

2007年9月15日

 

高效畅通节约:

六大跨省粮食物流动脉将形成

近日,国家发改委以特急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这是指导今后十年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国家将加强推广散粮运输方式,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

同时,根据全国粮食的流向和流量,将形成全国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规划》提出,国家将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

按城市划分为内陆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包括石家庄、长沙、重庆等45个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散粮物流节点(包括大连、厦门、北海等17个城市)。

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是:

东北主产区玉米、大豆和稻谷流出通道,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以及京津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

《规划》指出,建立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产销区的衔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市场“十一五”规划出台将增若干国家粮食中心

8月28日,从刚出台的《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组建若干个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完善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并力争在“十一五”末期让政策性用粮主要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交易。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家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按照批准时间排序,依次是:

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和长沙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目前我国各类粮食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

粮食收购市场有序、公平竞争的机制还不健全,粮食批发市场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商流市场交易不活跃,成品粮市场在有的城镇发展缓慢。

据了解,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将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组织好储备粮及其他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发挥衔接粮食产销和调控地方粮食市场作用,积极开展其他经营业务;并及时发布交易信息,增加交易的透明度。

全国百家粮油骨干企业推行质量追溯退市召回制度

  我国粮食行业100多家骨干和支柱企业在近期承诺推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以确保粮油产品安全可靠。

  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主持下,全国百家骨干粮油企业2日在此间向全社会发出的承诺包括,把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强化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管,确保质量合格,卫生安全。

建立并严格执行产品退市召回制度,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时,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自觉维护粮油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稳定。

这次发起粮油安全承诺的百家粮油企业大多数是“中国名牌”获得者,在行业中起着领军的作用。

其中有大米加工企业40家,产量占全国统计企业产量的14.4%。

面粉企业43家,产量占全国的24.5%。

食用油加工企业17家,产量占全国的40.1%。

湖北大米实现零突破双双荣登中国名牌榜

2007年中国名牌评选9月11日在北京揭晓,湖北省获得“大丰收”,一下子捧回21个中国名牌,其中“国宝桥米”、“福娃大米”等更是首次实现全省粮食产品零的突破。

全省新增加的21个中国名牌,涉及汽车、机械制造、服装、首饰、化工、农业等多个行业,尤其是农业产品实现零的突破,将提高全省粮食名牌产品在中部五省的排位。

此外,全省今年另有5个通过中国名牌复评。

按规则,一次当选“中国名牌”,金字招牌可以连续打3年。

期满之后,需参加复审。

据介绍,今年是该省实施名牌战略的第11个年头,也是全省创“中国名牌”最多的一年。

截至目前,该省共有5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92个产品获国家免检、15个产品获地理标志保护。

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可行性通过专家论证

9月14日上午,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可行性论证会在湖北省粮食局八楼会议室举行,省粮食局局长沈昌发、党组成员朱运清、副巡视员马木炎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的有关领导,省局仓储处、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武汉市粮科院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并最终一致通过评审,为下一步该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小麦收购量超过历史水平

截至8月底,湖北省小麦收购已基本结束,小麦收购量超过历史水平。

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小麦46.25亿斤,较去年全年增加2.02亿斤。

湖北省小麦生产和收购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小麦质量较好。

由于夏粮生长期气候适宜,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当,使今年小麦品质好于去年,加上去年国家实行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使小麦价格明显回升,种粮农户舍得投工投劳。

湖北小麦主产区襄樊市各粮食收购单位收购的小麦等级均在国标二级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去年。

二是多元主体参与收购。

小麦加工及用粮企业收购数量占收购总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去年。

三是收购周期延长。

受粮价整体上扬影响,今年农户在售麦过程中出现了卖跌不卖涨的现象,惜售心理明显,导致收购周期较去年延长。

湖北荆门市中稻总产量比去年增加5.85万吨

  今年湖北省荆门市中稻生产虽然受灾严重,但仍然呈现面积增、单产增和总产增的“三增”局面。

市农业部门调查,全市中稻种植面积249.4万亩,比去年增5000亩。

预计单产576公斤,比去年增加45公斤,增长8.5%,预计全市中稻总产156.9万吨,比上年增加5.85万吨,是2000年以来第二个高产年。

两优培九、鉴真2号、鄂中5号等优质中稻品种189.3万亩,比上年增39.4万亩,占中稻总面积的76%,比去年增13个百分点。

湖北沙洋县60万亩优质稻丰收人均增收98元

初秋时节,湖北省沙洋县32万亩优质稻板块基地已拉开收获的帷幕,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铺满田间地头,喜悦挂满了农民的眉梢,这是近年来大力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取得的成果。

2007年,沙洋县共落实优质稻面积60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32万亩,有机稻生产基地5000亩,预计今年优质稻总产38.6万吨,人均增收98元。

湖北襄樊新中稻质优价高陆续上市

由于气候变暖,湖北省襄樊市今年稻谷上市继续提前,目前市场中晚稻收购价格基本在0.80元/斤左右,收购主体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一般实行每百斤扣量5斤,扣量后折算稻谷价格基本是0.76元/斤。

今年该市稻谷品质较好,基本在国标二级以上。

安陆粮企秋粮收购可能面临资金瓶颈

秋粮即将上市,湖北省安陆市国有粮食企业在收购上面临“两难”抉择:

收,没有收购资金;不收,不仅使企业失去经营的物质基础,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而且极易造成农民新的“卖粮难”,严重影响农民增产增收。

经测算,全市农民除留足自用粮外,预计可售秋粮3.445亿斤。

该市国有粮食企业计划收购秋粮2.288亿斤。

按目前市场行情每百斤77元测算,共需收购资金1.7556亿元。

该市秋粮上市在时间上比较集中,一般为一个月左右,秋粮收购一旦启动,资金需求量很大。

鉴于此,目前该市国有粮食企业一方面主动与农发行协调和沟通,争取准政策性贷款或粮食流转贷款,另一方面通过职工个人集资、代客户收购等方式,力争在收购前自筹收购启动资金1400万元。

但即使企业自筹资金全部到位,也仍是杯水车薪,无法确保该市农民卖粮不难、卖粮有钱,也无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京山中稻收购价格高位平稳运行

湖北省京山县中稻于8月中旬陆续开始上市,开秤价格丰两优84元/百斤,两优培九83元/百斤,自开秤收购以来,收购价格一直在此价位平稳运行,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涨跌变化。

主要原因:

一是早稻收购价格的上涨,拉动了中稻收购价格水平。

二是农民种粮成本上升,导致收购价格必定会水涨船高。

三是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难启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因无资金暂时没有参与收购,收购主体主要是粮食加工企业,且收购趋于理性,比较谨慎,整个市场不温不火,收购量不是很大。

大冶市中晚稻收购仓容无忧

湖北省大冶市粮食局在做好早稻收购扫尾工作的同时,积极筹措中晚稻收购仓容,在对现有库存进行腾仓并容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万元对一些破损仓库进行了维修,确保了这些仓库上不漏、下不湿。

全市目前已准备中晚稻收购仓容3000万公斤,完全可满足今年中晚稻入库需要。

    

近期湖北省最低收购价粮食交易成交情况汇总

从8月31日到9月14日,湖北最低收购价粮食共成交15.2万吨。

其中:

06年中晚籼稻成交2.13万吨,最高成交价1610元/吨,最低成交价1510元/吨,成交均价1528元/吨;05年中晚籼稻成交0.98万吨,最高成交价1550元/吨,最低成交价1500元/吨,成交均价1500元/吨;06早籼稻成交0.67万吨,最高成交价1510元/吨,最低成交价1460元/吨,成交均价1482元/吨;06年小麦成交11.42万吨,最高成交价1460元/吨,最低成交价1400元/吨,成交均价1441元/吨。

最低收购价粮食网上挂牌交易时间又有并更

接国家粮食局通知,从9月14日起,每周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后,稻谷网上挂牌交易时间由目前的两周调减为一周,小麦挂牌交易继续维持两周的交易时间。

江苏07年新麦9月13日开始竞价销售

9月13日,江苏省竞价销售了5.78万吨07年产混合小麦,起拍价定为1450元/吨,较06年小麦每吨提高了10元。

据了解,这是国家首次安排07年新粮的竞价销售。

南方中籼稻上市早籼稻稳中有跌

  近期,湖北及安徽部分地区中籼稻已局部上市,江西省中籼稻上市也只有十多天。

受其影响,近期各地早籼稻的收购价格有所企稳,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早稻价格出现回落,其中优质早稻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有的品种达到每50公斤(下同)4元。

  江西上周江西省国有粮食企业常规早稻收购价为81~83元,其中赣州最高为87元,私有企业常规早稻的收购价大多为82~85元,比8月20日下跌1~2元;优质稻禾盛10号的收购价为90~93元,下跌2~4元;嘉育948的收购价为86~88元,下跌2~3元;南极3号价格较为平稳,一般在89~91元之间。

  安徽巢湖地区早籼稻收购价稳定在78~80元之间,当地中籼稻即将上市,预计开秤价在78~80元之间;桐城市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将在77~80元之间浮动,优质中晚籼稻将在82~86元之间浮动。

  湖北孝感地区常规早稻收购价在76元左右,早糯稻为95元,中籼稻现已上市,大部分地区收购价为78~80元,最低收购价为76元,最高为82元,中糯稻收购价为100元,优质糯稻收购价为115~118元;蕲春县中籼稻上门收购价为78~79元,襄樊地区为78~80元。

  湖南常德地区早稻收购价在77~79元之间,临湘县中籼稻收购价为80元左右。

  销区市场福建南平常规早籼稻收购价为87~88元,广东韶关为86~91元。

长沙欲再展全国“米市”优势

从湖南省长沙市粮食产业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15年,长沙市粮食加工、流通总值力争超过150亿元,成为全国一流的粮食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储备中心。

长沙曾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会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长沙市将以现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着力打造粮食产业化企业集团。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100万亩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使优质稻生产面积占比提升到80%以上,大规模实施粮食订单工程,确保农民利益;在粮食加工方面,积极扶持金霞、凯雪等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年综合生产能力过20万吨、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2个,全市形成50万吨粮食深精加工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工程,引导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大幅提升长沙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流通方面加快金霞粮食物流园建设,着力构建畅通两广、辐射中部的粮食物流网络,形成100万吨稻米吞吐、辐射、调剂能力,把长沙建成全国稻米交易中心。

江苏无锡筹建“网上粮店”方便市民购粮

筹建“网上粮店”,搭建方便市民购粮“直通车”,开通网上粮油购销“绿色通道”是今年江苏省无锡市粮食局直接为市民服务的又一举措。

日前,网站模块和版面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计划9月底上线营业。

由于“网上粮店”是一项全新的商业销售模式,无锡市粮食局计划由已经授信的AA级“放心消费”粮油供应点进行试营业。

在信息管理上,安排2名专职接线员负责7∶00~19∶00期间的来电接听工作(无节假日),其余时间自动接入留言电话。

武汉市粮油储备公司积极促成泰国原产地大米落户武汉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协调下,武汉市粮油储备公司着手拓展泰国大米在武汉市的销售市场,极力争取泰国大米落户武汉市的总经销权。

于近期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具体落实相关事宜。

黄石:

“四送一收”培大户,“六缺”难题不再难

今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大力开展以“送信息、送政策、送农资、送资金”和“订单收购”为主要内容的“四送一收”服务,培植了一批种粮大户,解决了粮食产业化“六缺”问题。

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劳动力价格攀升,黄石市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黄石市粮食部门会同邮政部门,以培植种粮大户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开展“四送一收”服务,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手、市场运作,较好地解决了粮食产业化缺龙头、龙头缺基地、基地缺订单、订单缺资金、资金缺保障、保障缺机制等“六缺”问题,有力推动了粮食产业化发展,稳定了粮食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是培植了一批种粮大户。

全市种粮30亩以上的大户增加80多户,达到190多户;其中,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增加36户,达到75户;最大种粮户面积达到6700亩;粮食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其中太湖糯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

二是提高了农民种粮收入。

全市新增种粮收入2100多万元。

三是提高了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达60%以上。

四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田有效灌溉。

全市种粮大户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农田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

五是促进了土地流转。

今年达到4万多亩,耕地撂荒现象得到遏制。

湖北中晚籼稻后市预计高位趋稳波幅有限

减产预计被持平略增的现实所打破

9月7日,国家粮食局主持召开的中晚稻收购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我国中晚稻生产形势较好,中晚籼稻和粳稻产量均有所增加。

就湖北中晚籼稻主产区的情况来看,在中晚稻生产期中,但由于防治措施到位,灾情得到了很好控制,全省产量可能持平略增,部分地区稻谷质量甚至好于去年。

这与此前预期的中晚籼稻面临减产、质量下降的预计,正好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其中,荆州市中晚稻播种面积略增,产量继续保持历史高位。

据有关部门预测,荆州市今年中晚稻播种面积446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幅3.48%;总产24316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2720万斤,增幅2.68%。

襄樊市今年中晚稻生产继续呈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局面。

预计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02万亩,亩产583公斤,总产176400万公斤,分别比去年增长4.03%、0.36%、4.4%。

今年孝感市种植中稻225万亩,与去年持平。

京山县中晚稻生产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增加的形势,据初步调查摸底,全县中晚稻种植面积68.52万亩,比上年67.89万亩增加6300亩,增幅0.91%,预计中晚稻总产量37549万公斤,比上年33841万公斤增加3708万公斤,增幅10.9%。

收购市场普遍高价开秤,观望气氛浓厚

就目前全省收购的中晚籼稻来看,很难收到标准品稻谷,粮农普遍不愿意整晒,这一方面与天气有关,同时主要是农民不愿投入过多的劳力,也不担心没人收购。

导致水分大多在16%以上,杂质也在2%左右,因此扣量后,实际毛粮收购价在0.76~0.78元/斤,而标准品价格基本上在0.80元/斤附近。

湖北全省新中稻的集中收购期将在9月中下旬出现,中稻主产区的粮食收储企业和粮库主要是进行前期的仓容准备、收购资金的筹措工作。

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不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承担托市收购任务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将会因为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尤其是收购资金的支持,同时需要直接面对市场风险,从而会对收购持谨慎观望态度,“想收(主动掌握粮源)而不敢收(因为价格太高)”是他们现阶段心态的集中体现。

市场风险逐步放大,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在今年高粮价背景下,个体粮商和加工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代替成为收购市场的主力,这也将成为今年中晚籼稻收购的一大特点。

在此过程中,由于各自经济实力的不同,企业之间的收购竞争将异常激烈,尤其是大米加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更是如此。

收购量也会有很大悬殊,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趁机发展壮大取得市场主动权,而另外一部分企业可能由于实力不济,没有掌握足够的粮源,而濒临停产,甚至遭遇退出这个行业的尴尬局面。

反之,即便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因为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明显高出最低收购价,估计也是有价无市。

高位粮价下,中晚籼稻收购宜“稳妥”为上。

虽然目前稻谷价格在高位运行,但是否能够一直居高不下还有待观察。

因为稻谷价格有国家托底,但大米价格则完全是市场化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广东等南方主销区市场所左右的,同时还需面对湖南、江西、安徽等其他稻米主产区的激烈价格竞争,大米的销售价格反过来将直接影响稻谷的行情,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变化的过程,理性经营的弦一刻都不能放松,应以稳字当头。

在国家没有启动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情况下,粮食经营企业今年中晚籼稻的收购策略应该是:

购得进、销得出、有利润。

在粮食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粮食经营企业在原料采购上要慎之又慎,不计成本的贸然进货,必然跌于亏损的深渊。

当前可以采取的比较稳妥的营销策略应该是:

以销定购,快购快销。

同时与主销区市场以及储备库联手采用代购、代销、代存的方式,运用他人资金,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利双赢,尽量减少市场风险。

这样,既为买方提供了粮源保障,节约了收购企业的资金和成本,还充分利用了收购企业仓容,一举多得。

这种经营模式已经在今年的早籼稻收购中得到了非常成功的运用。

后市看法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操作难度变大

预计今年中晚籼稻收购价的后期走势,目前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看好稻谷后期行情,认为在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中晚籼米会受到传导效益,步入上升通道,从而为中晚籼稻的上扬提供了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国家为了保护粮农利益,会继续推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物价普遍上涨,形成蝴蝶效应,彼此影响和拉动;3、早籼稻的高开高走,为中晚籼稻的价格走高提供了直接支撑;4、目前竞价交易的06年产三等中晚籼稻起拍价在05年中晚籼稻1500元/吨的基础上提高了10元,为1510元/吨,按照这一规律,假设今年启动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明年拍卖的07年产中晚籼稻的起拍价应该提高到1520元/吨,这还只是卖方仓内交货价,不含包装,如果再加上板前费用(原则上不超过30元/吨),实际交货价格就要达到1540~1550元/吨的水平,这也将成为07年中晚籼稻的收购、销售价格的一种重要参考。

但实际上,中储粮直属库现在轮进的标准品新稻的价格大大高于0.72元/斤,一般都在0.80元/斤以上。

再考虑收购费用和保管费用,明年如果要顺价轮出的话,价格之高可想而知。

而且这部分稻谷是中储粮轮进的储备粮而非托市粮,因此加工企业也不能够象今年这样直接通过全国统一的竞价销售渠道常年常时获得稳定的粮源,从而增加了市场供应的变数。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支持中晚籼稻上涨的最大因素——减产,目前已经消失殆尽,因此中晚籼稻价格会随着稻谷的集中大量上市,使得价格出现理性回落,而且这一价格拐点可能将在10~11月份出现。

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中晚籼稻的供求格局与去年相比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且目前还有不少没有竞价销售出去的05年和06年产的中晚籼稻库存;2、早籼稻收购价格高企的非理性成分已经不断显现,如果泡沫消失,会对中晚籼稻的价格基础形成影响;3、稻谷价格是百价之基,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南方市场重要的口粮消费品种,中晚籼稻收购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势必又会造成新一轮的物价上涨,这绝对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高价趋稳、波幅有限将成为主基调

虽然以上两种观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今年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而启动执行预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低收购价将有价无市。

我们预计,9月份新产中晚籼稻集中上市期,收购价将延续新早稻高开高走的趋势,由于质量比去年还好,会与早籼稻形成至少0.02元/斤的价差,这也是常理。

因此常规中稻收购价格估计在0.80元/斤附近,但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仍会出现,随后随着集中收购期的来临,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调,稳定在0.75~0.76元/斤,肯定会高于最低收购价。

由于粮农惜售心态加重,收购期将较往年明显延长,高峰期将不会太明显。

伴随着常规中籼稻收购价格的上扬,今年新产优质中籼稻的行情将更加看好,襄樊市的订单一级稻价格为0.94元/斤,荆门市今年有机稻订单价格高达1.20元/斤。

全国中晚籼稻收购会议得出的:

预计新粮上市后,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价格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结论是近期市场上最具权威性的声音。

对后市强调一个“稳”字,乃慎重考虑后作出的谨慎结论,比较符合中晚籼稻市价的走势,也吻合于时下国家对物价的调控措施。

因此,我们对中晚籼稻后市的看法,可以总结为八个字:

高价趋稳,波幅有限。

 

鄂米双雄启示录

秋风起舞,稻谷飘香。

京城传来喜讯,我省两个大米品牌国宝桥米和福娃大米双双中榜中国名牌。

他们是怎样一举成为全国米业领军品牌的呢?

他们的成功对整个鄂米产业发展有何启示呢?

重于谋划

美好的结果,大都源于最初有好的计划,然后坚定不移地去执行。

荣誉只是执行过程的附属品。

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和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正是这样去做的。

2006年初,省委、省政府借鉴武烟、宜化等战略整合重组的成功经验,将原京山轻机国宝桥米公司作为优质稻产业化的重点企业进行扶持,推进其战略整合重组,制定了三步走的目标:

“第一步是在京山县内整合稻谷加工企业,形成年加工能力30万吨,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规模;第二步在荆门市及周边县市整合,形成年加工能力100万吨、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规模;第三步面向全省乃至周边省份,形成年加工能力300万吨,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规模。

同样的谋划,也在福娃集团酝酿:

“未来5年,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成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规模的湖北米业龙头,并跻身中国大米加工业前三强。

埋头蓄势

2006年,国宝桥米公司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以产权为纽带,整合县内6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组建了湖北国宝桥米集团,加工大米能力达到36万吨。

集团还吸纳了16家半紧密型、20家松散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目前,该公司正按照第二步目标,积极谋划与荆门市辖区内粮食加工企业的合作。

福娃集团的资源整合之路起步更早。

早在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